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印度尼西亚亚齐抗荷战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45 评论:0

亚齐战争(1873—1904年)①,是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抗荷斗争。它打击了荷兰殖民主义者。亚齐人民的斗争精神,对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帝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亚齐战争的时代背景


亚齐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北端,是印度洋至太平洋的门户。亚齐族是印度尼西亚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兴起于东爪哇的满者伯夷,逐渐发展成印度尼西亚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十四世纪下半叶,其版图不仅包括今天整个印度尼西亚领土,而且包括了马来半岛。十五世纪初叶,满者伯夷开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淡目王国。淡目国是东爪哇沿海城市的伊斯兰教商人在拉登巴达领导下,击败和灭亡信奉印度教的满者伯夷,于1478年在爪哇建立的第一个伊斯兰教封建主统治的王国。
在此期间,印度尼西亚一些大岛的伊斯兰封建主创建了一些独立的封建小国,较著名的有苏门答腊的亚齐、西爪哇的万丹、马来半岛的马六甲等。
十五世纪末,正值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开始入侵东方。1453年,欧亚交界处的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攻陷,两洲通道中断。欧洲商人无法前来东方贩运香料等商品,便力图开辟新海路。1498年,葡萄牙人迦马绕道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卡利库特。占领卡利库特后,葡萄牙驻印度总督阿尔布奎克于1509年派船只至亚齐,这是葡萄牙商船首次出现于印度尼西亚。1511年,葡萄牙舰队炮轰马六甲,强占该城,建立起侵略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基地。翌年,侵入摩鹿加(“香料群岛”),在安汶设立商馆,取得特权,垄断了香料贸易。他们从摩鹿加低价收购丁香和豆蔻等,运至马六甲,价格即可高达10倍,转运到欧洲更可获利数百倍。
此后,葡萄牙即派舰队巡逻于摩鹿加至阿拉伯海的航线上,严禁他人从事香料贸易。葡萄牙还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外国船只征收各种苛税,甚至进行抢掠,从而严重打击了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的商人。为维持与摩鹿加的贸易,其他国家的商船便不再穿行马六甲海峡,改循苏门答腊岛西海岸,出巽他海峡。亚齐、万丹处于这条航路的要冲,逐渐发展成国际贸易的中心市场,与葡萄牙及后来的英、荷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据说亚齐第一个国王是素丹亚里·慕哈耶特·夏(约1514—1528年)。他曾率军征服了达耶和巴赛,抵抗过葡萄牙殖民主义者。
十七世纪上半叶,亚齐国势鼎盛,出现过伊斯干达尔·慕达(1607—1636年)和伊斯干达尔·泰尼(1636—1641年)两位著名素丹。当时,亚齐辖地广袤,号称有30个属国。其权力扩张到苏门答腊东西两岸,包括明古鲁、英德拉甫拉、布里阿曼、阿鲁、甘巴尔地区等,甚至征服了马来半岛的柔佛、彭亨、吉打、霹雳等地。亚齐控制了马六甲海峡附近的胡椒产区,还不时与葡萄牙船舰作战,并拒绝荷兰与英国进行欺骗性贸易的要求。
