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苏联的工业化·国家工业化方针的提出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15 评论:0

发展工业,尤其是发展重工业,是列宁一直关注的问题。他在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①

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会议在总结了工业的发展情况后,作出了《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当前任务》的决议。在这一决议中,提出了在苏维埃俄国发展工业的重要原则,即工业的发展速度一定要同农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如不能正确解决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在政治上产生致命的后果。

俄共(布)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上述决议,在《关于党的建设》的决议中对这一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目前的中心任务仍然是国营工业同农民的农业的结合,即是说,最重要的是要确立国营工业的产品同农民市场的需要和容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此后不久,即1924年4月下旬,俄共(布)中央全会全面重申了新经济政策的各项主要原则和措施,确定进行经济调整,以便在进一步发展国内商品流转的基础上提高和恢复整个农民经济。对于工业的发展,决议再次重申“应当使国营工业的基本利益同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利益结合起来,并使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每一新阶段中相当正确地协调起来”。

上述决议正确地解决了工业发展的两个问题。一是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必须处理好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工业恢复、振兴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经济的发展;二是社会主义积累是决定无产阶级专政命运的基本因素,用以迅速恢复和扩大固定资本的费用决不能超过农民群众所能负担的程度。

经过这次调整,整个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列宁振兴大工业的方针得到实施。“A”②组工业在数量上达到战前的80.3%,所占工人比重从战前的51.9%增加到54.2%,所占产值从战前的41.8%增加到44.3%。工业投资开始增大。1924/1925年,工业总产值已接近1913年的水平,一些恢复快、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和资金周转快的“Б”组工业已开始有赢利。

1925年1月,俄共(布)中央召开全会。全会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局势出发,认为当务之急是增强国防力量,而一切都取决于冶金工业和金属加工工业的发展。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在会上作了关于金属工业的状况和远景的报告。他认为,如果现在不注意这个问题,那苏联在不久的将来就将陷入灾难,他要求扩大对金属工业的拨款,迅速兴建大批工厂,因为如果只靠现有的工厂,是永远也建不成社会主义的。全会根据他的报告,通过了发展金属工业的相应决定。

1925年12月中,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在《关于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的决议中,对苏联国内形势作出了新的估计。认为1924年以来的国民经济蓬勃增长,工业、商业、信贷业和其他经济命脉中的社会主义成份的比重急剧增加,“因此,出现了无产阶级在新经济政策基础上的经济进攻和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方面推进的局面”。大会第一次提出了国家工业化的问题,认为工业化的任务就是要保证苏联经济的独立。工业化方针的重点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

1926年初,斯大林对国家的工业化方针作出了新的具体的解释。他认为,在新经济政策的第一个时期,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依靠农业的,那么现在“却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①原因是一方面农民市场已成为主要的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小农经济的发展潜力已经枯竭。所以,他说苏联已“进入直接工业化的时期”。②他明确指出,这个时期的工业化,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尤其不是轻工业,而是重工业。他还说明了直接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一是靠本国内部的节约,特别是靠国有化工业的积累,二是“把捐税负担转嫁到有产阶层的肩上,①以积累资金。

1926年4月上旬召开的联共(布)中央全会同意斯大林对直接工业化方针的提法,并对工业化资金的来源作了明确的规定:“剥夺不生产的阶级(资产阶级和贵族),废除外债,把工业、国营商业(对内和对外的)和整个信用系统的收入集中在国家手中等等——这一切使我们有可能进行国内积累,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工业发展速度”。

斯大林提出的直接工业化方针和列宁时期的工业化措施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从1926年起,尤其是从1926年下半年起,国家工业化迅速向三个方向发展。一是不断扩大对大工业,尤其对新建工程的投资,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展以金属工业为重点的重工业。工业投资总额,1925/1926年为8.3亿卢布(比上年增加116%),其中重工业为6.08亿卢布,轻工业为2.21亿卢布(分别占73.3%和26.7%);1926/1927年为12.74亿卢布,(比上年增加54%),其中重工业为9.03亿卢布,轻工业为3.71亿卢布(分别占70.9%和29.1%);1927/1928年为16.14亿卢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重工业为11.86亿卢布,轻工业为4.26亿卢布(分别占73.6%和26.4%)。而且在投资中,用于大修的费用不断下降,而用于改建、扩建和新建的费用逐年上升。

