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52 评论:0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期间,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发明,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变革。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将变为直接生产力,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它作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知识的结晶,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从宏观和微观领域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期间,以发电机、电动机、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发明及电力的应用为标志,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大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新的能源。


十九世纪末科学技术发展
的前提和特点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西欧北美国家历时几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已先后完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统治。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到七十年代初,资本主义已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体系。从这时起,开始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资本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展开激烈斗争。在这过程中,资本主义列强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日趋尖锐。1870年,在世界总产值中英国占32%,美国占23%,德国占13%,法国占10%。到1900年,对比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占31%,英国占18%,德国占16%,法国占7%,英国已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领先地位。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它们的殖民地面积之间的不相适应,进一步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激烈的竞争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列强为加速工业发展,需要科学上的发明和发现,从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西方列强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英法两国重视科学和教育,改革旧教育,加速科学事业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1751至1850年, 英国取得重大科学成就129项,法国取得198项。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工业发展出现了新飞跃。1870—1880年工业增长率为4.1%,1880—1900年为6%以上。德国比英、法更重视科学和工业相结合,重视应用科学的研究。德国在七十年代开始了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作为标志的新的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1851到1900年间,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德国有202项,英国106项,法国75项,美国33项。德国科学技术成就数目相当于英、法、美三国之和,居世界领先地位。德国主要依靠本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跃居欧洲第一工业强国。美国的情况与德国有很大不同,由于忽视基础理论研究,它在这一时期内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科学水平却落后于德、英、法三国。但它重视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大量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并奖励本国的科学技术发明。一些大资本家出资建立基金会,给科学和教育以财政支持。1860—1890年间,美国政府颁发了44万份专利证书。到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大学生数量已经超过欧洲教育最发达的德国。它在科学技术舞台上也产生了象爱迪生这样举世知名的大发明家。

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


1829年人们已经知道的元素有50种左右。但是,自然界中还有多少没被发现的元素?怎样才能发现这些元素?各个元素之间究竟有没有联系?不少化学家进行着艰苦的探索,但都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德国人贝赖纳(1780—1849年)发现有些元素性质相近,在原子量上有一种算术级数的关系。他对15种元素(锂、钠、钾、钙、锶、钡、磷、砷、锑、硫、硒、碲、氯、溴、碘)进行分组,每3个一组,共分成5组。这是根据元素性质和原子量对部分元素进行分类的首次尝试。
1860年,关于原子量和化合价的计算方法统一以后,原子量的计算更加准确了。为了便于掌握元素和它的性质,有不少人在研究元素分类。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年)通过对283种物质进行分析测定,并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的化工厂和实验室参观考察,终于发现元素周期律,并在1869年拟制了化学元素周期表,推动了化学向前迈进一大步。他把62种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次序加以排列,发现它们在性质上出现明显的周期性。自然界中的元素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有自己的规律和完整严密的体系。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性质特征,正如质点的大小决定复杂物质一样。根据原子量和元素性质,可以预告没有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预言未发现的元素的性能,并且在周期表内给它们留出了确切的位置。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科学家们根据门捷列夫的推算,先后发现镓(1875年)、钪(1879年)、锗(1886年)、氩(1894年)、氦(1895年)、氮、氖、氙(1898年)等元素,证实了科学预见的巨大威力。恩格斯高度评价门捷列夫的成就,说他“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①。
电和磁是两千多年前人类就已发现的自然现象。磁是一种能吸引铁、镍、钴的物质,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便是用磁石制成。同样,古代人们还观察到琥珀经过毛皮摩擦后有吸引纸屑的能力。英国科学家吉尔伯特十六世纪在研究磁学的同时,发现玻璃、火漆、硫磺、宝石等经过摩擦也都可以带电。但在十八世纪,人们还不清楚电和磁两者之间的关系。整个电学还局限在使用价值较低的静电学范围。
