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金史》成书刊行后,史家不断对其进行评述、考校、注释,经过多少代史学家们的努力,不断纠正这部史书的错误,增补脱漏,从而出现了一批《金史》 的校注、评价的着作。
最早对《金史》进行考校、述评的元人苏天爵,在他的《滋溪文稿》一书中,有《三史质疑》1篇,对元代官修辽、金、宋三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考订。
入清以后,随着考据学的兴起,对《金史》的考订、校勘颇出成果。在顾炎武《日知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杭世骏《金史补》(今已佚)等着作中,都对《金史》出现的许多错误进行了大量的考证、校注,纠正了不少史实讹误。
在 《金史》考订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清人施国祁。施国祁 (1750—1824),字非熊,号北研,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他积20余年之功,读《金史》10余篇,悉心考证、校订,撰写成《金史详校》10卷。在该书的《自序》中,他对《金史》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金源一代,年纪不及契丹,舆地不及蒙古,文采风流不及南宋。然考其史裁大体,文笔甚简,非《宋史》之繁芜; 载述稍备,非《辽史》之阙略;叙次得失,非《元史》之讹谬。“对该书中的错误,他用《金史》的不同版本进行互校,又取其他金史着作进行对校、辨体裁、考事实、订字句,共校正讹衍脱倒4000余条,有校有注。又列其条目200余事,另作《金源札记》2卷、《又札》1卷,订正了诸多的版本和史实记述上的错误,实为 《金史》必备的参考书。
《大金国志》是《金史》以外唯一的一部系统记载金朝始末的史书,其成书的时间早于《金史》。书首有《经进 〈大金国志〉表》,称此书是“宋端平元年正月十二日,淮西归正人、改授承事郎、工部架阁臣字文懋昭上表。”作者宇文懋昭,事迹不详。该书共有40卷,其中有《纪年》 26卷,收录自太祖至义宗9帝的生平事迹; 《开国功臣》 1卷,收录有13位金朝初年的重要人物的传记; 《文学翰苑》 2卷,收入32位金朝文坛杰出人物的传记;《录》 2卷,分别为 《楚国张邦昌录》、《齐国刘豫录》; 杂录1卷,收入 “立楚国张邦昌册文”、“立齐国刘豫册文”、“检视宋国库藏”、“取去宋国印宝”、“宗族随二帝北迁”5篇;典章制度4卷,收录天文、地理、礼仪、选举、官吏、宗教、兵制等制度;金、南宋 “两国往来誓书” 1卷;地方建置 “京府州军” 1卷; 风俗1卷,包括 “初兴风土”、“男女冠服”、“婚姻”、“饮食” 4项内容; “许 (亢宗)奉使行程录” 1卷。除此之外,于《纪年》之前,还有3篇内容。《金国初兴本末》,扼要记述了女真族早年的历史; 《金国世系之图》,即为金朝皇帝世系表; 《金国九主年谱》,记载了金太祖至义宗9位皇帝的即位、身亡及在位的时间,改元情况等。
《大金国志》与 《金史》所引资料来源有所不同。《金史》资料多来自于金朝国史、实录,《大金国志》则取自于 “宋元间人钞撮诸记录,间以野闻里说。”(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五《史部三·大金国志》)这正是这部史书的一个特点,它不仅从另一个角度记录了金朝的历史,更保存下不少散佚的文献。其内容虽不及 《金史》繁浩,但因其资料来源不同,常被用于补充、考证、校订 《金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金史必不可少的基本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对于 《大金国志》,史学界一直褒贬不一,或怀疑其为 “伪诈”,或指责其“荒谬无稽”。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书的研究颇有成果,尤以崔文印的 《大金国志校证》为最。该书已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除此之外,作为研究金史的基本史料还有金人的着作。《大金吊伐录》(佚名撰)是一部记录金宋往来文书的史料汇编。收录了自金太祖天辅七年(1123)至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间,金与宋两国之间往来的国书、誓诏,及册表、文状、指挥、牒告、檄文等文书,有161篇。是研究金、宋关系的重要资料。
《大金集礼》40卷,礼部尚书张等进。记录了金朝上尊号、册谥、祠祀、朝会、燕飨、仪仗、舆服等典章制度。书成于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后为元代撰修《金史·礼志》、《仪卫志》、《舆服志》主要依据、引用的资料来源。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20卷,赵秉文撰。赵秉文,号闲闲老人,曾任金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对金末朝野十分了解。文集有诗9卷,文20卷,收录有金朝的国书、诏书、表册、谥议及碑文等,从中亦反映和记述了金朝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史事,也常作为印证、考订金史的依据。
