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英国的工联主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44 评论:0

工联主义(Trade Unionism)是工人运动史上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想体系①。工联主义者主张工人组成工会,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为改善无产阶级的经济状况和法律地位进行斗争,但是他们不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在工联主义者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运动的任务,仅限于为工人争取较为有利的出卖劳动力的条件,而不是要从根本上消除资本奴役劳动的状况。
在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上,这种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少国家中出现过。它并不是英国一个国家特有的现象,而是一种国际现象。不过只有在英国,它才具有典型的意义:它在这里出现得最早,发展得最充分,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统治过英国的工会运动和工人运动,对英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正因为如此,所以这种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才获得了工联主义这样一个名称。
工联主义之所以在英国得到充分发展,原因在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英国首先开始并最早完成产业革命,为工联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而英国资产阶级所实行的自由主义工人政策则对这种发展起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相适应,英国工联主义的历史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工联主义产生或初步形成的阶段(大体上与英国产业革命的时间相当)。2.工联主义充分发展并在工人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大体上与英国在世界上占有工业垄断地位的时间相当;3.工联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逐渐融合的阶段(大体上开始于英国的世界工业垄断地位丧失之时)。

工联主义的产生


英国的工联主义是在工会运动中产生的。
英国是世界上工会组织出现较早的国家之一。至迟到十七世纪后半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行会制度的衰落,那些逐渐沦入终生雇佣地位、生活条件日渐失去保障的手艺工人们,已经开始在成衣、制帽等行业中设立基金,组织永久性团体,通过集体谈判,甚至采取罢工手段,来为工资和工人们的其他要求同雇主进行斗争了。不过,在产业革命前,由于生产规模狭小,雇主通常还和工人一道参加劳动,阶级界线还不十分明朗等等原因,工人们的阶级意识极不发展,当时真正以团结工人同雇主作斗争为目标的工会组织为数不多,绝大部分工人团体,实际上只是一种为了互助或联谊目的而成立的工人俱乐部。
产业革命开始后,工业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集中,阶级对立的日趋明显,初期工厂工人恶劣的劳动条件,机器生产对手工工人的生存造成的威胁,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工人们阶级意识的发展,并推动他们组织工会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同时,政府工业政策的改变也促进了工会运动的发展和工人斗争方式的改变①。因此,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从十八世纪末叶起,英国的工会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仅工会的数目日益增多,罢工、破坏机器等直接行动方式在工会活动中所占的位置日益突出,而且工会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也越来越明显。
虽然议会在1799年和1800年通过了全面禁止工人在一切行业里组织工会的法令,宣布违反法令者要判处3个月以上的监禁或2个月以上的苦役劳动,但是新结社法使统治阶级并没有达到目的。在该法令存在的20多年中,工会不仅未被消灭,而且数目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组织也越来越健全。1824年这项法令被迫取消后,工会运动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起来。
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工会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高潮。这时,联合王国棉纺工人工会、建筑工人工会、制陶工人工会等全国性的行业工会纷纷建立,还成立了全国劳工保护协会这样的全国各业总工会,试图把全国的工会运动统一领导起来。有的英国史学家估计,当这个高潮在1834年达到顶点时,全国工会会员的总数曾经达到过100万人。
在英国工人运动的这个阶段上,工会在团结工人群众、维护工会会员的利益以及通过联合行动促使工人们认识自身的力量方面,曾经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时期的工会运动存在着许多相当严重的弱点。
英国各个产业部门开始产业革命的时间先后不一。在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已经在诸如棉纺织业等部门中建立起来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仍然有大量生产部门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生产方法。有些生产部门虽然受到新生产方式的影响,但程度并不深。在这样的产业部门中,生产的规模依旧比较狭小,雇主同雇工之间的关系依旧比较密切,技术工人依旧象从前那样享有某些历史形成的特权,有较高的工资,长子享受充当该行业学徒的特殊地位等等。他们同雇主之间的社会差异并不比他们同没有技术的普通工人之间的社会差异更大。即使是在象棉纺织业这样的新兴工厂产业中,技术工人和他们的下手之间(例如纺工和接线工之间)的地位悬殊和工资差别也十分醒目。这种情况助长了技术工人的特权思想,妨碍了工人群众阶级意识的发展。
