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形式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32 评论:0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农民国家。1917年在全国15,36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超过12,300万,占总人口的82%以上。全部农户中,贫农和中农占85%。如何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别突出的问题。
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列宁就开始探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效途径。列宁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提出了合作制的计划。列宁认为:合作社是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好方式;合作社正是无产阶级和千百万小农及最小农结成联盟,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需的一切。合作社是在经济上把农民组织起来的形式。采用这种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就能够使农村过渡到社会主义。①列宁合作制计划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流通领域,把千百万小农吸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来;通过劳动过程的社会化,逐步改变个体农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和心理。
在列宁的合作制思想指导下,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得到扶持和发展。1920年,全国有12,80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25年发展到54,800个。此外,还有25,600个消费合作社。在各种合作社中,占优势的是中农。1924—1925年度,在农业合作社中,贫农户占24.5%,富农户占8%,中农户占67.5%。实践表明,中农户更加愿意参加合作社。1925年4月,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会议决议指出,为了使合作社最大限度地包括农村经济生活的一切过程,必须给从事农业的一切阶层以参加合作社的权利,但是应当限制露骨的富农分子进入合作社的管理机关。合作社在国家经济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1925—1926年度,国家通过农业合作社采购1.3亿普特②粮食,通过消费合作社采购1.8亿普特粮食。
自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来,粮食生产也逐步恢复,产量稳步提高。1922年,粮食总产量只有22.13亿普特,1925年恢复到44.24亿普特。
尽管有苏维埃政府的大力支持,集体农庄的进展却相当缓慢。1918年夏天,苏维埃政府开始在农村建设集体农庄。1918年底,全国已有1,500个集体农庄。参加集体农庄的80%是贫农和雇农户,他们因无力从事独立的个体生产而联合起来。到1927年底,全国只有14,800个集体农庄,加入集体农庄的20万农户,仅占2,450万总农户中的0.8%。全国还在使用500万部木犁。小农经济仍然是汪洋大海,和列宁在世时相差无几。此外,究竟以何种形式作为集体经济的基本形式,也尚未确定。当时,集体农庄经济有三种形式,即:生产资料、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全部公有化的农业公社;土地使用、主要生产资料、耕畜和经济建筑物实行公有,住宅、宅旁园地、家庭副业和牧畜归各农户私有的劳动组合;共同使用土地,共同进行田间劳动,生产工具仍属个人,畜牧业由各家自己经营的共耕社。①在14,800个集体农庄中,农业公社有1,400个,占总数的9.4%;劳动组合有7,200个,占48.6%;共耕社有6,200个,占42%。1928年6月,加里宁在全苏集体农庄代表大会上说,集体化的主要困难不在物质方面,“关键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集体经济的最好形式,这种形式既能把生产联合起来,使生产合作化,又不必让每个人都过军营式的生活。”
自从1925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之后,城市在扩大,新的工业中心不断涌现,城市居民增加,外贸活跃。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商品粮。但是现实情况是粮食生产落后,粮食征购量增长得很慢,和战前相比不仅没有提高,还有所下降。1927年,虽然农业总产值超过1913年的水平,但是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91.1%,其中的商品部分才达到战前水平的37%。1913年的粮食商品率为26%,1927年只有13.3%。
造成商品粮比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整个农村的文化知识水平太低,农业耕作技术落后。1928年,农村中的机械牵引力只占农村全部牵引力的1.6%。用原始木犁翻耕的春播作物占全部播种面积的9.8%,用马拉犁翻耕的占89.2%,用拖拉机翻耕的只占播种面积的1%。74.4%的春播地由人工播种,用马拉播种机播种的是25.4%,用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播种的只占全部春播地的0.2%。庄稼成熟时,农民还是挥舞大、小镰刀收割,只有1.3%用机械动力脱粒。
