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日本北方领土问题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237 评论:0

日本北方领土问题是日俄、日苏关系史上一个旷日持久的重要课题。问题的实质是俄、苏为霸占日本北方领土而引起的一个国际争端。
对“北方领土”的范围,目前在日本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指千岛群岛(包括北千岛和南千岛)、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以及库页岛的南部;一是指整个千岛群岛;一是只指南千岛的国后,择提及北海道所属的齿舞群岛、色丹岛,即通常所说的“北方四岛”。后者是日本政府的“官方见解”。尽管见解有所不同,日本各政党、团体、各阶层人民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愿望是一致的。

日本北方领土问题的沿革


千岛群岛紧邻日本的北海道,岛上主要居民阿依努人①来自北海道,同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日本平安时代(公元8世纪末至12世纪末)中期,日本人就知道日本列岛的东北有个“虾夷千岛”。后来,日本人通过北海道阿依努人和漂流到千岛的日本渔民,不断加深对千岛的了解。1593年(文禄二年),统治虾夷(北海道)的蛎崎(后改姓松前)庆广在九州谒见丰臣秀吉时,丰臣秀吉准他一并统治千岛。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翌年,正式授与松前(蛎崎)庆广以包括千岛在内的虾夷地方统治权。据松前藩①的《新罗之记录》和耶稣会教士杰罗拉姆·德·安吉利斯的报告说, 1615——1621年(日本元和元年至七年),美纳西地方(现在北海道的根室地方)的阿依努人,每年都有近百只船带着鹫羽和海龙皮来松前进行贸易,而海龙是从海龙岛(得抚岛)捕捉来的。阿依努人向松前藩主朝贡海龙皮,松前藩主又将海龙皮奉献给德川幕府。1644年,松前藩献给德川幕府的地图上就绘出了千岛群岛,并标出39个岛屿的名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绘有千岛的地图。这比俄国人出现在千岛群岛要将近早一个世纪。
1700年(元禄十三年),松前藩向幕府献上包括千岛在内的虾夷全岛的地图和乡帐两册,其中也细致地记载着齿舞,色丹、国后、择捉等岛名,表明是本藩领土。1715年(正德五年),松前藩主在呈送幕府的呈报中说:“千岛……是松前藩的领土,一直由自己统治。阿依努人分别居住在这些地区,而且都有酋长,但总的统治却由松前藩掌握”。1731年(享保十六年),择捉岛酋长曾前往松前朝拜。由此可见,千岛自古就是日本领士。但是,由于松前藩幕府地处北海道南端,对北海道本岛的统治尚很薄弱,所以对远在北方延绵1200公里的千岛群岛,只是名义上的统治。尤其对北千岛,并未实行过有效统治。事实上,那里多半是人烟稀少的荒岛。
17世纪40年代,沙俄势力出鄂霍次克海,至堪察加,向太平洋东北水域一带扩张。沙俄“探险队”按照沙皇彼得一世“寻找新土地"的敕谕,一步步逼近日本的东北方。1711年,以安基奥洛夫为队长的探险队在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登陆。1713年向南占领邻近的幌筵岛,然后再向南占领温祢古丹岛。这时,俄国人从岛上的日本居民那里了解到千岛群岛南部的地理情况,得知南部各岛的名称以及再向南还有一个松前藩。同时了解到,得抚岛以北的各岛上日本人还很少居住, 日本的有效统治尚未达及千岛群岛等情况。
进入千岛以后,沙俄殖民者掠取名贵的千狐和海龙皮,把北千岛划入俄国版图,并循岛南下,不断寻找去日本的水路。1739年,沙皇派出施班别尔格船队,绕过南千岛,侵入色丹岛,第一次到达日本的本州岛东北海面。此后,俄船频频南下,出没于日本近海。1767年以后,沙俄的一批税吏一面对居住在千岛的阿依努人苛收毛皮税,一面逼迫他们沿列岛南下,逐渐吞噬整个千岛。这时,沉睡在闭关锁国中的日本封建统治当局德川幕府才警觉起来,一面对抗沙俄的入侵,一面加紧对千岛的经营、治理。
