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悬在贝卡谷地的达摩克利斯剑——叙以导弹危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4日 阅读:113 评论:0

自1975年4月黎巴嫩爆发全面内战后,连续数年打打停停,战火一直未熄。1981年3月,为了争夺对黎巴嫩贝卡谷地的控制权,得到以色列支持而实力大增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把势力深入到了叙利亚部队控制的贝鲁特至大马士革的公路的要冲——贝卡省省府扎赫勒市,控制了扎赫勒市的一座重要桥梁,设陷阱伏击了叙利亚部队,随后占据了市区,从而切断了叙利亚部队与国内联系的主要通道,并使叙利亚的侧翼完全暴露在以色列的军事威胁之下。叙利亚认为,这是对叙利亚在黎巴嫩地位的严重挑战,也威胁到了叙利亚的国家安全,因而它作出了激烈的反应。

从1981年4月1日起,叙利亚部队与黎巴嫩长枪党民兵展开了激战,先是攻占了扎赫勒市郊的萨宁山上的制高点,接着又围攻市区,猛烈炮击市区的长枪党民兵。叙利亚在夺占萨宁山时主要使用了直升机。长枪党民兵的后台以色列认为,叙利亚动用直升机打击长枪党民兵违背了以叙双方1976年曾经达成的协议(规定叙利亚不得在黎巴嫩使用空军),因而派出飞机为长枪党民兵助威。

4月28日,以色列出动飞机轰炸了在扎赫勒市附近的叙利亚阵地,并且击落两架叙利亚直升机。于是形势急转直下,冲突升级。第二天,也就是4月29日,叙利亚在增派7000名部队的同时,把苏制萨姆-6防空导弹部署在贝卡谷地。同时又在叙黎边境部署了远程萨姆-2导弹。此时,叙利亚以阿拉伯威慑部队(即维持和平部队)名义进驻黎巴嫩的部队已增至3万余人。

以色列当局认为,叙利亚在黎巴嫩部署导弹给以色列“国防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要叙利亚限期撤走。以色列总理贝京还一再叫嚷“要用武力摧毁导弹”。叙利亚则声称这是它的“合法防御权利”,决不撤出。双方剑拔弩张,僵持不下,这就导致了叙以直接对抗的导弹危机。据贝京事后透露说,以色列曾计划于4月30日采取军事行动,后因气候原因而推迟。

叙以导弹危机发生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立即展开了紧张的角逐。危机发生后,苏联外交部第一副外长科尔尼因5月6日赶到大马士革,向叙利亚保证,“莫斯科支持叙利亚在黎巴嫩的立场,包括在贝卡谷地部署导弹的权利”。苏军总参谋长也率代表团到大马士革同叙利亚举行军事战略会谈,向叙保证,如果叙利亚在贝卡谷地的导弹被以色列摧毁,苏将立即予以补充。但苏联也要求叙利亚保持一定的克制,不致使苏美迎头相撞,直接发生对抗。苏联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利用这次叙以危机进一步向中东地区扩张,使自己重新挤进中东政治舞台的中心。美国在叙以导弹危机爆发后,从保住自己在中东的地位和影响出发,力图稳住局势,平息冲突,防止苏联的插手。美国生怕事态扩大会导致更大规模的战争,从而造成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直接对抗,导致美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急剧恶化,全盘打乱美国在中东与苏联争夺的战略格局。因此,美国派出总统特使哈比卜从5月7日起穿梭活动于叙、以、黎三方之间,从中调解。7月24日,美国在沙特等一些阿拉伯国家的配合支持下,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达成了停火协议,并使叙、以之间的导弹危机暂时得到解决。解决的方式是:黎巴嫩长枪党民兵撤离扎赫勒市,改由黎巴嫩政府军进驻,叙利亚军队则解除对扎赫勒市的包围,但暂不撤出在黎巴嫩的导弹,以色列保证不对叙利亚导弹基地采取军事行动。

哈比卜促成的停火协议虽然使叙以导弹危机暂时得到了控制,但远未能解决问题。以色列是不会容忍叙利亚的导弹在自己眼皮底下存在的。协议达成后,以色列总理贝京仍多次扬言要摧毁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防空导弹。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65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