在电的实验上,早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德意志人冯·葛利克制出了一件闻名一时的仪器——在托架上旋转着的硫磺球。当用手摩擦它时,则产生静电斥力和静电引力现象,这是最早的摩擦起电机。不久,荷兰莱顿大学教授马森布罗克(1692—1761年)在一个玻璃瓶里装上水,希望用来储存摩擦起电机所产生的电荷。实验成功了。后来这种储电荷的瓶子经过改制,内外贴上金属箔,称做莱顿瓶。1752年美国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富兰克林(1706—1790年)用风筝把天上的雷电安全地引到地面,并发表了《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揭开了雷电之谜。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一译为伏特) (1745—1827年)制造了电池。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777—1851年)发现了电流可以使罗盘指南针偏转,开始把电学和磁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在电磁学研究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年)。1831年,他进行精心实验,记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把约2厘米粗的软铁棒做成外径小于15厘米的环,用铜线在上面卷成AB两个线圈。在A线圈的两端接上电池和开关,在B线圈的两端用铜线连接,并在离开90厘米的地方放上磁针。这样当合上开关时磁针马上摆动,最后又恢复到原来位置上静止下来。开关断开时,磁针又摆动。这是A线圈的电磁铁使B线圈产生电流的证据。这就叫电磁感应。磁作用力的变化可以产生电流,开辟了在电池之外可以产生大量电流的新道路。这一发现意味着可以靠机械作用来发电,为建设现代大型电站奠定了理论基础。1864年,另一个英国青年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年)把全部电磁感应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把它归结为二组定量描述电磁场作用规律的方程。由这些方程可以推论出,自然界存在着电磁波,其传播速度和当时测定的光速相同。他还认为:“光是引起电磁现象的那种介质中的横向波动”。24年后,德国青年物理学家赫兹(1857—1894年)用实验证实了这一预言。
电磁学的发展促使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深入研究。1879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1832—1919年)创制了一种高真空放电管,在此管中,当射线碰到玻璃管壁或者硫化锌时,就会发出荧光。这种发光现象称做“冷光”现象。1895年11月8日德国科学家伦琴(1845—1923年)在给克鲁克斯管通电的时候,纸盒外的一块荧光板突然亮起来。他想到一定有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穿过纸盒,使荧光板发亮。他把这种奇妙的看不见的射线称为X射线。X射线最明显的特征是有极强的贯穿力。伦琴当时写道:“如果把手放在放电装置和纸屏之间,可看到较黑的骨骼的影像”。伦琴以X射线的发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X射线发现后,人们借助于这个媒介,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微观世界。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年)对产生X射线的阴极射线进行深入研究,终于发现了电子。在很长时间里,原子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但汤姆生于1897年发现了比氢原子1/1000还要轻(后精确测定为1/1837的微粒,即电子)。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


伦琴发现X射线后,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1852—1908年)发现铀盐在没有太阳照射,也不发出荧光的情况下,却会使底片强烈感光。还发现铀盐能够发出穿透力很强的射线。1896年,他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论磷光辐射》和《金属铀新辐射的发射》等报告。铀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放射性物质。这是实验物理学的一个重大发现。
法国科学家比埃尔·居里(1859—1906年)和玛丽·斯可罗夫斯卡·居里(1867—1934年)夫妇在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物质铀后,还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仔细阅读了物理学方面的出版物,注意到贝克勒尔1896年的实验报告。她认为铀射线是铀原子本身的性质,除铀之外,可能还存有象铀一样的放射性元素。1898年她利用居里制作的象限静电计进行电流测量,发现钍的化合物也有放射性。她作了进一步研究,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铀和钍强得多。居里放下手头原有工作,也参加了妻子的实验。1898年7月,居里夫妇把新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钋的放射性比铀强400倍。接着他们又发现铀矿中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极强的未知元素,把它定名为镭(镭的拉丁文原意就是“放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日复一日地从1吨沥青铀矿的废渣中进行提炼,经过45个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在1902年提炼出1/10克的镭,并测定其原子量。镭的发现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推动了原子科学的发展。由于居里夫妇完成了这项近代科学上最重要的发现,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金,成为世界上杰出的女科学家。
镭的放射性比铀要强10万倍以上。发现镭以后,许多友人劝居里夫人申请专利权,但她拒绝了。她说:“镭不应当成为任何个人发财致富的工具。镭是元素,它属于全世界!”她还说:“在科学中,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事物,而不是个人”。
二十世纪初,德国犹太人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年)创立的相对论推翻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它是理论物理学的重大发现,是物理学上的一场大革命。
相对论问世以前,电磁学的新的实验现象和新的理论已同经典物理学发生了一系列矛盾。法拉第关于物理场的概念与牛顿关于万有引力的超距作用概念不同,麦克斯韦和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1852—1931年)等都通过实验证明光速是不变的,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说的那样,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相对于一定坐标系,如一个坐在火车上的人,以火车作为坐标,人的速度是零;以地球作为坐标系,人的速度就等于火车的运行速度。这些新结论使物理学出现了“危机”。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光量子假说、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等三篇重要论文。26岁的爱因斯坦向当时物理学领域里的传统观念发起猛烈冲击。爱因斯坦提出了同牛顿经典物理学完全不同的结论:他否定了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指出空间和时间随物质运动而变化,时间的流逝和空间距离的大小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质量与运动变化成正比。质量和能量互相转化。爱因斯坦把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列成如下方程——E=mc2。即物体的能量等于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这里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这一理论揭示了原子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成为现代高能物理学和人类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但狭义相对论并不是完全和牛顿力学割裂的,当运动速度远比光速低的时候,狭义相对论的结论和牛顿力学就没有什么区别。