继葡萄牙人东侵亚齐的,主要是荷兰殖民主义者。从十六世纪末叶起,荷兰便开始窥伺印度尼西亚。
在此之前,荷兰商人经常前往萄萄牙首都购买印度尼西亚的香料,转手到北欧卖出,但到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后,荷兰商人去里斯本进行香料贸易受到西班牙统治者的种种刁难。于是,他们便想直接航行去印度尼西亚。1595年,荷兰“远方公司”的船队由霍特曼率领出发东航。这支船队包括4艘三桅帆船,并装有大炮。他们历时14个月,于1596年6月到达万丹。这些荷兰海盗在爪哇曾残害一王子及其许多侍从;在马拉都又肆意杀戮许多无辜平民,引起了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公愤。
1597年,荷兰第二批运航队由范尼克率领,航行6个月后抵达万丹。他们低价购进4船胡椒,回荷兰卖出后获利润高达400%。远航队在摩鹿加群岛的朗托尔和安汶两处设立了办事处,作为侵略印度尼西亚的立足点。
范尼克贩卖胡椒获得暴利一事震动荷兰商界,荷兰人在1595—1601年短短几年内,即组织了15次商船远航队前往印度尼西亚,并设立了许多香料公司。由于各公司彼此竞争激烈,又须与葡萄牙商人争霸,1602年,经荷兰国会通过,成立了联合东印度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它在印度尼西亚享有通商独占权,实际上代表荷兰在印度尼西亚行使国家权力。它可以征募军队,建筑炮台,发行货币,任命官吏,甚至缔结条约。它曾狂妄地宣布: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起,到南美洲麦哲伦海峡,除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外,其他公司一律禁止在此贸易。东印度公司的经商准则是“贸易即战争”。它一方面侵略印度尼西亚,另一方面排挤葡萄牙和英国商人。
荷兰于1609年开始设立印度尼西亚总督,管理各地商馆、炮台、办事处、船舰、职员和士兵。第二任总督手下的商馆总经理燕彼得逊昆,带领侵略军千余人,分乘16艘船舰,屡次炮轰椰城,并于1619年将其占领,改称巴达维亚①。这样,椰城就变成了东印度公司正式侵占的第一块印度尼西亚土地。
在西欧列强,特别是英国的激烈竞争下,荷兰的优势地位日益动摇。十八世纪初,荷兰手工工场已远不如英国手工工场。早在十七世纪,英国殖民者便支持过万丹国父王反对王子,但没有成功。此后英、荷在其他地区发生战争时,荷兰均丧失了不少殖民地,其中有南非的好望角、在印度的殖民地、马来半岛的马六甲,以及在苏门答腊西部的殖民地等。这样,英国舰队便控制了印度前往欧洲的航线,使得印度尼西亚与荷兰的联系常被切断。荷兰东印度公司仓库里货物堆积如山,无法运出;公司内部又贪污风行,至1791年,它的亏损达9,600万盾。 1799年底,东印度公司解散。1800年起,印度尼西亚归荷兰政府直接管辖。
1806年,法国拿破仑·波拿巴独霸西欧大陆时,荷兰沦为法兰西的附属国。作为法国仇敌的英国,于1811年派印度总督明锋率军舰百艘夺取了爪哇。印度尼西亚遂成为英国殖民地。拿破仑失败后,1814年英、荷缔约,英国将印度尼西亚交还荷兰。
荷兰殖民者回到印度尼西亚后,除维持英国统治时期的货币地租外,还恢复了旧时的“强迫种植制”。1825年,爪哇爆发了蒂博尼哥罗领导的大起义。荷兰在1830年镇压这次起义后,已不满足对印度尼西亚的实际统治只限于爪哇岛,企图对爪哇以外的岛屿发动武装进攻,以求完成其对整个印度尼西亚的控制。于是,它的侵略矛头就直接指向了苏门答腊西北端的亚齐。
1641年,亚齐素丹伊斯干达尔·泰尼逝世。同年,荷兰人自葡萄牙人手中夺得马六甲,开始窥伺亚齐。此后,统治亚齐的大多是女王,佞臣擅权,各地封建领主不受君命,国势转弱。到十八世纪初,亚齐推行了选举素丹的制度,多半由伊斯兰教阿訇或武士当选。封建领主们纷起争夺王位,从而使亚齐无法形成强大的中央政权,以抵抗外来的侵略。这一时期,只是由于英、荷两国之间的矛盾,亚齐才得以勉强维持独立。
