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1974年3月)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81 评论:0

秦始皇陵,在今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的骊山北麓。据历史记载,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即位便开始修筑的坟墓,役使刑徒70万人,至其公元前210年猝死,历时36年。陵园规模宏大,分内外两城。历年来,在陵园附近发现了很多文物。而最大的发现是从1974年到1976年间在秦始皇陵外城以东1公里多的地方发掘的3个陶俑坑,出土大批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有一个村子叫西杨村,村南是一片柿子林,地上砂石堆积,荒冢累累。1974年3月,村民在此处打井,当挖到2米深时,发现有红烧土块,他们以为是烧砖瓦的残窑遗迹;挖到4米深时,发现了陶俑残片;挖到4.5米深时,发现了砖铺地面和铜镞、铜弩机等物,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地下文物,于是当即停工,向上级做了汇报。临潼县文化馆的赵康民闻讯赶来,收集了残破俑片,初步判断是秦代陶俑。

这时,适逢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回临潼探亲,凭着他的新闻敏感,及时地将这一发现写成内参稿寄回。中内领导同志李先念看后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接到这一批示,于当年7月初会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员到陕西,与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一起考察了现场,决定由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考古队进行勘察和发掘。

秦俑考古队于1974年7月15日进驻工地,在西杨村设立了工作站,7月17日正式开始勘察和清理工作。他们首先对已暴露的遗址、遗物进行记录和绘图、照像。村民挖的这口井直径有3米左右,在俑坑的东南角,一半位于坑内,一半位于坑外。考古队在此基础上继续清理,到7月底,坑内建筑遗迹的倒塌层已揭露出来。此后他们一面试掘,一面进行勘察和钻探,到1975年6月,试掘965平方米,把俑坑东端全面揭露清理出来,并探清了整个俑坑的范围和内涵: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4.5米到6.5米,总面积为14260平方米,埋藏着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的兵马陶俑6000件。这就是后来命名为一号坑的重大考古发现。

一号兵马俑坑的发现举世瞩目。1975年8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王冶秋来陕传达国务院关于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博物馆的决定。

在建筑博物馆的同时,考古队又在附近进行勘探,于1976年4月23日在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发现二号兵马俑坑,通过对二号坑的钻探和试掘,了解到该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左右,埋藏大型陶俑、陶马1400余件以及大批青铜兵器和车马器,其破损情况比一号坑严重。

同年5月11日在一号坑西端北侧又探出三号兵马俑坑,两坑相距25米。1977年3月至12月对三号坑进行了发掘。该坑平面呈“凹”字形,东西长17.6米,南北宽21.4米,深5.2至5.4米,面积约520平方米。坑内出土木车1乘,陶马4匹,陶武士俑68件,青铜兵器34件,从结构和出土物判断,此坑是个指挥部,古称军幕。

1976年6月至7月间,在一号坑中间北侧20米处,即二号坑与三号坑之间,又探出一个未建成的废坑,东西长48米,南北宽约96米,深6.8米,面积4600平方米。坑内未见遗物。此坑未建成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秦始皇突然死去时用来陪葬的兵马俑尚未完工,而后便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未完成的陵墓工程被迫停工。

秦始皇陵一号坑在建筑博物馆的同时,进行了全面的挖掘、清理、修复工作。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国内外观众已逾1000万人次。

秦始皇兵马俑虽然不见历史记载,但规模如此巨大,而且距地面只有几米深,应该说不难发现,为什么在地下沉睡两千多年才重见天日?其实前人也不是毫无发现。在二号兵马俑坑的上面发现东汉初年一座夫妇合葬的古墓,墓穴正好挖在一组陶马和陶俑身上,这些兵马俑被打碎堆在墓穴的一角。到了明末清初以至近代,这里已是墓地,不少墓穴都挖出了陶俑残片。西杨村一位名叫和万春的老人说,他10岁左右时,父亲在此处探井,在井壁发现一个跟人一样高大的“怪物”,本来井底已经见水,但不几天井水就枯竭了,他父亲认为是“怪物”作怪,于是把它吊在树上示众,最后用棍棒打碎。到了今天,随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文物的重视和人们文物保护知识的增多,发现它并使它重见天日便有其必然性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66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