其他还有不少金人着作中多少涉及到金朝的史事。如王寂撰《拙轩集》6卷、《辽东行部志》1卷,王若虚撰《滹南遗老集》45卷,元好问撰《中州集》 10卷,等。
元朝初年,一些文人的作品中也收集和记录了一些金朝的史事及文献资料。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刘祁《归潜志》40卷,王鹗《汝南遗事》4卷,元好问 《遗山先生文集》40卷,等。
清朝以后,对金朝遗文又进行了一些辑录工作,收集整理出较多的金朝诗文等材料,亦可作为佐证金史的参考资料。主要有郭元所辑的 《全金诗》74卷,庄仲方编辑的 《金文雅》 16卷,张金吾编纂的 《金文最》120卷,等。
今人对 《金史》也作了不少的考订工作,共中最为重要的是陈述 《金史拾补五种》。该书于1960年出版,全书分金史氏族表、女真汉姓考、金赐姓表、金史同姓异名表、金史异名表5大类,“都属于史料整理研究的范围,拾遗、补阙。”该书的特点是广泛收集辽、金、元史和当时的碑志诗文等,一切与金史有关的史料,纂辑成书,重点考订了金朝女真族的姓氏,可有助于识别存在于 《金史》 中的女真等族人名姓氏混乱等方面的错误。
近年来,随着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对 《金史》的研究和介绍性着作数量众多。如陶懋炳的 《中国古代史学史略》,仓修良、魏得良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王树民的《史部要籍解题》,陈高华、陈智超等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的《辽宋西夏金史》,以及台湾国立编译馆出版的《中国史学史》等着作中,都涉及到《金史》的评述问题,有不少独到的分析、研究和见解。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发表论文,进一步考订 《金史》中人物、地理、官制等方面的失误之处,对繁荣金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使用。
对金史的研究除着作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论文,内容涉及金朝的人物、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对外关系、民族等诸方面,十分广泛,特别是近年来成果更为显着。这里仅收录其中部分论文,以供参考。
《述肃慎系之民族》 冯家升 《禹贡》半月刊 第3卷7期。
《金会宁考》 叶秉诚 《国立四川大学季刊》 第1期
《金代学制之沿革》 毛汶 《学风》 第5卷第10期 1935年。
《书〈金史·文艺传〉“收图籍”“得宋土”事》 毛汶 《学风》 第5卷第8期 1935年
《金史氏族表初稿》 陈述 《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 5卷3期1935年
《校金〈完颜希尹神道碑〉书后》 徐炳昶 《史学集刊》 1期 1936年。
《金代的奴隶社会》 关燕译 《现代史学》 3卷2期 1937年
《女真译名考》 韩儒林 《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 3卷1—4期1943年
《金之货币制度》 莫东寅 《留日同学会季刊》 4卷1、2期 1945年
《金元的荐举制度》 曾资生 《东方杂志》 42卷6期 1946年
《女真辫发考》 程溯洛 《史学集刊》 5期 1947年
《金人建国前后之孛堇制》 王统照 《文讯》 8卷1期 1948年
《金中都考》 《光明日报·史学》 1953年4月18日
《铁与女真人的发展》 贾敬颜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集刊》 1956年第5期
《金朝兴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论“猛安”“谋克”在金朝兴亡中的作用》 郭人民 《史学月刊》 1957年第3期
《女真建国及建国初期的社会状况》 漆侠 《教学理论与实践》1958年第1期
《有关金代女真人的生产、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几个问题》 朱大昀《史学月刊》 1958年第2期
《从采石之战到隆兴和议》 西岳 《史学月刊》 1958年第6期
《论金代猛安谋克制的形成、发展及其破坏的原因》 张博泉 《文史哲》 1963第1期
《金代经济发展简况》 王瑞明 《历史教学》 1963年第6期
《论猛安谋克在女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张博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63年第1期
《金代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的租佃关系》 张博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63年第4期
《金代奴隶解放的年代以及奴隶的生产和社会地位怎样?》 张博泉《历史教学》 1964年第2期
《金代奴婢问题的研究》 张博泉 《史学月刊》 1965年第9期
《论金完颜亶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张博泉《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版》 1978年第4期