十九世纪初,亚齐已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宁愿维持亚齐表面的独立,也不让荷兰染指。1824年,英国与荷兰签订条约,放弃其在亚齐的特权,交换条件是荷兰必须尊重亚齐的独立。因此,亚齐又维持了40年的独立。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围绕亚齐的国际性斗争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欧亚海运捷径的打通,马六甲海峡成为东西方海运要路,亚齐的地位亦愈来愈重要。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前来染指印度尼西亚,其驻新加坡领事斯达德与亚齐订了一个密约,要求给美国通商特惠权,对美国商人、教士予以特别保护,而美国则答应援助亚齐开发地方经济、设立学校、宣传美国文化等。密约被荷兰政府知道后,提出质问。斯达德扬言要以美国的亚洲舰队保护其在苏门答腊的权益。英国认为与其听任美国控制亚齐,不如让较弱的荷兰去统治,以保障英国前往印度尼西亚的航路畅通。当时,英国在亚齐的投资超过荷兰,即使亚齐成为荷属,事实上它仍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1871年,英国便与荷兰妥协,签订了《苏门答腊条约》。根据这个条约,荷兰将其在非洲“黄金海岸”(今加纳)的殖民地让给英国;英国退出对亚齐的竞争;只要英国臣民与荷兰臣民享有同等权利,英国将不干涉荷兰对亚齐的任何行动。
在英国的怂恿下,荷兰得以在1873年放胆进兵亚齐。从此开始了亚齐抗荷战争。

从节节抵抗到广泛开展游击战


1873—1904年亚齐抗荷战争的峰火遍及亚齐国的素丹区即大亚齐,以及彼第尔、加祖和亚里雅斯三大部落区。这些大部落各设头目邦利玛一人。邦利玛之下设若干部落酋长乌鲁巴朗,其下又各辖若干镇,镇头目称为东固或伊玛目。镇以下辖若干乡。当时,亚齐国最大的封建主集团是素丹王族,以及邦利玛·波林、奈赫和南塔三个家族。伊斯兰教阿訇当时也有很大影响。领导亚齐抗荷战争的多是这些封建主和伊斯兰教阿訇。
1873年3月7日,荷兰殖民政府专员纽文黑森率领两艘战舰从巴达维亚出发,向亚齐进犯,威胁亚齐素丹,要他承认荷兰的统治权。还有两艘战舰将在他到槟榔屿时加入行列。此后出发的荷兰武装力量还有两艘战舰,几艘武装舰只以及十余只运载军火的轮船和帆船。3月22日,荷军向亚齐素丹发出最后通牒。没有等到答复,27日,纽文黑森即令荷军枪击在海岸上修筑堡垒的亚齐人民。28日,炮轰亚齐王宫。4月8日,荷兰陆军总司令兼海军司令柯勒尔命令3千荷军登陆。亚齐战争拉开了序幕。
荷兰侵略军登陆后,位于海岸附近班特·泽尔明堡垒中的亚齐战士英勇出击;摩卡特堡垒的战士也配合射击抵抗。由于荷兰战舰炮火非常猛烈,亚齐人被迫放弃班特·泽尔明堡垒。坚守一天并一度出击后,摩卡特堡垒也失陷了。
这时,战斗在大亚齐区展开。4月10日下午,荷军进逼清真寺。亚齐人在寺院附近与荷军战斗。荷军向清真寺发射燃烧弹。在烈焰中,亚齐军被迫撤退,伺机杀敌。当柯勒尔在清真寺附近的丘陵上瞭望窥视时,被亚齐枪手击伤。荷军改由范·达连率领。亚齐人趁机多次猛烈射击清真寺荷兰守军,使他们遭到不小的伤亡。
由于亚齐人的顽强抵抗,荷兰侵略军又担心与海上的联系被切断,于4月17日撤回海边。荷兰殖民当局又令登陆荷军撤回爪哇。殖民当局准备将在印度尼西亚的全部荷兰舰只调往亚齐,封锁亚齐海岸。同时发文劝降。结果,只有民族败类义迪酋长承认荷兰的统治权。
经过充分准备,荷兰当局集中了步兵7千人、骑兵1队、炮兵3队和一些工兵,于1873年12月9—11日在亚齐海岸再次登陆,发动猛烈攻势。亚齐人的兰·卡和慕沙比堡垒相继失守。以后,迪迪·班彰河附近地区、班特·比拉堡及都班被占领,亚齐河口的巴比堡垒沦陷,亚齐河以东的防线被突破。
亚齐素丹仍然拒绝投降。1874年1月6日,荷兰侵略军司令范·斯韦登下令炮轰王宫和清真寺,荷军乘木船和竹筏渡河,向对岸的王宫扑去。亚齐人英勇抵抗,战斗激烈,清真寺失守。亚齐炮手从王宫内轰击清真寺,进行出击,以求恢复该寺,但未能成功。由于一贵族向侵略军提供了关于亚齐王宫及其附近地区的布防情报,到1月24日,亚齐军队被迫放弃王宫。26日,亚齐素丹在巴卡尔·阿耶病逝。荷兰侵略者宣布大亚齐为其领土。
