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里·布托被处绞刑(1979年4月4日)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31 评论:0

1979年4月4日,巴基斯坦总理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的绞刑架上,被处以绞刑。他的临终遗言是:“天哪!救救我吧,因为我是无罪的人!”
1928年1月5日,阿里·布托出生在巴基斯坦信德省拉卡纳县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里。他的父亲夏纳瓦兹什·布托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教徒,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曾任孟买政府部长职务和信德省政府的首席顾问。他积极主张巴基斯坦的独立,而且还是巴基斯坦独立运动领袖真纳的挚友。他还曾多次参加过选举,但都因种种原因而陷入失败。于是,他退出了政治舞台,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的儿子阿里·布托身上。
阿里·布托从很小的时候起,父亲就开始向他讲述巴基斯坦悠久的文化历史,带他参观古代的庙宇、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和伊斯兰文明的发源地。这些都是一些政治家所必备的。小时候的布托就很有天赋,不但聪明好学,而且记忆非凡,这使他的父亲甚感欣慰。
随着布托的逐渐长大,他的父亲开始培养他对政治的兴趣,并把自己的从政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他对布托说:政治就好比建造一座庙宇和一座房子,政治家既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又要有身手不凡的建造技术,还要有契而不舍的意志和决心,只有先打好地基,然后才能在这基础上添砖加瓦。政治也好比作曲和写诗,要想成为勃拉姆斯和米开朗基罗,作出动人的词曲和千古绝唱的诗篇,首先就应该去社会中体验生活,接受生活的考验。父亲的话,对布托影响很大,他不但迷上了政治,而且还成为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成员,积极参加各种游行示威、罢课等活动,深受真纳的赞赏。
为了开阔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在父亲的支持下,布托远渡重洋,只身前往美国,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
在美国,布托深为美国的高科技和现代生活方式所震惊,也为自己祖国的贫穷和落后感到痛心。同时,也更加激发起他从政的决心。为此,他珍惜在美国的每一分钟。他默默地奔走于图书馆、教室之间,埋头于书山学海之中。
阿里·布托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又到了英国,进了牛津这所全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布托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3年的课程,获得了法学硕士学位,并被林肯法学协会授予律师资格。
布托从牛津大学毕业后,由于他成绩优异,被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聘为教师,成为该校的第一名亚洲讲师。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忘记他的使命,1953年,他离开伦敦,回到了巴基斯坦。
布托回到巴基斯坦后,很快就成为巴基斯坦政坛上的一颗新星。1954年,年仅26岁的布托成了信德省青年阵线主席,得到了当时巴基斯坦总统伊斯坎达尔·米尔扎的赏识。1957年,布托作为巴基斯坦代表团的成员出席了第12届联合国大会。1958年,他又被任命为巴基斯坦代表团团长,出席联合国召开的国际海洋会议。同年,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阿尤布·汗通过军事政变登上了巴基斯坦的政治舞台,布托开始在他的政府中任职。他先后历任商业、新闻、广播、国家建设、基层民主、工农林业、旅游、少数民族事务部、燃料、动力、自然资源、克什米尔事务等各部的部长,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最年轻的内阁成员。