西欧和北美已经大量使用化肥了,苏联的化肥生产和使用还十分落后。苏联领土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而化肥使用量只有全世界化肥年使用量的千分之一。由于耕作技术落后,产量低,苏联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低。美国年人均粮食占有量是62普特,加拿大110普特,苏联只有24普特。
其次,整个农村在中农化,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农村在普遍富裕化,农民自耗粮食增加,是商品粮下降的原因之一。
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侧重点是消除“战时共产主义”阶段的“左”的残余,放宽各项政策。农村经济进一步活跃起来,某些富裕的和善于经营的农民能够跻身于富农的行列。1924—1925年度,富农户占总农户数的3.3%,1926—1927年度,富农户已占农户总数的3.9%,两年里增加0.6%,净增168,000户。中农户增加更快,计增1.6%,净增约40万户。这是苏联新经济政策前期农村的特殊现象。农民分化不是通过“冲刷”中农,而是通过缩小两极来加强中农的。
再次,粮食收购价格太低,农民所需要的日用工业品匮乏,也是造成商品粮下降的重要原因。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如果以1913年为100的话,那么1926—1927年度只有89,而经济作物的征购价格为146,畜牧业产品的征购价为170。这种情况使农民经营粮食作物得不到物质利益保障,扩大再生产失去刺激因素。况且农民最终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用钱能够买到的必需消费品。由于从1927年开始压缩消费品生产,1927年秋,城市里出现了商品荒,工业品供应不足,到处出现购买食品和日用工业品的“长龙”。为了缓和城市里的商品荒,1927年第四季度,贸易部门根据苏联政府的指示,把本应投放农村市场的商品全部转而投向城市市场。1927年第四季度和1928年第一季度,商品短缺额各为五亿卢布。农村市场商品奇缺,农民不肯出卖粮食。
商品荒和粮食收购危机是紧密相联的。1927年11月和12月,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急剧减少,只相当于1926年同期收购量的一半。1927年12月,仅仅收购到上一经济年度收购量的59%。到1927年年底,全国只勉强收购到三亿普特粮食。1928年全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国家对商品粮的需求大大增加,而粮食收购量比上一年还少四分之一以上,这是个极其严重的问题。
1927年12月,联共(布)举行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研究了农业方面的落后状况和解决办法。斯大林在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要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出路就在于把分散的小农户转变为以公共耕种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就在于转变到以高度的新技术为基础的集体耕种制。”①大会通过了《关于农村工作》的决议,提出:“在目前的时期,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一任务应该作为党在农村中的基本任务。”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被称作农业集体化的代表大会。大会闭幕后,新产生的政治局一致同意采用非常措施来收购粮食。所谓非常措施是指实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法第107条:投机犯应当送交法庭判罪,商品由国家没收。此条法律于1926年通过,是专门惩治投机犯的。但是“投机犯”的法律范围不明确,在执行过程中被扩大化。
1927年12月14日、24日,1928年1月6日,联共(布)中央给各地党组织连续发出三道措辞越来越严厉的指示,要求迅速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不然的话,将给予处分。1928年春,联共(布)中央动员了三万名工人,组成粮食收购队,下乡征购粮食。超出刑法第107条范围的各种强制措施被普遍采用;不按照司法手续没收余粮或者一概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取缔粮食自由市场;为查清余粮而进行各种搜查,建立阻截队;强行摊派公债,在农村付款时一部分付现金,另一部分以公债券支付;用钱不卖工业品,只有用粮食才换给工业品,等等。凡此种种,都是近似余粮收集制的方法。这些措施不仅打击了富农,也旁及中农。
对于粮食问题,斯大林忧虑的是今后怎么办?他说:采用刑法等非常措施,只能使当年的情况好转,但不能保证富农以后对于粮食收购不再怠工。为了使粮食收购工作有比较稳固的基础,必须展开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建设。斯大林从这一忧虑出发,用心研究了农业问题,阐述了他的关于农业集体化问题的理论思想。
斯大林首先着眼于提高农业的商品化程度。他说:“小农经济是什么呢?是出产商品最少、赢利最小、自给自足的程度最高的消费经济,它的产品的商品率只占12—15%。”①他认为集体农庄更能赢利,能生产更多的商品。集体农庄的产品的商品率是30—35%,而且每一俄亩的收获量有时达到二百普特或二百普特以上。1928年是斯大林比较集中地研究、部署农业集体化问题的一年,在他的报告和著作中有12处以上强调集体化能使农民提供更多的商品粮;只有一处原则地提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把小农经济联合为大规模集体经济的道路,是农民不会遭到破产、劳动也不会受到剥削的道路。”②可见,怎样从农民那里拿到更多的商品粮,是斯大林部署农业集体化所最关心的问题。
