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唐书》的纂修经过我们可以知道,它的监修先后调换过3人,即首任赵莹,次任桑维翰,刘昫居末。
赵莹(885—951),字玄辉,华阴人。后唐明宗时,与石敬塘“一见如旧相识”。石敬塘当时为陕府两使留后,即奏署赵莹为管记,掌府内文翰。其后,石敬塘历任数镇,赵莹皆跟随左右。天福元年(936),石敬塘建后晋政权,以赵莹为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河东军事府。一个月后,即升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至奉诏纂修唐史之前,又曾出使契丹,拜谢其支持后晋政权。归来,加光禄大夫兼判户部。作为监修国史,赵莹奏请“循近例”,依后唐明宗,“凡有内庭公事及言动之间,委端明殿学士或枢密院学士侍立冕旒,系日编录,逐季送当馆。其百司公事,亦望逐季送当馆,旋要编修日历。” ( 《旧五代史》卷76 《晋高祖纪二》),随后,又兼吏部尚书。天福六年(941),赵莹57岁,奉诏监修唐史。一身二任,既监修本朝史,又兼修前代史。前节已详述,他对于《旧唐书》的纂修,虽然未能竟其业,但从搜集史料、组织人力到制定规划、确定体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史称其“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旧五代史》卷89《赵莹传》)
桑维翰(898—946),字国侨,洛阳人。石敬塘掌领河阳时,为其掌书记。之后,亦追随其左右。石敬塘太原起事,桑维翰“首预其谋”,并出使契丹,求为外援。后晋建号,授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一月后,改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充枢密院使。数年后,检校司空,兼侍中,常出任节度使,官加至检校太傅。少帝时,守中书令,再为枢密使,封爵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桑维翰为监修国史,是天福八年(943)少帝即位之后的事。第二年,刘昫以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桑维翰就不再兼史职了。从后晋的情况看,宰臣监修本朝史与监修前代史,是合二而一的。赵莹为监修国史,明确令其监修前代唐史。刘昫为监修国史,虽无明令言其监修前代史,但《旧唐书》由他领衔上奏,显然也是负责监修前代史的。其间的一年多,桑维翰为监修国史,再无其他宰臣监修前代史,他同样应当负责唐史的监修。张昭远的任史职,或许可以为一个佐证。天福二年(937)桑维翰推荐张昭远为翰林学士,打破惯例,既不以进入翰林院的先后为次,也不按官阶为序,而是特诏 “宜别宣班序,其立位宜次崔棁”。( 《五代会要》卷13《翰林院》这一事例表示,桑维翰特别看重张昭远。天福八年(公元943年)桑维翰接任监修国史,正值唐史纂修中。数月后,张昭远即充史馆修撰,判馆事,这不能说与桑维翰接任监修没有直接关系。据此,有理由认为桑维翰也是过问了唐史的纂修的。
刘昫 (888—947),字耀远,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东北一带)人。他虽然算不上什么史学家,但也不是与史学无丝毫关系。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刘昫自端明殿学士拜相,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末帝清泰元年 (934),兼判三司。加吏部尚书、门下侍郎,始监修国史。这一年七月,即奏请令史馆速修本朝《明宗实录》。两年后,后晋代后唐,他也离史任。又过了八年,刘昫复判三司,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刘昫在成书的前一年再领史职,对《旧唐书》的定稿工作,应当说是起到直接作用的。与赵莹相比,当然贡献微薄了。但是,定稿的作用,也不应完全忽视。尤其是对纂修“十志”计划的更改,似与刘昫关系很直接,下面详叙。