然而,正是这些技术工人,特别是旧手艺行业里的技术工人,构成了这一时期工会运动的基本力量。这是因为,在旧手艺行业里,技术工人的手艺的价值使他们易于从雇主那里取得让步。他们的较高的收入又使他们能够负担工会所需的捐献。他们中间许多人能读会写的情况则使工会的组织工作易于进行。相比之下,在象棉纺织业这样的新兴工厂产业中,由于雇主的力量较大而手艺的价值较小,工会运动的发展就困难一些。至于那些没有技术、收入极低、完全没有文化的普通工人,要在他们中间组织工会,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由于存在上述情况,所以早期的英国工会基本上是一些由某个行业里的少数技术工人组成的行业团体,具有一定程度的行业帮派习气和技术工人的排外主义倾向。由于阶级觉悟不高,工会会员们平日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本行业的狭隘的行业利益和技术工人在行业内部的特殊地位,争取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维护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争取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
当时工会活动的主要内容,除了设法为会员提供各种福利(失业、疾病、丧葬等各类津贴)之外,几乎完全局限于争取调整工资、工时和改善劳动条件之类的职业性事务上。总之,早期的工会运动缺乏明确远大的政治目标,基本上是一种职业性运动,而不是争取阶级解放的革命运动。指导这个运动的思想主要是一种工联主义思想,而不是社会主义思想。
工会运动的这个阶段正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不断发动议会改革运动的时代。他们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掀起要求改革腐败的议会制度的政治运动,试图改变土地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资产阶级激进派所进行的政治鼓动,曾把不少工会会员吸引到政治斗争中来,从而增强了他们的政治意识。这种情况有助于克服主张工会工作严格限制在纯职业性事务范围内的情绪,却无论如何不曾把工会会员们的思想提高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水平。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叶以后,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逐渐渗入工会运动。欧文的思想对他那个时代的英国工人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他对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所作的揭露和批判,他关于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新道德世界来取代资本主义的号召,对工人群众具有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作用。同时,他向工人们提出的许多实际方案,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建立合作村,组织合作生产来解决失业问题;向商品生产者发放劳动券代替货币充当交换媒介,使生产者免受商人的中间剥削;由工会控制本行业的全部生产活动,排挤资产阶级,等等,却渗透了空想色彩,把工人运动引上了错误的道路。
欧文的学说吸引了一部分年青的工人,他们变成了欧文主义的信徒。某些工会出于帮助失业会员寻找职业的实际考虑,接受了欧文提出的合作生产思想,着手建立属于工会的合作车间和合作工厂。到1829年以后,当欧文在美洲进行共产主义新村的试验失败,把目光转向工人阶级的时候,欧文主义在工人中间的影响开始扩大。
1832年的改革法令①在工人群众中引起对政治改革运动的普遍失望情绪,欧文的思想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迅速增长起来。1832年以后,欧文主义者在伦敦和外地创办“公平交换劳动商场”,工会工人积极参加了这项活动。1833年,建筑工人工会在其欧文主义领导人莫里逊的影响下率先通过一项带有欧文主义色彩的计划,决定建立一个全国建筑业基尔特②,试图通过它逐步由工会接管整个建筑业务,把资本家从建筑行业里排挤出去。1834年,在欧文倡导下,全国各业大统一工会宣告成立,试图统一全国工会运动的力量来实现欧文的理想。大统一工会成立后,各地原有的工会纷纷加入,而且新成立了大量工会组织。甚至从未组织过工会的农业工人和女工也开始建立工会。出现了一个欧文主义工会运动的高潮。据某些英国历史学家估计,当时参加大统一工会的工人大约有50万。
诚然,当时一般的工会工人并不真正理解欧文的学说,但是确有不少工会受了欧文思想的影响或者同情欧文的宗旨,不少工会工人曾经怀着朦胧的愿望,试图按照欧文的想法逐步用合作生产来取代资本主义。这样,英国的工会运动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工联主义的思想框架,朝着改变整个生产制度的方向发展起来。
欧文的空想计划是注定不能实现的。三十年代初的欧文主义工会运动只是昙花一现。它一哄而起,很快烟消云散了。欧文主义工会运动的失败和不久以后(1836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工会运动。工会组织纷纷瓦解,会员人数急剧减少①。统一全国工会运动的组织不复存在。许多全国性的工会重新分裂成地方性的行业团体,再度埋头于内部福利活动和纯职业性的事务。工联主义思想又一次成为工会活动的指导思想。
当宪章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时,英国的工会正好就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因此,在整个宪章运动时期,工会组织总的来说是站在运动之外的,基本上采取了一种袖手旁观的立场。虽然在国内经济情况严重恶化的时候,有些工会曾经一度靠拢过运动。例如在1842年夏天的严重经济肖条时期,北部工业区工人举行大罢工时,郎卡郡和约克郡的工会组织代表会议曾通过“在人民宪章成为法律之前决不上工”的决议。但是,一旦经济形势好转,它们很快就和运动脱离了关系。特别是在四十年代中叶以后,工联主义的倾向表现得更加明显。工会在宪章运动时期所采取的这种消极立场,引起了奥康诺和奥布莱恩等宪章派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奥布莱恩曾公开指责英国工会代表的只是“工人贵族”的利益。
