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的资料相当丰富,其来源主要有:隋朝政府搜集和整理的藏书;隋朝中央和地方官府的各种文献; 隋朝人所着有关隋代各方面情况的书籍; 唐初募购、保存、整理的各种图书典籍;还有隋、唐史家所撰关于隋代历史的着作。现分别介绍如下。
1. 隋政府藏书
隋朝建立之初就十分注意经籍史书的搜集。“隋开皇三年(583),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及平陈已后,经籍渐备。”(《隋书·经籍志》序)作为秘书省长官,搜集、整理、保存丰富图书典籍,是责之所在,牛弘依靠皇帝和政权的力量,把散在民间的各种书籍搜集到国家秘阁,使国家藏书大大增加。这对于积累史料有大功劳。对于一些“纸墨不精”比较“拙恶”的书,隋王朝“总集编次,存为古本。召天下工书之士,京兆韦霈、南阳杜等, 于秘书内补续残缺, 为正副二本, 藏于宫中,其余以实书内、外之阁,凡三万余卷。”(《隋书·经籍志》序)这不仅保存了古书,而且还使古书复活。
特别应当一提是,“炀皇好学,喜聚逸书,而隋世简编,最为博洽。”( 《旧唐书·经籍志》序) 隋炀帝即位之初,下令秘阁藏书,每一种写50副本。把书分为上中下三品,饰以不同之轴,于东都洛阳观文殿的东西厢构屋贮放,东屋藏甲乙 (即经、史)之部,西屋藏丙丁 (即子、集)之部。还在殿后造二台,东台名妙楷,藏北魏以来之古迹,西台名宝迹,藏北魏以来之名画。在内道场则存放佛道经书。可知,隋炀帝时,国家藏书有了相当规模,书籍颇为丰富,积累了隋朝及此前各代的种种典籍、资料、名画、古迹。
存放在东都洛阳的大批书籍,在唐平王世充之后,于武德五年(622)都收归唐王朝。唐朝廷命司农少卿宋遵贵用船把这些图书、古迹、名画运送长安。船沿黄河西行,由于逆水而上,在砥柱 (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之黄河中)被漂没,其书损失十之八九。东都洛阳的存书 《目录》也残缺了,据当时人见,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所保存下来的部分图书,对于唐初修 《隋书》以及其他前代史,都是十分珍贵的史料。
2. 隋朝官府文件
隋王朝很注意积累本朝资料。
隋朝留下了不少的诏、诰、文书档案材料,这是十分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人事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而为 《隋书》不断引用。隋朝的秘书省不仅掌管国家的经籍图书,而且它下面有着作和太史二曹。着作曹有着作郎2人、佐郎8人、校书郎、正字各2人,他们修撰碑志、祝文、祭文等等,这是有关国家重要官员以及朝廷重大礼仪的文件,成为隋代本身积累的第一手材料。太史曹有太史令、太史丞、司历、监候等官员及博士、生员,他们记载和观察天文、漏刻、历算,这又积累了隋代天文历法方面的历史资料。应当注意的是,隋朝在秘书省着作曹有史馆,着作郎掌史职,有修国史的任务,为此要广泛积累朝廷上下内外的各种材料,以备修史之用。炀帝时,秘书省又增设文林郎20人“掌撰录文史,检讨旧事”(《隋书·百官志》)。他们记录隋王朝的史事,为隋朝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材料。现在可考隋代史官的有关隋史着作,有着作郎王胄的 《开皇起居注》 60卷和 《大业起居注》。
隋朝各官署都有有关材料,如鸿胪寺的典客署(炀帝时改为典蕃署),接待四方来客,他们记录来隋各国、各族的风俗、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积累了隋代的外交、民族及地理方面的资料。其他中央和地方各官署,也同样积累了大量相关资料。
以上这些都可以成为唐初修隋史的材料。当然,在隋末的大变动中,材料受到很大损失,但总还是保留下来一部分。