1915—1916年, 爱因斯坦先后发表了《用广义相对论解释水星近日点运动》和《广义相对论的基础》等论文,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中,时间和空间跟引力场有关,而引力场又是由物质产生的。爱因斯坦从广义相对论出发,作了一些伟大的科学预言,有的已被观测所证实。他还根据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关于宇宙的有限无边模型,推动了宇宙学的发展。

应用技术的新突破


自然科学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当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应用技术出现一系列新的突破。电磁学的发展促进了电能的应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1816—1892年)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环状电枢。1882年,法国学者马·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1847—1931年)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厂,把输电线结成网络,供电就像供应煤气和水一样。于是大功率的电站应运而生。恩格斯高兴地指出,远距离送电的实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①。发电站通过导线输送电能,再由电动机推动车床转动。使用电能后车床转速增大了,生产率提高了。
人类从以蒸汽力为主要能源的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电能的应用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1876年美国人贝尔(1847—1922年)发明电话。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记录和再现声音的录音器,由此便制造出留声机、录音机和麦克风,等等。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发明电灯,在科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从八十年代起,电灯开始在家庭生活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1882年爱迪生发明电车。1893年他又发明电影放映机。二十世纪初出现最早的电影院。爱迪生的名字是和电学紧紧连结在一起的。爱迪生一生紧张勤奋工作,他常说:“何时死神降临,我何时休息。”“我的生活哲学是工作, 我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并以此为人类谋幸福。”据统计,他和他的助手们共有大小发明1,300多种。此外还有1896年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1874—1937年)发明无线电。电的应用普及化,使电力工业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成了“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②。
炼钢技术也得到了改进。1856年英国人贝西默(1813—1898年)使用“吹气精炼”的操作法炼钢,即向熔化的生铁中增吹空气,减少其中的含碳量。按照这种操作法制造出一种带盖的,里面分为上下炉膛、中间细的固定炉。这是洋梨型的炉,能够翻转倒出钢水,是今天转炉的原型。这种被称为“贝氏炉”的炼钢炉,必须以含磷和含硫量少的铁矿石为原料,否则炼出来的钢发脆而不能使用。
1864年,法国人马丁(1824—1915年)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平炉的第二层是反射炉,第一层是贮热炉(即高温炉)。这种冶炼炉是一种用废气预热耐火砖向里面交替吹进燃料气和废气能产生1,600度高温的装置。它不仅可熔化生铁和熟铁,废钢也能熔化,使之变成优质钢。
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1856—1885年)于1878年成功地解决了铁矿石除磷的问题。他用石灰和镁的结合物白云石为原料造成碱性砖,放在转炉上使用,可以产生良好的脱磷效果,称为碱性转炉。这样含磷的铁矿石也可以生产出优质钢。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钢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从1860—1900年,英、美、法、德四国的钢产量由24万吨增加到2,355万吨。
电力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改进。因为发电机是需要蒸汽机来推动的,要增加发电量,必须增加这种原始发动机的功率。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必须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料的热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成机械功,效率很低。蒸汽机的缺点跟气缸外部的燃烧方式有关。这种燃烧方式简称外燃。这样便推动了内燃机的改造和应用。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四冲程内燃机的理论,但没有实际制造出内燃机。1876年德国人奥托(1832—1891年)制造出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使用汽油点火,称汽油机。1897年另一个德国工程师狄塞尔(1858—1913年)又对内燃机作了改进。他以廉价的柴油为原料,使用压缩气体产生的高温来点火,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压缩点火内燃机。内燃机的推广使用,也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解决了发动机的装置问题,引起了一次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了第一口油井,但它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开始大量开采石油。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千万吨。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十九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化学工业不仅采用化学方法进行原料加工,而且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物质。八十年代,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1884年,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黄磷火柴早在二十年代便由英国人沃克发明,在1870年开始制造出安全火柴。1869年美国人黑特发明赛璐珞,10年后德、英、法等国也出现了赛璐珞工业。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八十年代又改造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