1961年,布托出任巴基斯坦外交部长。1966年,由于印巴战争问题,布托和阿尤布总统的矛盾迅速激化,终于爆发了直接冲突。从此,他开始受到打击和排斥。1967年,布托以出国治病为由,辞去外交部长职务,重操律师旧业。
然而,布托无法忍受生活在政治圈外而听任巴基斯坦在阿尤布的摆布之下。他开始憎恨阿尤布,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笨汉,巴基斯坦在他的统治下,是一个历史的悲剧。他认为他有责任把巴基斯坦从阿尤布的手中拯救出来。因此,他在沉寂了一年之后,决定重返巴基斯坦政坛,按照西方的模式组织政党,以便登上权力顶峰。
1967年,布托组织人民党,自任主席。他以“民主和和平”为该党的宗旨,宣称要在巴基斯坦实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式的社会主义。从此,布托和他的全家便生活在恐怖之中,阿尤布曾先后两次派人向他开枪。1968年,还把他投到了监狱。
布托的入狱,在巴基斯坦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他们要求政府释放布托,要求阿尤布下台。面对全国爆发的这场抗议活动,阿尤布为了缓和紧张局势,被迫释放了布托。然而,这并没有使局势得到缓和,相反,要求阿尤布下台的呼声更高。在这种情况下,阿尤布只好暂时宣告下野,将权力移交给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叶海亚·汗。
叶海亚·汗上台后,几经权衡,决定让布托进入他的内阁,并许诺进行全国大选。但是,叶海亚·汗深知布托在全国的影响,大选势必对他不利,说不定会危及到他的地位。为此,叶海亚·汗决定除掉布托。在桑加尔,叶海亚·汗派去的刺客曾向布托开枪长达1小时之久,然而,布托却奇迹般地安然无恙。此计不成,叶海亚又派人在布托的食物里投放毒药。可是,布托还是从死亡中逃了出来。
1971年3月,巴基斯坦大选揭晓。在东巴基斯坦,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人民联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而在西巴基斯坦,布托领导的人民党却独占鳌头,赢得了胜利。拉赫曼和布托虽然在票数上较近,但其政见却截然相反。拉赫曼主张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一个国家,布托则极力主张整个巴基斯坦的完整统一。
3月26日,拉赫曼及其追随者们在东巴基斯坦占领了电台,并宣布成立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政府。拉赫曼的行动,遭到了叶海亚·汗的镇压,有50多万人在这场冲突中丧生,成千上万的难民逃往印度。印度政府借机插手东巴基斯坦事务。1971年11月21日,印度以“边界受到威胁”为名,派兵进入东巴,帮助拉赫曼抗击叶海亚军队,叶海亚以印度干涉巴基斯坦内政为由,对印宣战。12月3日,巴基斯坦军队对印度发起了大规模地进攻,并动用飞机轰炸印度西部,由此,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印度在军事力量的对比上占有明显的优势。战争爆发后,印度军队进展神速,使巴基斯坦驻孟加拉湾的空军全部被摧毁,印军很快就取得了制海权。紧接着,12月6日,印度宣布承认孟加拉国。14日,印军攻占东巴首都达卡。17日,巴基斯坦军队向印军投降,印巴战争宣告结束。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占领了巴基斯坦约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俘虏了9万名巴基斯坦士兵。叶海亚由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受到了巴基斯坦国内的一致谴责,被迫宣告下台;阿里·布托却因此被推上了巴基斯坦的政治舞台,从而开始了布托时代。
