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11 评论:0

从1917年10月25日(俄历,下同)到1918年3月,是俄国苏维埃政权胜利前进,扩展到全国范围的时期。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俄国人民粉碎了剥削阶级的反抗,首先在俄罗斯工业城市夺取政权,同时争取在中小城市夺取政权,并逐步扩展到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苏维埃政权在全俄建立的过程中,经历了激烈曲折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鲜明地表现出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的俄国形势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成立了苏维埃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但是,被推翻的反动势力并不甘心失败,企图通过军事叛乱重新夺回政权。
彼得格勒爆发武装起义时,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于10月25日上午逃出彼得格勒,当天晚上到达北方战线司令部驻地普斯科夫。次日,他在普斯科夫南面的奥斯特洛夫会见了哥萨克骑兵部队第3骑兵军军长克拉斯诺夫。两人商定趁苏维埃政权还没有完全巩固,立即发动反革命叛乱,向彼得格勒进发。10月27日—28日,克伦斯基和克拉斯诺夫指挥的军队先后占领了距彼得格勒约20俄里的加特契纳和皇村。克伦斯基在加特契纳以“临时政府内阁总理兼俄罗斯全军最高总司令”的名义,向彼得格勒军区部队下令,要他们“执行应尽之天职”,推翻苏维埃政权。
10月29日,彼得格勒的反革命“救国救革命委员会”策动士官生叛乱, 企图与克伦斯基里应外合,推翻苏维埃政权。救国救革命委员会的前身是社会治安委员会,它是由市杜马代表、预备国会议员,退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右派社会革命党党团分子和孟什维克党团分子、社会革命党中央委员会和孟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的代表组成。他们在策动士官生叛乱的同时,加紧同保皇党人、黑帮分子普里什克维哥等勾结,支持保皇党组织恢复帝制的活动。这表明,资产阶级和保皇党黑帮分子为反对苏维埃政权结成了统一战线。
10月29日清晨,1,000多名士官生抢走了停放在米海依洛夫广场的装甲车,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占领了市电话局,切断了苏维埃政府同外界的电话联系,然后准备集中力量攻打斯莫尔尼宫。在彼得格勒人民的支持下,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同士官生展开激烈的巷战,及时地粉碎了这场叛乱。被击溃的士官生逃向皇村,投奔克伦斯基。
为了保卫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成果,列宁、斯大林和奥尔忠尼启则领导革命人民积极作好抵御克伦斯基新的进攻的准备。人们在通往彼得格勒的交通要冲挖掘战壕,设置铁丝网路障,还建立了许多工人武装连队和主要由青年女子组成的红十字军。工人武装同革命士兵迅速开赴前线,加强了彼得格勒的防御力量。
10月30日,双方在普斯科夫展开激战。已逼近彼得格勒的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部队遭到失败,被迫放弃皇村,逃往加特契纳。11月1日,革命军队乘胜收复了加特契纳。克伦斯基化装成女人逃离加特契纳。克拉斯诺夫当即被捕,被押往斯莫尔尼宫。但他表示,他“以将军的良心发誓”,今后永远不再反对苏维埃政权,所以很快就被释放。这个人不久即食言背信,重新策动反革命叛乱。①
在同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叛乱分子作斗争的严重时刻,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通过他们领导的全俄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简称全俄铁总执委会)公开反对苏维埃政权。10月29日士官生发动武装叛乱时,全俄铁总执委会宣布:“在彼得格勒成立的人民委员会,只依靠一个政党,自然不能得到全国的承认和拥护,必须组织别的政府”,它提议要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者政府,”还威胁说,如果拒绝这一要求,就举行总罢工。所谓“清一色的社会主义者政府”,是指包括有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以及左派和右派社会革命党参加的政府,这实际上意味着取消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为了揭穿铁总执委会的阴谋,布尔什维克中央决定同它进行谈判,但只是把这次谈判看作是赢得必要的时间,彻底粉碎克伦斯基武装叛乱的一种“外交掩护”。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同时提出成立政府的条件,即它必须对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并承认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法令和决议。铁总执委会拒绝接受这一条件,暴露了它要求建立的“社会主义者政府”的真实目的。