1785年,德川幕府派出的一个调查团,经国后到达择捉岛,从当地居民那里得知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已达得抚岛附近。1798年幕府又派一调查团到达择捉岛,该团成员近藤重藏在岛上竖起“大日本惠登吕府”(“惠登吕府”是“择捉”的日语读音)的标柱。随后,幕府便把东虾夷地(即北海道东部和南千岛)正式划为自己的直辖领地。1801年,幕府派幕吏富山元十郎前往得抚岛,向来到该岛的俄国人宣布日本不与之贸易,令其退出,并立下“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标柱。近藤重藏等人在国后,择捉进行开发,按照本土的行政制度,也实行乡村制,把择捉岛划分为7乡25村,设立了行政机构,开辟了17处渔场。此外,还在拥有天然良港的色丹岛建设了海上运输船的避难港,实现了北海道本岛与国后岛的通航。
1811年,俄舰迪亚那号舰长瓦西里·米哈依罗维奇·戈洛夫宁少校奉命到千岛测绘,并到国后岛停泊、登陆,从而发生了被日本守军捉住扭送到松前拘禁的事件。戈洛夫宁被日本拘留两年多, 1813年被释放。回国后,他于1816年出版《日本幽囚记》,书中叙述了他被押期间的经历和19世纪初的千岛情况。书中写道:“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向日本所属的千岛群岛出发时的日俄关系。”①该书第三篇《论日本国和日本人》中又说:“日本的国土由大小岛屿组成……还包括日本占领的国后、色丹和择捉这3个千岛群岛中的岛屿。”②这说明,·通过当时俄国的文献,也可证明千岛是日本的领土。
19世记初,打着“俄美公司”③旗号的沙俄“探险队”组成“日本远征队”,在择捉、国后一带骚扰。但该公司条例规定,俄美公司事业区域“是北纬40°50′得抚岛南端为止的千岛群岛。”从19世纪初到日本开港前的半个世纪里,由于俄国忙于南下夺取土耳其领士和兼并中亚地区,俄日两国在千岛方面没有发生大的冲突,事实上维持着俄领北千岛和日领南千岛的局面。 1855年2月,双方缔结《日本国俄罗斯国通好条约》(下田条约), 该条约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边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择捉全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库里尔”(千岛)诸岛属于俄国”。④从此划定了两国在千岛的边界,解决了千岛的领土纠纷。
《日俄通好条约》虽然暂时了结千岛之争,但争论更为激烈的库页岛问题却不得不作为悬案写在该条约上。条约写明:至于桦太(库页)岛,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边界未定,仍维持原状”。
关于库页岛的归属问题,众所周知,该岛地处黑龙江口,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唐代到元、明、清各代,库页岛一直在中国管辖之下。① 1689年中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确认库页岛为中国领土。日人间官林藏1809年前往库页岛探险之后,曾跟随岛上的费雅克族人渡海到德楞的清朝行政机构去交纳贡物。他的《东鞑纪行》证明库页岛在19世纪初仍是中国的领土。总之, 日俄在库页岛问题上的争执,乃是沙俄同日本争夺中国的一块领土。
日俄对中国领土库页岛的侵占始于17世纪中叶。18世纪末,日本在库页岛南端的自主设立交易所。进入19世纪后, 日本逐渐占有南库页岛,俄国也于1853年宣布库页岛为俄国版图。从此,由北往南的俄国和自南向北的日本为争夺库页岛发生了日益尖锐的冲突。1867年3月, 日俄双方签订关于库页岛的“暂行规章”,规定“两国人均可随意往来全岛”作为权宜之计。日本正处在维新初期,虽然意识到俄国是日本北方的最大威胁,尚无力与俄国抗争。为确保北海道, 日本政府于1874年内部确定了放弃库页岛的政策,并于1875年派全权大使榎本武扬前往俄国就库页岛争端继续谈判,同时缔结了《千岛库页岛交换条约》。条约规定,俄国将迄今占有的北自占守岛南至得抚岛的共计18个岛让给日本,今后整个千岛群岛属于日本。作为交换条件, 日本将它迄今占有的南库页岛让给俄国。这样, 日俄两国的领土争端总算得以解决, 日本的北方领土问题在以后的几十年内似已不再存在。
进入20世纪以后,双双挤入世界帝国主义行列的日俄两国,领土野心有增无已,终于导致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战胜国日本根据1905年日俄《朴次茅斯条约》,从俄国手中夺得1875年日本用以换取千岛群岛的南库页岛,并在北纬50°处划定两国在库页岛的边界。
