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巴尔干火药桶爆炸——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4日 阅读:142 评论:0

1911年的摩洛哥危机和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之后,欧洲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新的危机终于又在巴尔干半岛发生。从1912年10月到1913年8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爆发了两次巴尔干战争,从而列强又向日益迫近的世界大战迈进了一步。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的东南端,扼地中海和黑海咽喉,是连结欧、亚、非三大洲的要冲。这种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成为20世纪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帝国主义矛盾和民族矛盾在这里错综交织,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

巴尔干半岛在历史上一直处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下,到19世纪,巴尔干各国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是到20世纪初,这个地区的大部分领土仍受土耳其控制。

在巴尔干各国的对外政策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各民族的利益,而是这个地区日益增长的民族资产阶级的侵略意图和欧洲列强的干涉,它们使巴尔干半岛的矛盾更加复杂化。已经获得独立的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等国的资产阶级政府,为了获得更大利润,急需向外扩张,夺取新的市场。它们乘巴尔干地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时机,把矛头指向仍处在土耳其统治下的马其顿、色雷斯、爱琴海诸岛屿和阿尔巴尼亚。它们之间虽各有各的打算,但为了有效地同土耳其抗衡,开始谋求联合。这时已形成的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对巴尔干半岛也各怀野心。同盟国集团特别是德国,为了确保自己在土耳其帝国的利益和影响,反对巴尔干国家的联合反土;协约国集团尤其是俄国,则主张调解巴尔干各国的分歧,使其结成同盟以对抗德奥。这样,巴尔干地区也同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

意土战争中土耳其的失败,增加了巴尔干各国反土的决心,于是它们开始迅速联合起来。首先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两国在俄国的参与下于1912年3月签订了同盟条约;接着保加利亚同希腊又签订了同盟协定;塞尔维亚与门的内哥罗则达成了口头协议。这样,巴尔干同盟最终形成。巴尔干同盟以完全消灭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为主要目的,从而双方的关系极度紧张。

1912年10月8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到17日,保加利亚、塞尔维亚也向土宣战,18日希腊也加入了反土战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由于巴尔干同盟有足够的战争准备,所以战争一开始就显出了明显优势,几个星期便打得土耳其战败求和。1912年12月26日,在列强的操纵下,双方开始了伦敦谈判。

希腊士兵在阿尔巴尼亚南方与土耳其军作战

谈判中不仅战争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而且巴尔干同盟内部以及它们与列强之间,也都存在着十分尖锐的矛盾。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的领土归属上。

阿尔巴尼亚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巴尔干战争爆发后,阿尔巴尼亚的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1912年11月,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并成立了以伊斯玛依尔·捷马利为首的第一个民族政府。但是根据巴尔干同盟的最初协定,准备由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希腊瓜分阿尔巴尼亚。列强这时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乘机插手。奥匈主张阿尔巴尼亚自治,其目的是阻止塞尔维亚拥有亚得里亚海出海口和门的内哥罗占有斯库台,以便由自己控制这一地区,抵制俄国势力的渗入。奥匈的立场得到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而门、塞两国则有俄国和英国的声援。最后,各大国经过讨价还价作出决定,在土耳其享有宗主权的前提下让阿尔巴尼亚获得自治。这就迫使希、塞、门三国放弃已被它们占领的阿尔巴尼亚领土。这个决定满足了奥匈的愿望,却加深了巴尔干同盟各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转而在马其顿领土的争夺上相持不下,从而使巴尔干地区战火又起。

伦敦谈判历时5个月,于1913年5月30日签订了和约。按照这个和约,土耳其丧失了除君士坦丁堡及附近一小块土地外的全部欧洲领土,归由巴尔干同盟各国所有。关于爱琴海诸岛的归属问题,交由列强决定。

然而,正当签署和约的各国履行批准手续时,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又爆发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616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