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苏美英首脑波茨坦会议·会议中的明争暗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23 评论:0

波茨坦会议于7月17日开幕至8月2日结束。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苏联的斯大林、莫洛托夫;美国的杜鲁门、贝尔纳斯;英国的丘吉尔、艾德礼、艾登、贝文,以及三国的参谋长和顾问等。

在整个会议中,三大国是各有企图的。英国力图同苏联争夺胜利果实,阻遏苏联在欧洲扩大影响。苏联主要考虑巩固胜利果实,确定德国赔偿数额,并让美英承认在东欧各国的新政府和领土变更。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使苏联实践对日作战的诺言,并确立自己在战后世界的霸权地位。

波茨坦会议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7月17日至25日,共开了九次会,此后因等待英国大选结果而休会两天。到7月28日,丘吉尔下台后,艾德礼以英国新首相身份参加会议,新的外交大臣贝文也随同到会。会议前一段,三大国在如何分配战争胜利果实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展开了尖锐的明争暗斗。

波茨坦会议从筹备时起,除与苏联对日参战问题有联系外,还同原子弹纠缠在一起。罗斯福生前一直不肯把原子弹秘密告诉苏联,准备趁战争结束前及时用上,震慑苏联,以便增加美国战后讨价还价的本钱。杜鲁门继任初期,对原子弹计划不甚了解,仍执行罗斯福的既定政策。4月25日,史汀生曾同杜鲁门议论过原子弹的政治方面。直到6月,美国有关负责人对原子弹的实际威力并不清楚。美国把波茨坦会议日期拖到7月15日,主要是为等原子弹的试验结果。

7月16日,史汀生在波茨坦告诉杜鲁门,原子弹在新墨西哥沙漠试验成功。17日下午,史汀生把消息告诉了丘吉尔,丘吉尔认为:“我们不需要俄国人了。”但美国科学家们估计,苏联不用几年就能制出原子弹。如果美国在会上一字不露,而会后马上使用,苏联将指责美国不坦率。杜鲁门同丘吉尔商量了几次,最后还是决定告诉斯大林,这既是一次示威,又能避免以后被动;为防止斯大林追问,告诉的时机要选在一次会后顺便提上一句。

会议很多问题是交叉讨论的。7月17日下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美国建议讨论的问题有:设立外长会议,起草对前敌国的和约;盟国对德各项原则;贯彻雅尔塔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缓和对意停战协定的条款,接纳它参加联合国。苏联提出了德国赔偿、同曾助德作战但被解放后已断绝对德关系的国家建交、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叙利亚和黎巴嫩形势、黑海海峡等问题。英国要求讨论波兰和南斯拉夫问题。

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杜鲁门建议接受缔结凡尔赛和约的教训,设立外长会议,由五大国起草和约,以缩短缔结的时间。会议决定:外长会议由英、苏、中、法、美组成,受权起草对意、罗、保、匈、芬和约,提交联合国家,并就欧战结束时未解决的领土问题拟出解决方案。外长会议还应准备对德和约。在起草和约草案时,提出将在敌国投降条款上签字的国家派代表参加外长会议;在研究对意和约时,法国将被认为是在意大利投降书上签字的国家。外长会议的设立是波茨坦会议达成的第一项协议,它促进了一些战后问题的解决。

有关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意大利和南斯拉夫问题,英国认为苏联已控制了罗、保等国,因此想与美国通过“监督选举”来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在东欧重建“防疫地带”,阻止东欧各国向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美国在第一次会上就提出要撤消对意管制(只保留所谓纯军事需要的管制),接纳意加入联合国;但硬说罗、保政府“不民主”,须先改组,才谈外交承认和缔结和约问题。苏联主张,意大利在交付赔偿后才能加入联合国。而且要与罗、保、匈、芬同等对待。英国为维护在意的既得利益,强调对意和约缔结后,才能接纳它参加联合国。经几番争论,会议暂时搁置了这些互相牵扯的问题。

