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辽史》《修撰成书的时间、背景》

作者:主编 时间:2023年01月24日 阅读:192 评论:0

辽朝是由契丹族创建的一个王朝。契丹族从北魏登国年间就已见诸历史文献记载,由于长期与汉族接触往来,逐渐接受了汉文化。《辽史》记载,早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872—926)建国以后,辽朝就已在朝廷设置监修国史官,并仿照中原王朝建立《起居注》、《日历》、《实录》等,以记载皇帝的言行和辽朝的重大事件。兴宗时,萧韩家奴、耶律良;道宗时,不、忽突堇都曾担任修撰起居注的工作。第一次纂修在圣宗统和九年(991),枢密使、监修国史室昉与翰林学士承旨邢抱朴同修《统和实录》20卷。第二次纂修在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前南院大王耶律谷欲、翰林都牙耶律庶成、翰林都牙兼修国史萧韩家奴编辑自遥辇可汗以来,迄于重熙年间的事迹,成《先朝事迹》20卷。第三次是道宗大安元年(1085),“史臣进太祖以下七帝实录”。第四次是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监修国史耶律俨纂修太祖诸帝实录共70卷,明陈第《世善堂书目》上载: “《辽先朝事迹》抄四本,萧韩家奴;《辽实录》抄四本,耶律俨。右实录内多奇闻异事,正史所未载者,亦有与正史相矛盾者,约而抄之。”今实录之面目已全不可得知,然元修《辽史》中则屡引耶律俨所撰之《礼志》、《历象志》、《世表》、《后妃传》等,则耶律俨于《实录》之外,另有《志》、《传》之作,它们便是后来金代修《辽史》的基础。钱大昕曾评论此书说:“当辽之世,国史唯此本号为完善。” ( 《廿二史考异》)

金朝建立以后,曾两度纂修《辽史》。第一次是在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9),由耶律固主持修纂,固作《辽史》未成,其弟子萧永祺于皇统八年完稿,“作纪三十卷、志五卷、传四十卷,上之”。并未曾刊行。萧永祺,《金史》卷125《文艺》上有传。契丹人,字景纯,本名蒲烈,年少时学习很勤奋,精通契丹大小字。这次撰修《辽史》,其功绩高于耶律固师,书成后,加宣武将军,除太常丞。第二次修《辽史》是在章宗即位初开始,到泰和七年(1027)十二月完成。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是金朝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位皇帝,不但精于女真语言、文字,而且兼通汉文、诗词、书法、绘画,也均有很高的造诣。由于金章宗的重视与支持,此次修纂较前次所用功力要深,在全国范围广泛征集史料,“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 (《金史》卷125《党怀英传》)。前后纂修历时十七年,参加修纂的史官有党怀英、郝俣、移刺益、赵沨、陈大任等十余人。由于这部《辽史》是经陈大任之手最后完成,因此后人称之为陈大任 《辽史》。此书也并未经金朝正式刊行。

元朝建立以后,中统二年(1261)七月,任元朝翰林学士承旨的王鹗,向元世祖忽必烈建言修辽、金二史,并推荐辽皇族后裔左丞相耶律铸和汉族文臣平章政事王文统“监修辽、金史,仍采访遗事”。忽必烈从之。但是,当时元朝初立,百废待兴,修 《辽史》 的工作议而未行。至元元年(1264),王鹗再次提出置局纂修本朝实录,并附修辽、金史的建议。忽必烈接受了这一建议,二月 “选儒士编修国史”,九月元朝建立翰林国史院。根据王鹗的建议,任李冶、王磐、徐世隆、高鸣为学士。杨维桢《三史正统辨》说:“世祖皇帝立国史院,尝命承旨百一王公修辽、金二史。”(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3《正统辨》)可证当时有意于辽、金二史的纂修,但终于未付诸实行。元朝灭亡南宋后,又令史官修辽、金、宋二史。仁宗延佑、文宗天历间,也曾诏修三史。但都因义例未定,“六十余年,岁月因循”(《进辽史表》),而未能定稿。元顺帝至正三年三月,在右丞相脱脱、平章也先帖木儿、铁睦尔达世、右丞太平、参议长仙、郎中孛里不花、员外郎老老等人的奏请之下,下诏修辽、金、宋三史。此次修史的目的,修三史诏书中已经有明确表示: “以见祖宗盛德得天下辽、金、宋三国之由,垂鉴后世,做一代盛典。”这次修史的组织工作比较完善,以脱脱为三史都总裁,铁木儿塔识、太平、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辽史》总裁官,主要执笔者为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陈绎曾等四人。《辽史》于至正三年四月开始修撰,四年三月完成,仅用十一个月的时间。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42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