1918年,日本出兵西伯利亚。1920年3—5月间,日苏之间发生“尼港事件”,①日军以该事件为借口,于1920年7月3日占领库页岛北部。1922年10月, 日本军队从西伯利亚撤出,但对库页岛北部一直占领到1925年。1925年1月20日,《日苏基本条约》在北京签署,该条约就尼港事件和日军撤出库页岛北部等问题达成协议,并恢复双方外交关系。以后的几年里,日苏关系处于相对稳定时期。30年代以后,日本在对外侵略战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一直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中心议题是战败国的战后处理等问题。在2月11日签署的《雅尔塔协定》中商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包括:“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1945年8月9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8月11日,苏联军队攻入库页岛南部。8月18日开始攻占千岛群岛。8月21日,驻千岛日本军队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日至4日,苏联军队先后占领国后、择捉、色丹3岛及齿舞群岛。在当时情况下,苏联军队在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等地与日军交战并予以占领,同美国占领日本本土一样,对迫使日本投降是有积极意义的。
1946年2月2日,苏联把库页岛南部和整个千岛群岛编入自己的版图。尔后又决定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组成“萨哈林州”,作为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的一个行政单位加以管辖,直至今日。

日本北方领土的重要地位和现状


千岛群岛位于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之间,它是由23个岛屿和许多小岛组成的弧形火山群岛,全长1180公里,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择捉岛和国后岛以及齿舞群岛和色丹岛(即“北方四岛”),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的千叶、爱知、歧阜和福岡等4个县的面积。国后岛与北海道相距10涅,齿舞群岛的水晶岛距北海道的纳沙布海角只有7浬。
千岛群岛是日本列岛与亚洲、北美洲两大陆相连接的纽带,北与苏联的堪察加半岛相隔,东北与美国的阿留申群岛相望。它是苏联太平洋舰队东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一般情况下苏联太平洋舰队有3个通往太平洋的出口:对马海峡、宗谷海峡和津轻海峡。一旦情况紧张,美国和日本可以在对马、津轻海峡放布水雷;宗谷海峡也由日本掌握一半,不能保证通行。这样,横穿千岛水域就成为苏联通往太平洋的唯一自由通路,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苏联为了同美国争夺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已经把鄂霍次克海变或由潜水艇发射多弹头长距离导弹的发射海域,千岛群岛是这一发射海域的“防波堤”。择捉岛上的单冠湾和色丹岛上的斜古丹港以及国后岛上的古釜布港都是天然良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就是隐藏在单冠湾并从这里出发的。正是由于千岛群岛的军事价值,苏联才把它视为“海上长城”,抓住不放。
事实上,苏联早已把千岛群岛变成它在远东的重要海空军基地。据日本防卫厅1981年出版的《日本的防卫》中透露,苏联航空部队的1/4实力(飞机2210架)和海军部队的1/3 (总吨位158万吨,舰艇800艘)放在远东。太平洋舰队已拥有潜艇130艘(包括核潜艇60艘)。综合战斗能力超过美国第七舰队的两倍。苏联在千岛群岛的海空军基地,仅择捉岛上的单冠湾就有上百艘军舰,成为苏联在太平洋的重要军港。千岛群岛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远东军事基地连接起来,形成庞大的远东军事基地网。“日本海”已经变成“苏联海”。据日本防卫厅证实,苏联每年平均有4 30艘舰只穿过宗谷、津轻和对马海峡进入太平洋(其中宗谷205艘,对马165艘,津轻60艘)。在日本海周围空域活动的苏联军用飞机每年不下300架次。整个日本北方领土, 已经成为苏联潜艇和大型巡洋舰由日本海经宗谷、津轻海峡通往太平洋和亚洲的重要战略据点。