其次,斯大林要求农民除负担一般的直接税和间接税之外,还要以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形式,为工业化负担“额外税”。这就是说,要农民在购买工业品时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在卖农产品时因价格较低而少得一些钱。
再次,斯大林把社会主义时期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分为纺织品的结合和金属的结合两个方面。他认为纺织品的结合主要关系农民的个人需要,如花布,没有触及或较少触及农民经济的生产方面,一般说来,它不可能以集体主义精神改造农民和消灭阶级;而金属制品方面的结合则恰恰相反,它首先关系到农民经济的生产方面,关系到农民经济的机械化和集体化,正因为如此,它一定能逐渐改造农民,逐渐消灭阶级,其中包括农民阶级。
苏联就是在上述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全盘集体化运动的。
除了政治和经济的种种因素之外,还要重视拖拉机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的作用。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就很重视农业机器的生产。由于经济、技术力量和工业基础等限制,到二十年代末,苏联的农业机器制造业仍旧十分落后。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苏联政府除了加快发展农机制造以外,还从国外进口了大量农业机器。从1922年到1931年的十年里,苏联从国外输入86,000余台拖拉机,耗费的外汇是二亿多卢布。
1927年,乌克兰敖德萨州别列佐夫卡区舍夫琴科国营农场成立了一个拖拉机队,以签订合同的形式为周围的农民进行生产服务。当时,有一批移民来到该区的生荒地上,要求舍夫琴科国营农场用拖拉机支援他们。农场领导派了一个由十台拖拉机组成的拖拉机队去支援,并向农民说明:只有把零星的地块连成大片,拖拉机队才能耕作。于是,农民铲平地界,成立集体农庄。
舍夫琴科国营农场的做法得到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充分肯定。1928年春,该农场的拖拉机队发展到14个,耕种周围18,000公顷土地。3月,这个农场的拖拉机队改建为机器拖拉机站。这是全国第一个机器拖拉机站,被称为“村际机器拖拉机站”。机器拖拉机队、站的出现,在农民中引起很大反响。1928—1929年度,有9,684份农民申请拖拉机队给予帮助的报告送到联共(布)中央。全盘集体化运动之火,最初是由机器拖拉机队、站点燃的。1929年8月14日《贫农报》报导下伏尔加边区萨莫伊洛夫区的集体化运动的历史说:1928年8月,一支由37台拖拉机组成的拖拉机队来到克里乌希村和卡缅卡村,受到贫农的热烈欢迎。秋天,拖拉机队翻耕了属于贫农的2,330公顷秋耕地,并为一千公顷土地的庄稼脱粒。就在那时,克里乌希村和卡缅卡村的贫农建立了一个500户农户、5,230公顷耕地的集体农庄。1929年春,拖拉机队的拖拉机已有50台,并同时为别向卡村服务。该村不久也成立了有240户农户、2,400公顷耕地的集体农庄。1929年8月,克里乌希村、卡缅卡村、别向卡村分别建立了三个集成农庄。这样,萨莫伊洛夫区确立了全盘集体化的第一个据点,被称作列宁联合组织。
拖拉机是向农民宣传集体化的最好工具。拖拉机犁开土层,也翻松了农民小生产者传统思想意识的“土层”,使农村近乎凝固的思想活动起来。千百年来,农业劳动都是手工劳动,生产率很低。两个精壮的庄稼汉,使用一匹健壮的耕马,一人牵马,一人扶犁,从日出干到日落,一般只能耕0.6公顷。一台15匹马力的拖拉机,一个工作日一般能耕五公顷以上,深20厘米。尤其对于那些缺乏耕畜、农具的农民来说,拖拉机具有强烈的、现实的吸引力。他们从苏维埃政权方面得到了机器技术力量的帮助,一批一批地在拖拉机队、站的周围团聚起来。有些地区各村之间只好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谁可以优先订立合同。现代化农业生产工具为农村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不仅促进了农民社会主义意识的发扬,也引起了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管理形式的相应变化。
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农业人民委员部研究了第一批机器拖拉机队的工作,提出在机器拖拉机队工作的基础上,建设国营的机器拖拉机站。1929年4月举行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的决议提出:“广泛设立国营和合作社营的机器拖拉机站,这是使所有个体农民群众的主要生产过程社会化的方式之一。”1929年6月5日,劳动与国防会议决定正式在全国建设机器拖拉机站。

①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82页页
② 苏联重量单位,一普特等于16.38公斤。
① 俄文 колхоз一词系 коллективное хозяйство(集体经济)的复合缩写。Колхоз原来是农业公社、劳动组合、共耕社的统称。1929年以后,逐渐专指劳动组合形式的集体农庄。
① 《斯大林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61页。
① 《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79页。
②《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8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2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