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第一种磺胺类药物百浪多息问世(1935年)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72 评论:0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一种名叫百浪多息的红色染料,因其中含有消毒作用的成份,因此将其用于治疗丹毒等症疾,但收效不大。同年,德国生物化学家多马克(1895—1964)在一次实验过程中,发现百浪多息对小白鼠的葡萄球菌感染有很高的疗效。后来,他又用兔、狗实验,均获成功。

多马克出生在德国勃兰登省小镇拉哥(现属波兰),从小家境清贫,14岁时才有机会上学。他学习勤奋,急起直追,没多久便转入中学,立志治病救人,以后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基尔大学医学院。他1921年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保尔·埃尔利希发明“606”,先后征服“昏睡病”和“梅毒”以后,在医学界开创了化学治疗,掀起了配制有机药物的高潮。多马克把染料合成和新医药的研究结合起来,企图寻一条新路。他所领导的实验室,先后合成了1000多种偶氮化合物,他都不厌其烦地一个个进行试验。但是这些化合物都没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而试验的小白鼠却一只只死去了。他没气馁,耐心地继续试验。

1932年圣诞节,他把一种桔红色的“百浪多息”给受感染的小白鼠进行了注射。这些小动物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很快恢复了健康,身体各种器官都没有受到损伤。他喜出望外,继续研究。正在这个时候多马克的独生女儿手指刺破,受了感染,肿胀发痛,终日呻吟哭泣。多马克请来城里最好的医生给女儿治病,用遍各种药物,均不见效果,不久还发展成可怕的败血症。眼看着爱女生命垂危,多马克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突然想到他研制的“百浪多息”,于是从实验室拿来两瓶药剂,狠下心来,给垂死的女儿注射,居然奇迹般地退了热,不久便恢复了健康。

1935年初,多马克把用“百浪多息”治好女儿疾病的经历写成文章在医药杂志上发表,引起了世界医药科学家的瞩目。此后,使用“百浪多息”取得奇效的消息不断传来。多马克创造性的劳动,为人类战胜疾病增加了一个得力的药族。人们进一步研究证明,这种红色颜料杀菌消炎的作用是由于它在体内分解为氨苯磺胺(简称磺胺)的缘故。人们又把磺胺用于动物实验,疗效同百浪多息。磺胺类药物是一种对人无害而具有高效杀菌消炎作用的化学合成药物,百浪多息是磺胺类的第一种药物。

多马克以其对人类的杰出贡献获1939年诺贝尔奖金,然而由于希特勒法西斯的阻挠,不让他去瑞典领奖。1941年12月初,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特意为其补行授奖仪式,表达了人们对他的高度崇敬和热爱。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60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