关于南斯拉夫, 7月18日,丘吉尔向斯大林抱怨说:“现在是九十九对英国的一”。斯大林回答:现在“英国的利益是百分之九十,南斯拉夫百分之十,而俄国的利益是零。苏联政府常常不知道铁托要搞些什么。”19日,丘吉尔再次提出这个问题。斯大林建议让南斯拉夫人来波茨坦。丘吉尔问是指铁托,还是舒巴希奇,斯大林说都可以来。丘吉尔同意,但杜鲁门反对,强调要讨论“世界问题”。丘吉尔说:“……总统反对要铁托到这里来。”斯大林说:“那就只好撤消这个问题”。话题一转,南斯拉夫问题就不再谈了。

相形之下,波兰问题在会上占了非常突出的地位。会前, 6月28日,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在华沙成立。7月5日,美英同时予以承认。它们仍寄希望于自由选举。丘吉尔后来回忆这次会议的情形时说:“俄国取自波兰的土地,波兰取自德国的土地,德国和苏联在世界上的地位,在我们的讨论中,这些是凌驾一切的话题。”

关于波兰边界问题,尖锐矛盾在于西部。6月21至22日,波兰三派代表会谈时,一致主张波兰领土应尽量扩大。米柯拉伊奇克带头说,唯一公平的解决办法是波兰得到直至奥得—西尼斯河的领土。在三国首脑波茨坦会议上提出波兰边界以前,波兰总统和总理就已写信,要求奥得—西尼斯河边界。在7月21日的全体会议上,当谈到波兰边界问题时,争论非常激烈。斯大林指出,丘吉尔主张的是只沿奥得河线,而不沿奥得——西尼斯河线,这样会把斯德丁(什切青)和布雷斯劳留给德国。杜鲁门主张这个问题留给9月外长会议去谈;但丘吉尔反对,怕这种拖延会使波兰人趁机在奥得河以东定居下来。

在斯大林坚持下,会议邀请波兰政府于7月24日派代表到波茨坦。贝鲁特、哥穆尔卡、米柯拉伊奇克等八位波兰代表及时到会。他们说:波苏边界现在符合种族原则;波兰在大战中损失多,贡献大,应该得到补偿;西尼斯河边界可以容纳来自寇松线以东的四百万波兰人和从别国来的三百万波兰人;什切青是波兰对外贸易迫切需要的出海口。米柯拉伊奇克以前曾反对波兰西界的变动,这时也坚决支持上述理由。丘吉尔认为这将使德国丧失四分之一的可耕地,八、九百万人将被迫迁走,会危及美英占领区。他强调波兰西界与德国赔偿和供应问题有联系,甚至威胁说,会议成败系于波兰向西推进多少。双方相持不下,问题悬而未决。

盟国在大战期间已开始议论如何防止德国再度侵略的问题。美国的摩根索等人曾提出消灭、分割、牧场化等方案。雅尔塔会议后,在伦敦成立了以艾登为主席、有苏联大使参加的委员会,讨论了分割德国的问题。1945年5月9日,斯大林在《宣布战胜法西斯德国告民众书》中声明:“苏联在庆祝凯旋,虽然它并不打算瓦解德国,也不打算消灭德国。”美国代表团在去波茨坦时还计划使德国一分为三:南德以维也纳为首都,北德以柏林为首都,西德包括鲁尔和萨尔。但到会上,美英都已不再主张分割,而同意把德国作为一个统一体加以处理。

关于处理德国的政策,以前尚无详细规定。6月5日苏美英法关于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作了进一步规定,但处理德国的政治和经济原则还有待波茨坦会议商定。三国首脑在会上讨论了政治原则。杜鲁门提出草案,苏联作了一些修改。通过的政治原则主要是:非军国主义化,消灭可作军用的工业;消灭纳粹党,防止纳粹和军国主义的活动和宣传;在民主的基础上改造政治生活,惩办战犯等。总之,要使德国成为和平的民主的国家。