总之,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工会运动总的来说是在工联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向前发展的。不过,工会运动当时并没有最后定型。普通的工会工人还充满了斗争精神,他们在摸索工会运动前进的道路。这时期是英国工联主义产生或初步形成的阶段,它还没有完备的理论表现。在这段时间里,政治性的工人运动在英国工人运动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工会运动只是整个工人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没有象在下一阶段那样成为工人运动的主体。因此,工联主义当时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是有限的。


工联主义在英国工人运动中
占据统治地位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这时,产业革命已经完成,英国变成了“世界工厂”,垄断了国际市场。巨额利润每年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地流进英国资产阶级的腰包。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局面的到来,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原则也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取得了全面胜利。
在劳资关系方面,资产阶级采取了自由主义的工人政策:“从前被所有工厂主视为可畏之物的工厂法,现在他们不但自愿地遵守,而且还容许把它推广到差不多所有部门中去。以前被看作恶魔现形的工联,现在被厂主们当做完全合法的机构,当作在工人中间传播健康的经济观点的有用工具而受到宠爱和保护。甚至直到1848年还被宣布不受法律保护的罢工,现在也逐渐被认为有时很有用处,特别是当工厂主老爷们在需要时主动挑起罢工的时候。”①
在经济方面,资产阶级放弃了它在资本主义的“青年时期”那种原始的、打小算盘的剥削方式,不惜拿出一点剥削收入,着手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厂矿劳动条件,并让一部分工人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以便使他们觉得,无产阶级的物质状况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改善。于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资产阶级思想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急剧增长起来。工联主义终于找到了滋长蔓延的肥沃土壤,迅速发展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和政策体系。
积极鼓吹工联主义思想和推行工联主义政策的,是各级工会中那些脱离劳动的领取薪俸的工会干部或工会官僚。而作为工联主义社会基础的,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数和力量都在不断增长的工人贵族阶层。
工会运动的这个新阶段大体上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叶开始的。四十年代中叶以后,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出现了一个所谓“工会复兴”的时期。这时,不仅那些由于欧文主义工会运动的失败和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的经济萧条而瓦解了的旧工会恢复了活动,而且还建立了一些新的行业工会。这些工会越来越自觉地把工联主义的思想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依据。
真正能充分体现新时期工联主义思想和政策的,是五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所谓“新模范工会”。以1851年成立的混合机器工人协会和1860年成立的混合木工协会为代表的新模范工会是一批由技术工人组成的新的全国性行业工会。与原有的工会不同,新模范工会拥有雄厚的基金,完备的章程,专职的工会干部和集中的领导,这使它们逐渐在工会世界中取得了强固有力的地位,并且使它们能够先是通过伦敦工联理事会,然后通过全国职工大会控制了全国工会运动的领导权。但是,这些工会建立的目的,却不是为了争取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改变社会制度,而只是想在现存制度下设法维护本行业中少数技术工人的特殊地位。这些新模范工会的政策,概括起来大体上具有下面这样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实行严格的关门主义和排外主义。
新模范工会的许多领导人都信奉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说,认为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如果某一行业里的工人想把工资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就必须设法限制本行业中从业工人的人数。或者象混合机器工人协会的章程中所说的那样,“防止在我们的行业里出现过剩的劳动力”。根据这种信念,新模范工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维护本行业中少数技术工人的特权地位,使之不致受到工人之间相互竞争的影响。例如,它们严格限制会员条件,规定只有在本行业几年学徒期满的人才能加入工会,成为正式工人。它们设立补助金来鼓励本行业中多余的工人移居国外或迁往外地。它们要求雇主只雇用本工会的会员,等等。
第二,强调工会的福利活动。
成立新模范工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会员应付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因而它们一般都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会员内部的互助上,“采取措施向其会员提供福利”。为了进行这项工作,新模范工会用向会员征收高额会费的办法来筹集基金,然后设立失业、病疾、丧葬,老年等各种名目的补助金,以便在会员急需时向他们提供津贴。据统计,混合机器工人协会在1851—1889年间用于各种互助金的开支共计为2,987,993镑,而同一时期用在罢工上的支出仅为87,614镑。这充分说明了新模范工会活动的方向。
