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时,上距《旧五代史》成书时间,已有60多年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已持续了八九十年。当时,北宋王朝已危机四伏,各种矛盾日益激化。
在国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以“品官形势之家”为代表的官僚地主阶级,兼并了全国大部分土地,而失去了赖以生存土地的农民,无力承担繁重的赋税,日益贫困。地主阶级的贪婪,激起了农民的强烈反抗。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不断爆发,有的规模相当大。北宋统治者焦头烂额,疲于应付,封建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日渐强大,不断对宋发起进攻,“俘掠人民,焚荡庐舍”,致使“农桑废弃,闾里为墟”(《宋会要·番夷一之二》)。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战场上连连失利,在侵略者面前,一贯执行屈辱求和的政策,每年把大量金钱和物资奉送给辽和西夏统治者。榨取人民的血汗,用来讨取侵略者的欢心,人民苦不堪言。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四年六月》,言当时“国帑虚竭,民间十室九空”,盖实际情况不会相差很远。
在统治阶级内部,由于受国内危机和外族入侵的双重打击,出现了激烈的争论。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主张,以求缓和矛盾,但受到保守派的排挤、打击。当时年轻的政治家欧阳修,对时弊看得非常清楚,他说: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慨叹 “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文忠公全集》卷59《本论》)他和许多士大夫一样,痛恨弊政,公开站出来,慷慨陈词,支持范仲淹,抨击保守派,因而被贬外地。他在《与尹师鲁书》中说:“吾等弃于时(指被贬外地),聊欲因此(指撰《新五代史》)粗伸其心。”“其心”是什么呢?当然指他们加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秩序的强烈愿望。
赵匡胤建宋以后的十几年,进行了多次统一战争。为了免除像五代那样藩镇割据的危胁,采取了种种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儒家学说是维护并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最佳工具。因此,宋代统治者力倡尊孔崇儒,如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 (1008),亲往曲阜拜谒孔庙、孔墓,加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并令全国各州皆建孔庙。后人云宋代文治胜于武功,崇儒学应是文治的重要内容。
唐末五代的社会大动乱,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总结五代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对巩固北宋王朝的统治是大有裨益的,而这正是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的出发点。此前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时,宋立国未久,全国尚未完全统一,其正统地位并未深入人心,其政权的获得与政权的性质与五代各朝没有什么区别,而预撰《旧五代史》诸臣又皆五代遗老,抄撮实录以成书,仅存史料而无助于北宋王朝的统治。与欧阳修同时的陈师锡说:“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可考焉。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 《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 《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五代史记序》)。此处叙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 目的甚明,就是要把“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传于后世”,从而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重振被五代之乱败坏了的道德。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师仿《春秋》,不仅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看中了《春秋》“尊王攘夷”的主旨。他可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议论褒贬,自出胸臆,这也是和当时的学术风气分不开的。与欧阳修几乎同时的石介(1005——1045),字守道,人称徂徕先生,着有《徂徕集》、《怪说》和《唐鉴》等,为宋初三先生之一。他继承了唐代谈助等人和宋初孙复的“春秋学”,大谈尊王攘夷,对宋初以来造成积贫积弱的弊端,予以影射攻击。他与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的政治观点是比较接近的。孙甫(998——1057) 字之翰,有《唐史论断》行世。他曾作《三圣政范》,“按先朝故实核当世之治有所不逮者,以讽谏”。当时讨论历史,品评史事,显然是有实用目的。在那个时代里的这种学术思潮,肯定会对欧阳修有较大冲击。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其史论每以“呜呼”发端,清章学诚曾讥之为“只是一部吊祭哀挽文集,如何可称史才” (《章氏遗书》外编一《信摭》)。盖不知欧阳修撰史之真意吧。
欧阳修撰《新五代史》的社会时代背景以如上述。从史料角度看,条件也是相当充分的。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主要是以薛居正等人的《旧五代史》为基础,凡修《旧五代史》的材料,欧阳修大概都能见到。