据来自美国方面的资料表明,苏联在北方四岛的兵力,是一个拥有6000人的摩托化狙击师, 主要装备有T62中型坦克188辆、PT76水陆两用轻型坦克23辆、榴弹炮72门、重迫击炮54门、对空机关炮58门,对坦克导弹58枚,对坦克火箭炮弹660枚,地对地导弹4枚,地对空导弹73枚等。
苏联在日本北方领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据日本有关方面调查,早在1966年, 日本自卫队经过42天的观察,就发现苏联的潜水艇、“调查船”和渔船等在日本近海活动达1021次之多。1981年一年间,苏联飞机侵入日本近海达220架次。苏联还经常在日本近海和西太平洋区域单方面划定“危险区域”,进行火箭发射试验和射击轰炸训练,直接威胁着日本的主权和日本渔民的生命安全。
千岛群岛的海岸线长达2250公里,又是千岛寒流和对马暖流汇合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水产资源。国后和择捉周围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渔场之一。齿舞群岛是日本著名的海带产地。水产业是千岛经济的支柱,岛上居民世世代代赖以为生。自从被苏联占领以后,祖祖辈辈生活在岛上的日本居民(主要是北海道阿依努人)财产被没收,背井离乡,流落到日本各地。据日本政府调查,仅被苏联当局从择捉、国后、色丹、齿舞等四岛上赶走的日本居民就有3063户,共16745人,其中78.7%迁居北海道。为了维持生活,他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前往北方海域捕鱼。苏联则以“侵犯领海”、“非法捕捞”等借口,把进入距岛12浬以内的日本渔船一律扣留。据日本海上保安厅1978年统计,1946年至1978年8月,苏联扣留日船1557艘, 12906人,归还959艘, 12869人;事故(由于逮捕而沉没、死亡)25艘,37人;573艘渔船没有归还。
苏联当局派出渔船队掠夺日本近海的渔业资源。70年代以后,以万吨级母船为中心,由数十艘大型拖网渔船和运输船组成的苏联渔船队,每到鱼汛季节就到日本近海恣意捕捞,并在母船上就地把捕捞的鱼类制成罐头,随手把加工后的垃圾倒入日本近海的渔场里。这些垃圾污染了海水,影响鱼类的繁殖,使这里的鱼类显著减少,日本渔民深受其害。
不仅如此,苏联一直在为长期霸占日本北方领土作多方面的准备。据1981年7月28日塔斯社报道,“苏联动植物学家对千岛群岛特殊的生态系统很关心,准备对该地区作系统的科学调查,”而择捉岛首先作为保护区。为全面开发千岛群岛,苏联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苏联一家杂志记者在《今日的库里尔群岛》的连载文章中写道:“库里尔的苏联居民,可以得到比国内欧洲地区同等居民高出一倍的工资,同时可以享受很长时间的休假而工资照发。莫斯科人每年假期为24天,库里尔则是42天。而且每3年可以免费回苏联内地任何地方旅行一次。”又说:“苏联人已经在这个地方扎下根。1945——1947年第一批来这里的人现在已经有了孙子(库里尔的第三代人),这些人谁都不愿意再回到内地去”。据苏联人口调查,千岛居民的70%是30岁以下的青年人。每年鱼汛期有2000—3000苏联人前来千岛捕鱼(都是30岁以下的青年),而且每年总有二、三百人不回去,留在千岛。内地苏联人正源源不断地流入这里。仅以色丹岛为例,该岛原有日本居民1028人,到1979年,苏联在这个岛上的居民就超过2000人,为日本原居民的两倍。

日本收复北方领土的斗争


战后30多年来,日本政府和人民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收复北方领土的斗争。
如上所述,从历史上看,千岛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但目前日本所要收复的北方领土,实际上只是“北方四岛”即择捉岛、国后岛、齿舞群岛和色丹岛。日本政府提出并坚持这一主张的主要理由是:
1.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平条约》中规定日本已经放弃千岛群岛。①条约没有说明包括哪些岛屿,但按照1855年的《日俄通好条约》和1875年的《千岛库页岛交换条约》的规定,“千岛群岛”应指得抚岛至占守岛之间的18个岛(即北千岛),不包括国后岛和择捉岛,因为后者一直是日本的固有领土,并非以武力夺取所得。而且历史上该两岛一直居住的是日本人,从来没有成为过他国领土。
