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普鲁士王国的兴起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37 评论:0

普鲁士王国是在十二至十三世纪所形成的勃兰登堡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里原是一片荒芜的沙地平原,是德意志封建领主防御斯拉夫部落的前哨和向东方扩张的军事殖民地。十五世纪初,霍亨索伦家族从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手里领有勃兰登堡后,又兼并原来被条顿骑士团所占领的普鲁士,逐渐形成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十七世纪,霍亨索伦王朝利用德意志皇帝和德意志各邦在三十年战争中的衰落,不断扩充领地,增强实力。到十八世纪初,发展成普鲁士王国,在德意志境内崛起争雄,成为德意志和欧洲政治生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大邦国。

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的形成


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形成与德意志封建主在东方的早期扩张分不开。十三世纪以前,德意志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它本土的西部和南部,即在科伦—法兰克福—奥格斯堡一线,十五世纪中叶,它的中心才逐渐推移到易北河与奥得河流域。
神圣罗马帝国在易北河以东的领土,是通过对斯拉夫人的长期侵略扩张获得的。早在九至十世纪,德意志封建主开始向东扩张,由于遭到斯拉夫人的抵抗,到十世纪末曾一度中断了向东的开拓。十二世纪,德意志皇帝巴巴洛萨·弗里德里希一世在意大利的远征中,以及在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斗争中遭到失败,皇权衰落。地方诸侯势力日盛,他们为了追求新的领地和财富,教会为了扩大宗教势力范围,在“东进”口号下,再次掀起向拉贝河与波罗的海沿岸斯拉夫人进攻的新浪潮。大约1140年,霍尔施坦伯爵,绍姆堡家族的阿道尔夫伯爵首先侵入荷尔斯泰因东部的瓦格棱,在波罗的海南岸建立了第一座商业城市卢卑克。1142年,萨克森公国威尔夫家族的狮子亨利侵占了奥布德利人的土地,建立了梅克伦堡公国。
1134年,萨克森公国境内阿斯卡尼家族的猛熊阿尔布莱希特(1134—1170年)从德意志皇帝罗塔尔(1125—1137年)手中获得易北河左岸卢提切人的土地旧疆作为封土,成为萨克森北部的边疆伯。以后,他不断向东扩张,在1142年以汶德侯爵继承人的身份做了哈斐尔河流域的主人,把势力推向易北河中游,并迫使勃兰尼堡公国最后一个斯拉夫人的王公指定他为“继承人”,占有从易北河中游到奥得河中游的整个地区。他根据这个公国的名称,把所占领的地区易名为“勃兰登堡”,成为勃兰登堡的奠基者。
阿尔布莱希特把德意志西部的农民迁移到这里来开荒,建立起以小贵族为主体的骑士领地的庄园经济。这些新开拓的地区逐渐日耳曼化。不久,他本人及其后继者从威尔夫家族狮子亨利手中夺取了包括斯普累部落在内的斯拉夫人的土地。1240年,在斯普累河上建立柏林城,作为勃兰登堡的首都。
此后,历代勃兰登堡边疆侯还利用波兰封建主内部矛盾,不断把波兰西部疆界从奥得河及其支流一带向东推移,挤向瓦尔塔河与维斯瓦河流域,以扩大自己的疆域。他们还从德意志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1194—1250年)那里取得了控制斯拉夫人滨海地区的权力,奠定了阿斯卡尼家族在德意志东北部的基业。
普鲁士的形成是与德意志的封建骑士在波罗的海东岸的侵略扩张紧密相联的。地处波罗的海东岸和波兰之间的普鲁士,原来不是德意志的邦国。它是属于立陶宛的古普鲁斯人的居住地。当十三世纪初德意志封建主组织“宝剑骑士团”蜂涌到波罗的海东岸,侵占利沃尼亚时,另一部分德意志封建骑士也开始了向维斯瓦河与涅曼河之间的波罗的海南岸扩张,掠夺古普鲁斯人的土地。他们的行动曾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1215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委派德意志修士基利斯丁为古普鲁斯人居住地的主教。他宣布新的十字军远征,号召德意志的封建骑士去征服信奉多神教的古普鲁斯人,强迫他们皈依基督教。于是,在十三世纪初,由德意志天主教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军事组织“条顿骑士团”开始进入这个地区,德意志封建主对古普鲁斯人的侵略更加疯狂起来。
企图在波罗的海沿岸扩张领土的波兰封建主也助长了德意志骑士对古普鲁斯人的侵略。1226年,波兰马苏尔公国的康拉德大公为了同立陶宛人争夺古普鲁斯人的土地而求助于条顿骑士团,他把库尔姆地区赠送给骑士团大首领赫尔曼·冯·萨尔扎,以换取支援,从而把条顿骑士团引进了古普鲁斯人的居住地。
德意志侵略者遭到古普鲁斯人的顽强抵抗。直到1230年,条顿骑士团才以优势兵力镇压了当地居民的反抗,征服了这块土地,把它称之为“普鲁士”。条顿骑士团迫使当地居民进行强制性的奴役劳动,并向这里大量移民,使普鲁士迅速日耳曼化。
赫尔曼·冯·萨尔扎在德意志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教皇格列哥里九世的斗争中,两面逢迎,与双方都保持良好关系。他一方面宣称骑士团将继续忠于皇帝,不仅从弗里德里希二世那里得到丰厚的赏赐,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一张统辖整个普鲁士的里米尼黄金诏书和地位相当于帝国王公的职权。另一方面,他又向教皇表示要把所征服的土地全部献给教廷。结果,教皇又以教会采邑的名义把普鲁士恩赐给骑士团,并授权萨尔扎对普鲁士继续进行十字军远征。通过讨好皇帝和教皇,萨尔扎实际上使普鲁士正式成了条顿骑士团的领地。
骑士团在普鲁士站稳脚跟之后,开始排挤波兰在该地区的势力,并觊觎波兰的领土,对波兰造成严重威胁。1309年,条顿骑士团占领了包括但泽(格但斯克)在内的东波莫瑞地区,封闭了波兰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进一步加深了与波兰的矛盾。
条顿骑士团在波罗的海沿岸的扩张也加深了与立陶宛的矛盾。十三世纪三十年代,占据利沃尼亚的宝剑骑士团在与俄罗斯人和立陶宛人的斗争中遭到失败,向条顿骑士团求援。1237年,萨尔扎在教皇的支持下,乘机把宝剑骑士团并入条顿骑士团。这样,骑士团几乎占有了整个波罗的海的东岸和西岸,其势力一直延伸到东部的默多尔,为德意志人开辟了广泛的贸易和殖民地区。但条顿骑士团并未就此满足,它还企图占领立陶宛,使原来由宝剑骑士团所占有的利沃尼亚与条顿骑士团所占有的普鲁士连成一片,在波罗的海沿岸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骑士国家。这就对立陶宛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共同的敌人使原来相隙成仇的波兰贵族和立陶宛大公联合起来。138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公国签订克莱瓦条约,两国宣布正式联合。1386年立陶宛大公雅盖洛同意皈依基督教,和波兰女王雅德维加结婚,并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和立陶宛合并后,共同向占有波兰领土的条顿骑士团进兵,收复失地。
条顿骑士团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统治是建立在极不巩固的军事扩张的基础之上的,一旦遇到强敌的攻击,就会土崩瓦解。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和条顿骑士团在格伦瓦尔德会战。波兰—立陶宛使用波希米亚雇佣军,并得到俄罗斯人的支持,大获全胜。条顿骑士团遭到惨败。此后,条顿骑士团领地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是1454年爆发的普鲁士起义,对骑士团的打击非常沉重。再加上波兰的频繁进攻,使条顿骑士团的处境日益困难。它不得不于1466年同波兰缔结托尔恩和约,放弃了它所占有的部分领地。作为骑士团领地的普鲁士被割裂成两部分:包括但泽(格但斯克)在内的东波莫瑞、库尔姆和普鲁士的一部分割给波兰;普鲁士东部仍归骑士团领有,但必须臣服于波兰。条顿骑士团由此衰落。德意志封建主暂时停止了向东的扩张。