在经济原则方面,各方意图不同,但又迫切需要制定各国都能接受的共同原则,因而争论十分激烈。苏联希望确定赔偿的具体数额,并从经济上防止军国主义复活。美英想扶植德国,以对抗苏联,并防止德国因贫困而出现革命形势。法国虽未参加会议,但对处理这个问题有影响。它对德国既恨又怕,对美英不满,对苏联怀疑。在对德经济政策上,法国想控制鲁尔、萨尔,得到莱因区的粮食。由于各方之间存在利害冲突,在讨论杜鲁门提出的经济原则声明时,各方逐句争论,作了不少修改。最后商定的经济原则主要是:占领期间应视德国为统一的经济整体;消灭德国作战潜力;分散德国经济;主要发展农业及手工业,满足国内需要等。

在对德经济政策中,赔偿占有重要地位。斯大林在雅尔塔曾提出让德国赔偿二百亿美元,其中一半归苏联。罗斯福同意以此作为“讨论的基础”。会议公报说:“应由德国用实物将这种损害尽可能赔偿到最大限度。”会后成立的赔偿委员会对应否确定赔偿总额等问题议而未决。到波茨坦,关于赔偿问题的争论仍很尖锐。谈判涉及应为德国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留下多少东西的问题。美国主张,德国的出口能力应首先用来支付得到批准的进口的需要,剩余部份才可考虑用于赔偿。苏联则强调它在战争中损失严重,国外贷款无望,坚决主张,德国应先完成赔偿任务,然后量力进口。美英指责苏联不关心德国人民生活;苏联指责美英不关心苏联人民的恢复,只帮助德国的外国资本家从贸易中发财,而让战争损失极重的国家尽量少得赔偿。

德国赔偿还与波兰西界纠缠在一起。丘吉尔问:“‘德国’的定义是什么?”斯大林答:“指它在战后的现状”。杜鲁门说:“指1937年的德国”。美英主张对1937年前的德国领土全部实行占领和管制。他们反对事先确定按美元计算的赔偿总额,认为这是不顾未来难以预测的情况,会引起德国的贫困和不满,会使美国不仅拿不到赔偿,反而要向德国提供物资。英国还强调,由于不能从波兰西部运来粮食,鲁尔将面临饥馑。苏联在会上曾把原来提的200亿美元减到180或160亿美元,但坚持应定出具体数额,否则很可能从西占区(特别是从鲁尔)拿不到机器设备,赔偿将成为一句空话。美英仍不同意。实际上,美国已撤回了罗斯福曾接受的“讨论的基础”。

美英想借赔偿问题压苏在波兰西界问题上让步,而斯大林则表示宁可不要赔偿,也不在边界问题上让步。这样僵持到7月23日上午,贝尔纳斯对莫洛托夫私下说:1937年德国的一大片土地转移给波兰的问题使美英很难在本国占领区内实现全面的赔偿计划,最好是考虑由每个大国从各自的占领区索取赔偿的可能性。美国亮了底牌。莫洛托夫答应把这项建议交斯大林考虑。至此,有关赔偿的争论停止下来,悬而未决。

7月25日下午,丘吉尔返回英国等候大选结果。他后来说:“如果像一般的预料,选举人要重选我的话,我打算在这一连串的决议上跟苏联政府来一个肉搏。例如,我和艾登先生都决不会同意以西尼斯河为边界线。”但英国选举人抛弃了他。7月28日,新任首相艾德礼和外交大臣贝文来到波茨坦。贝尔纳斯说:“据我的观察,英国对会议前夕的那些争论问题的立场并未由于艾德礼、贝文代替丘吉尔、艾登而发生丝毫改变。”

至此,波茨坦会议开了近两周,在波兰西界和德国赔偿这两个主要问题上陷入了僵局。会议已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键时刻。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27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