2.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位于与北海道本岛的根室半岛相连的海架延长线上,是北海道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千岛的范围。1956年签订的《日苏联合声明》规定:苏联“答应日本国的要求并考虑日本国的利益,同意将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交还日本。”
3.根据《开罗宣言》的“领土不扩大”的原则,日本将以武力”夺取的库页岛南部归还苏联是对的,但北方四岛不属此列。苏职根据雅尔塔协定占领该四岛违反了《开罗宣言》的“领土不扩大”原则,是大国主义的报复性领土扩张。
4.美国关于日本北方领土的态度,“认为所谓的雅尔塔协定仅仅是当时参加国首脑所做出的共同目标声明,并不是那些国家的最后决定,而且在转移领土方面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择捉岛和国后岛(以及作为北海道一部分的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一直是日本本土的一部分,应被承认为在日本的主权之下。”
鉴于以上理由, 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一揽子收复北方四岛”的方针。1951年9月7日, 日本首相吉田茂在旧金山和平会议的演说中指出:“早在日本‘开国’时,千岛南部的两个岛择捉和国后就属于日本领有,这一点连沙皇俄国都毫无异议。”1955年6月,鸩山一郎内阁试国打开日苏关系,签订和约,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在伦敦举行第一次日苏谈判。1956年7月,双方在莫斯科谈判。10月7日, 日本首相鸩山一郎到莫斯科同赫鲁晓夫谈判。多次谈判,都因为领土问题而未能签订和平条约,最后签署一项《日苏联合声明》,先恢复邦交,和约问题留待日后解决。签署声明时,赫鲁晓夫给日本开了一张“一俟和约签订即交还齿舞、色丹两岛”的空头支票,企图用交出两岛的空洞诺言来勾销日本北方领土问题。
60年代初,日美建立“新安全保障体制”。苏联以此为借口,通知日本政府说:“只有外国军队全部从日本撤出并签订日苏和约之后,才能按照日苏联合声明的规定,将齿舞、色丹交还日本。”从而撕毁了1956年联合声明中的谱言,随后苏联一口咬定日苏间的领土问题已经由一系列国际协定“解决完毕”。1967年7月,日本外相三木武夫访苏时,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提出要签订一个“中间式”的条约来解决和约问题。所谓“中间式”,就是避开领土问题签订和约,实质上是不交还北方领土。
进入70年代以后,苏联一方面重申“领土问题已经解决完毕”的老调,一方面以继续谈判签订和约为名拉拢日本。但日本政府始终把解决领土问题作为缔结和约的前提条件。1970年10月, 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发表演说,强调希望日苏两国尽快解决领土问题,缔结日苏和平条约。1973年10月,田中角荣首相赴莫斯科同勃列日涅夫谈判,坚持提出“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的要求。在田中坚持要求、寸步不让的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才不得不承认领土问题是“日苏间最大的没有解决的问题,”表示“同意继续会谈”这个“悬案”。在10月10日签署的《日苏联合声明》中载明应“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1975年9月,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共产党人》杂志上撰文说, 日本收复北方领土是“没有根据的要求”。苏联并把国后、色丹两岛列为新开辟的游览路线,制造北方四岛归属已成定局的舆论。