结果,工业固定资本不断扩大。从1925/1926年到1927/1928年的三个经济年度内,大工业固定资本分别增长4.9亿、7.64亿和10.06亿卢布(1926/1927年价格),其中重工业分别增长3.06亿(占大工业固定资本增长总额的62.4%)、5.54亿(占72.5%)和7.76亿(占77.1%)。这就必然要导致轻重工业之间和工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重工业在投资总额中和在工业固定资本中的比重急速增高,轻工业和农业新占比重相对大幅度下降,是这一时期直接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第二个方向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捐税负担转嫁到有产阶层的肩上”,为重工业的高速发展提供资金。1926年6月18日,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议,对工商企业的超额利润征收临时税,税率为65—70%,从1927年起改为定期征收。1926年9月24日,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作出决议,对所得税税制进行改革,再次重申私人业主的税务负担。一方面降低所得税起征点(原来500—300卢布以下不纳税,现在改为400—250卢布以下),另一方面取消纳税的固定标准,提高税率,按收入多寡分级征收(收入10,000卢布,税率为20%;收入20,000卢布,为30%;收入在24,000卢布以上,为50%)。此外,地方还要征收所得税附加税(税率为24%)。年底,实行新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再次提高税率,并且要按当年周转额来计税。 同时, 对私人业主征收高额房租和子女受教育费。结果,城市有产者的年度纯积累从1924/1925年的9亿卢布左右下降到1927年的2.5亿卢布。1926/1927年,私营商业的约2/3的纯收入要作为税款上交国家。同年,他们的积累也下降到不超过5000万卢布;到1928年,对有产者的征税率达到最高点,私人积累几乎全部都要上缴国家。

在农村的税收政策,是逐年扩大减税和完全免税的中农和贫农的数量,把捐税负担转稼到富裕中农和富农身上。1923/1924年,9.6%的富裕中农和富农户要承担全部税收的29.2%。以后几年,这些农户纳税的比重愈来愈大。1925/1926年,贫农、中农和富农的年纳税额分别为1.83卢布、13.25卢布和63.6卢布,1926/1927年分别为0.90卢布(下降49%)、17.77卢布(上升34%)和100.77卢布(上升58%以上)。到1928/1929年,全部农户中减税和免税的达到了40.8%(其中减税4.1%,完全免税36.7%)。

第三个方向是,开始大力加强对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控制和高度集中的领导和管理。这是为了筹集工业化资金,把有限的资金和原材料集中到重工业部门去,必然要采取的强硬措施。1926年下半年起,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开始对原有的总管理局进行改组,建立部门总管理局,负责制定通用于该部门所有企业的技术政策,管理它们的一切生产业务活动。1927年,颁布了《国营工业托拉斯新章程》。这一章程和1923年起执行的老章程有一个明显的差异,过去托拉斯和企业的活动目的是获取利润,而现在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上级确定的计划任务。

1927年8月9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全会在有关1927—1928年度的经济指示中,第一次使用了“控制数字”这个概念。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控制数字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保证工业化的最高速度;二是保证工业化的重点——重工业。从此,“控制数字”成为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代名词和同义语。

在上述三个方向下的工业化进程中,国家用计划经济的手段,通过对有产者收入的干预、对所有居民收入的干预(1927年首次发行工业化公债7.26亿卢布,约占当年工业投资的一半)和对企业利润的干预(规定企业必须将一定数量的利润作为长期信贷存入专门银行,控制百分比为9%),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达到积累直接工业化所需资金的目的。

第聂伯水电站、土耳克斯坦—西伯利亚铁路、谢米巴拉丁斯克—路戈瓦亚铁路、乌拉尔机器制造厂、列宁格勒的电器工厂和格罗兹内依—图亚普谢输油管道等大型工程都是从1926年开始兴建的,新建工程的地区遍及欧俄中部、乌拉尔地区、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

尽管如此,直到1928年,苏联的冶金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仍很落后。生产的金属切削机床不足2,000台;每天平均只能生产二辆载重汽车和三台拖拉机; 大量的设备还得靠进口。在1927/1928年,全国有半数以上安装运行的汽轮机、67%以上的金属切削机床、69%的拖拉机和四分之一的纺织机械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这时,直接工业化的进程面临两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一是工业发展速度问题。1926年,工业的发展速度达到了年增长率34.2%的高速度;1927年速度明显下降,只增长了13.3%;1928年稍有回升,增长19%。1926—1928年间,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1.7%。工业的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还能不能和要不要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下去?二是积累问题,即资金来源问题。1927年发展速度所以骤然下降,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积累几乎中断。作为这一时期资金主要来源的对非生产阶级的剥夺,已经失去作用。随之而来的是“Б”组企业的积累大幅度下降。而新建的大型工业企业这时尚不能提供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工业化面临两种发展前景,一是根据苏联的国力和各种可能性,放慢工业化的速度,另一是另辟财路,继续保持这种发展的高速度。

① 《列宁全集》第32卷,第399页。
②“A”组和“Б”组是苏联国民经济的两大部类,“A”组指生产资料的生产,“Б”组指消费资料的生产。
① 《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111页。
② 《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110页。
① 《斯大林全集》第8卷。第118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26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