第三,注意同雇主保持良好的关系。
新模范工会的领导人认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同雇主阶级的利益是密切联系的。“两个阶级谁都不能在损害对方的时候不同时损害自己”。他们极力鼓吹劳资合作,宣传“雇主与雇工之间的正确状态是和睦”。在发生劳资纠纷时,他们总是强调谈判和协商,反对采取激烈的对抗行动。他们把罢工看成是一种“最后的手段”,“尽一切可能阻止罢工”,不到万不得已决不采取罢工行动。
第四,反对工人参与政治。
在这段时间,政治必须排除在工会事务之外的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有的新模范工会甚至在其章程中明文规定会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新模范工会的领导人不仅反对工人采取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行动,而且心甘情愿地把工人阶级的“政治利益几乎完全交给托利党、辉格党和激进党这些上层阶级的人物”①。这并不是说他们拒绝一切政治活动。新模范工会领导人所反对的,实质上只是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他们对那种与工会的眼前利益直接有关的政治,即列宁所说的“工联主义的政治”(如争取废除不利于工会的法令,为工会会员争取选举权等等),不仅不反对,而且有时还相当积极地参加。
这些新模范工会政策的主要内容,所以说是工联主义思想的典型表现。
除新模范工会外,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工会。这些工会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和工作重点与新模范工会不完全一样。例如,棉纺织业工人的工会采用联盟式的结构,工会基金仍由地方工会控制。而且由于棉纺织业本身的特点,它们不需要也不可能象新模范工会那样实行严格的学徒制度。它们首先关心的是通过立法手段来限制工作日长短和改进工厂的劳动条件。
另外,许多工会,特别是北方工业区的工会,比新模范工会表现了更多的战斗精神。它们对罢工问题的态度比新模范工会积极得多。尽管这些工会的具体政策与新模范工会不同,它们的基本思想倾向,着眼于现存制度范围内改善工人的处境,主张劳资协调等等,同新模范工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指导新模范工会进行活动的工联主义思想,实际上也就是这一时期英国整个工会运动的指导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以及从这种思想中产生出来的具体政策,还在实践过程中被右翼工会官僚们不断发展和补充,变得越来越完备,越来越系统。
随着宪章运动的失败和政治性的工人运动的衰落,英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团体已经不再发挥什么作用了,工会已经变成工人阶级唯一重要的组织中心。因此,工联主义在工会运动中的胜利,意味着它在整个英国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英国工会在这段时间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际成果。英国的工会运动变成了一个从全国职工大会,各工业城市中的工联理事会,直到基层工会的完整的组织系统,变成了一支社会公认的力量。通过工会的斗争,议会终于在1871年通过《工会法》,在1875年通过《阴谋与财产保护法》,正式承认了工会的法律地位和进行罢工的权利。并且根据1867年和1884年的议会改革法令使相当多的工人获得了选举权。但是,在英国工会运动取得这些实际成果的同时,工联主义却严重地腐蚀了英国工人的革命意识,阻碍了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中的传播和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它使英国工人运动离开了自己的最根本的目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结果是,英国这个工人阶级出现最早,人数最多,组织最完善,而且当时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又最充分的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却落在其他一些国家的后面。
如果说在工人运动的前一阶段,工联主义所反映的主要是一种工人群众反抗资本压迫的自发倾向(这种倾向虽然是工人觉悟不高的一种表现,但它为推动工人斗争仍具有很大积极作用),那么,在工人运动的这个新阶段上,工联主义的性质和作用就不一样了。它实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工人政策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思想在工人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把工人运动引上了一条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道路,使资本主义制度不致受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冲击。如果不消除工联主义的影响,英国的工人运动就不可能胜利前进。
为了促使英国的工人运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同工联主义和英国工会领袖背弃无产阶级长远利益的行为进行过顽强的斗争。他们一方面肯定工联作为抵抗资本进攻的中心,行动得颇有成效,同时向工人指出,英国工会根据工联主义原则所进行的活动不可能根本改变无产阶级被奴役的状况,因为它们“只限于进行游击式的斗争以反对现存制度所产生的结果,而不同时力求改变这个制度”。他们曾号召英国工人坚决“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而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①
由于当时英国历史的具体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这种斗争并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一直要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工联主义统治英国工人运动的局面,才由于英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新变动而遭到破坏。

