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他为和平殉身——拉宾总理遇刺身亡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4日 阅读:198 评论:0

1995年11月4日晚上,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国王广场被10万兴高采烈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要和平,不要暴力”和平集会正在这里举行。

20时30分,在欢呼声中,73岁的拉宾开始向台下中东和平的支持者们发表讲话。他嗓音洪亮,语气铿锵,滔滔不绝。听惯了他那低沉沙哑的声音的人们发现拉宾好像换了一个人。

“我当了27年的军人,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是因为过去我别无选择。但是,今天,机会,和平的机会来临了,为了今天在这里和不在这里的人们,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巨大的机会……”

与会者静静地聆听着拉宾的演讲,他们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这位中东和平的缔造者所走过的路。1922年3月1日,伊扎克·拉宾降生在耶路撒冷的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家庭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投笔从戎,屡建奇功。1964年他出任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1967年亲自指挥“六五战争”。1968年,拉宾退役从政,就任驻美国大使,1974年至1977年出任以色列总理。1992年,70岁的拉宾东山再起,在大选中击败右翼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米尔,再度出任总理。拉宾选择巴勒斯坦问题作为突破口,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联合国242号、338号决议,向阿拉伯国家发起了令人目眩的和平攻势。1993年9月13日,拉宾和阿拉法特握手言和,签署了加沙—杰里科自治协议。1995年9月28日,拉宾再次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塔巴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将在10天后开始从约旦河西岸撤军,6个月后完成第一阶段撤军,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辖的范围将扩大到西岸27%的地域。国际中东问题观察家认为,巴勒斯坦国的雏形已经出现;以色列极右势力则哀叹:“大以色列梦”从此破灭……

拉宾(左二)与阿拉法特、侯赛因、克林顿在一起

“塔巴协议”签署后,以色列极右势力反对与巴勒斯坦人实现和平,反对把西岸归还巴勒斯坦人的活动骤然增加,抗议示威此起彼伏,他们大骂拉宾是“叛徒”、“卖国贼”。在一次右翼集会上,示威者竟把拉宾和希特勒相提并论,把矛头指向拉宾和他的联合政府。

刺杀拉宾总理的凶手阿米尔

在参加这次集会的人群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一头卷发的青年。他名叫伊加尔·阿米尔,今年25岁,他是特拉维夫郊外巴尔·伊兰大学法律系三年级的学生,家住以色列中部的赫兹利亚市。据同学说,每当听到巴勒斯坦人袭击以色列人的事件,他都义愤填膺,总是情绪激动地对人说,“我们要把这一切记在拉宾和他的政府的帐上”。不久,阿米尔的同学发现他的床头多了两本书,一本是专门描写政治谋杀的《杰卡尔的这一天》,另一本是吹捧一个在西岸杀死了29名阿拉伯人的犹太定居者的书。

他怀里揣着手枪,心里想的只有一件事:杀死拉宾。

台上,拉宾的演讲已接近尾声。“这个大会就是要向以色列人民,向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阿拉伯世界,向全世界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以色列人民希望和平,支持和平。”拉宾以和平的呼喊声结束了后来被称为他的政治遗言的讲演。

讲演之后,拉宾转过身去,同站在身边的佩雷斯紧紧拥抱在一起。两人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团结赢得台下一片欢呼。随后,两人和与会者一起唱起了那支象征以色列和平运动的《和平之歌》,人们的热烈情绪达到最高潮。谁也没有注意到,就在人们陶醉在和平的气氛之中时,暗藏杀机的阿米尔悄悄离开了人群,向政府要人汽车的停放地点走去。在那里的20名保镖都误认为他是哪位要人的司机,没有一个人上前盘问。

21时40分,拉宾和夫人利娅走下台阶,两人相距一米左右,向停在广场旁边的防弹专车走去。在这之前,他的保镖请求他穿上防弹背心,快点离开广场,拉宾拒绝了。他对保镖说:“我感到好像在家里一样。”

当拉宾走到距已经等得有点不耐烦的阿米尔只有1.5米左右时,这个年轻人掏出了一支口径9毫米的贝雷塔牌左轮手枪,向拉宾的腹部开了一枪。凶手一边开枪,一边还喊道:“没事,没事,这不是真子弹。”拉宾手捂住腹部向前弯下了腰。这时,阿米尔又向拉宾的背部连开两枪。拉宾倒下了。

在拉宾的司机达姆提的帮助下,保镖们把拉宾抬入汽车。另一些保镖则制服了凶手。大约一分钟以后,拉宾被送进伊希洛夫医院。此时,他已没有血压和脉搏。由于经过改装的达姆弹在拉宾体内爆炸,导致大出血,医生抢救无效。

拉宾遇刺后,以色列举国震惊。11月6日,以色列隆重举行拉宾的葬礼。以色列及来自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及代表约5000多人参加了葬礼,对这位为中东和平献出生命的以色列杰出领袖表达无限的崇敬和最后的哀思。

拉宾之死,对热爱和平的犹太人是个沉重打击,对中东和平进程是个严重的挫折。佩雷斯在拉宾遇难的第二天出任代总理,他组成的新内阁11月22日在议会以压倒多数的得票获得通过。佩雷斯表示:“我们大家已决定继续走伊扎克·拉宾开创的和平道路。这是他留给我们的最后遗言。”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650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