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电子学的一次飞跃——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芯片问世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4日 阅读:104 评论:0

自从20世纪初发明了第一只三极电子管,实现了用电子管来放大和控制电子信息后,各种电子仪器和电子设备如无线电通讯、雷达、导航、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相继问世。以电子管为核心的电子技术日益渗透到各个应用领域,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科学技术总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子技术更是如此。随着人们对其功能的要求日益增多,电子电路越来越复杂,各种电子设备所使用的电子管数量也越来越多,由此造成的结构复杂、体积笨重、成本昂贵、耗电太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给电子设备的实际应用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由此,如何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减少功耗和提高工作可靠性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948年,第一只半导体制成的晶体三极管问世了。它质轻体小,坚固抗震,寿命长,功耗低,而且性能稳定可靠,与电子管相比,它有极大的优越性。50年代,人们就开始对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设计理论、工艺原理、制造技术等进行全面迅速的研究和开发,并且发现,早期半导体晶体管无论在器件结构上,还是工艺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寻求小型化的新途径。

电视机的使用,给世界电子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人们设想着能否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元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做在同一个芯片上(如硅),这就是集成的概念。1956年,美国的富勒和赖斯发明的扩散工艺,为研制集成电路铺平了道路。1958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宣布制成了一种集成振荡器,首次把晶体管和电阻、电容等集成在一块硅片上,构成一个基本完整的单片功能电路。集成电路的发明,是电子学发展的一次大飞跃,使电子技术进入到微电子技术时代。人们在几毫米见方的半导体材料上,用微米及亚微米级刻蚀加工技术,制造成10万以上晶体管构成的微缩单元电子电路,使得传统的电子器件概念发生了变化,这种新型的封装好的器件体积和功耗都很小,具有独立的电路功能甚至系统功能。所以有人认为,微电子的发明和火药、蒸汽机的发明一样,对人类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以后的30余年中,微电子技术以令世人震惊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工艺的不断成熟与光刻精度的不断提高,一个芯片上所集成元器件数量即集成度,几乎是不变地按每隔3年上升4倍的高速度向前发展。在集成电路刚刚问世的时候,一块集成电路上集成的元器件数量只有十几个。20年后,1977年就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数在10万到1000万之间),现在,元件数大于1000万的特大规模集成电路也已出现。

目前,微电子技术不只是致力于电路特征尺寸的减少,还致力于提高电路的复杂程度和功能性。总的趋势仍将是朝着高密度微型化、高速度低功耗、高频率大功率、高灵敏低噪声、高可靠长寿和多功能智能化的理想境界发展。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624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