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元史》《《元史》 的史料来源》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4日 阅读:291 评论:0

1204年,元太祖成吉思汗灭乃蛮,俘其掌印官畏兀(维吾尔)人塔塔统阿,令其以畏兀字记蒙古语,创制了蒙古文字。前此,蒙古各部的兴衰、征战、先世事迹,因无文字记载,只能靠世世代代口耳相传,才得以保存下来。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前,蒙古四大汗皆以征战为务,不遑文治。文字虽已创制,文书典籍却仍极不完备。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令其弟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忽必烈延访汉地儒生,问以治道。汉儒向他介绍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的道理。使他初步认识到了国家的政治治理势在必行,开始学习中原封建王朝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和经验。即位后,他仿照金、宋制度,设官立制,逐渐恢复了封建秩序。同时也开始留意史事。中统三年 (1362)命翰林学士王鹗集廷臣商议史事。王鹗上奏: “自古帝王得失兴废可考者,以有史在也。我国家以神武定四方,天戈所临,无不臣服者,皆出自太祖皇帝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记录,窃恐久而遗亡,宜置局纂就实录。”(《元史》卷160《王鹗传》) 至元元年 (1264) 设翰林国史院,置学士,立馆舍,搜访记录先朝事迹,存诸史馆,为编修国史做了必要的准备。二十三年 (1286)前四朝(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实录》初稿编纂就绪,译成蒙古语奏读后再事修改。

在搜集先朝史事的同时,忽必烈也很重视当朝政事的记录。至元八年(1271) 国史院编修官魏初奏请仿唐制设起居注,记录册命、启奏、封拜、罢免等军国大事,送付史馆,以备修纂《实录》。十年(1273)以布只儿为起居注官。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诸司奏事,由起居注掌随朝奏闻事。从此,世祖朝皇帝言行、群臣奏对及重大决议等,就有了当时的记录。但从后来的情况看,也并非每朝都设起居注官。因此各帝的言行与重大政事的记录各朝便有所不同。

元成宗即位之年(至元三十一年,1294),就诏翰林国史院修《世祖实录》,并继续搜集、采访先朝事迹。元贞元年(1295)修成《世祖实录》210卷,《事目》54卷,《圣训》6卷,总计270卷,由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王鹗拜表呈上。参加编修者先后有王鹗、赵孟頫、姚燧、高道凝、王恽、孛术鲁翀、魏初、李之绍、陈俨等。大德七年(1303)又修成太祖、太宗、睿宗(太祖第四子、世祖之父、成宗曾祖拖雷)、定宗、宪宗《实录》。参加编纂者有董文用、撒里蛮等。

武宗至大元年(1308)命翰林国史院纂修顺宗(世祖孙、武宗海山之父答剌麻巴剌)、成宗《实录》。四年 (1311) 仁宗即位,又命纂修《武宗实录》。皇庆元年(1312)修成《顺宗实录》1卷;《成宗实录》56卷,《事目》10卷,《制诏录》7卷; 《武宗实录》50卷,《事目》7卷,《制诏录》3卷,总计134卷。由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拜表上呈。先后参与编修的有程钜夫、元明善、畅师文、邓文原、杨载等。

延佑七年(1320)英宗即位,敕修《仁宗实录》。至治三年(1323)修成《仁宗实录》60卷,《事目》17卷,《制诏录》13卷,总计90卷。由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袁桷拜表上呈。元明善、曹元用等参与编修。

泰定元年 (1324)诏修英宗、显宗 (世祖孙、泰定帝之父甘麻刺)《实录》。文宗至顺元年 (1330)修成 《英宗实录》 40卷,《事目》 8卷,《制诏录》 2卷,总计50卷。由翰林直学士谢端拜表上呈。参与编修者有吴澄、曹元用、马祖常、谢端等。

元顺帝至元元年 (1335) 诏修泰定帝、明宗、文宗、宁宗四朝 《实录》,由欧阳玄、张起岩、成遵、谢端、苏天爵、王结等参与编修。

元朝的翰林国史院在纂修各帝《实录》的同时,也搜集、采摘史料,编纂《后妃、功臣列传》。自大德十年(1306)成宗下诏询访庄圣皇后(睿宗拖雷妻怯列氏唆鲁和帖尼)、昭睿顺圣皇后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察必)、徽仁裕圣皇后(世祖子裕宗真金妻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言行、事迹以来,仁宗又命百司悉上历朝皇后功臣事迹,交付史馆。在此基础上,仁宗皇庆二年(1321)开始命国史院纂修《后妃、功臣列传》。历英宗朝至顺帝至元元年、八年 (1341、1348) 又两次命翰林学士张起岩、学士杨宗端、侍讲学士黄溍为总裁官,贡师泰、周伯琦等参与编修《后妃、功臣列传》。

