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魏书》《《魏书》的作者》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4日 阅读:235 评论:0

《魏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正史”中第一部记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着作,仅此也可看出其独特的史学地位。但是,在整个二十五史中,《魏书》又是遭受批评责难最多的一部史着。其刚编辑成书,就“众口喧然,号为‘秽史’”(《北史·魏收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下同。),而且这种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那么,《魏书》到底是怎样一部史书?究竟应对其作出怎样的评价?下面我们将有关《魏书》的各方面情况作一简明的介绍,相信读者自会得出较为公允的结论。

《魏书》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魏收。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阳 (今河北省晋县西)人。生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 (507),卒于北齐后主武平三年 (572),享年66岁。

魏收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其家自称是西汉初年高良侯魏无知的后裔。魏收的祖父魏悦在北魏曾任济阴太守,父亲魏子建则在魏孝明帝正光三年 (522) 出任东益州刺史。

魏收自幼机警,不拘小节。15岁时,已经能写些文章了。16岁时,跟随父亲赴任,来到了东益州(州治所在今陕西省略阳县)。由于边远地区重视武功,而魏收又喜好骑马射箭,便想通过习武这条路去显身扬名。这时荥阳人郑伯用嘲笑的口吻问魏收:“魏郎弄戟多少?”讥讽他武艺无大长进,他亦自感惭愧,于是便“折节读书”(《北史·魏收传》)。魏收读书十分刻苦,即使在盛夏季节,他也把板床安放在树荫下整日读书。随着年月的增加,板床也被他坐得磨损了许多。大量的阅读使魏收学问日增,也为以后的史书编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魏收21岁时,父亲被召回京城洛阳在朝廷做官,他也随父亲到了洛阳,并因父亲的功劳而成为太学博士。魏收的才华受到吏部尚书李神俊的重视,因而被推荐为司徒杨椿的记室参军。孝庄帝永安三年(530),魏收被授予北主客郎中的职位,负责各藩国朝聘的事务。这一年,魏节闵帝要挑选近侍,诏试魏收撰写《封禅书》。魏收不打草稿,下笔成章,洋洋洒洒,将近千言却很少改动。黄门郎贾思同看到这种情景大为赞叹,向皇帝报告说:即使是三国曹植七步成诗之才,也没有魏收这样才思敏捷呵!因此,魏收被封为散骑侍郎,不久又掌管起居注,兼修国史,还兼中书侍郎。这样,魏收便和撰史发生了联系。

当时,魏收因文笔出色,已经颇有名气,与北魏文学家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并称为北方“三才”。魏收才华横溢,很有抱负。但是,在北魏末年,社会混乱,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复杂。魏收浮沉于宦海,经历了多次挫折。北魏分裂后,高欢把持东魏朝政,魏收被召赴晋阳(今山西太原),任中外府主簿,后转高欢丞相府属。此时尽管有位司马子如向高欢推荐魏收,说他是“一国大才”,然而由于魏收曾为北魏孝武帝所信任,又得罪过高欢的亲信,因此不受重用。甚至还“受旨乖忤,频被嫌责,加以棰楚”。(《北史·魏收传》)魏收感到单凭文才“颖脱见知”,已难通达,便转而请求修史。经过崔暹的推荐,高欢的长子高澄“乃启收兼散骑常侍,修国史”。(同前)

武定八年(550)四月,高欢次子高洋以齐代魏,建元天保。由于魏收直接参于了这次事变,凡“禅代诏册诸文”,都出自魏收之手,因此在事变的当年,他就被高洋授予中书令兼着作郎的职务。北齐天保二年(551),文宣帝高洋诏命魏收撰写魏史,这次才把编撰魏史的工作真正提到了日程之上。 高洋曾经命令群臣各言己志。魏收说:“臣愿得直笔东观, 早出 《魏书》”。( 《北史·魏收传》) 后来高洋满足了魏收的要求,于天宝四年(553)诏命魏收专在史阁撰史,不再参与行政事务。高洋还鼓励魏收大胆直书,说: “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 (同前) 天宝五年(554)三月,魏收奏上了《魏书》的纪传部分,十一月又奏上10志,完成了全书的编撰。

当时修《魏书》,负责监修工作的是平原王高隆之,但其只不过挂名而已。参加撰修的还有通直常侍房延佑,司空司马辛元植,国子博士刁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以及綦母怀文等人。但是,房延佑、辛元植等“并非史才”,刁柔、裴昂之“不堪编辑”,高孝干“以左道求进”,修史并不得力;而 “其史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皆独出于收”(《北史·魏收传》);加之以后的几次修改也由魏收负责,因此历来史家不把 《魏书》作为官修书,而是当成魏收的个人着作。

《魏书》编成后,魏收更加受到重用。天保八年(557),魏收官至太子少傅,监国史,并参与制订律令。到北齐后主时,“掌诏诰,除尚书右仆射,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宦途达到了顶点。武平三年(572),这位经过北魏、东魏、北齐3个皇朝,历事从魏孝明帝到北齐后主9个君主的史学家,还没有离职退休就死去了。

除了 《魏书》,魏收还有文集70卷,可惜早已失传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4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