在谈判过程中,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违反党中央的决定,同意成立布尔什维克代表占1/2,孟什维克、右派社会革命党等反动政党占1/2的政府;对反动政党提出的把列宁排除在政府之外的挑衅性“提议”,也不表示反对。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断然否决了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同反动政党妥协的主张。11月2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通过《关于中央内部反对派问题的决议》,指出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完全丧失了布尔什维主义的一切根本立场,背弃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①。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李可夫、诺根和米柳亭声明退出中央委员会,拒绝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对他们的批判。同时,诺根、李可夫、米柳亭和泰奥多罗维奇还退出了人民委员会。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迅速作出决定:撤销加米涅夫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改由雅·米·斯维尔德洛夫担任;把格·伊·彼得罗夫斯基、彼·伊·斯图契卡、亚·格·施里赫特尔和马·季·叶利扎罗夫等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补充到人民委员会。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继续。苏维埃为迅速停止战争,实现持久和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平法令颁布后,苏维埃政府在11月8日照会英、美、法3国大使,提出在各条战线上缔结和平协定,开始和平谈判。但是,英、美、法3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没有接受这一建议。11月15日,苏维埃政府发表告各交战国人民书,号召各交战国人民参加停战协定的谈判。苏维埃政府宣布:“我们将在12月1日进行和平谈判。如果盟国的人民不派出自己的代表,我们将单独同德国人进行谈判,我们希望普遍的和平,但是,如果这些盟国的资产阶级要迫使我们单独媾和的话,一切责任将由他们来担负。”英、美、法3国继续拒绝和平谈判,它们企图把战争进行下去,用德国人的枪炮扼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粉碎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武装叛乱后,对苏维埃政权威胁最大的是设在莫吉廖夫的大本营(即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参谋总部)。原参谋总长杜鹤宁得到克伦斯基失败的消息后,自封为最高总司令。前临时政府的部长们也都逃到这里,他们准备成立以社会革命党头目切尔诺夫为首的新政府。英、美、法帝国主义国家政府向杜鹤宁表示,他们不承认苏维埃政权,只承认大本营是俄国唯一的政权机关,还答应给他各种形式的援助,唆使他拒绝执行苏维埃政府关于立即同德国统帅部举行谈判的命令。
11月9日凌晨4时,列宁亲自来到彼得格勒总参谋部,电令杜鹤宁立即按照“和平法令”同德军统帅部进行谈判。杜鹤宁拒绝执行命令,并将沙皇俄国的将军科尔尼洛夫、邓尼金、卢柯姆斯基、罗曼诺夫斯基等释放出狱,公开对抗苏维埃政权。列宁宣布撒销杜鹤宁的职务,任命人民委员会委员尼·瓦·克雷连柯为最高总司令。同日,列宁通过无线电台向前线所有集团军、军、师团发表广播讲话,号召他们包围反动将领,停止军事行动,同德、奥士兵进行联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实现和平,粉碎大本营的反革命阴谋。根据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克雷连柯指挥彼得格勒、明斯克等地的革命士兵开赴大本营镇压杜鹤宁叛乱。11月18日,莫吉廖夫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对大本营实行监督。20日晨,克雷连柯率领革命士兵抵达莫吉廖夫,战士们逮捕并处死了杜鹤宁。反革命的大本营彻底崩溃了。
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采取的上述措施,有力地巩固了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成果。但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仍是严峻的,盘踞在俄国其他地区的反革命势力同英、美、法等国际帝国主义势力相勾结,准备发动新的军事叛乱。为了彻底粉碎国内外反动势力策划的新的阴谋,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任务是迅速在全俄建立苏维埃政权。

莫斯科起义和在全俄建立苏维埃政权


10月25日晨,布尔什维克莫斯科党委会开会时得知彼得格勒开始武装起义,当即成立了由弗拉基米尔斯基、比亚尼茨基和波德别尔斯基等人组成的党的军事总部。军事总部命令赤卫队和第56团的部分革命士兵迅速占领克里姆林宫附近的邮电总局和电报局。莫斯科工兵代表苏维埃当即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革命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布尔什维克M·斯米尔诺夫、Н·И·穆拉洛夫、Г·А·乌西也维奇和Г·洛莫夫4人;孟什维克М·И·梯帖利巴乌姆、М·Ф·尼古拉耶夫2人;统一派①Н·К·康斯坦丁诺夫等7人组成。孟什维克和统一派分子同时又参加了反革命的“公安委员会”。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武装斗争开始后才成立,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它组织不纯,给指挥起义带来许多障碍。
10月25日夜至26日晨,莫斯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一系列命令。宣布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已获胜利,要求莫斯科卫戍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规定除执行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命令和指示外,其余一切指示和命令都不准执行;要求士兵、农民、铁路员工、邮电职工立即行动起来,为建立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军事委员会还封闭了资产阶级报纸,占领了国家银行等重要机关。