1976年12月和1977年2月,苏联颁布《维护苏联沿海生物资源和渔捞调度临时措施》的法令和宣布在太平洋及北冰洋苏联沿岸200涅海域实施这一“临时措施”的决定。这样,日本的北方领土及其周围水域全部划入它的200浬渔业专管水域之中。双方进行渔业谈判时,苏联以上述“法令”和“决定”为谈判条件,强迫日本致府接受。这实际上是通过“200浬渔业专管水域”的设置掩盖它对日本北方领土及其周围水域的霸占。对此, 日本政府向苏联提出抗议,要求把渔业问题和领土问题分开来谈判。为了争取同苏联谈判的对等地位, 日本众参两院也通过《12浬领海法》和《200浬渔业水域临时措施法》。后者规定把北方四岛作为日本固有领土来划分周围水域。日本政府制定的这两项法令得到日本朝野的一致支持。日本舆论指出:“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北方四岛的领有权,并向国内外宣布,其意义是巨大的。”“这表明日本是举国对待日苏判谈的。”《渔业协定》签订之后, 日本政府多次发表声明或谈话,希望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并缔结日苏和平条约。
从30余年来的日苏谈判来看, 日本政府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出现摇摆,但要求苏联归还北方领土的方针是一贯的。
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斗争作为群众运动一直在日本人民中间以各种方式进行着。
日本人民要求归还北方领土运动,最早始于1946年12月1日。
当时的北海道根室町长安藤石典上书盟国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陈述收复北方四岛的意见。第二年,即以原北方岛民和根室人民为主,成立《恳请收复委员会》。以后,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社会团体相继在各地成立。5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归还千岛及齿舞群岛恳请同盟》(1963年改为《促成收复北方领土同盟》,简称“北方同盟”)、《千岛群岛居住者同盟》(简称“千岛联盟”)等组织。60年代以后,又出现《促进归还北方领土协会》、《日本争取归还北方领土同盟》等组织。据总理府北方对策本部统计,截至1974年初,全国各地要求归还北方领土的社会团体已有51个。这些团体通过集会、展览、电影、戏剧、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运动, 并组织规模不等的群众示威游行和签名运动。
从运动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运动的中心主要集中在北海道一带。其规模气势不如要求归还冲绳、小笠原的斗争那样深入和广泛。
二、归还北方领土的运动,主要由政府和自由民主党掌握主导权。政府设有特殊法人《北方协会》、《北方领土问题对策协会》和《北方对策本部》等机构,负责统一处理北方领土问题的有关事务和宣传教育活动等。民间有关归还北方领土的许多社会团体,多由日本内阁和北海道各级地方政府资助和统一领导。
三、由于日本各政党之间以及它们同日本政府之间在归还问题上存在分歧,①所以这一运动尚难形成全国性大规模群众运动。
北海道人民一直站在要求归还北方领土斗争的最前列。遍及道内各行各业的50多个社会团体每年联合召开“促进收复北方领土道民集结大会,”并在道内各城市举办“北方领土巡回展出”,开展收复北方领土的宣传月活动。自1966年以来,每年8月为“宣传月”。因为8月是苏联对日宣战的月份,是北方领土的“发端月”。在宣传月期间,召开大会、讲演会、座谈会,组织儿童参观等。通过这些活动,回顾北方领土的历史,加深对北方领土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北海道青年每年组织一次“促进收复北方领土北海道宣传队”,乘车到日本各地去进行宣传和开展青年团体的交流活动,每次行程三、四千公里,周游七、八个县市。北海道人民自1972年以后,每年还派遣由各社会团体代表组成的“上访团”,向日本众参两院和外务大臣等要人反映北海道人民的意愿和决心。
