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91 评论:0

7月下旬,欧洲局势日益紧张。德国即将进攻波兰的情报不断传来。苏英法谈判陷于僵局,苏德又正式恢复经济谈判。加上这时英德的秘密谈判被揭露出来,引起舆论的轰动,伦敦几乎所有报纸都发出“不允许第二次慕尼黑”的呼声。张伯伦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应付国内舆论,防止苏英法谈判破裂,阻挠苏德接近。于是在7月25日,英法正式通知苏联,同意不等待政治谈判的结束立即在莫斯科开始三国军事谈判。8月2日,苏联确定了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为首的拥有全权的军事谈判代表团。但是张伯伦政府并不打算认真对待莫斯科军事谈判。英法代表团仅仅由一些没有全权的二流官员组成,他们蓄意拖延, 8月11日才抵达莫斯科。而在这段时间里,苏德谈判却急速发展。
已经确定8月底进攻波兰的希特勒,急于避免两线作战,决定对苏联作出重大让步。7月26日,德国外交部东欧经济政治司司长、德苏经济谈判的德方代表尤利乌斯·施努尔,奉命向苏联驻德临时代办格·阿·阿斯塔霍夫和商务代表伊·巴巴林表示,“德国的政策是针对英国的”,“根本不存在威胁苏联的问题,”德国可以让苏联“中立并置身于可能的欧洲冲突之外,如果莫斯科愿意,德苏还可以对相互的利益达成谅解”。阿斯塔霍夫则表示,苏联关切波罗的海国家、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安全。29日,威兹萨克指示舒伦堡向苏联表示:在波兰问题上德国准备“保全苏联的一切利益并且同莫斯科达成谅解”,德国“将调整对波罗的海国家的态度,以尊重苏联在波罗的海的重大利益”。月2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阿斯塔霍夫声明,德苏之间在从黑海到波罗的海的整个地区没有不可解决的问题, 建议签订一个“划分两国利益的苏德议定书”,并表示如果苏联也愿意“把苏德关系置于新的基础上的话”,里宾特洛甫“随时准备参加这种会谈”。
8月12日,苏英法军事谈判正式开场。会议一开始就暴露出,英法的谈判代表根本无权签订军事协定,英国代表团甚至连进行谈判的全权证书也没有。苏联对同英法谈判所抱的最后一丝希望完全破灭了。也就在这同一天,阿斯塔霍夫通知施努尔,苏联同意就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除了悬而未决的经济问题外还包括报刊问题、文化合作、波兰问题和原苏德政治条约问题,同德国进行谈判,建议以莫斯科为谈判地点,但表示谈判只能逐步地或分阶段地进行。
苏联的答复被立刻送交希特勒。8月14日深夜,里宾特洛甫电示舒伦堡,要他向苏联领导人作出关于加强苏德友好关系的声明,并表示他(里宾特洛甫)本人准备到莫斯科,“以元首的名义把元首的观点转告斯大林先生。”8月17日,苏联复照德国,回顾了德国对苏联曾经采取过的敌视政策,指出正是这种政策迫使苏联作反侵略的防御,准备并参与组织反侵略阵线,表示欢迎德国政策“朝着认真改善苏德政治关系的方向改变”,建议改善关系的第一步可以是缔结一个商业和贷款协定,然后可在不久后走第二步,缔结一个互不侵犯条约或者重申1926年的苏德中立条约,与此同时“缔结一个规定缔约双方关于这个或者那个对外政策问题上的利益的特别议定书作为条约的组成部分”。
第二天,德国全部接受苏联的要求(即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共同保障波罗的海诸国、德国对日本施加影响来改善苏日关系),并且表示“第一步”(即缔结贸易协定)已在当天(8月18日)完成,应该马上走“第二步”,要求苏联立即接待德国外长的访问。19日晚,苏联同意德国外长可以在贸易协定签署后一周到莫斯科,并提出一份互不侵犯条约的草案。急不可耐的希特勒,第二天马上致电斯大林,表示接受苏联提出的条约草案,强烈要求苏联至迟到23日接待德国外长的访问和签订条约。
在这段时间里,苏英法在莫斯科的军事谈判,一直纠缠在关于苏军为履行援助义务而通过波、罗领土的问题上。8月21日,苏英法军事谈判举行最后一次会议,苏联代表团要求“无限期休会”。当天晚上,斯大林复电希特勒,同意德国外长23日到莫斯科,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8月22日,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写的全权证书,乘飞机动身赴苏,第二天中午到达莫斯科,晚上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全文如下: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仪式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和德国政府从加强苏德间和平事业的愿望出发并以1926年中立条约的基本条款为基础达成以下协议:
第一条 缔约双方保证决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第二条 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的对象时,缔约另一方将不给予该第三国任何支持。