与此同时,反动势力也在集结力量。10月25日夜,莫斯科市杜马和莫斯科军区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由莫斯科市长、右派社会革命党人鲁斯涅夫为首的“公安委员会”,并由军区司令里亚勃采夫上校负责组织和指挥反革命武装。当反动士官生包围了里姆林之后,里亚勃采夫要求革命军事委员会从克里姆林宫撤出第56团和193团一个连的革命士兵。革命军事委员会非但没有及时向敌人进行斗争,反而同意谈判并达成协议:第193团的1个连从克里姆林宫撤出,已占领邮局和电报局的革命士兵也撤出;作为交换条件,士官生解除对克里姆林宫的包围。这一无原则的妥协使敌人气焰更加嚣张。
革命士兵在27日晨撤出克里姆林宫后,里亚勃采夫当晚就撕毁协议,宣布全城戒严,派重兵重新包围克里姆林宫,并提出时限为15分钟的最后通牒。通牒要求立即解散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将其成员交法庭审判;还要求从克里姆林宫撤出第56团,把已从军火库取出的武器全部送还。革命军事委员会断然拒绝了这些条件,命令革命士兵采取军事行动粉碎敌人的反革命企图。但是,里亚勃采夫已将阿列克雪也夫军事学校、亚历山大罗夫军事学校和其他6所尉官学校的反革命军队组织起来,并配备优良武器,包围和攻击克里姆林宫。10月28日晨,克里姆林宫失守。反革命军队从特罗伊茨基大门冲入,对革命士兵进行了血腥屠杀。为了打退反革命武装的进攻,莫斯科各工厂在同日宣布总罢工。工人们蜂拥来到苏维埃和革命军事委员会,要求发放武器投入战斗。他们从喀山铁路备用线上的车厢中取出4万支步枪,武装了工人赤卫队。当晚莫斯科共有10万名工人和士兵组织起来,自觉地投入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去。在革命高潮中,孟什维克完全退出了革命军事委员会。
10月29日晨,革命部队在布尔什维克叶·米·马林科夫、彼·彼·舍尔柯夫、巴·卡·什捷尔恩别尔格等人的指挥下,以3路向敌人发起猛攻,在苏哈列夫广场、奥斯托仁克、帕列齐斯琴克街、萨多瓦和尼基特门前进行了激战。经过一天战斗,重新夺回市政公署、邮电总局和电报局。铁路工人还及时占领了火车站,防止了大本营增派援军的可能。
在反革命军队节节败退的关键时刻,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企图通过谈判迫使布尔什维克作出让步,挽救反革命在军事上的失败。革命军事委员会错误地同意从10月29日夜12时至30日夜12时实行24小时停火。重开谈判,延误了革命部队在有利形势下对反革命势力的进攻。敌人以此争取时间,聚集了力量。24小时过去了,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不再延长停火时间,命令革命士兵和赤卫队为消灭反革命投入战斗。
10月底,伏龙芝领导的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和舒雅的赤卫队,以及从图拉等地运来的武器弹药抵达莫斯科,支援武装起义的革命队伍。喀琅施塔得的水兵和无线电台技术人员也先后来到莫斯科。11月1日,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派军队到莫斯科去”,“必须援助莫斯科人,这样我们的胜利就有保证了”①。根据列宁的命令,同一天波罗的海舰队水兵和彼得格勒赤卫队进入莫斯科,大大提高了革命部队的战斗实力。从这时开始,莫斯科彻底消灭反革命军队,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战打响了。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同白卫分子及士官生展开了激烈战斗。克鲁吉茨军营和列弗尔托夫区的尉官学校,还有许多车站和要害机关迅速转到了人民手中。反革命军队被迫撤到克里姆林宫、军区司令部和亚历山大军校等几个据点死守。次日,革命队伍开进红场,完全包围了克里姆林宫。鲁斯涅夫见大势已去,被迫投降。下午5时,“公安委员会”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取消自己的组织机构,解除士官生和一切反动分子的武器。晚9时,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莫斯科起义胜利的布告。11月3日拂晓,革命部队进一步肃清了死硬分子的顽抗,完全攻占了克里姆林宫,至此,莫斯科获得了解放,为苏维埃政权在全俄的建立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继彼得格勒、莫斯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之后,苏维埃政权在前线的胜利也具有重大意义。它粉碎了资产阶级企图控制军队进行反革命叛乱的阴谋,有力地支持了全俄各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当时整个俄国战线包括西部战线、北部战线、西南战线和罗马尼亚战线4个部分。在西部战线的大本营转到苏维埃政权手中的同时,司令部设在明斯克的第10、第2、第3集团军的布尔什维克立即行动起来,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革命士兵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进行了一番较量后,完全掌握了部队的领导权。
从里加东部到德温斯克的北部战线驻有第1、第5和第12集团军。彼得格勒起义爆发后,第12集团军中早已建立起来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立即开始了公开活动。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革命士兵迅速占领交通要冲和司令部所在地等重要地区,在实际上控制了军事领导权。驻防在普斯科夫部队中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这时也发动士兵同各种反动势力展开斗争,他们牢牢地控制住交通要道,粉碎了敌人企图调动军队镇压革命的阴谋。11月底,布尔什维克北部战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坚决拥护苏维埃政权的决议,苏维埃政权在北部战线获得了胜利。