三任监修之外,参预 《旧唐书》纂修的,先后共有九人。他们是: 张昭远、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棁、郑受益、李为光。下面,依次略作介绍。
张昭远 (894—972),字潜夫,后汉起,避刘知远讳,称张昭,至宋不改。20岁前后,即 “能驰骋上下数千百年事,又注 《十代兴亡论》”。后唐明宗天成年间 (926—930)拜左补阙、史馆修撰,撰成懿祖、献祖、太祖《纪年录》 20卷,追述后唐庄宗祖上三代的事迹。同年,还完成 《唐庄宗实录》 30卷。其间,又奏上 《武皇以来功臣列传》 30卷。长兴中 (930—933),为母守丧三年。随后,继续充任史馆修撰。末帝清泰二年 (公元935年) 加判史馆兼点阅三馆书籍,校正添补。又预修 《唐明宗实录》 30卷。后晋天福六年 (941)奉诏修唐史,“别置史院,命昭兼判院事”。后晋政权为修唐史,专门设置了修前代史的 “史院”,以张昭远负责。其间,又撰《唐朝君臣正论》 25卷。两年后,迁吏部,判东铨,兼史馆修撰、判馆事。前后数年,张昭远始终主其事。赵莹制定规划、确定体例,已如前面叙述,都有张昭远协助完成。《旧唐书》的纂修,张昭远当是用力最勤的一人。因此,当书成上奏之后,“加金紫阶,进爵邑”。此后,又经后汉、后周入宋,陆续撰成《周太祖实录》30卷及《唐闵帝实录》3卷、《唐废帝实录》17卷。张昭远是五代时期着述最为繁富的一位史学家,史称其“尤好纂述,自唐、晋至宋,专笔削典章之任”,是很符实际的一句评语。(本段引述,均见《宋史》卷263 《张昭传》)
贾纬 (?—952),真定获鹿 (今河南获鹿)人。常以史才自负,锐于编述,曾陈情于宰相、监修国史赵莹。其陈情诗认为,“最切是编修”,强调 “史才不易得”,并表示自己的抱负: “愚从年始立,东观思优游。昔时人未许,今来虚白头。………向当适所愿,便如升瀛洲。”不久,便转屯田员外郎,改起居郎、史馆修撰,得以参预修史。后晋天福五年 (940),他又向赵莹表示:“《唐史》一百三十卷,止于代宗,以下十余朝未有正史,请与同职修之。”赵莹以其言上奏,高祖 “然之”。而另一宰相李崧却不以为然,认为 “唐朝近百年来无实录,既无根本,安能编纪”。贾纬知道后,当面质问李崧为何反对,李崧则以 “此事非细,安敢轻言”加以解释。(上引详见 《旧五代史》卷131 《贾纬传》) 他便 “采访遗文及耆旧传说”,编成 《唐年补遗录》(一作 《唐年补录》) 65卷,“以备将来史官修述”。第二年诏修唐史,贾纬也被指定参预纂修,他即将《唐年补遗录》 65卷献出,“帝览之嘉叹,赐器皿币帛”。(《册府元龟》卷554 《恩奖》)不久,其母卒,回家守丧,直至开运元年 (944)史成的前一年,他才官复起居郎,修撰如故。史传说他 “长于记注”而 “应用文笔,未能过人”。贾纬对于 《旧唐书》的贡献,主要在于 《唐年补遗录》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许多珍贵史料。后汉时,充史馆修撰,判馆事,与窦俨、王伸等修《汉高祖实录》 20卷,“爱憎任情”。后周时,为给事中,判馆如故,又与窦俨、王伸等修 《晋高祖实录》 30卷、《晋少帝实录》 20卷。
赵熙,生卒年无考,字绩巨。后唐宗明时为起居郎,史馆修撰。天成二年 (927)奏请 “今后凡公事及诏书、奏时,应不到中书者,伏乞委内臣一人,旋具抄录,月终关送史馆。”明宗准其奏,并下诏 “令枢密院学士月终录送。” ( 《五代会要》卷18《史馆杂录》) 后晋天福六年 (941),受诏与张昭远等修唐史。其时,一说为秘书少监,一说为兵部郎中,无论《旧五代史》卷93 《赵熙传》,《册府元龟》卷554 《恩奖》,都称其纂修唐史“竟毕其功”,“授谏议大夫”,以 “赏笔削之功”。然其于 《旧唐书》的具体贡献,尚待进一步考索。