荷兰侵略军占领了大亚齐,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荷兰官方统计的被缩小的数字,侵略军358名军官中,被打死28人,7,889名士兵中有1,024人死亡。1874年2月,荷兰殖民当局暂缓军事行动,采取和平攻势。他们在素丹王宫建立了一个中央权力机关,称之为“古打拉夜”,俗称大亚齐府,以笼络各部落头目和伊斯兰教领袖。然而收效甚微。亚齐人民出现了大部落头目邦利玛·波林和伊曼·鲁恩·巴达领导的抗荷运动,亚齐全境反荷游击战争从此开始。
1874年4月,荷兰侵略军主力部队从亚齐撤回爪哇。亚齐游击队旋即发动进攻,他们切断荷兰留守军堡垒与海上的联系,收复了勃朗、疴黑地区,并向北纳扬发动进攻。大亚齐人民的反荷斗争得到了比迪黑、沙玛郎卡和贝商安等地人民的支持。
荷兰侵略军的防守重点是保护与亚齐河连接的交通线。他们担心雨季汛期亚齐河不能通航,想另修一条铁路维持运输,于是出兵占领沿线的苏里安和兰·克鲁。亚齐人在侵略军占领区周围建立堡垒,11—12月在林甫、古达、阿兰和鲁恩、巴达等地不断同荷军作战。
在1874年,除义迪、达美昂、八刺刺、梅拉坡等地区封建主投降外,亚齐广大地区人民仍在坚持抗敌斗争。1875年,亚齐人还发动过反攻。荷兰殖民当局派驻亚齐的司令贝尔不得不承认,亚齐人的抗荷战斗仍在进行。1875年底,贝尔率军挫败了第六、第四、第九、第二十六区亚齐人的抵抗,将所占各区连成一片。
1876年,韦赫尔斯·范·克尔琛继贝尔为亚齐荷军司令。当年11月,又由迪蒙接任。侵略军继续发动攻势,以巩固他们在亚齐河以南的占领区和东北战线。荷军攻陷了东海岸的丹绒、斯曼托和新邦、务林。至1877年,荷兰侵略军继续扩大占领区,经过激战,夺取了拉巴和拉雅两河之间的地区。
荷兰殖民者征服亚齐的计划是封锁海岸,在占领区遍筑半圆形碉堡,碉堡间以铁路连结。他们对碉堡范围外的村庄予以破坏,将能隐蔽人的树林砍尽烧光,企图消灭亚齐游击队。但是,亚齐人民在邦利玛·波林等领导下,到处出击,神出鬼没。荷军处处挨打,疲于奔命。以农民为主的游击军根本不理睬海上封锁。
荷兰军队伤亡惨重,有不少侵略者丧生于霍乱等传染病。荷兰每月要耗费150万盾来进行对亚齐的战争,这种负担是非常沉重的。于是,荷兰殖民当局兼而采取和平攻势。荷兰总督宣布,除沙玛朗卡和其他已征服的沿海地区外,不再以武力征讨,准备以和谈方式解决问题。然而,这一阴谋也未得逞。
在和平攻势的同时,荷兰侵略军补充了兵员,1878年准备进行新的扫荡。接替迪蒙任荷兰驻亚齐司令的范·德尔·黑登决定进攻山谷地区,以占领沙玛朗卡王德固基·慕达居住地阿隆安。侵略军乘轮船前往阵地,并有几艘战舰参加作战。8月1日扎下营垒。8月10日深夜,二、三百名亚齐人偷袭荷军兵营,高呼“真主是唯一的神,”用长矛和短剑杀死不少荷兰官兵。
登陆的荷军首先攻打谭甫阿,亚齐战士坚守阵地,使荷军遭到重大伤亡,范·德尔·黑登左眼被枪击伤。谭甫阿沦陷后,荷军兵临阿隆安,沙玛朗卡王降敌。几天以后,梅列杜王也与荷兰缔结了屈膝条约。10月,德固·巴奕投降,整个亚齐滨海沦为荷兰占领区。一些亚齐地方头目如哈密·阿卜杜尔拉赫曼、杜固·慕达·巴奕相继降敌。
然而,亚齐人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1879年4月2日,两支荷军攻占柴鲁克后,他们不但把柴鲁克清真寺烧毁,而且又把柴鲁克和格鲁克一齐烧光。不久,亚齐人民又把上述两地夺回。荷军派去三支军队,都被击退。
1880年6月30日,有一支荷军在巴杜·伊里克受到袭击。范·德尔·黑登派军前往。亚齐人英勇保卫这个乡村,击退敌人的4次进攻,后转移到巴拉·伊里克周围的山地继续斗争。
荷兰殖民当局为了混淆视听,并加强控制,1879年3月,改组在亚齐的旧统治机构,规定设省长1人、县长3人和监督官10人,使之看起来更象民政组织。1880年1月,范·德尔·黑登被任命为省长兼司令。1881年3月,宣布军政分开,由霍文担任省长。
欺骗的手法并没有使亚齐人民放弃斗争。很快,荷兰殖民当局恢复军政合一,实行军事统治,并在首都四周修建16座堡垒,加强防守。又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建筑一系列要塞,以轻便铁路将它们联系起来。