西南战线和罗马尼亚战线远离俄国中心地带,布尔什维克的力量较弱,反革命势力则有较大影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乌克兰士兵中大肆进行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活动。通过布尔什维克的艰苦势力,许多士兵逐渐认清了敌人的本质,摆脱了他们的影响而转向苏维埃政权。在这些地区,斗争获得胜利的时间较晚。11月24日,西南战线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承认苏维埃政权。12月10日,罗马尼亚战线黑海舰队士兵和水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了相同的决定。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点燃的革命烈火在全国各地迅猛燃烧。从11月25日到月底,有11个省城和重要的工业中心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为各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如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派出600多名鼓动员、106名政治委员和61名指导员到各地,进行革命工作。到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已经不仅在大城市和工厂区建立,并且已经深入到穷乡僻壤了。”①
全国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俄国大工业中心地区,工人阶级力量雄厚,布尔什维克党在工人群众中有很大影响,为夺取政权进行了长期的准备。早在十月革命前夜,鲁干斯克和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的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和市杜马已占有绝对优势,工人和革命士兵已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并有效地控制了整个局势。所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后,这些地区在不长的时间内顺利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0月26日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在舒雅、亚历山大洛夫、科甫洛夫,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0月27—28日,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夫里、特维尔3个省城也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斯摩棱斯克,赤卫队和革命人民猛烈打击负隅顽抗的敌人,政权在10月31日转到了人民的手中。
在大工业中心无产阶级的支持和影响下,苏维埃政权在俄罗斯中部广大农业地区相继取得胜利。布尔什维克党派出大批宣传员到农村发动贫苦农民,组织农民夺取地主和教会的土地,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在实际斗争中,农民日益认清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真实面目,使他们陷于孤立境地。1917年底,奥勒尔、图拉、沃罗涅什、奔萨等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乌拉尔地区,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力量仅次于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布尔什维克在工人农民中进行了艰苦细致的组织工作,并建立了革命武装。从1917年10月25日—11月1日,苏维埃政权在叶卡特林堡、皮尔姆、乌发等乌拉尔主要城市获得了胜利。1917年12月,哥萨克首领杜托夫在奥伦堡地区发动武装叛乱。杜托夫在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资产阶级地主以及哈萨克、巴什基里亚民族主义者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占领了奥伦堡,割断了中亚细亚同苏维埃俄罗斯的联系,严重地威胁着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工业区的安全。为了平定这场叛乱,苏维埃政府从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中亚、哈萨克派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由柯鲍捷夫任讨伐杜托夫叛乱的特派员。1万多名革命士兵于1918年1月17日抵达奥伦堡城下。他们同城内的工人起义队伍内外夹击,在18日攻下了奥伦堡。杜托夫及其残部逃匿到图尔盖草原。奥伦堡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不久,在伏尔加河流域的下诺夫哥罗德、萨拉托夫、察里津、喀山、萨马拉等主要工业城市,苏维埃政权也取得了胜利。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反革命势力进行了顽固的抵抗,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在当地鞑靼、吉尔吉斯、卡尔梅克各族人民的支持下,经过13天的激战,终于战胜了反动的哥萨克部队。到1918年1月下旬,这些地区完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大本营即将崩溃的时候,邓尼金、卢柯姆斯基、埃尔德利、马尔科夫、科尔尼洛夫等反动将领于11月19日夜向南方逃窜。米留柯夫和阿列克塞耶夫将军等以后也跑到这里。他们在协约国的帮助下,建立起一支反革命的志愿军(白卫军),同卡列金勾结在一起。顿河地区成为新的反革命中心。
哥萨克首领卡列金宣布顿河地区独立,不服从苏维埃政权,公开掀起反革命叛乱。他不仅勾结了库班、捷列克、阿斯特拉罕的反革命哥萨克,而且同盘踞在奥伦堡的杜托夫和乌克兰中央拉达①等反革命势力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还得到了协约国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当时美国国务卿兰辛给威尔逊总统的信中写道:“卡列金集团是能够消灭布尔什维主义和扼杀苏维埃政府的最有组织的力量。……假如这个集团一旦失败,就等于整个俄国落到布尔什维克手中。……所以必须增强卡列金的同盟者的信心:如果他们的运动有足够的力量,一定能够得到我国政府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援助。”1917年底,美国国民银行根据威尔逊总统的指示,一次就提供了50万美元的贷款。法国政府也提供了1亿卢布的贷款。
