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明史》《《明史》的修纂者》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4日 阅读:178 评论:0

清顺治二年 (1645)五月初次下诏修纂《明史》时,诏谕中提到了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等人。5人当中,冯铨、洪承畴、李建泰3人为明朝降臣,范文程也是在关外降附的明朝生员,只有刚林1人是满人,称得上是当时文臣领袖。这5位总裁官说来都不能算是十分称职的,史家们往往认为这次修纂“事非其人,时局多故,纂修之事遂无形中辍”。(谢国桢《明清史料研究》)所谓“时局多故”,上一节已经谈到; “事非其人”,则指此5人未能胜任修史之事。
冯铨,明末谄事魏忠贤,为忠贤下“十狗”之一。天启六年(1626)正月,曾充魏忠贤迫害东林党人《三朝要典》总裁官。崇祯初年,魏忠贤被杀后,冯铨被劾,“论杖徒,赎为民”。( 《清史列传》卷78《贰臣传乙·冯铨》) 清军入关后,冯铨即降,以大学士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
冯铨名列宦党,又首先迎附降清,为士林所耻,名声极为丑恶。甚至有传其私毁《明熹宗实录》之说:“《熹宗实录》成,藏皇史宬。相传顺治初,大学士涿州冯铨复入内阁,见天启四年 (1624) 纪事,毁己尤甚,遂去其籍无完书。” (朱彝尊《曝书亭集·书两朝从信录后》)
《明史》未修,明实录已缺天启四年及七年部分内容。因此,顺治初年诏修《明史》时,便有诏求实录之举。《东华录》顺治五年(1648)九月记:“谕内三院,今纂修 《明史》,缺天启四年、七年实录,及崇祯六年(1633) 以后事迹。着在内六部、都察院衙门,在外督、抚、镇、标及都、布、按三司等衙门,将所缺年分内一应上下文移有关政事者,作速开送礼部汇送内院,以备纂修。”
就冯铨文才而论,并非不能胜任修史之事。他系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本是翰林院史官出身。降清后,顺治中修《太祖高皇帝圣训》、《太宗文皇帝圣训》及《孝经衍义》等书均充总裁官。直到顺治十二年(1655)致仕后,顺治皇帝还以他“学问充裕”,留在身边顾问,“一切经史着述编摩,皆令专任”。(《清史列传》卷79《贰臣传乙·冯铨》)但是他人品低下,又无史德,乱政叛附,自然不可能用心于修成 《明史》 了。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崇祯十二年 (1639) 出任蓟辽总督,主持关外军事。崇祯十三年,松锦之战爆发,十五年,明军失败,洪承畴被俘。洪承畴被俘之初,宁死不降,但最终还是经不住威胁利诱,剃发降清,逐渐得到清廷重用,成为清军入关镇压抗清运动的得力爪牙。顺治二年 (1645) 诏修《明史》的同时,洪承畴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秘书院大学士等官衔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因此他出任《明史》总裁也只能是挂名而已。顺治四年(1647)底,江南局势稳定后,洪承畴以父丧和眼疾暂时解任。第二年,他又入内院佐理机务,并且担任《清太宗实录》的总裁官。洪承畴与冯铨情况不同,他在朝的时间很短,到顺治十年(1653)便再次出任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直到顺治十七年(1660),因年老多病,解任回京调理。这时他确实是“血气久衰,精力耗尽”,(《经略洪承畴揭帖》)次年致仕回家,4年后病死家中。
李建泰的情况更为特殊。李为山西曲沃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崇祯末年,自请督师。清军入关后,于保定降清。顺治二年 (1645)授官弘文院大学士,充任纂修《明史》总裁官。当时曾赐予他玲珑鞍马,黄金二百两、白银千两,品服、貂蟒各一袭,可谓荣华已极。但是当年年底便发生了李建泰徇私纳贿之事,次年罢归。顺治四年(1647)又有人讦告李建泰在曲沃招纳亡命,图谋不轨。顺治六年(1649年)他果然在山西叛清,据太平城与大同姜镶相呼应。七年五月,兵败被杀。李建泰先降后叛,在清修史书中不仅是 “贰臣”,而且是 “逆臣”,名列 《逆臣传》。他虽受任为 《明史》总裁官,其实并未曾参与修史之事。