布托上台后,开始迅速调整巴基斯坦的对内对外关系。首先,他前往印度西姆拉市,与甘地夫人就两国关系问题举行了双边会谈,并于7月2日双方签订了《西姆拉条约》,宣布结束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的争端。鉴于英国在印巴战争中所持的立场,布托宣布巴基斯坦退出英联邦。随后,布托又宣称退出东南亚条约组织,要走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布托出任总理后,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改革。他认为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在22个大家族手中,由于他们的笼断与剥削,才使得工人与农民贫困。为了实现他所提倡的“伊斯兰社会主义”,他决定实行国有化运动,把银行、保险、交通运输、电力、矿山、化工、机械等10个部门的工厂收归国有,以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宣布实行土地改革,限制大地主拥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颁布土地法令,规定每人灌溉地的数量。这些措施,虽然遭到了企业主和地主的强烈反对,但却获得了工人和农民的欢迎。
1977年3月7日,巴基斯坦举行大选,人民党取得胜利,布托再次当选出任总理。然而,由9个党组成的反对党联合组织——巴基斯坦全国联盟,指责布托伪造普选结果,要求重新选举,并开始组织大规模的反政府活动。这样一来,布托被推到了十字路口上:要么取得军方的支持,巩固一党制独裁体制;要么冒着执政党失败的危险,重新举行大选。
从3月到7月,对抗活动一直持续了4个月。在这4个月当中,对抗愈演愈烈,大规模的冲突不断发生,造成300多人死亡,国家经济损失达16亿美元。在此情况下,布托被迫让步,决定10月份重新举行大选,并就此同反对党进行谈判,然而,谈判破裂。
7月3日,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齐亚·哈克将军拜访了布托,并表示军方支持布托政府。布托感到放心了。
1977年7月5日凌晨,齐亚·哈克将军以制止内乱为由,逮捕了布托及其内阁成员。随后,巴基斯坦电台向全世界报告了一条重大新闻:巴基斯坦武装部队接管了政府,并且对巴基斯坦人民党全部政治领导人包括布托总理,以及巴基斯坦全国联盟的领导人,实行拘捕。军方发言人发表声明说,巴基斯坦的局势正常,各地都平静。军队在各大城市和机场布岗。国际和国内航线一般飞机照常起降。电台同时还宣布:军队成立了由三军司令组成的军事委员会,齐亚·哈克将军为军政府总脑。从1971年以来,一直持续的巴基斯坦文官政治宣告结束。
根据军事委员会的决定,乔杜里继续任总统,宪法仍“尽可能地保持下来,只是作一些总统认为是适当的变动”。
齐亚·哈克将军上台后,宣布在部分地区实行军事管制,禁止公众集会、罢工、工会活动,同时,齐亚·哈克将军还把10月份举行的选举作为当务之急派专人筹备。
7月24日,乔杜里总统发布正式命令,成立一个选举委员会,来安排将在10月份举行的新的全国选举,任命拉合尔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穆斯塔克·候赛因为选举委员会主任。随后,齐亚·哈克在一次全国广播中说,被禁止的政治活动从8月1日到9月中旬将能在有限的基础上恢复,在这期间允许政界领导人讨论组织他们自己的政党,讨论党的宣言以及他们的竞选计划。从9月中旬到选举时为止将可以进行充分的竞选活动。齐亚还宣布,被拘留的前总统布托、他的7个前内阁同事和反对党同盟的8个领导人将于一两天后释放,不再受军事拘留。
7月28日,布托和其他15名政治家获释出狱。
布托出狱后,回到了他的家乡卡拉奇,在那里召开了人民党执行委员会议,就是否抵制选举进行了两天的讨论。最后,会议作出决议,决定人民党参加10月18日的选举。
布托虽然释放出狱了,但对他的调查并没有停止。他被指控犯有谋杀、绑架、受贿等罪行,而且齐亚·哈克不止一次地说,要对布托政府的错误提出起诉。
9月3日上午,布托在海滨克利夫顿郊区的家中再次被捕,10天后被保释出来。9月17日,距离竞选运动只有两天的时候,军方又逮捕了布托,理由是禁止任何危害军管政权和巴基斯坦安全或破坏维护和平条件和任何行动。和布托一起被逮捕的还有坚持支持他的10个人,其中包括前交通部长、前财政部长和人民党总书记等。这一次,他们被关进了苏库尔的监狱,并被告知,这次被逮捕的人都同待审理的刑事案件有牵连。同时,布托被告知,他可以在20天内向军管首席执行法官齐亚·哈克申诉,但是不能在法庭上反对这项命令。
布托的再次被捕和当局决定对他进行审判,表明了齐亚·哈克政策的一大变化。同时,也使布托再次登上巴基斯坦政治舞台的希望化为泡影。
10月1日,齐亚·哈克在电台和电视台的广播中宣布,原定10月18日的大选推迟进行,并下令禁止政治活动。他解释说,他这样作是因为人们的情绪很激烈。他说,他要完成对布托的审讯,而且要对每一个议会候选人的收入仔细审查之后,才能举行选举。他答应只要对布托进行审讯和对候选人的收入审查一结束,就把权力移交给正式当选的文官政府。他还宣布,将由普通法庭,而不是由军事法庭来审判布托的各种罪行。