《金代女真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 岑家梧 《民族研究》 1979年第2期
《山西繁峙县岩上寺的金代壁画》 张亚平 赵晋樟 《文物》 1979年第2期
《金上京城的规划及其他》 景爱 《北方论丛》 1979年第6期
《完颜希尹》 穆鸿利 《东北师大学报》 1980年第3期
《略论完颜阿骨打》 王崇时 《延边大学学报》(哲社版) 1980年第2期。
《金元之际汉地七万户》 唐长孺 李涵 《文史》第11辑 1981年
《论金海陵王》 曲英杰 《学习与思考》 1981年第3期
《金代女真“牛头地”问题研究》 张博泉 《历史研究》 1981年第4期
《论金代对东北的经营开发》 王崇时 《延边大学学报》 1981年第4期。
《试论金世宗对州县民户的通检推排》 赵光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1年第2期
《有关 〈金史〉 成书的几个问题》 王继光 《社会科学》 1981年第2期
《金代女真族俗述论》 宋德全《历史研究》 1982年第3期
《金代文化概述》 宋德全 《历史教学》 1982年第3期
《关于金史的两篇讲稿》 〔西德〕福赫伯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1年第12期
《金代的 “通检推排”》 赵光远 《学习与思考》 1982年第4期
《试论女真民族英雄阿骨打》 敬知本 《历史教学》 1982年第7期
《论完颜阿骨打的政治、经济改革》 苏金源 《史学集刊》 1982年第2期
《略论金世宗》 杨启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年第1期
《金代货币史论略》 秦佩珩 《郑州大学学报》 1982年第2期
《宗翰和金初的派系斗争》 张博泉 《史学集刊》 1982年第3期
《金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乔幼梅 《中国史研究》 1983年第3期
《金世宗的改革始于吏治》 王宏志 《光明日报》 1983年3月2日
《略论完颜宗弼》 张博泉 《学习与探索》 1983年第5期
《金朝一代文冠元好问》 孙安邦 《文史知识》 1982年第11期
《论金代民族融合》 张荣铮 《天津师大学报》 1984年第3期
《金世宗的历史地位》 王宏志 《文史知识》 1984年第4期
《关于金朝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宋德全 《文史知识》 1984年第4期
《 〈金史〉 试析》 朱仲玉 《文史知识》 1984年第4期
《女真民族族源史料考释》 傅朗云 《图书馆学研究》 1984年第5—6期
《金期之汉人与南人》 伯颜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1期
《 〈海陵庶人实录〉的得失及其对〈金史〉的影响》 赵葆 赵光远《北方文物》 1985年第2期
《试论完颜勖》 王世连 《北方论丛》 1985年第6期
《论完颜女真国家关系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 张宝才 《求是学刊》1986年第5期
《金初孛堇初探》 程妮娜 《史学集刊》 1986年第2期
《金朝户口问题初探》 高树林 《中国史研究》 1986年第2期
《论完颜亮》 刘肃勇 《中国史研究》 1986年第4期
《金朝中央官制的改革》 武玉环 《北方文物》 1987年第2期
《金代提刑司与按察司初探》 蒋松岩 《平原大学学报》 1987年第3期
《论金末政局及其灭亡原因》 任崇岳 《商丘师专学报》 1987年第1期
《金代猛安谋克名称与分布考订的商榷》 胡顺利 《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论金代文化的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张博泉 《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1期
《论蒙金关系》 任崇岳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6期
《孛堇·勃极烈考释》 王世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4期
《金代泰州、肇州考》 张柏忠 《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第4期
《金朝教育述论》 都兴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88年第2期
《金代文化史史料及文献述略》 王禹浪 李成 《农垦师专学报》1988年第1期
《〈金史·地理志〉户数系年正误》 韩光辉 《中国史研究》 1988年第2期
《金章宗简论》 宋德全 《民族研究》 1988年第4期。
《金代女真族的萨满教》 富育光 孟慧英 《黑河学刊》 1988年第3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3015738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09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2-20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