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魏书》《《魏书》的版本及参考书》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4日 阅读:300 评论:0

《魏书》的初刻本,确切年月已无法考证,大概是在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或稍前。这个初刻本当时就流传不广。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曾经在四川翻刻《魏书》。可是初刻本和四川翻刻本都早已亡佚。流传下来的 《魏书》最早刻本也是南宋翻刻,其中有元、明二朝的补版,被称为“三朝本”。(参见《魏书》出版说明,中华书局1974年版) 以后流行的各种《魏书》版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三朝本”的基础上校改而成。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所谓 “宋蜀大字本”,其实也就是这种 “三朝本”。
现在仍然能够见到的 《魏书》 版本,主要有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7)南京国子监本,明代万历年间北京国子监本,明代末年汲古阁本,清代乾隆四年(1739)武英殿二十四史本,清代同治十一年 (1872)金陵书局本,清代光绪二十八年 (1902) 武林竹简斋石印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洲同文局石印本,光绪三十三年 (1907)上海集成图书公司铅印本,以及商务印书馆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本等。解放后,中华书局组织专家参校诸本,择善而从,于1974年出版了最新的校点本《魏书》,是“目前最便于阅读、最有学术价值的本子”。(吴小如,吴同宾《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中华书局1982年版)
《魏书》风波自唐代中叶平息后,虽然对如何评价问题仍在争议,但在清代之前再无人改作,研究也不多。清代考据学盛行,对古代史书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考证补订《魏书》的着述也时有所见。清代之后有关《魏书》 的着作主要有如下几种:
清代温曰鉴撰有《魏书地形志考证》,陈毅撰着《魏书官氏志疏证》,民国谷霁光撰写了《补魏书兵志》,另清代还有《魏书礼志校补》。以上几种是针对 《魏书》 的志作的补证。
由于《魏书》编撰时没有设表,许多人物、事件的状况不能一目了然,因而有的学者便为 《魏书》补作了表。其中清代万斯同 《历代史表》中补的表有 《魏诸王世表》、《异姓诸王世表》、《外戚诸王世表》、《魏将相大臣年表》、《西魏将相大臣年表》、《东魏将相大臣年表》。吴廷燮撰《元魏方镇年表》、《西魏方镇年表》、《东魏方镇年表》。着名学者罗振玉也对 《魏书》进行了研究,除撰写了 《魏书宗室传注》 12卷外,还作 《世系表》 1卷。
清代李慈铭等撰,王先谦录 《魏书校勘记》 1卷,也是清代研究 《魏书》 的成果之一。
另外,清代还有一部重编的魏史着作,即谢启昆编撰的 《西魏书》 24卷。其书以西魏为正统,除纪传外,还有表有考,不过在史料上无所补益,缺乏独立存在的价值,只能作为阅读 《魏书》 的参考书之一。
上述各种着作都可作为研究、阅读 《魏书》的参考材料。如果要想简明地了解 《魏书》的概况,则可阅览当代人编着的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国史学家传之类的专书。
史学史方面的着作,如张孟伦着 《中国史学史》 上册第三编第八章(兰州大学历史系1982年发行),刘节着《中国史学史稿》第七部分 (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仓修良、魏得良着 《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李宗侗着 《中国史学史》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版),尹达着《中国史学发展史》第二编第五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等都有对《魏书》的介绍和评议,从中可以了解 《魏书》 的史学地位。
历史要籍介绍方面,有专介绍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的书籍,如吴树平编 《二十四史简介》 (中华书局1979年版),王健群撰 《二十四史提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穆德全着 《二十四史讲座》(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瞿林东、韦唐、王森等着 《二十五史随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徐浩着 《二十五史论纲》(上海书店1989年据世界书局1947年版影印)等都有介绍 《魏书》的专篇。综合介绍中国古代历史要籍的着作,也都会论及《魏书》。如王树民着 《史部要籍解题》第六部分之四(中华书局1981年版),柴德赓着《史籍举要》上编之九(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李宗邺着《中国历史要籍介绍》第二编第一章第六节之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张志哲着 《中国史籍概论》第二篇第五章第四节(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等对 《魏书》的介绍,也都可供阅读参考。
人物传记方面,如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家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陈清泉、苏双碧、李桂海、萧黎、葛增福编 《中国史学家评传》上册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瞿林东、杨牧之编 《中华人物志 (史学家小传)》(中华书局1988年版)等书中关于魏收的传记,都对了解魏收及《魏书》很有参考价值。
另外,有些史料学方面的专着,如谢国桢着 《史料学概论》第三章之六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陈高华、陈智超着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四章第二节之八(北京出版社1983年版)也有谈及《魏书》的文字,从中可以窥见 《魏书》的史料价值。
至于散见于报刊、论文集中,有关评价魏收,分析《魏书》的论文,也时有所见。
还有一些有关《魏书》的学术论文,对《魏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可供阅读时参考,现简列数篇如下:
《〈魏书〉源流考》 李正奋 《国学季刊》 2卷2期 (1929年12月)
《记〈魏书·地形志〉校异》 牟润孙 《禹贡》 4卷1期(1935年9月)
《〈魏书〉本纪中地望不详西域诸国考略》 陈连庆 《西北史地》1983年3期
《〈魏书·氐传〉校勘记商榷》 杨耀坤 《文史》 第16辑 (1982年)
《〈魏书〉古今褒贬谈》 邹宕铸 《常德师专学报》 1983年4期
《〈魏书·哒传〉考释》 余太山 《文史》 第20辑 (1984年)
《〈魏书〉校勘拾零》 陈宝戈 《晋阳学刊》 1984年3期
《〈魏书·栗特国传〉辨考》 余太山 《文史》第21辑 (1984年)
《〈魏书·大月氏传·小月氏传〉史实辨考》 余太山 《学习与思考》 1984年3期
《〈魏书(点校本)〉考疑》 孟志伟 《牡丹江师院学报》 1985年1期
《魏收和〈魏书〉》 桂郁 《文史知识》 1985年11期
《〈魏书·序纪〉“积六十七世”条地名的释证与探微》 汪福宝《安徽师大学报》 1985年3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48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