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新唐书》《考订研究》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4日 阅读:200 评论:0

《新唐书》修撰完成上奏,便缕板刊刻,是为“嘉佑本”。因其每板14行,又称“十四行本”。此外,北宋又有“十六行本”、闽刻“十六行”本。书名均称《唐书》,无新、旧之分,仅以署名为区别。
鉴于《新唐书》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尽管北宋最高统治集团大力推行此书,仍然受到当时学者的批评,这就是吴缜的 《新唐书纠谬》。
知不足斋本《新唐书纠谬》有吴缜的进书表,具名题“绍圣元年九月□日左朝请郎前知蜀州军州事臣吴缜上表”。绍圣元年(1094),是宋哲宗的年号,上距《新唐书》修成的仁宗嘉佑五年 (1060),整整34年。其书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 由宇文时中刊印。
《新唐书纠谬》20卷,吴缜首先在自序中说明3个问题。其一,关于《新唐书》的流传。“宋兴,前期旧史如(旧)《唐书》洎五代实录,皆已修为新书颁于天下”,是说《旧唐书》《旧五代史》都已经过重修而为《新唐书》《新五代史》颁行天下。“唯(新)《唐书》自颁行迨今几三十载,学者传习,马迁、固诸史均焉”,即《新唐书》修成后30年间广为流传,已与《史记》 《汉书》等史书并驾齐驱了。其二,关于《新唐书》的 “八失”。“缜寻阅新书,间有未通,则必反复参究,或舛驳脱谬,则笔而记之。岁月稍久,事目益众,唯本厥咎,益书之初,其失有八: 一曰责任不专,二曰课程不立,三曰初无义例,四曰终无审复,五曰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六曰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七曰刊修者不知刊修之要,八曰校勘不举校勘之职而唯务苟容”。其三,分析造成“八失”的原因。“新书纪、志、表则欧阳公主之,传则宋公主之,所主既异而不务通知其事,故纪有失而传不知,传有误而纪不见。”“尝闻修《唐书》 自建局至印行罢局几二十年,修书官初无定员,皆兼莅他务,或领外官,其书既无期会,得以安衍,自肆苟度岁月,如是者将十五年而书犹未有绪。”“及朝廷讶其淹久,屡加督促,往往遣使就官所取之。于是,仓猝牵课,以书来上,是书之不能完整,又何足怪!”2位“刊修”、6位“编修”固然各有各的苦衷,但吴缜从整体上来分析书局的状况,是切合实际的。其书在纪志表与列传间的协调统一问题,也确实多有可指责之处。我们在阅读《新唐书》时,是应当注意这些问题的。自序之后,便是正文。20卷书,分为20目,分门别类地对书中的问题一一进行 “质正”,共计400余事。共20门类是: 1. 以无为有。2. 似实而虚。3. 书事失实。4. 自相违舛。5. 年月时世差互。6. 官爵姓名谬误。7.世系乡里无法。8. 尊敬君亲不严。9. 纪志表传不符。10. 一事两见而异同不完。11. 载述脱误。12. 事状丛复。13. 官削而反存。14. 当书而反阙。15. 义例不明。16. 先后失序。17. 编次未当。18. 与夺不常。19. 事有可疑。20.字书非是。吴缜在提出这些问题时,因“无他异书以考证,只以本史自相质正”,所以虽发现问题,我们仍不能一一定其是非。对于这一点,在参考该书时是应当注意的。至于当时人王明清说欧阳修“以其年少轻佻距之,(吴)缜鞅鞅而去。逮夫新书之成,乃从其间指摘瑕疵”,以泄私愤 (参见《挥麈后录》卷2) 等问题,我们从学术研究出发,主要看吴缜所纠是不是谬,可以不必过多地去追究他是否对欧阳修有成见。总之,吴缜《新唐书纠谬》是第一部考订研究《新唐书》的重要参考书。
其后,南宋高宗、孝宗间,注应辰又撰有《唐书列传辨证》20卷,专攻其列传的缺点。
南宋刻本有 “十行本”、闽刻 “十行本”。
元朝刊行“十七史”,《新唐书》也在其列。
明代刻本有三: 一为成化年间 (1465——1487) 国子监刻本,二为万历年间(1573—1620)北京国子监刻本,通常称这两次刻本为“南监本”、“北监本”。三是毛晋汲古阁刻本。
以上刻本,均作《唐书》,无“新”字。但自南宋以下诸家目录书,为了区分两部唐史,大都以前者名为《旧唐书》、后者名以 《新唐书》。
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刻“二十四史”,为区分两部《唐书》,使正式定名,以光修为《旧唐书》、后修为《新唐书》,并刻之于板、印之于书。自后,一直沿用。武英殿刻本通常称作“殿本”。其刻不同于以前者,附有宋代董冲《唐书释音》25卷及考证。“殿本”有各种翻刻本、影刻本、排印本、缩印本,还有五局合刻本、开明 “二十五史本”等。