明初修《元史》时,元朝国史院所修各帝《实录》 尚存,除太祖至宁宗十三朝皇帝 《实录》 外,尚有追谥为帝的拖雷 《实录》 (卷数不详) 和《顺宗实录》 1卷。元修 《后妃、功臣列传》未见上书表,看来并未成书,但也必定积累了一些重要资料。为 《元史》本纪和列传的重要资料来源。

元文宗天历二年 (1329)命奎章阁学士院参酌唐、宋会要体例,采集本朝故实,编着《经世大典》。以太师、丞相燕帖木儿总监,翰林学士承旨阿邻帖木儿等任提调,中书左丞张友谅、御史中丞赵世安等主持案牍,供给所须。由奎章阁大学士、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虞集及学士院艺文监官属分局执笔修撰。礼部尚书巎巎(náo) 择文学儒士30人缮写。至顺元年(1330) 四月开局,二年五月书成。全书880卷,分为10篇。其中 《君事》4篇:《帝号》、《帝训》、《帝制》、《帝系》; 《臣事》6篇: 《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

《治典》记官府长、吏设置沿革,选官入仕的途径和臣事。《官制》中记有 《三公》、《宰相年表》、《各行省》、《儒学教官》、《军官》和 《钱谷官》。选官制度载有《入官》、《补吏》、《投下》、《封赠》、《承荫》等目。而议典则、行征讨、攻取机略、法令制定等出自皇帝诰训之外,事关重大,不可遗弃者,则述诸《臣事》 目中。

《赋典》记户口、土地、财赋与国用。分为《版籍》、《都邑》、《经理》、《农桑》、《赋税》、《钞法》、《海运》、《金银珠玉》、《铜铁铅锡》、《盐法》、《茶法》、《酒醋》、《商税》、《市舶》、《宗亲岁赐》、《百官俸秩》、《公用钱》、《常平义仓》、《惠民药局》、《赈粜赈贷》、《恤惠鳏寡》 等23篇。

《版籍》、《都邑》记自太祖开创基业至太宗平金、世祖灭宋以来的土地、户口、行省、宣慰司、路、府、州、县建置,地名沿革等。

《经理》、《农桑》、《赋税》、《钞法》、《海运》、《金银珠玉》、《铜铁铅锡》、《盐法》、《茶法》、《酒醋》、《商税》、《市舶》等记财赋之制。

《宗亲岁赐》、《百官俸秩》、《公用钱》、《常平义仓》、《惠民药局》、《市籴粮草》、《赈粜赈贷》、《恤惠鳏寡》等述国用经费支出。

《礼典》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包括《朝会》、《燕飨》、《行幸》、《符宝》、《舆服》、《乐》、《历》、《进讲》、《御书》、《学校》、《艺文》、《贡举》、《举遗逸》、《求言》、《进书》、《遣使》、《朝贡》、《瑞异》等18篇。中篇包括 《郊祀》、《宗庙》、《社稷》、《岳镇海渎》、《三皇》、《先农》、《宣圣》、《诸神祀典》、《功臣祀庙》、《谥》、《赐碑》、《旌表》等12篇。下篇包括《释》、《道》 2篇。

《政典》包括《征伐》、《招捕》、《军制》、《军器》、《教习》、《整点》、《军赏》、《责罚》、《宿卫》、《屯戍》、《功役》、《存恤》、《兵杂录》、《马政》、《屯田》、《驿传》、《弓手》、《急递》、《只从》、《鹰房捕猎》 等20篇。

《宪典》分《名例》、《卫禁》、《职制》、《祭令》、《学规》、《军律》、《户婚》、《食货》、《大恶》、《奸非》、《盗贼》、《诈伪》、《诉讼》、《斗殴》、《杀伤》、《禁令》、《杂犯》、《捕亡》、《恤刑》、《平反》、《赦宥》、《狱空》,加《附录》 计23篇。

《工典》分《宫苑》、《官府》、《仓库》、《城郭》、《桥梁》、《河渠》、《郊庙》、《僧寺》、《道宫》、《庐帐》、《兵器》、《卤簿》、《玉工》、《金工》、《木工》、《抟埴之工》(以粘土制陶器)、《石工》、《丝枲》、《皮工》、《毡罽(jì,毛织品的一种)》、《画塑》、《诸匠》等22篇。

《元史》的 《志》、《表》则主要取材于《经世大典》。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51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