王伸,生卒年无考。《五代会要》卷18 《前代史》、《册府元龟》卷554《恩奖》都有记载,唐史修成,“赐监修宰臣刘昫、修史官张昭、直馆王伸等,缯彩银器各有差”。由此看来,王伸作为直史馆是在纂修之列的,而且颇有贡献,至少是参预了定稿工作。然而,更进一步的情况,则无考了。后汉、后周时,仍为直史馆,协助贾纬等修成 《晋高祖实录》、《晋少帝实录》和 《汉高祖实录》。
吕琦 (约884—944),字辉山,幽州安次 (今河北廊坊西) 人。以家门遇祸,乃励志勤学。唐末为代州军事判官。后唐明宗时,官至侍御史、知杂事。末帝时,累官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后晋高祖即位初,授秘书监。后相继为礼部侍郎、刑部侍郎,曾参预详定唐明宗朝编敕。天福六年(941)诏修唐史时,尚未预其事。当贾纬为母守丧后,监修赵莹才以其与尹拙参加编修。后迁吏部侍郎,官终兵部侍郎。《旧五代史》卷92《吕琦传》称其 “天福中,预修 《唐书》,权掌选部,皆有能名”,说明他对于《旧唐书》的纂修是有较明显的贡献的。
尹拙 (891—971),颎州汝阳 (今安徽阜阳) 人。后唐明宗长兴二年(931),为着作佐郎、直史馆。四年为左拾遗、直史馆。当时,史馆多次奏请下诏搜集唐宣宗以来的实录、野史,提出 “须谋纂集”、“庶成撰集之功”的希望,尹拙为直史馆,当在预奏之列。后晋天福五年(940) 由右补阙转为侍御史。次年,赵莹奉诏监修唐史,因贾纬守丧去官,即以其“同与编修”,改仓部员外郎。后迁左司员外郎。后周时,协助张昭修《唐闵帝实录》、《唐废帝实录》和 《周太祖实录》。
崔棁(875—942),字子文,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后唐明宗时,累官都官郎中、翰林学士。长兴二年(931)的一则上书,可见其对于纂修唐史的基本观点:
“臣闻高祖神尧皇帝初定下天下,起居舍人令狐德棻上言,以近代以来,多无正史,恐十数年后,事迹蔑闻。因命儒学大臣分撰南北诸史,且言异代犹恐弃遗,况在本朝,岂以湮殁。臣尝闻宣宗缵承大业,思致时壅,旰食宵衣,忧勤庶务。十余年之内,可谓治平。于时,史官虽有注记,寻属多故,辇辂省方,未暇刊修,皆至沦坠。统临之盛,寂寞无闻。伏思年代未遥,耳目相接,岂无野史散在人间。伏乞特命购求,十获五六,亦可备编修,冀成一代之信书,永祚千年之盛观。”( 《册府元龟》卷557 《采撰三》)
大约因其为纂修唐史搜集资料提出过上述建议,所以在贾纬为母守丧离职后,又降旨命其参预纂修。可惜的是,第二年他便病故,于修史贡献不多。
郑受益 (?—943),字谦光,以文学致身。后晋天福六年 (941),以吏部郎中受诏参预纂修唐史事。数月后,为右谏议大夫。第二年夏,以泾州节度使张彦泽违法虐民,两次上疏请下所司,明申其罪,皆被留中不发。不久,即以病告归。石敬塘晏驾,不入朝赴哀,被停职。遇赦后,出为京兆少尹。赵莹为晋昌军节度使后,以其“朝班旧僚,眷待甚至”。后因“阿法逐利”,“赃污事发”,赐死于家。(《旧五代史》卷96《郑受益传》),大约因其有文学,又与赵莹的关系较为密切,才被列入修史行列,实际工作未必参预。
至于李为光,仅天福六年(941)修史诏称其为左司员外郎。纂修之事无考,仅存其名。
《四库全书总目》在《旧唐书》的提要中还提到李崧参预编排,不知何据?遍查五代史籍,俱不见李崧领史职,更无修史之说,故不以李崧参预纂修 《旧唐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3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21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6主编
2022-12-02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