范文程的情况与冯铨、洪承畴、李建泰有所不同。他虽曾为明朝生员,却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即后金天命三年 (1618) 努尔哈赤以 “七大恨”起兵反明,攻克抚顺时便降附了,并且得到努尔哈赤的器重,“参谋帷幄”,成为清朝开国的重臣。清军入北京后,建议备礼葬崇祯皇帝,收集诸曹册籍,布文告,给军需,事无巨细,范文程皆参与议事。顺治二年 (1645)他挂《明史》总裁之职,但其时修史之事未举,他的主要精力仍在于政务,不过以重臣领衔,并未真正参与其事。从顺治二年到顺治十一年,近10年间,他三任会试主考,又充纂修《清太宗实录》总裁官,加之政事繁多,自然无暇于《明史》。十一年谢政后,更是“居别墅中,以诗书、骑射教子弟。”( 《清史列传》卷5《大臣画一传档正编二·范文程》) 不问他事了。
诸总裁官中,真正于修《明史》有所用心的只有刚林一人。刚林,姓瓜尔佳氏,字公茂,世居苏完地方(今吉林双阳县),是诸总裁官中唯一的满族官员。天聪十年(1636),他出任内国史院大学士,并在诸大学士中地位最尊。在修史方面,他参加过 《清太祖实录》 的修纂,也曾主持过将《洪武宝训》、《三国志》、《金史》等转译成满文的工作。充任《明史》总裁后,他较为注重史料的收集,曾经建议以重金购求明天启、崇祯实录及邸抄、野史外传等书籍,这使得明朝一小部分档案经明清之际战乱后仍得以保存未毁,为后来的修纂《明史》提供了可贵资料。可惜的是,刚林于顺治八年(1651) 因牵连入睿亲王多尔衮“谋逆”案中被杀,他为修纂《明史》所作的工作,也就只能是仅此而已。
《明史》的真正修纂者主要集中于康熙十八年(1679)修《明史》的第二阶段中。据蒋氏(良骐)《东华录》所记:康熙十八年“三月丙申朔,试博学鸿词,授彭孙遹等五十人翰林官有差。”
按召试一等:彭孙通编修、倪灿检讨、张烈编修、汪霦编修、乔莱编修、王顼龄编修、李因笃检讨、秦松龄检讨、周清原检讨、陈维崧检讨、徐嘉检讨、陆棻编修、冯勖检讨、钱中谐编修、汪楫检讨、袁佑编修、朱彝尊检讨、汤斌侍讲、汪琬编修、邱家随检讨。二等:李来泰侍讲、潘耒检讨、沈珩编修、施闰章侍讲、米汉雯编修、黄与坚编修、李铠编修、徐釚检讨、沈筠编修、周庆曾编修、尤侗检讨、范必英检讨、崔如岳检讨、张鸿烈检讨、方象瑛编修、李澄中检讨、吴元龙侍读、庞垲检讨、毛奇龄检讨、金甫编修、吴任臣检讨、陈鸿绩检讨、曹宜溥检讨、毛升芳检讨、曹禾编修、黎骞检讨、高咏检讨、龙燮检讨、邵吴远侍讲、严绳孙检讨。皆入史馆,纂修《明史》。
到五月间,又诏内阁学士徐元文、翰林掌院学士叶方霭、右庶子张玉书等修《明史》。其中徐元文为监修,叶方霭、张玉书为总裁。继任监修的有李霨、王熙、熊赐履、张玉书,总裁有徐乾学、汤斌、陈廷敬、王鸿绪。
徐元文是明末清初着名学者顾炎武的外甥,昆山人,初冒姓陆,后复徐姓。顺治十六年(1659)状元。康熙十三年(1674),擢内阁学士,充任重修《清太宗实录》副总裁。康熙十五年冬,他以丁母忧归家守制。十八年,召为《明史》监修总裁官。徐元文到任史馆,上疏推荐明给事中李清,着名学者黄宗羲,二人虽未能至,仍录其着作以上。此后,因史馆缺人,徐元文又荐曾举博学鸿儒而未赴诸者曹溶、汪懋麟、黄虞稷、姜宸英4人,及教习贡生万言入馆修史。其中黄虞稷担任撰写了部分列传及《艺文志》,姜宸英撰写了《刑法志》,万言参与修史,撰成《崇祯长编》。因此,史家们认为,“徐元文本人不甚通史学,但他对《明史》的完成,是有推动之功的。”(柴德赓 《史籍举要》)
徐元文监修《明史》时间不长,到康熙二十一年 (1682)便改以李霨为监修,汤斌、徐乾学为总裁。而此后不久,徐元文又返史馆,并延聘史学家万斯同住到自己家中,作为《明史》的总审稿人,对《明史》成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万斯同,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明清之际着名学者黄宗羲弟子。黄宗羲拒绝清廷延聘,以明朝遗民自居,却让弟子万斯同赴史馆参与修史。全祖望所撰《万贞文先生传》记:“康熙戊午(十七年,1678年),诏举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解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元文学士延先生往。时史局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复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 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