工联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融合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以后,英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结束了。由于德、美和其他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英国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工业垄断地位。七、八十年代,英国的经济很不景气,许多重要的工业部门处于停滞状态。工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地放慢了。由于美洲和澳大利亚廉价农产品的大量倾销,英国的农业陷入长时间的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阶层开始感受到经济变动的压力。英国资本主义永久繁荣的信念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发生动摇。社会主义运动又重新在英国出现,劳资之间的冲突也变得日益频繁和激烈起来。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资产阶级试图用减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等手段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以保持利润。但是,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多年间经济不景气的突出反映,乃是持续不断的严重失业现象。根据工会的统计材料,失业率在1872—1879年间由1%猛增到12%。在八十年代初一度有所缓和。但在1882年以后不景气重新到来时,失业率很快又开始上升,在1885年和1886年达到10%。大量的失业使得工人群众的贫困情况变得更为严重。那些大工会的会员们失业后或许还能从工会领得某些补助,广大的非熟练工人和普通工人一旦失业,只能依靠救济、施舍或乞讨来维持生活。调查材料证明,当时工人群众中至少有1/3挣扎在饥饿和极端贫困的境遇之中。
面对资产阶级的进攻和工人群众的苦难,旧派工会领袖们却顽固地坚持其妥协调和的政策。他们对广大非熟练工人和普通工人的疾苦视而不见,一心只求在不景气中设法维持自己的工会不致复灭。他们极力抑制工人群众的反抗要求和斗争精神,继续鼓吹劳资协调的老调。旧派工会报纸《工会会员》1899年2月份发表的一篇题为《工业和平》的社论,甚至配合资产阶级的宣传,大谈什么“同其他国家的尖锐竞争,已经不容再发生那种经常的和长时间的停工所造成的可怕浪费了……英国的工业已经达到了一个只有依靠有关各方的明智合作才能维持其现有地位的阶段”。
工联主义者所奉行的政策受到社会主义者和左翼工会活动家们越来越激烈的批评,受到工人群众日益有力的反抗。
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兴起的新工会运动是英国工人阶级对工联主义者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地位所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冲击。过去曾经长期被工联主义者排斥在工会门外的广大的非熟练工人和普通工人,如煤气工人、码头工人、运输工人等等,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工会。他们不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罢工浪潮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而且对旧工会领袖的统治及其推行的路线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同传统的工联主义思想针锋相对,新工会运动的活动家汤姆·曼和本·铁勒特等人明确提出:工会不应该再象过去那样仅仅满足于在现存制度下谋求工资不致降低,它应该“成为消灭贫穷的强有力的武器”;工会应该“成为启蒙的中心而不只是发放补助金和接受捐献的集会场所”;工会应该“传授必要的经济学知识,以便工人们日后不再受各个政党的摆布”;工会不应该只维护少数技术工人的利益,它应该“把归入非熟练工人的那些人组织起来”,形成浩浩荡荡的阶级大军。
为了用这些原则来改造英国的工会运动,新工会运动的活动家在职工大会、各个工联理事会和许多工会中同旧工会领袖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一度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他们把盘踞职工大会议会委员会书记职位10余年之久的旧派工会首脑人物布罗德赫斯特赶下了台,促使职工大会通过了支持“法定的八小时工作日”的决议。许多大工业中心的工联理事会由于他们的努力而变得生气勃勃。甚至象混合机器工人协会这样典型的新模范工会也被迫修改章程,放宽了入会限制。
新工会运动虽然在资本家和旧工会领袖的联合进攻下失败了,它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由于新工会运动的兴起,广大非熟练工人和普通工人迅速觉醒并且逐步组织起来,正式加入英了国工人运动的行列。这就改变了英国工会的构成情况,并把战斗精神带进了工会运动,因而削弱了旧工会领袖的统治基础,使工联主义的推行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独立劳工政治运动的兴起是十九世纪末叶英国工人阶级对工联主义原则提出的又一个有力的挑战。工联主义者曾经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把英国工人的政治利益交给统治阶级的政党去处理,“甘愿充当‘伟大的自由党’的尾巴”①。但是,在1884年议会改革使得大量的工人获得选举权之后不久,工人群众中发出了日益强烈的呼声,反对“再满足于在政治领域里充当资本的工具”(劳工联盟1889年8月发表的宣言),要求建立独立的劳工政党,开展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行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各国先进工人纷纷建立政治团体,如苏格兰工党,布雷德福劳工联盟,曼彻斯特独立工党等。1893年,在这些团体的基础上建立了英国独立工党。