3. 隋人着书
隋朝的一些官员、文人学士,依据所见所闻,也记述了不少隋代史事。如裴矩,炀帝时被委任在张掖掌管与“西域诸蕃”交市,“矩知帝方勤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令言其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卷,入朝奏之。”(《隋书·裴矩传》)他还着《开皇平陈记》。又如诸葛颍,炀帝为晋王时就被引为参军事,又任记室,炀帝即位迁着作郎,颇受炀帝恩遇,他对炀帝的情况以及随炀帝所到之处,均有直观的记载,着有《銮驾北巡记》3卷、《幸江都道里记》1卷、《洛阳古今记》1卷、《马名录》2卷。(见《隋书·诸葛颍传》)这些都是隋人所记当代的史事和地志,是修撰《隋书》的重要资料。
还有奉炀帝之命着书的,如崔赜大业五年奉命撰《区宇图志》250卷,后炀帝又命虞世基、许善心衍为600卷,崔赜还奉诏就征高丽作 《东征记》,(见《隋书·崔廓传附崔赜传》)这也是隋代有关地理方志和征伐高丽的原始史料。
至于隋朝一些学有专长的文人学士的着述就更多了。如:天文学家庾季才的《灵台秘苑》 120卷、《垂象志》 142卷、《地形志》87卷,精于天文算术,善于创作的耿询,不仅制造了水力浑天仪、马上刻漏,还着 《鸟情占》 1卷,韦鼎着 《韦氏谱》 7卷,好相术的来和着 《相经》 40卷,精于阴阳算术的萧吉着 《金海》 30卷、《相经要录》 1卷、《宅经》8卷、《葬经》 6卷、《乐谱》20卷、《帝王养生方》2卷、《相手版要诀》 1卷、《太一立成》 1卷,临孝恭着 《欹器图》 3卷、《地动铜仪经》 1卷、《九宫五墓》1卷、《遁甲月令》 10卷、《元辰经》 10卷、《元辰厄》 109卷、《百怪书》 18卷、《禄命书》 20卷、《九宫龟经》 110卷、《太一式经》 30卷、《孔子马头易卜书》 1卷,刘佑的 《阴策》20卷、《观台飞候》6卷、《玄象要记》5卷、《律历术文》 1卷、《婚姻志》 3卷、《产乳志》 2卷、《式经》 4卷、《四时立成法》 1卷、《安历志》 12卷、《归正易》 10卷,万宝常的 《乐谱》 64卷。(见 《隋书》卷78) 这些书,都为 《隋书》的志书和有关人物传纪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4. 唐代购募书
唐初,经隋末战乱、社会动荡,许多宝贵的隋代史料丢失和散逸了。武德五年,令狐德棻为秘书丞,见经籍亡逸,深感痛惜,现唐王朝大局基本安定,武功显赫,不能没有文治,他便向高祖提议“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数年间,群书略备。”(《旧唐书·令狐德棻传》)就是这时,唐高祖让把东都洛阳炀帝的藏书运到长安,虽说十之八九漂失,但毕竟还有十之一二,也是相当宝贵的。贞观二年,魏征 “迁秘书监,参预朝政。征以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粲然毕备。”(《旧唐书·魏征传》)贞观七年颜师古“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是时多引后进之士为雠校。”(《旧唐书·颜师古传》)这样,3位 《隋书》修撰人,由令狐德棻始倡、魏征、颜师古继续,进行了图书典籍的购募、整理、校定工作,而使唐初群书毕备,自然也使隋代的史料得到搜集而聚于秘阁,由国家保藏,为修史提供了材料上的优越条件。《隋书》修撰中,在材料方面得益于秘阁的藏书,这应归功于长年在秘书省工作的令狐德棻、魏征、颜师古等人。
这些搜集来的材料,加上唐初修史诸臣都在隋王朝生活过,离隋亡才10余年,对隋朝历史事件、典章制度,都曾耳闻目睹,便于从书中搜罗珍贵史料,并对之进行鉴别、安排,使 《隋书》 的材料该博可观。
5. 隋唐人所修隋史
在 《隋书》修撰前,隋代、唐代都有人修隋史,这就为唐初修 《隋书》提供了资料和范本。在这些隋史中,值得一提的是以隋朝着作郎王劭为主、辛德源、王孝籍协助所修 《隋书》 80卷。