亚齐的抗荷怒火并没因殖民当局加强军事统治而熄灭,反而更旺盛地燃烧起来,形成了持久性的抗战。穆罕默德·达窝特在东海岸的英特拉甫里就任新素丹,成为亚齐人反荷团结斗争的旗帜。当时抗荷斗争的著名领袖是杜固·乌马,他宣布向荷兰殖民者进行圣战。1881年后,不少封建贵族向荷兰殖民者投降。各地抗荷领导权转入阿訇手中。亚齐人民运用游击战术,使荷军防不胜防。
即使在荷军重兵把守的首都周围,也有游击队的据点。游击队到处袭击荷军,破坏铁路,截断电线,拘留轮船。侵略军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荷军中又流行软脚病,士气十分低落。个别荷军士兵甚至向游击队投诚,教他们使用缴获来的荷兰新式武器。在流血战争的最初10年间,殖民主义者耗费了1亿5千多万盾。荷兰的外债,到1884年已增加到8,500万盾。代价昂贵、而实际上没有结果的亚齐战争,在荷兰国会内引起了对政府的猛烈批评。
亚齐长期坚持抗荷战争,迫使荷兰殖民者再次改变策略。从1885年3月起,荷军放弃对海岸的封锁,缩短战线,减少开支;并增开港口,缓和矛盾。殖民者还利用亚齐新素丹,进行分化瓦解。
荷兰殖民当局决定承认穆罕默德·达窝特的素丹称号,企图通过他说服群众领袖和伊斯兰阿訇停止抵抗。1889—1890年,荷兰使节携带厚礼,前往各部落游说,收到一定效果。除此以外,荷兰侵略军仍不时发动武装的突然袭击,再次强占顾达·杜安固等地。杜固·乌马为了获得武器和军费,于1893年向荷兰诈降。
这时,人民游击队仍继续与荷军作战,取得一定成果。1896年3月,从阿努·卡朗开出的一支荷军即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同年3月26日,杜固·乌马反戈一击,继续领导人民抗荷。


亚齐战争英雄杜固·乌马


亚齐战争的结局及其意义


荷兰殖民当局看到,对亚齐采取单纯军事进攻和武力镇压的办法收效甚微,决定采纳斯诺·希尔赫朗耶①的建议:将亚齐人集中于一些地区,在“集中区”内,奖励手工业和农业生产,保护商业,以经济手段笼络人心;同时又规定集中区内的居民必须有居留证,禁止收藏武器,不准在山地逗留,严惩帮助游击队者。这样,软硬兼施,在一定程度内,收到了将游击队与人民群众隔开的效果。
同时,荷兰侵略军还加强了对游击队的军事攻势,所采取的蚕食战术也逐步获得成功。1896年4月底,荷军总司令菲特尔率军前往第六区,攻破杜固·乌马所在的堡垒。继而占领第十一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十三区和第九区。5月,在付出重大代价后,侵略军占领了另一重要抗荷领袖邦利玛·波林在格列·犹恩的堡垒。1898年7月中旬,杜固·乌马与荷军在卓·慕朗激战。第二年2月,他在反攻梅拉坡时牺牲。这位抗荷领袖的去世,对亚齐人民的抗战事业影响甚大。1899年3月,侵略军向素丹和邦里玛·波林的最后几个据点进攻。1903年1月,素丹前往谈判时被荷兰逮捕,最后投降。这一年,亚齐大小领主300人与荷方签订了“亚齐简约”,这个简约是希尔赫朗耶炮制的,包括三项主要条款:承认亚齐主权属于荷兰;不得与荷兰以外的国家政府发生关系;服从荷方颁布的法令。
至此,亚齐抗荷战争基本结束。不过直到1904年,亚齐局部地区还有农民的抗荷游击斗争。殖民当局以恐怖手段镇压反抗。1904年2—7月间,进行所谓肃清工作,因反抗而被夷为平地的村庄有11个,被打死的妇孺1,904名,男子2,922名。
30年战争结束后,亚齐人民一直未停止抗荷斗争。亚齐人民在若干地区手执大刀进攻荷兰殖民军,击毙其人员,夺取其枪枝弹药。1906年曾攻打古打拉夜。1907年荷兰殖民者采取软硬兼施手段,一方面拉拢分化,一方面加强军事镇压。1908年在比迪里发生战斗,许多亚齐伊斯兰教学者战死。4月,杜固·列曼的队伍被消灭。到1910年,比迪里重要的首领、迪罗家族的两个伊斯兰教学者——东固·基·玛希丁和甫克特东固都牺牲了。1911年12月,迪罗家族的最后一个伊斯兰教学者东固·基·玛阿特亦战死。1912年2月,司马威、苏干和陀罗特地区的抗荷首领巴拉特东固也牺牲了。此后,亚齐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抗荷斗争。