伴随着《新唐书》的屡次刊刻,考订研究之作自宋以来,不绝于史。几乎于南宋汪应辰《唐书列传辨证》同时,金朝王若虚着《新唐书辨》3卷,保存在《滹南遗老集》中。明代又有袁祥《新旧唐书折衷》24卷。然而,真正从学术角度考订、研究《新唐书》,并掀起热潮,还是在清代。
雍正年间(1723—1735),沈炳震的《新旧唐书合钞》260卷,第一次对两部《唐书》作出全面的文字对勘,并在实际上总结出研究唐史,纪、传以旧书为主,表、志以新书为主的认识。
随后,嘉庆十八年 (1813),赵绍祖刊出 《新旧唐书互证》20卷。该书列《新唐书》引文于前,加以案语。1—4卷,本纪载事207条;5—6卷,志载事79条;7—8卷,表载事146条;9—20卷,列传载事705条。总计载事1137条。书中征引《新唐书纠谬》、《资治通鉴考异》、《廿二史考异》等说,加以个人案语,考订两书中有关时、事、称呼等是非得失,并大量引用两书本文质正其中的矛盾记载。该书在很大程序上,是以《新唐书》为主要考订、研究对象。
及至清末,更有完全以《新唐书》为主要对象的纠补之作。宣统三年(1911),唐景崇撰《唐书注》10卷,“专为《新唐书》作注”。其自序称,“余之注例,则取《史记》之 ‘三家注’、《汉书》之 ‘颜注’、《三国志》之‘裴注’、《通鉴》之 ‘胡注’ 参酌,而订三义: 曰纠谬,曰补阙,曰疏解。”该书作者用功较深,“参考、搜参之书,自正经、正史、唐贤专集、历代普通类书、典制学术诸专书,旁及金石、野史、小说,逾数百种。”(张云书序) 然而,全书未完。1935年,唐景崇外甥余棨昌刊刻此书,有序云:“计最完全之稿为本纪十卷、礼乐志十二卷、历志九卷、天文志三卷、百官志五卷;有稿不全者为食货志三卷、仪卫志一卷、车服志一卷;表稿虽全,尚未整理; 其中尤以列传为最大,先生所手订者,仅十数卷而已。”
其他未刊或钞本尚有清代陈黄中 《新唐书刊误》3卷 (见于《南献遗征》)、佚名 《新唐书证误》 (《稽瑞楼书目》着录为钞本1册) 等。
清代诸多读史札记中,都有专题论述《新唐书》的篇章。其中,常为研究者征引的名着有顾炎武《日知录》、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 《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志》等。
民国以来,商务印书馆汇集了流传的宋刻本,包括影印北宋嘉佑十四行本,残缺部分以北宋十六行本、南宋十行本补,刊印了“百衲本”。在这之后,又进一步推动了对于 《新唐书》 的考订研究。
编入《廿五史补编》的有关着述主要有:清代劳经原《唐折冲府考》4卷,罗振玉《唐折冲府考补》1卷、拾遗1卷,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1卷; 清代沈炳震《唐书宰相世系表订讹》12卷,清代万斯同《唐镇十道节度使表》1卷、《唐边镇年表》1卷,黄大华《唐藩镇年表》1卷,吴廷燮《唐方镇年表》8卷、考证2卷等。
随着海内外学者对《新唐书》考订研究的发展,迄今尚无一个精确的统计。现就所见主要论着,开列于后,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唐书注稿偶存》4册 陈汉章 浙江图书馆稿本。
《关于〈新唐书〉》 冈崎文夫 《东洋史研究》第1卷第2期 1935年12月
《〈新唐书〉 斠义》1卷 罗振玉 吴氏周兴蟫隐庐丛书 1936年
《宋刊〈新唐书〉》 尾崎康 《斯道文库论集》第11期 1974年8月
《〈新唐书〉修撰考》 颜中其 《史学史研究》 1980年第4期。
《欧宋修书异同论》 陈光崇 《史学史研究》 1982年第4期
《关于宋代重修〈唐书〉的问题》 张孟伦 《兰州大学学报》 1984年第3期
《 〈旧唐书〉与〈新唐书〉》 黄永年 人民出版社1985年
《陈寅恪读书札记·新唐书之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新唐书·历志〉校勘记》 钱宝琮 《浙江图书馆刊》第4卷第6期 1935年12月
《两〈唐书·地理志〉互勘》 史念海 《禹贡》第3卷第2—6期、第9期 1935年
《新旧〈唐书·地理志〉考异》 李锡甫 台湾《国立编译馆馆刊》第12卷第1期 1983年6月
《〈唐书·兵志〉笺证》 唐长孺 科学出版社1957年、中华书局1962年
《〈新唐书·食货志〉论稿》 穗积文雄 日本《支那研究》第41期,1936年6月
《〈新唐书·食货志〉的史料考察》 铃木俊 日本《岩井博士古稀纪念典籍论集》1963年