布托被捕后,他的夫人努斯拉特·布托代理人民党主席,领导人民党开展各种活动来营救布托;他的女儿贝娜齐尔也协助母亲在积极活动,争取布托的早日获释。他们的活动遭到了军管当局的限制。
1978年3月18日,巴基斯坦的拉合尔高等法院对布托一案进行了判决,宣判前总理布托因为在1974年下令进行政治谋杀而判处绞刑;保安部队总指挥阿巴斯和他的33名下级军官由于参与了共谋并且实际动手杀人而同时判处死刑。
对布托的判决一下来,巴基斯坦国内的气氛再度紧张。为了防止暴乱,齐亚·哈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对布托的一家实行了严密地监禁;所有的政治活动完全被取缔;数百名人民党党员被关进监狱;新闻检查比平时更加严格,所有对审判结果的评论全被删除。同时,军队已实行全面戒严,并已接到命令,如果城市里发生骚乱,就坚决严厉镇压。
尽管如此,拉合尔还是有数千人上街游行示威,其规模是布托判决以来最大的一次。警察向示威者施放了催泪弹。示威者则在被驱散之前,焚烧了汽车。与此同时,拉合尔的巴基斯坦工程公司以及达亚尔·辛格学院的学生也举行了反政府的示威游行,并与警察发生了冲突。
3月25日,布托就判处他死刑一事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述。他的上述书长达30页。然而,最高法院于1979年2月6日驳回了他的申诉,法官们在有分歧的情况下,维持他死刑的原判。这在巴基斯坦是没有先例的。
布托被判处死刑的消息传出后,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国家和政界人士都纷纷致电或发表声明,呼吁巴基斯坦当局重新考虑对布托的判决。
孟加拉国政界的一些头面人物公开发表声明,对判处布托死刑一事表示震惊。孟加拉国人民联盟主席阿利姆·拉齐在一项声明中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和世界各国领导人阻止巴基斯坦政府对布托执行死刑。民族人民解放联盟的两位领导人联名发表声明,对于把在1971年拯救了巴基斯坦的前总理判处死刑深表不安。民族人民党主席马希·拉赫曼还打电报给巴基斯坦总统乔杜里,敦促他重新考虑这个判决。
斯里兰卡前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也打电报给乔杜里总统,对此事表示震惊,希望取消布托的死刑。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致函齐亚·哈克将军,呼吁停止执行对布托的判决并对死刑的宣布予以减刑。
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打电报给乔杜里总统,表示关心布托的命运,并希望对布托给予宽大。
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亚洲及太平洋事务小组委员会,在致巴基斯坦驻美大使的一封信中要求巴基斯坦政府接受布托先生的上诉,并且向公众和国际观察员完全公开诉讼过程。
此外,加拿大、大赦国际等国家和组织都发出呼吁,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对布托先生采取宽恕。
美国总统卡特、法国总统德斯坦、英国首相卡拉汉、瑞典首相乌尔斯滕、挪威首相努尔利、印度总理德赛、丹麦首相耶恩森、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利比亚总统以及西德、澳大利亚等国的外交部门都分别致电致函巴基斯坦当局,要求对布托总统实行宽恕,保全他的性命,使他免于一死。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布托的命运。
1979年4月4日,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被处以绞刑,结束了他的一生,年仅51岁。
布托死后,他的女儿贝娜齐尔·布托继续领导人民党同齐亚·哈克政府进行斗争,几次被捕,几经获释。1988年8月,齐亚·哈克死于空难。11月16日,巴基斯坦大选揭晓,人民党获胜,贝娜齐尔·布托宣誓就任巴基斯坦总理,成为伊斯兰国家中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总理。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58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