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苏美英首脑德黑兰会议·会议的背景和准备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12 评论:0

1943年是反法西斯国家捷报频传的一年。苏联红军接连取得震惊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美英联军占领北非后,又在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夺回战争的主动权。这一切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发生了根本转折,德、日法西斯的覆灭已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势下,美、英、苏三国为了尽快结束对德、对日战争,商讨战后世界安排问题,都希望举行首脑会议,其中罗斯福尤为积极。

罗斯福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大好时机。早在大战初期,罗斯福就下令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如何“从美国的最大利益出发”, “建立一个理想的世界秩序”。1943年以后,罗斯福更明确地表示:美国“已经取得的权力——道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权力”,“给我们带来领导国际社会的责任和随之而来的机会”,为了美国的“最高利益”,美国“不能、不应、也不要回避这种责任”。同时,罗斯福看到,随着希特勒德国临近崩溃,苏联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将日益重要。而美英在军事战略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在战后世界安排方面也潜伏着深刻矛盾。为了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罗斯福急于同斯大林和丘吉尔会晤,以便协调对德作战部署,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他特别希望能在有关战后世界安排和处理德国问题方面取得斯大林的支持与合作。

还在1942年12月,当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顿河战线完成对德军的包围之后不久,罗斯福即一再向斯大林提议:他和斯大林、丘吉尔“应当早日会晤”,共同“作出重大的战略决定”,并“对德国一旦崩溃时应当采取的处置办法获致某种初步谅解”,还可讨论“有关在北非和远东的未来政策的其他事项”。

1943年5月初,罗斯福派前驻苏大使约瑟夫·戴维斯专程前往莫斯科,把他的一封“私人信件”送交斯大林,提出要跟斯大林进行几天“不带参谋人员”、“不拘形式的极其简单的会晤”和“谈心”。罗斯福还建议会晤地点可在白令海峡两岸的苏联或美国一边,而不要在英国属地或冰岛。因为那样做“很难不同时邀请”丘吉尔。斯大林复电罗斯福,表示同意两人会晤,但因苏联“正在准备击退德国人的攻势”,所以他不能离开莫斯科。

英国首相丘吉尔从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出发,既要依靠美国,联合苏联,以抗击德国,又要提防美国挖英国的墙脚;还担心苏联称雄欧洲。他看到美苏在第二战场问题上,观点比较接近,因而他不愿举行“三巨头”会议讨论这一类问题;但他又怕美苏撇开英国单独就重大问题达成协议。因此,他在1943年7月建议举行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这一建议得到罗斯福和斯大林的赞同。

1943年8月,三国商定在首脑会议前先举行外长会议。 英美两国提出外长会议在英国或某个中立地点举行,但斯大林坚持要在莫斯科开会。9月10日,英美作了让步。

10月19日至30日,苏、美、英三国外长莫洛托夫、赫尔、艾登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英国国防部参谋长伊斯梅将军等人。

外长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缩短战争时间的措施和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这是反法西斯联盟内部争论的焦点。1941年希特勒进犯苏联后,德军主力投入苏德战场,使苏联蒙受巨大牺牲。为了减轻战争压力,尽快打败希特勒,苏联一直要求英美两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但是,丘吉尔首先关心的是英国本土和整个大英帝国的安全。他坚持在北非登陆,以维护大英帝国从直布罗陀经苏伊士到远东的生命线;然后进军意大利和巴尔干,恢复英国在那里的势力范围,阻止苏联进入东南欧,固而借故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国军方力主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登陆,直捣德国。但罗斯福的态度不够坚决,以致第二战场的开辟被一再推迟。8月间的魁北克会议①虽批准了登陆西欧的“霸王”计划,并决定给予优先地位。但由于英国的掣肘,攻击日期又一次推迟。

在莫斯科外长会议上,苏联代表主张明确规定开辟第二战场的日期。英美代表对此不愿承担明确义务,反而提出了种种条件:(1)“如果英吉利海峡的气候有利”;(2)“在西北欧的德国空军力量大量缩减”; (3)发起进攻时,德军在法国的预备队不得超过12个师,而且两个月内德国没有可能从其他战场向法国调遣15个师以上的兵力;(4)最后根据苏联的建议, 会议公报只笼统地提到三国的“首要目标是尽快地结束战争”。

外长会议接着讨论了由美国起草、得到英国同意的《苏、美、英、中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最后决定这个文件用四大国名义发表,中国驻苏大使傅秉常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这个宣言。四国宣言宣布四国战时的“联合行动将为组织及维持和平与安全而继续下去”,它们将尽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会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外长会议着重讨论了德国问题,并根据艾登的建议,决定在伦敦成立“欧洲咨询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与战事发展有关的欧洲问题,首先是德国问题。

会议还发表了关于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暴行的三个宣言。宣布盟国对意大利政策必须根据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决定成立由苏联、美国、英国、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希腊、南斯拉夫代表组成的意大利问题咨询委员会。宣布1938年德国对奥地利的强迫兼并无效”,表示“希望看到重新建立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奥地利”。对“负责或同意参加暴行的德国官兵和纳粹党徒,将押回犯罪地点进行审判,对于罪行不限于某一地区的首要罪犯则将“由各盟国政府共同决定加以惩处”。

会上,英国提出战后欧洲小国建立联邦或邦联的方案,英美代表提出苏联与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恢复外交关系问题,均遭到苏联的反对。美国还向会议提出了三个文件,包括战后各国经济关系的指导原则宣言和关于附属国人民托管的宣言,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原则,把殖民地变为国际托管。英国断然拒绝了这些主张。

10月30日外长会议结束时,斯大林设宴招待美、英代表。他在宴会上对赫尔表示:在打败德国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在筹备首脑会议过程中,美苏两国为会议地点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斯大林提出以伊朗首都德黑兰作为会议地点。罗斯福从他个人和美国的“威望”考虑,不愿跑到苏联的家门口同斯大林会晤。他说,“我决不考虑这样的事实:我必须从美国领土旅行到离俄国领土不到六百英里的地方”。他建议到伊拉克的巴士拉去开会。他最后说,“如果只是由于几百英里”而使三国首脑会晤不能举行,“后代子孙将认为这是一个悲剧”。 但斯大林强调“由于前线极其复杂”,“我身为最高统帅,不可能到比德黑兰更远的地方去”。罗斯福急切希望同斯大林会晤,最后只好让步。

德黑兰会议前还有两个插曲。一是丘吉尔希望在会前先同罗斯福单独会谈,以协调彼此的立场。但罗斯福不愿在这个时候单独会见丘吉尔。他提出,他与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会谈,并希望莫洛托夫代表斯大林出席。斯大林在得知蒋介石前往开罗后,不同意让莫洛托夫前往开罗,并向罗斯福指出,“德黑兰应该只是三国政府首脑之间的事,”“应当绝对排斥任何其他国家的代表参加”。二是罗斯福在开罗期间向斯大林提出他在德黑兰开会时的住处问题。他不同近在咫尺的丘吉尔商量,却致电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说,美国驻伊朗使馆,距苏联和英国的使馆较远,驱车往来会议地点,“会冒不必要的风险”。他问斯大林:“您想我们应当住在哪里?”斯大林便顺手推舟,邀请罗斯福下榻在苏联使馆。这两个小小的插曲,反映了当时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之间的微妙关系。

① 1943年8月14日——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商讨战争计划的国际会议。会议讨论了1944年在法国登陆的“霸王”计划;在地中海和东南亚的作战计划;关于遏制德国潜艇问题等。加拿大首相和中国外长也参加了会议。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28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