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史学研究

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0月27日 阅读:568 评论:0

中国史学史这一学科的产生,始于梁启超(1873—1929年)的倡导。1903年梁启超在日本学者浮田和民等人的影响下,率先在中国提出“新史学”的主张,此后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史学史”的体系。他在《新民丛报》发表了《新史学》一文,对“中国之旧史学”和“新史学之界说”进行了讨论。1922年又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概述了中国史学发展的全过程,提出了改造旧史学和建立新史学的途径。此后,他又著《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正式提出并界定“史学史”这一概念,认为史学史是学术史四部分(即道术史或曰哲学史、史学史、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构成之一,并具体阐明了“史学史做法”,即“(一)史官,(二)史家,(三)史学的成立及发展,(四)最近史学的趋势”,从此开启了“史学史编纂学”的大门,使中国史学史的撰写有了明确的方向和蓝图。

至20世纪30年代,许多大学历史系开设了中国史学史或相关课程,使中国史学史著作得以在这种教学背景下产生。当时卫聚贤在暨南大学、持志书院,陆懋德在北平师范大学,赵万里在西南联大,金毓黻在金陵大学,蒙文通在四川大学都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1]。他们编写的讲义,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中国史学史著作。中国最早撰写的以“中国史学史”为名的著作,为卫聚贤的《中国史学史》(铅印本2种:持志书院1932年刊本,暨南大学1933年刊本)。此外,蒙文通《中国史学史》讲义(四川大学铅印本,据蒙默称,主体部分的编成时间应为1938年)、陆懋德《中国史学史》(北平师范大学铅印本,年月不详)等,均是在讲课过程中撰成的讲义。除1934年朱谦之发表在《现代史学》第2卷第1~2期上的《中国史学之阶段的发展》长文外,这一阶段还无一部公开出版的《中国史学史》专著。当时公开出版的著作多属于史学概论性质的书籍,如卢绍稷的《史学概要》(1930年)、曹聚仁的《中国史学ABC》(1930年)、罗元鲲的《史学概要》(1930年)、赵吟秋的《史学通论》(1931年)、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独立出版社1943年)、胡哲敷的《史学概论》(1935年)、李则纲的《史学通论》(1935年)等,这些书中已包含了史学史的内容。以曹聚仁的《中国史学ABC》为例,已经包含了有关史学史的目录和名称:“中国史学界之回顾”、“西洋史学界之回顾”、“史学渊源”、“中西史学演进之大概”、“历史进化之历程”、“史学史”、“史学的进化”、“史学发展论”、“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史学的‘今’与‘昔’”,等等。上述公开出版的著作对“史学史”的论述均为一般性概述,从属于史学史理论,在介绍史学史内容时带有较强的史部目录解题风格,算不上独立的史学史专著。不过,上述著作中有关史学史的介绍,普及了史学史的基本知识,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上述著作一般对中外史学史并行叙述,为中国史学史的成立提供了广阔的世界视野。

40年代初在抗日战争的战火纷飞中,中国正式出现了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以“中国史学史”为名的专著,那就是魏应麒的《中国史学史》(商务印书馆1941年版),接着出现了王玉璋的《中国史学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42年版)和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国立编译馆1944年版)。这些著作在对史学史具体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并未超越20年代,但整体认识水平却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为梁启超等人所忽视的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在这些著作中开始提出并付诸实践。魏应麒的《中国史学史》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史学概论,包括中国史学的特质及价值、史籍的位置与类别、史官的建置与职守;下编则分期叙述从远古迄民国史学发展的历程,特别对刘知幾、郑樵、章学诚、梁启超等史学理论作了介绍。在上述著作中,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内容丰富翔实,成为中国史学史通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此后,中国史学史的撰著和出版蔚然成风,傅振伦《中国史学概论》(史学书局1944年版)、方壮猷《中国史学概要》(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版)、周谷城《中国史学之进化》(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版)、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胜利出版公司1947年版)等纷纷问世。

以上中国史学史专著的编纂体例和内容基本上受到梁启超的史学史“做法”的指导和影响,在他设计的范围内进行叙述和探讨,代表作为王玉璋、魏应麒、卫聚贤、金毓黻、刘节等人所撰的中国史学史著作。以金毓黻《中国史学史》为例,除导言外,共分九章,依次为古代史官概述、古代史家与史籍、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汉以后之史官制度、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刘知幾与章学诚之史学、清代史家之成就,堪称具体而完整地实践了梁氏史学史的编纂理论。可以说,梁式中国史学史成为20世纪前半叶史学史撰著的主流,甚至也影响到后半叶的史学史著作。

标签: 中国史学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xue/2022101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