尽管独立劳工政治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充满自由主义思想的旧工会领袖的抵制,独立工党得不到工会的支持而未能发展成为群众性的工人政党,但是,这个新运动仍然迅猛发展,势不可挡,致使旧工会领袖不得不在组织上与自由党决裂。1900年终于出现了一个以工会为基础的群众性工人阶级政治组织——劳工代表委员会(即日后的工党)。这样一来,宪章运动失败以来工会独占英国工人运动舞台的局面正式宣告结束。工联主义的政治信条受到了沉重打击。
工联主义所遇到的最严重的挑战,无疑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随着七十年代中叶以后英国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新变动,八十年代以后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学说开始在英国社会中流行起来。1889年建立了社会民主联盟、社会主义同盟和费边社,英国开始了所谓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社会民主联盟和社会主义同盟成立后,立即展开宣传活动,积极参加了失业工人运动。但是,不论是社会民主联盟、社会主义同盟,还是费边社,最初都只是狭小的宣传团体。它们同群众性的工人运动基本上是脱节的,在工人中间的影响是有限的。
新工会运动和独立劳工政治运动的兴起为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由于参加运动领导工作的社会主义者的努力,社会主义思想逐渐在工人群众中间传播开来。某些新工会(例如煤气工人工会)将社会主义的原则明确写入自己的章程。独立工党把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列为党的目标。职工大会1894年通过工业国有化的决议。这些都表明社会主义在工人中间的影响在不断扩大。九十年代,《号角报》编辑希拉奇福德宣传社会主义的小册子《欢乐的英格兰》发行仅仅一年多就销售了近百万册一事,生动地说明社会主义思想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在此之后,社会主义影响扩大的趋势不仅没有停止,而且随着第一次大战前夕英国国内政治形势的日趋紧张而有增无已。正如列宁在1908年评论英国工党加入第二国际的问题时所指出的那样,由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工会工人中间不断增长,以致保守的英国工会也已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尽管它们走得不敏捷,不彻底,不直接,但毕竟是在走向社会主义”①。不言而喻,社会主义影响的扩大也就是工联主义阵地的缩小。英国的工人群众正在脱离传统的运动轨道,转向新方向。
总之,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十九世纪末叶出现新转折,整个国内形势和工人运动的状况逐渐发生了巨大变化。工联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治地位日益动摇。资产阶级及其在工人运动内部的代理人想要继续原封不动地依靠它来控制工人运动已经不大可能了。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寻找新的思想武器才能适应潮流的需要和群众的口味。于是,以费边社和独立工党领袖们的思想为代表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潮应运而生,并且逐渐取代工联主义,在英国工人运动中占据了统治地位。那些过去一贯把社会主义看成洪水猛兽的旧工会领袖们,现在随着形势的变化,纷纷穿起了“社会主义”的外衣。这样一来,英国工人运动中工联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逐渐融合。工联主义并没有消失,它还继续存在,仍然在工人运动中起着作用,不过从此以后它逐渐变成了社会改良主义的附庸。英国工联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1918年以工会为基础组成的工党把社会改良主义思想写进自己的章程,宣布它准备在英国实行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可以看作是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

① 在英国史学家的著作中,Trade Unionism一词通常被用来泛指工会运动,它和我们这里所说的工联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 产业革命以前,英国政府一直认为调节劳资关系(原定工资额,维护学徒法规等)是自己的职责,当工人们遇到雇主侵犯自己利益的情况时,可以请求议会,政府或治安法官,干预或帮助。但从十八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进行,由于雇主坚持订约自由的原则,政府逐渐改变了立场,认为传统的政策不再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拒绝继续受理工人的申诉,于是,失去了国家保护的工人便转而求助于直接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①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议会改革法令,取消了某些腐败选区的议员席位,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席,扩大了选民范围。这项法令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正式厕身于政权之列,而工人阶级在这次改革中却一无所获。虽然工人们在促成法令通过上起了很大作用,他们并没有得到选举权。
② 基尔特(Guild)本意为行会,这里是借用其意。
① 韦伯夫妇估计四十年代初全国工会会员人数不到10万人,很多史学家认为这一数字估计过低。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2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0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69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04页。
① 《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11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38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