《两〈唐书·食货志〉订误》 谭英华 四川大学历史系 《史学论丛》 1956年10月
《略论〈新唐书·食货志〉编纂方法和史料价值》 谭英华 《史学史研究》 1983年第1期
《译注〈新唐书·刑法志〉》 内田智雄 日本《同志社法学》第113—115期 1969年6—12月
《新旧〈唐书·艺文志经籍志〉的史料考察》 铃木俊 日本《中央大学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文学部》 1975年
《〈新唐书·艺文志〉在史志目录学上的贡献》 周少川 《史学史研究》 1986年2月
《 〈唐书·宰相表〉初校》 孙国栋 香港《新亚学报》第2卷第1期 1956年8月
《〈唐方镇年表〉正补》 岑仲勉 《史料与史学》第1卷下册 1945年11月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5卷 1948年4月
《〈唐书·宰相世系表〉引得》 周一良 哈佛燕京学社 1934年
《读两〈唐书·文艺(苑)传〉札记》 马茂元 《文史》第8辑1980年3月
《〈新唐书·突厥传〉地理考证》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新唐书·吐蕃传〉地理考证》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新唐书〉回纥等国地理考证》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 〈新唐书·沙陀传〉地理考证》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 〈新唐书·北狄传〉地理考证》 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 〈新唐书·东夷传〉地理考证》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 〈新唐书·南蛮传〉地理考证》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新旧〈唐书·西域传〉地理考证》1卷 丁谦 浙江图书馆丛书1915年
《 〈新唐书·突厥传〉拟注》 岑仲勉 《辅仁学志》第6卷第1、2期 1937年6月
《 〈新唐书·突厥传〉(殿本)考证》 刘义棠 台湾《边政研究所年报》第12期 1981年7月
《 〈新唐书·西突厥传〉考证》 刘义棠 台湾《边政研究所年报》第14期 1983年10月
《〈新唐书·回鹃传〉考证》 刘义棠 台湾《边政研究所年报》第8期 1977年5月
《两 〈唐书〉回纥可汗世系之研究》 李符桐 台湾《昆仑》第12卷第3期 1966年1月
《 〈新唐书·吐番传〉笺证》 王忠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 〈新唐书·南诏传〉笺证》 王忠 中华书局 1963年
《旧新两〈唐书·日本传〉的理解》 增村宏 日本《鹿儿岛经大论集》第18卷第3期 1977年11月
《旧新两〈唐书·日本传〉的探讨》 增村宏 日本《东洋史论集·内田吟风博士颂寿纪念》 1978年
《两〈唐书·波斯传〉记载萨赞王朝末期的王统问题》 榎一雄 日本《北亚细亚学报》 1942年第1期
《〈新唐书·大食传〉注》 白寿彝 《史学集刊》第3期 1937年4月
1975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 《新唐书》,以 “百衲本” 为工作本,又参校了北宋闽刻十六行本、南宋闽刻十行本、汲古阁本、殿本和浙江书局本 (《 〈新唐书〉出版说明》),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是,在校勘、标点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80年代初,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以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的 《两 〈唐书〉校勘拾遗》 (《文史》第12辑)、顾敦信《标点本两 〈唐书〉校勘拾零》(《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2期) 等,较有代表性。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49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