十九世纪下半叶,交通运输方面又有新的革新。首先,由于铁路网的迅速增长(1870年约为21万公里,1900年增为79万公里),列车数量和运输量的增加,行车速度不断提高,铁路技术因此受到推动而不断改进。十九世纪最后几十年间,铁轨完全改成了钢轨。1880年,在阿尔卑斯山的铁路线上建成了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隧道。1885年,英国开凿了长达7公里的赛汶河隧道,这是当时最长的水下隧道。与此同时,机车的功率、牵引力、行驶速度、重量和体积都有了显著的增长。九十年代,许多国家都试图用电气牵引机车,在城郊和一些城市间出现了电气铁路线。火车变成许多国家的主要交通工具。
十九世纪末,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本茨和格·戴姆勒设计了第一批汽车模型。同年,本茨设计的用内燃机推进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首次在慕尼黑街道上行驶。美国人吸收了欧洲人制造汽车的技术,1892年制成一辆汽车。第二年,美国人福特试制成功的汽车,每小时能行驶25英里。九十年代起,许多国家建立了汽车工业。1895年,爱尔兰发明家约·邓禄普将铁轮改为用橡胶充气轮胎,改善了行车条件,消除了行车的噪音,使汽车广为流行。自汽车问世后30余年,全世界已拥有汽车200万辆。
轮船制造技术也有了惊人的发展。六十年代末开始采用活塞蒸汽机,1894—1895年第一次试用蒸汽涡轮机代替活塞式发动机。它使轮船的功率和速度大为增加。1919年,美国萨凡纳号帆船使用蒸汽机为动力,运载棉花横渡大西洋至英国,共费时29.5天,而使用蒸汽涡轮机作动力,同样航程只需5天就够了。
多少年来,人们梦想能够象鸟那样飞翔,平步登天,凌空漫游。人们曾制成滑翔机,但是空中的交通运输要到飞艇和飞机发明以后才得以实现。1896年,德国设计师G·捷尔费尔特解决了飞艇上采用以液体燃料发动的内燃机后,促进了飞艇的生产。德国贵族齐柏林就是有名的飞艇大王。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试飞成功,初次试飞虽然只持续了12秒钟,但是却开始了航空的新纪元①。
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要求农村向城市提供更多的粮食,这就刺激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美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居领先地位。1865年美国人发明自动割捆机;1873年又发明康拜因机;八十年代推广使用脱粒机。二十世纪初使用拖拉机耕作。美国大农场广泛使用农业机器,同时人工肥料也开始大量使用,在耕作方法上也从三圃制迅速地过渡到多圃制。
科学的每一项伟大发现,技术的每一项重要成果,无不推动着军事技术革新。到了十九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军事技术革命的高潮。突出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军事力量的重要因素。恩格斯曾指出:“现在未必能再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革命的领域”②。这时陆军的枪炮已走向自动化。1883年美国工程师海·马克西姆发明重机枪。二十世纪初,日俄战争以后,欧洲军队广泛使用机关枪。
装甲车和坦克这两种新式武器是首先在英国制造的。英布战争(1899—1902年)期间,英国开始使用装甲车保护后方铁路交通,坦克的研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即已开始,当时英国称这种新战车为陆地巡洋舰。当时坦克有两种,一种较大的可容20余人,内装专门对付机枪的野战炮;较小的坦克只配备机枪以扫射敌兵。
人们早就幻想从空中配合地面作战。十九世纪末,德、法、俄等国家开始制造飞艇。1911年意土战争期间,意大利出动了3架飞艇进行轰炸和侦察活动。德国制成的齐伯林飞艇长度为760英尺,宽为75英尺,其气囊可贮存200万立方英尺的氢气,气艇重量为50吨左右。美国人莱特兄弟试制的第一架飞机航行成功,为人类战争使用空中武器创造了前提。
1898年,法国人劳倍夫制成新式潜艇,每小时海面航速12海里,海底航速9海里。1907年,英国制造成世界上第一艘无畏舰。这是一种装备大口径炮和铁甲的新型战列舰。无畏舰的排水量达18,000吨至27,500吨;甲板装甲厚达44至69毫米;炮塔装甲厚达100至275毫米;大炮口径达305毫米。当时一艘无畏舰造价达2千万美元,使用寿命为20年。
与此同时,化学的成就也引进到军事上来。十九世纪末,一些国家开始秘密制造毒气以备军用。1899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平会议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了禁止使用毒气的公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如果说蒸汽机的发明是扩展人类肢体功能的一场革命,那么电报电话的发明则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场革命。科学的突破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纺纱机等工具机为起点,以蒸汽机为标志,随着生产力技术方面的革命,在生产力社会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变革,使劳动性质和方式发生了变化,那末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力的应用,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更深刻的工业革命。电力作为新的动力基础,比蒸汽机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促成了电器、石油、化工、汽车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重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正是在这一时期,“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随着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如X射线和其他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彻底动摇了传统的物质不可入的观念,哲学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爱因斯坦相对论为人类展开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这是他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避免了唯心主义和狭隘经验论的结果;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向哲学提出挑战,推动哲学向前发展。如电学的发现证实了恩格斯的预言:“原子决不能被看作简单的东西或已知的最小的实物粒子”①。它为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新的论据,为人类的认识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在十九世纪,近代自然科学对宏观领域的理论综合取得了重大成果。从十九世纪末,人类已开始对微观领域进行探索。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本世纪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光导纤维、激光、海洋开发、航天技术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40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36页。
② 《列宁选集》第2卷,第788页。
① 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一架试验性飞机。 第二年他制的一架飞机参加当年国际飞机比赛大会,获得时速第一奖,表明他的飞机具有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44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8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22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