在此阶段参与修《明史》得力的纂修官主要还有张烈、乔莱、陈维嵩、朱彝尊、汤斌、汪琬、潘耒、施闰章、尤侗、方象瑛、毛奇龄、吴任臣、严绳孙等人。能够得知其中参与修纂《明史》部分内容可考者大致如下:
张烈,字武承,顺天 (今北京) 大兴人。康熙九年 (1670) 进士,举博学鸿儒试,列一等三名。在史馆时,作《史法质疑》,通论史体。又撰有弘治、正德两朝刘健、李东阳等传,另撰《明史典训》等。
朱彝尊,字锡鬯,秀水人。在史馆时,曾七次上书总裁,论修《明史》体例。并撰《成祖本纪》及列传30篇,其中列传收入他所箸《曝书亭集》中。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在史馆凡2年,分撰 《天文志》、《历志》、《五行志》、《太祖本纪》、《后妃传》及正统、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列传,共20卷。今存 《潜庵先生拟明史稿》20卷,收入其所着《汤文正公遗书》 中。
汪琬,字苕文,长洲 (今苏州市) 人。居史馆仅数月,因病乞归。撰有各朝列传共175篇。今存《拟明史列传》24卷,载入《钝翁全集·钝翁续稿别稿》 中。
潘⽾,字次耕, 吴江人。康熙十八年以布衣召试博学鸿儒。 与修《明史》,作《修史议》上书总裁。分撰本纪、列传多篇。自洪武以下五朝传纪稿,皆其所订定。又据王原《明食货志》纂辑而成《明史食货志》。
施闰章,字尚白,宣城人。顺治六年 (1649)进士。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与修《明史》,分撰景泰、天顺两朝列传。着有《拟明史》7卷。
尤侗,字展成,长洲人。在史馆凡3年,撰有弘治、正德两朝诸臣列传及 《外国传》,并参与撰修 《艺文志》等。今有 《明史拟稿》6卷、《明史外国传》8卷,收入所着 《西堂余集》 中。
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人。在史馆凡3年,撰有《景帝本纪》及景泰、天顺、成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各朝诸臣传共160多篇。今存《明史分稿残编》2卷,收入 《振绮堂丛书二集》 中。
毛奇龄,字大可,又名甡,萧山人。在史馆凡6年,分撰《后妃传》、《王守仁传》及弘治、正德两朝诸臣传等。其与《明史》有关之着作有《胜朝彤史拾遗记》6卷、《武宗外纪》1卷、《后鉴录》7卷、《蛮司合志》15卷,俱载入《西河合集》 中。
吴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在史馆时间不久,《历志》1篇出其手。
严绳孙,字荪友,无锡人。康熙十八年,以布衣举博学鸿儒。在史馆分撰《隐逸传》。
倪灿,字闇公,上元(今南京)人。知其在史馆撰有《艺文志序》,与姜宸英所撰《刑法志序》并称杰作。
陆葇,字义山,平湖人,原名世枋。康熙六年 (1667)进士,举博学鸿儒,与修《明史》,撰有本纪及漕河、水利等,又撰《艺文志》、《选举志》。
徐嘉炎,字胜力,秀水人。以国子生召试博学鸿儒。在史馆中,着作与常人迥异。撰有《建文 (恭闵帝) 本纪》等。
徐釚,字电发,吴江人。在史馆撰有《俞大猷传》、《戚继光传》及诸臣传多篇。
沈珩,字昭子,海宁人。康熙三年 (1664)进士。举博学鸿儒,与修《明史》,在史馆2年,撰有列传10余篇及各朝本纪论赞。
吴苑,字楞香,歙县人。未与博学鸿儒。康熙二十年(1681)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与修《明史》,撰《礼志》等。
徐乾学,昆山人,徐元文之兄。康熙九年 (1670) 一甲三名进士。二十一年,任 《明史》总裁官。分撰有大礼议、三大案及东林诸事迹。
汪楫,字舟次,休宁人,寄籍江都。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与修《明史》。建议总裁官仿宋人李焘作长编。凡诏谕、奏议、邸抄之属,汇辑而成,为修 《明史》集中了大量资料。
曹禾,字颂嘉,江阴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十八年举博学鸿儒,与修 《明史》。曾撰有 《靖难十六功臣传》。