第三条 缔约双方政府今后将彼此保持联系,以便对他们共同利益有关的问题交换情报进行协商。
第四条 缔约任何一方将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第五条 如果缔约双方间在某种问题上或其他问题上发生分歧或抵触时,缔约双方应当只通过和平方法,友好地交换意见或者必要时设立调解委员会,以资解决这些争端或抵触。
第六条 本条约有效期为十年,除非缔约一方在期满前一年通知废止,本条约将被认为自动延长五年。
第七条 本条约应尽早批准。批准书应在柏林互换。本条约签字后立即生效。
1939年8月23日订于莫斯科,共两份,用俄文及德文写成。”①
苏联和德国在条约上签字的代表分别为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
近几年来,我国史学界就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基本肯定;二是基本否定;三是认为有利有弊。
持第一种观点者认为,“苏联签订条约是苏联外交的一大胜利”,“条约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孤立苏联的阴谋,不仅保障了苏联的安全,并且扩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最后击败法西斯德国加强了自己的战略地位,赢得了时间。”
持第二种观点者认为,“苏联与德国缔结条约是真正的祸水西引,实行了比英法更甚的绥靖政策”。它“使希特勒解除了后顾之忧”,“导致战争的爆发”,使苏联外交政策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转变,“致使1939—1941年没有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持第三种观点者认为,苏联同德国缔约是在英法对莫斯科三国谈判采取拖延和破坏政策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唯一现实的正确选择”。条约粉碎了英法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为苏联赢得了加强国防的时间,但它包含的秘密条款“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使苏联转而“执行亲德的方针,从而使苏联在一个短时期内抛弃了反法西斯的旗帜”,“造成了国际反侵略阵线的混乱”,妨碍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在战火逼近而同英法结盟又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出于保障本国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非常措施。造成这种局面的是英法的绥靖政策。如果说发动二次大战的罪魁祸首是希特勒,那么在每一步上都帮助了希特勒,从而加速战争到来的,正是推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和达拉第。但是,苏联当时从力争集体安全退向中立自保,并通过共产国际把这一方针贯彻到各国共产党,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希特勒,集中力量迅速侵占波兰,击败法国,席卷西欧。仅仅过了一年又十个月,纳粹德国就回过头来大举进犯苏联。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公布了苏德条约的附加秘密议定书,苏联根本否认其存在。西方所公布的该附加秘密议定书如下:
“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时,双方下面署名的全权代表就确定各自在东欧的势力范围的界限问题在绝密的情况下进行了讨论,结果达成以下结论:
一、属于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将成为德国和苏联势力范围的界限。在这方面,双方承认立陶宛在维尔诺地区的利益。
二、属于波兰国家的地区如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上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界。
维持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是否符合双方利益的需要问题以及这样一个国家将如何划界的问题,只能在进一步的政治发展过程中才能确定。
三、在东南欧方面,苏联关心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方宣布它对该地区在政治上完全没有利害关系。
四、双方将视本议定书为绝密文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25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