卡列金自11月下旬发动军事进攻,于12月初先后占领了罗斯托夫和塔干罗格,并企图占领顿巴斯和整个中部工业地区,扬言要进军莫斯科。
苏维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卡列金的反革命阴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下,莫斯科、彼得格勒等城市的赤卫队和北部战线、西部战线的革命士兵,以及顿巴斯的革命工人武装立即行动起来。同时,布尔什维克党加紧了哥萨克内部的分化瓦解工作。1917年底,苏维埃政府发表《致哥萨克劳动者书》,揭露哥萨克上层的反革命政策,宣布土地归哥萨克劳动人民所有,号召哥萨克劳动人民与俄罗斯人民团结起来,还宣布逮捕卡列金、科尔尼洛夫等并交付法庭审判。1918年初,在卡明斯卡亚镇召开了前线哥萨克士兵代表大会,大会宣布承认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以波德捷尔柯夫为首的顿河革命委员会,向卡列金宣战。大会还选出了出席即将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团。卡列金见苦心经营的反革命堡垒即将彻底崩溃,在1月29日自杀。2月初,塔干罗格市工人举行起义,在革命部队的配合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迅速向罗斯托夫进军。2月24日,赤卫队和革命士兵解放罗斯托夫。次日,卡列金反革命势力的最后阵地诺沃切尔卡斯克被攻占。3月初,顿河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黑海沿岸的诺沃罗西斯克、斯塔夫罗波里、阿尔马维尔、迈科普等地区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库班,革命人民在3月中旬消灭了白卫分子的库班边区拉达,不久成立了库班苏维埃共和国。在北高加索各地区,十月革命后曾陆续建立苏维埃政权,但在反革命势力的进攻下,这些政权先后在1917年底至1918年初被颠覆。在高加索苏维埃委员基洛夫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带领群众为重建苏维埃政权继续进行斗争。1918年3月,捷列克和达格斯坦苏维埃政权重新建立。
辽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俄国经济落后的农业地区。产业工人不仅人数少,而且主要分散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这里没有发达的工业和地主土地占有制,富农经济发达,阶级斗争不象俄国其他地区那样尖锐。因此,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在农民中间,而且在一部分工人中间有着较大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力量较弱,鄂木斯克、伊尔库茨克、赤塔等地的党组织直至1917年秋以前一直处于同孟什维克联合的状态。这不能不影响布尔什维克革命领导作用的发挥。资产阶级、富农、哥萨克上层、右翼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联合起来,打出建立所谓西伯利亚区域杜马的招牌,反对建立苏维埃政权。他们得到日本、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然而,广大人民开始觉醒,对“西伯利亚区域杜马”之类的地主资产阶级政权深恶痛绝,坚决要求建立苏维埃政权。1917年10月29日,叶尼塞省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工人赤卫队经过激烈的搏斗,建立了西伯利亚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鄂木斯克,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镇压了反革命叛乱,驱逐了孟什维克。12月2日至10日,西西伯利亚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在鄂木斯克举行,宣告西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建立。在托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革命工人和革命士兵通过同敌人的英勇搏斗,到1917年底也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远东,海参威苏维埃在11月18日通过了消灭市内资产阶级政权的决议。次日,在伯力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2月14日,在伯力召开远东边区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沿海区域、阿穆尔河沿岸区域和阿穆尔区域一切政权转归苏维埃政权的宣言。1918年1月,托木斯克的劳动人民粉碎了西伯利亚区域杜马,1918年2月在伊尔库茨克举行了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在西伯利亚和远东获得了完全的胜利。

苏维埃政权在民族地区的胜利


在白俄罗斯、乌克兰、高加索、中亚等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残余。同小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政党的影响相比,布尔什维克党的力量较小。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地方民族政府极力鼓吹“民族独立”,坚决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一些被推翻的俄罗斯剥削阶级代表人物逃到这里,与当地反动的民族主义分子勾结,企图把这些地区变成向苏维埃政权进攻的基地。国际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也插手这一地区。这一切,使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显得十分尖锐复杂。