王劭,太原晋阳 (今山西省太原南)人。小时沉默好读书。后在北齐尚书仆射、史学家魏收处为参开府军事,迁太子舍人。魏收与祖孝征、阳休之等论述古事,“有所遗忘,讨阅不能得,因呼(王)劭问之。劭具论所出,取书验之,一无舛误。自是大为时人所许,称其博物。”(《隋书·王劭传》) 入隋为着作佐郎,以母亡在家守丧,着《齐书》,当时禁止私人撰史,被人告发后,隋文帝收其书,“览而悦之。”(《隋书·王劭传》)授员外散骑侍郎,修起居注,后为着作郎。他“采民间歌谣,引图书谶纬,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志》合三十卷”,(《隋书·王劭传》)受到隋文帝“赏赐优洽”。炀帝时迁秘书少监。为人媚上,好以符命之类取悦文帝、炀帝。他除撰《隋书》外,还撰《齐书》100卷、《平贼记》3卷、《读书记》 30卷。
协助王劭撰《隋书》的辛德源“沉静好学”、“博览书记”,秘书监牛弘“以德源才学显着,奏与着作郎王劭同修国史。”(《隋书·辛德源传》)王孝籍“博览群言,编治五经,颇有文翰”,“开皇中,召入秘书,助王劭修国史。”(《隋书·王孝籍传》) 当然,《隋书》主要是王劭修撰的,《隋书》本传说,王劭在着作曹近20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
但是,王劭《隋书》,“多录口敕,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以类相从,为其题目,辞义繁杂,无足称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列将善恶之迹湮没无闻。”(《隋书·王劭传》)“多录口敕”是记述皇帝谈话及诏旨,现在看来,保存了相当重要的材料。至于迂怪不经之语与委巷之言,也多少可以反映当时民间的一些情态。唐初所修《隋书》认为王劭之书体例不好,比较零乱。但是,它毕竟记下了大量的原始材料,王劭把耳闻目睹的史事记述下来,为唐初史臣修《隋书》提供了原始材料。唐初史臣一面指斥王劭之书“无足称者”,一面采用或抄录其材料,以至今天我们读《隋书》时还可以看到王劭书的痕迹。如:唐代不必避隋 “讳”,但是在 《隋书》中有多处避隋 “讳”,都是照抄王劭之书所致。《忠节传》,《隋书》改为 《诚节传》,系避隋文帝杨坚父名 “忠”字,到唐代修 《隋书》完全可不避,而仍避,可知是抄王劭书之故。《皇甫诞传》皇甫诞死难,说其子是“诚义”之后,实应为 “忠义”之后,亦系抄王劭书所致。类此情况,还有不少。可知,王劭书为唐初修撰 《隋书》提供了不少材料,以至有人认为,王劭书是唐初所修 《隋书》的蓝本。可惜的是,王邵 《隋书》 已佚。
其实,唐初史臣对王劭学识广博是相当佩服的,“然其采挞经史谬误,为 《读书记》三十卷,时人服其精博”,还十分称道他好学不倦的精神:“爰自志学,暨乎暮齿,笃好经史,遗落世事。用思既专,性颇恍忽,每至对食,闭目凝思,盘中之肉,辄为仆从所啖。劭弗之觉,唯责肉少,数罚厨人。”(《隋书·王劭传》)这样勤学、专心致志经史的博学之士,其所着史书,即使有体例上的不足,也不致于在材料上一无可取。所以,唐初《隋书》作者对王劭及其 《隋书》,实际上也是功过分明的。
除了王劭 《隋书》外,还有一些有关隋代的史书,对唐初史臣修隋史有参考作用。像太宗时邓世隆的 《东都记》,裴矩着《开皇平陈记》(《旧唐书·经籍志》作 《隋开业平陈记》 12卷)、 崔赜 《东征记》、 柳䛒《晋王北伐记》,和赵毅《隋大业略记》。
唐初,有不少人要修隋史,如王凝、王绩兄弟,先后修《隋书》未成,郎余令也曾撰 《隋书》未成。修成的有吕才 《隋纪》 20卷、张太素 《隋书》 30卷,敬播 《隋略》 20卷,但是都不太完备,并未保留下来。真正传世的,是唐初史臣集体编着的85卷本 《隋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4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