在全国范围内,收复北方领土的运动也在不断发展。1974年,在全国发起了“要求归还北方领土1000万人签名运动。”到1981年春,已有1700万人签了名。1979年3月1日,《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全国推进委员会》在东京日比谷公会堂召开全国性集会,2800人参加,通过了对苏联的抗议和呼吁。为了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1979年10月, 日本组织了一个由230人组成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国际呼吁委员会联合国上访团”,于10月8、 9两日在联合国总部走访了美、英、中、联邦德国等国的代表,并分别和大使见了面。1981年9月13日,全日本劳动同盟在北海道纳沙布海角召开第十二次“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全国集会”,做出决议要求日本政府迅速进行收复北方四岛的谈判;要求苏联立即撤退在北方四岛的军事基地。
1980年10月25日的“第12次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国民大会”和11月2日的“要求归还北方领土全国集会”提出规定“北方领土日”的提案,并作出决议。在人民力量的推动下,1981年1月6日,日本政府决定每年的2月7日为“北方领土日。”① “北方领土日”的规定,在官民一致唤起国内舆论、使归还北方领土的要求扎根于民方面,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这是以北海道人民为主体的日本人民长期努力的结果。随着“北方领土日”的规定,日本人民收复北方领土的斗争将更加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

① 阿依努人(旧称虾夷人),是日本唯一的少数民旗,自古分布在日本东北部(主要是北海道)和千岛一带。“阿依努”一词是该族语言中“人”的意思。① 松前是地名,“藩”是日本晚期封建社会的渚吏领地。松前藩在北海道,故历史上松前曾是北海逋的别名。① 岩波文库版:《日本幽囚记》上,第90页。② 同上书, 下,第9—10页。③ “俄美公司”是俄国美洲公司的简称,建于1799年,是沙皇政府在千岛和太平洋东北水域一带迕行殖民扩张的派出机构。④ (日)北海道归还领土北方渔业对策本部编:《北方领土概况》, 第67页,1973年版。① 据《旧唐书》卷一九九下载,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黑水军和黑水府。据《元史》卷九十一《辽东志》卷九记载,13世纪60年代,元朝在黑龙江口特林设立了东征元帅府。15世纪初, 明朝在原东征元帅府旧地设有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直至清朝,一直对库页岛行使管理权。① 尼港事件: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期间,在靠近库页岛北部的苏联尼港市发生的苏日军队发生冲突的事件。① 《旧金山和平条约》第二章第二条(c)款规定:“日本国放弃对于千岛群岛及日本国由于1905年9月5日签订朴次茅斯条约而获得主权的桦太岛(库页岛)一部分及其附近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① 日本自由民主党主张“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不解决领土问题不能缔结和平条约;社会党主张整个千岛都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但又认为一次全部归还有困难, 可先争取归还齿舞群岛和色丹岛,其余在缔约后归还,公明党和民社党也提出“一揽子归还北方四岛”,但认为整个千岛也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留待以后解决; 日本共产党主张,齿舞、色丹不属于千岛群岛,是北海道的一部分,因此不受《雅尔塔协定》和《旧金山和平条约》的约束,应立即归还。择捉、国后应包括在旧金山和约第二项c款放弃之列,但该条款应予废除,在此前提下同苏联缔结和约,全面归还整个千岛群岛。① 1855年2月7日,签订《日俄通好条约》,条约规定日俄两国在千岛群岛的边界在得抚岛和择捉岛之间。日本政府认为,该条约是“北方四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的有力证据,“通过纪念这个和平地决定国界的条约制定日,来同苏联和平地解决这个同题。”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17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