亚齐抗荷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荷兰当时是欧洲资本主义强国之一,其军队装备精良,拥有军舰、大炮和各种新式武器,亚齐只是个落后的封建王国,经济、军事实力无法与荷兰抗衡,除少数枪械外,大部分是使用长矛刀箭,虽英勇有余,终是威力不足。
亚齐抗荷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奸巨滑的荷兰殖民者除诉诸武力外,还玩弄了阴谋诡计,采取稳扎稳打和分化瓦解相结合的狡猾手段,不断改变策略,笼络和收买封建主;采用“以亚齐人打亚齐人”的方法,制造和加深亚齐人民之间、封建主之间的矛盾。这些阴谋诡计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亚齐抗荷力量。
亚齐人在抗战中团结不够,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亚齐上层人物与农民有深刻的阶级矛盾;封建王公与穆斯林阿訇又严重不和;虽然有民族统一的象征——素丹,但影响不大,王公众多,各自为政。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亚齐人缺乏统一指挥和配合作战,不能集中力量对付强敌。而且上层分子容易动摇,不断有人投降,严重影响了士气,削弱了抗战力量。
荷军有较稳固的后方,他们全力控制交通线,保证了物质供应,亚齐在30年艰苦斗争中却未获得印度尼西亚其他岛屿的援助,始终孤军作战。这也是抗荷斗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亚齐抗荷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领导权虽然掌握在封建主手里,但在整个斗争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亚齐广大人民,他们不仅是历次战斗的主力,而且在大部分封建主相继投降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抗战,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使这场抗荷战争又具有鲜明的人民战争性质。
亚齐战争持续30年之久,迫使荷兰殖民者数易其帅,耗资亿盾,丧师数千,受到严重打击。亚齐战争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和蒂博尼哥罗战争、巴德利战争以及发生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南加保战争一样,对后来的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帝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印度尼西亚人民在进行抗日游击战争中还曾吸取亚齐战争的经验教训。亚齐抗荷战争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亚齐抗荷战争失败后,除加里曼丹北部的沙捞越和婆罗州为英属,伊里安北部和东半部由英、德瓜分,帝汶岛归葡萄牙统治外,印度尼西亚绝大部分领土变成荷兰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① 这里取从荷兰发动侵略战争开始至荷军占领亚齐为止的说法。也有另一说法,即把亚齐人民继继进行抗荷斗争的时间也计算在内,以1913年为结束。
① 荷兰的别名,现为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① 荷兰人,伊斯兰问题专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3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