《旧五代史》始撰于宋太祖开宝元年 (973),据王应麟《玉海》卷46载: 是年“四月二十五日戊申,诏修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宜令参政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穆、李昉等同修。七年闰十月甲子书成。凡百五十卷,目录二卷。赐器帛有差。其事凡记十四帝五十三年,为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这样一部巨着费时一年半便告修成,可见成书之速,亦可知史料之易得。其史料来源主要是范质《五代通录》,以及五代各朝实录。兹将薛史、欧史共同参考的资料,简列书目如下:
1. 《五代通录》65卷,宋太祖建隆中昭文馆大学士范质撰。范质历仕唐、晋、汉、周四朝,官居显位,熟知五代典章,入宋后对三百六十卷五代实录删繁就简而成此书 (据《玉海》卷48)。
2. 梁朝实录:
《太祖实录》30卷 李琪、张衮撰
《末帝实录》 10卷 张昭远、尹拙撰
《大梁编遗录》 30卷 敬翔撰
梁庶人朱友珪《实录》若干卷
3. 唐朝实录:
《懿祖纪年录》 1卷 张昭远、赵凤撰
《献祖纪年录》 1卷 张昭远、赵凤撰
《太祖纪年录》 20卷 张昭远、赵凤撰
《庄宗实录》 30卷 张昭远、赵凤撰
《明宗实录》 30卷 张昭远、李祥撰
《闵帝实录》 3卷 张昭远、尹拙撰
《废帝实录》 7卷 张昭远、尹拙撰
4. 晋朝实录:
《高祖实录》 30卷 贾纬、王伸撰
《少帝实录》 20卷 贾纬、王伸撰
5. 汉朝实录:
《高祖实录》 20卷 贾纬、王伸撰
《隐帝实录》 15卷 张昭远、尹拙撰
6. 周朝实录:
《太祖实录》 30卷 张昭远撰
《世宗实录》 40卷 王溥、扈蒙撰
五代史录多出于五代名家之手,编撰完整,足资参考。据说五代实录共有360卷,此处所录仅为一部分。欧阳修撰《新五代史》,首先参考的是经过剪裁、编辑而成书的《旧五代史》,以此为主;其次则直接参考五代实录。除薛史及五代实录外,欧阳修还参考了宋朝人记述五代十国史事的杂着,其中有许多为薛居正编《旧五代史》未能见到的,有一些则是为补正薛史而作的。兹举其要者如下:
有关五代史事的:
1. 《五代会要》 30卷,王溥撰。王溥 (922—982) 字齐物,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五代时后汉进士,后周宰相,宋初封祁国公,显赫一时。他一直身居要职,熟悉典章制度。在编完《唐会要》后,又将五代时期梁、唐、晋、汉、周五十余年间的典章制度,分类记述,共分二百七十九目,于宋太祖建隆二年 (961)撰成,与《唐会要》一起上奏朝廷。王溥历经汉、周,熟悉当朝情况,又参考五代各朝实录,其《五代会要》是这一时期典章制度沿革的系统记载。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时,王书应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2. 《五代史阙文》 2卷 王禹偁撰
3. 《五代史补》 5卷 陶岳撰
4. 《后唐列传》 30卷 张昭远撰
5. 《五代纪》 77卷 孙冲撰
6. 《五代春秋》 25卷 王轸撰
7. 《五代史略》 42卷 胡旦撰
8. 《唐余录》 60卷 王子融撰
9. 《开皇纪》 30卷 郑向撰
10. 《运历图》 龚颖撰
等等。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卷21《薛史全采各朝实录》中,对五代各朝实录撰修情况,有较详细的论述,可供参考。
有关十国史事的:
1. 《十国纪年》 42卷 刘恕撰
2. 《九国志》 51卷 路振撰
3. 《天下大定录》 10卷 王举撰
4. 《前蜀王氏记事》 2卷 毛文锡撰
5. 《后蜀孟氏记事》 10卷 董惇撰
6. 《蜀书》 20卷 李昊撰
7. 《后蜀高祖实录》 30卷 李昊撰
8. 《后蜀主实录》 40卷 李昊撰
9. 《蜀梼杌》 10卷 张唐英撰
10. 《蜀桂堂编事》 20卷 杨九龄撰
11. 《南唐烈祖开基志》 10卷 王颜撰
12. 《南唐烈祖实录》 20卷 高远撰
13. 《南唐书》 30卷 马令撰
14. 《江南录》 10卷 徐铉撰
15. 《江南野史》 20卷 龙衮撰
16. 《江南别录》 4卷 陈彭年撰
17. 《南唐近事录》 2卷 郑文宝撰
18. 《江表志》 3卷 郑文宝撰
19. 《吴录》 20卷 徐铉撰
20. 《上英雄小录》 2卷 信都镐撰
21. 《吴越备史》 15卷 钱俨撰
22. 《吴越备史遗事》 5卷 钱俨撰
23. 《家王故事》 1卷 钱惟演撰
24. 《戊申英政录》 1卷 钱惟演撰
25. 《王堂逢辰录》 2卷 钱惟演撰
26. 《闽中实录》 10卷 蒋文恽撰
27. 《王氏解运图》 3卷 林仁志撰
28. 《闽王列传》 1卷 陈致雍撰
29. 《湖湘马氏故事》 20卷 曹衍撰
30. 《三楚析录》 3卷 周羽冲撰
31. 《荆湘近事》 10卷 陶岳撰
32. 《楚清》 5卷 路振撰
33. 《楚录》 5卷 卢藏撰
34. 《王刘氏兴亡录》 1卷 胡宾撰
35. 《晋阳见闻要录》 1卷 王保衡撰
36. 《五国故事》 2卷 佚名撰
37. 《高氏世家》 10卷 佚名撰
38. 《闽王事迹》 1卷 佚名撰
39. 《湖南故事》 13卷 佚名撰
40. 《江南余载》 2卷 佚名撰
以上所列关于五代和十国史事的撰述,总数近800卷,史料非常丰富。其中有些书对史料已做过考证和剪裁,较有条理。这些都为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完全可以把这部史书写得更充实,更完善。
薛居正等修《旧五代史》时,北宋建国仅十几年,南唐、吴越、北汉三国尚未归附,而成书仅费时一年半,所据又多为当朝实录,其芜杂是很自然的。到欧阳修撰《新五代史》时,宋朝建国已有八九十年。在这几十年中,由于许多学者对五代这一时期的历史感兴趣,写了不少着述,涉及到五代十国历史的各个方面,欧阳修“博采群言,旁参互证”(《廿二史札记》卷21《欧史不专据薛史旧本》),完成了《新五代史》的编撰。欧史篇幅虽只薛史一半,但采摭材料的范围、数量远远超过薛史。比如《世家年谱》的内容,由于采用史料种类多、数量大,比薛史所记更为丰富、充实。
此外,欧阳修还广采笔记、小说等其他史料,如在《冯道传序》中,自言采五代小说。何义门对采小说颇有微词,而王鸣盛却说:“采小说未必皆非,依实录未必皆是。”(《十七史商榷》卷93《欧史喜采小说薛史多本实录》)。欧阳修是善于采用小说,并加以巧妙运用的,于此亦可说明欧史采摭史料之广。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5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