庞垲,字霁公,任丘人。在史馆修《明史》时,有明末阉党后裔暮衣怀金行贿,求勿入其先人于阉党传。庞垲断然拒绝。
除上述诸人外,与此次修纂有重大关系者还有王鸿绪等人。王鸿绪,字季友,娄江人。他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充任《明史》总裁官,与汤斌、徐乾学、叶方蔼共掌其事。后被劾致仕。三十三年,复任总裁,又与监修张玉书,总裁陈廷敬共掌修史之事,3人各专一类,张玉书管修志,陈敬廷管修诸本纪,王鸿绪管修诸列传之事。王鸿绪得知万斯同之名,将其聘至家中,审定《明史》诸稿。
康熙四十一年(1702),万斯同卒于北京王鸿绪家中。此时万斯同已审定《明史》稿本2种,即313卷本及416卷本的两种万氏 《明史稿》。
此时大学士熊赐履充任《明史》总裁,命王鸿绪上呈手中《明史稿》。当时王鸿绪并未进呈。康熙四十八年(1709)他因附和改立皇太子事,被责致仕,便将手中《明史稿》带回家中,在原稿基础上加以删削,并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进呈《明史》列传205卷。后以纪、表、志俱未成书,于是再取史馆旧稿中《河渠志》、《食货志》、《艺文志》、《地理志》等删改补入,其他仍旧未动。表则去功臣、戚臣、宦幸,而改大臣上为宰辅,大臣中、下为七卿,诸王表仍旧。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又删改原稿中本纪部分。于雍正元年(1723)进呈。计有本纪19卷,志77卷,表9卷,加上原进呈列传205卷,合计310卷。应该说王鸿绪在《明史》成书过程中确曾起过一定作用的。但是他延聘万斯同,又用其审定稿本删削成书,而进呈《明史稿》时却不书万斯同只字,为世人所不平。于是王鸿绪攘窃万斯同《明史》之事,也便多有人着述论证,成为《明史》修纂中一件大事。
雍正元年(1723)七月,谕大学士慎选文学之士,再次开修《明史》时,出任总裁官者为张廷玉、朱轼、徐元梦等。
张廷玉,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雍正元年正月入直南书房。充任《明史》总裁始终,至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皇帝即位后,九月上呈 《明史》,故今清官修 《明史》题张廷玉等奉敕撰。
朱轼,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 (1694)进士。雍正初,与张廷玉同入直南书房,又同充《明史》总裁。亦与修史同始终。但其病故于乾隆元年(1736),故乾隆四年 (1739) 上明史奏表时未列其名。
徐元梦,满洲正白旗人,姓舒穆禄氏。康熙十二年 (1673)进士。与张廷玉、朱轼同日受命总裁《明史》。徐元梦于雍正中仕途颇艰,于修史事也不及张、朱二人为重。
这次修《明史》虽有万氏及王氏稿本,仍选调多人参与修纂。当时与修者有杨椿、汪由敦、胡宗绪等23人,至乾隆四年(1739)七月二十五日奉旨开列参与修史在事诸臣职名时为25人。其中主要有杨椿、汪由敦、吴麟、胡宗绪等。
杨椿,字农先,武进人。康熙五十七年 (1718)进士。雍正初入史馆纂修《明史》,分工永乐至正德九朝列传。据考,椿受九朝列传后,即伏案编摩,日夕无闲。又时以笔札口舌与汪、吴论列得失。汪、吴从之后十之二三,不从者十之六七。六年成九朝列传50卷,誊清缴馆,为力甚勤。然汪由敦为张廷玉旧人,张廷玉对汪所言多从,杨椿则郁郁不得以遂其志。
汪由敦,钱塘 (今杭州) 人,原籍徽州。雍正二年 (1724)进士,入史馆晚于杨椿。与吴麟分工主修十二朝本纪及洪武、建文、天启、崇祯朝列传中部分内容。于修史建言颇多,然不甚高明,以其为张廷玉旧人,多为所采纳。
胡宗绪,字袭参,桐城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分撰定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列传。
待到全祖望入翰林院,《明史》馆修史已是尾声,而祖望仍为书六通移之史馆,先论艺文,次论表,次论忠义、隐逸两传,“皆以其言为韪”。( 《清史列传》卷68《儒林传下一·全祖望》)
历时90余年,经数代多人努力,才终于完成一部《明史》。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42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