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十分重视这些地区的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维埃政府继《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后,于11月2日颁布了《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公开宣告俄国各族人民平等和享有自主权以及自决乃至分立并组织独立国家的权利;宣言还强调各族人民要互相信任,只有这样,“俄国各民族的工人和农民才能汇成一支革命力量,这支力量足以抗拒帝国主义合并成性的资产阶级的一切侵略”。11月20日,人民委员会又通过《告俄国和东方全体穆斯林劳动人民书》,宣布:“今后,你们的信仰和习惯,你们的民族机关和文化机关,都被宣布为自由和不可侵犯的。自由地来安排自己的民族生活吧!你们有权利这样作。你们的权利和俄国其他民族的权利一样,都受革命及革命机关——各级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全力保护。”苏维埃政府还号召东方各族人民起来同帝国主义斗争,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苏维埃政府的民族政策给予各族人民极大的鼓舞,有力地推动了苏维埃政权在各民族地区的建立。
在白俄罗斯,最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早在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在西部战线的广大士兵和工人、劳动农民中就已积极开展工作,为夺取政权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当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后不久,明斯克、哥美里、莫吉廖夫、威特比斯克等地迅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在明斯克还成立了西部战线和西部地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当西部战线司令日鲁耶夫将军和立宪民主党人、十月党人、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以及民族主义者调集军队,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时,立即遭到了革命士兵的反击。11月4日,革命军事委员会解散了反苏维埃政权的“救国救革命委员会”及其他反动组织,摧毁了战线司令部。11月底,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前线代表大会和农民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明斯克举行,奥尔忠尼启则和沃洛达尔斯基作为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的全权代表出席了这些会议。苏维埃政权在白俄罗斯和西部战线宣告成立。
在乌克兰,苏维埃政权是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通过艰苦的斗争建立起来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当天,基辅革命士兵和广大工人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提出把政权交给苏维埃的要求。10月26日,乌克兰中央拉达发表宣言,号召乌克兰人民反对苏维埃政权。10月27日,在基辅召开了工人代表苏维埃和士兵代表苏维埃联席会议,会上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但是在次日,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全部被捕。反动势力加紧了对革命人民的镇压。10月29日,布尔什维克在工人的支持下成立了新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立即组织武装力量,拟定起义计划。当天晚上,在基辅爆发了武装起义。革命的工人和士兵虽然战胜了临时政府的军队,但在中央拉达从前线调回反动军队之后,寡不敌众,被镇压下去。中央拉达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欺骗了相当一部分农民和一些工人。11月1日,中央拉达宣布自己是全乌克兰最高政权。11月7日,它发表第三个宣言,宣布不服从俄罗斯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中央拉达却同南线的卡列金匪帮加紧勾结,并同罗马尼亚战线司令、反动将领谢尔巴科夫缔结协定,决定将罗马尼亚战线和西南战线合并为统一的乌克兰战线,由谢尔巴科夫统一指挥,严重地威胁着整个苏维埃政权的安全。
为了摧毁这一新的反革命基地,全力支援乌克兰人民的革命斗争,俄罗斯苏维埃政府于12月4日向乌克兰中央拉达发出最后通牒。通牒再次申明乌克兰共和国有同俄罗斯分离或者结盟的权利,同时要求中央拉达不准反革命军队到顿河及其他地区;中央拉达应将武器交还给乌克兰的革命人民和赤卫队,支援反对卡列金匪帮的斗争。通牒特别强调,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将认为中央拉达同苏维埃政权处于公开的战争状态。俄罗斯苏维埃政府还发表了告乌克兰人民宣言,宣布承认乌克兰独立,同意它分离或者同苏维埃俄国建立联邦关系;同时揭露了中央拉达一系列反革命政策的实质,号召乌克兰人民认清中央拉达的性质,为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权而斗争。
中央拉达拒绝苏维埃政府的通牒,公开投靠协约国帝国主义国家。协约国政府急忙承认中央拉达,答应给以援助,这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中央拉达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是外国帝国主义的奴仆。12月9日,哈尔科夫赤卫队和革命士兵首先行动起来,在俄罗斯苏维埃政府派来的军队支持下,迅速解放了该市。12月11日在哈尔科夫召开了全乌克兰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宣布建立乌克兰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乌克兰苏维埃政府(人民书记处),由阿尔乔姆、博什和科秋宾斯基等人组成。大会还宣布苏维埃乌克兰和苏维埃俄罗斯结盟。在此之后,叶卡特林诺斯拉夫、奥德萨、马里乌波尔、尼古拉耶夫等地也都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月15日,基辅爆发武装起义,有力地配合了正在围攻基辅的革命部队。1月26日,基辅获得解放,中央拉达成员逃往沃伦,苏维埃政权在整个乌克兰地区得以建立。
在南高加索,布尔什维克长期同孟什维克共处于一个组织内,战斗力薄弱。除巴库外,其余地区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并分散在资本主义小企业中工作,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沙皇政府长期推行反动的民族政策,使俄罗斯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存在严重的民族隔阂。德国、土耳其、英美帝国主义者在这一地区也有一定势力。这一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遇到的困难更多。1917年10月31日,邵武勉、查帕里则等布尔什维克冲破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和民族主义势力的阻挠,在巴库成立了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赤卫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1月15日,格鲁吉亚的孟什维克派、亚美尼亚的达什纳克派和阿塞拜疆的木沙瓦特派等反动的民族主义政党在第比利斯成立了南高加索行政委员会。他们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凭借反革命武装绞杀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1月,武装匪徒残杀了从高加索前线回来的俄罗斯士兵。南高加索人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至国内战争结束时才取得最后胜利。
中亚地区是沙皇俄国典型的殖民地。残酷的军事殖民统治使这里的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中亚的革命中心是塔什干。10月28日,塔什干的铁路工人和革命士兵开始进行武装夺权的斗争。在哈萨克斯坦革命人民的支持下,塔什干武装起义经过4天激战获得胜利。革命人民推翻了临时政府的土耳克斯坦委员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1月中旬,在塔什干举行了边区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宣布成立土耳克斯坦人民委员会,由布尔什维克柯列索夫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1月,反动的民族主义者和反革命残余发动叛乱,企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快被平息。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反革命中心,如科坎德自治州和乌拉尔、奥连堡等地都回到了革命人民手中。到1918年3月,中亚各地区基本上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4月30日,土耳克斯坦边区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土耳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正式宣布土耳克斯坦边区领土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土耳克斯坦苏维埃共和国。各族人民从此走上了民主平等的光明道路。
从彼得格勒10月25日武装起义开始,到1918年3月,苏维埃政权首先在俄罗斯大工业城市、然后在中小城市、农村和各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取得了胜利。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区得以迅速建立不是偶然的。1918年3月8日,列宁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深刻地指出了这一历史性胜利的原因。他说:“整个俄国都掀起了内战的浪潮,而我们到处都能异常容易地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果实已经成熟了,群众已经领受了与资产阶级妥协的全部教训,我们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已经经过群众长期历史经验的实际检验而成为他们的切身要求。”①

① 克拉斯诺夫被释放后逃往顿河,1918年,他在美英帝国主义支持下组织白卫军,发动叛乱;以后在英法帝国主义支持下两次进攻察里津,被击溃后于1919年逃往德国,成为德国谍报机关的间谍。1947年,他同其他德国战犯一起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判处绞刑。
① 《列宁全集》第26卷,第258页。
① 统一派是孟什维克护国派极右翼集团,1917年3月成立。十月革命时,统一派参加了反革命的“救国救革命委员会”。
① 《列宁全集》第26卷,第256页。
① 《列宁全集》第27卷,第152页。
① 乌克兰中央拉达是乌克兰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组织,1917年4月在基辅举行的乌克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党派的大会上成立。“拉达”是会议的意思。十月革命后,它宣布自己是“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机关,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
① 《列宁选集》第3卷,第45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292.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