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开端


普鲁士是德意志封建骑士用武力占有的领地,原本同勃兰登堡的历史毫不相关。同样,十五世纪以前,勃兰登堡是德意志诸侯向东扩张的边疆阵地,与霍亨索伦家族也毫无联系。这两个地处东西而又各不相关的区域,怎么会一同成为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地,形成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后来又发展成为普鲁士王国呢?
霍亨索伦家族原是士瓦本公国的小贵族,十世纪起源于士瓦本公国布尔哈尔丁的霍亨索伦堡,1100年被封为索伦伯爵。1191年,索伦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与德意志皇帝亨利六世(1165—1197年)联姻,获纽伦堡伯爵领地,改称弗里德里希一世。1227年,这个家族分为两个宗系:长子康拉德三世袭纽伦堡领地,形成弗兰哥尼亚系;次子弗里德里希四世袭索伦伯爵领地,形成士瓦本系。前者后来领有安斯巴赫和巴莱特,发展成为弗兰哥尼亚小王公。
在霍亨索伦君主国形成的历史上,最重要的有三件事:取得勃兰登堡选侯国,普鲁士公国与这个选侯国合并,以后普鲁士晋升为王国。
霍亨索伦家族占有勃兰登堡选侯国是采取卑鄙的贿赂手段实现的。137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1347—1378年)夺取了对勃兰登堡的宗主权。1411年,勃兰登堡边疆侯阿斯卡尼家族宗室断嗣,该地区受盗贼骑士骚扰的市民向皇帝求援。当时正值卢森堡王朝才结束了1387—1389年的城市战争和1400—1410年皇室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混乱时期,皇室财源匮乏,负债累累。刚刚继位的西吉斯蒙(1410—1437年)皇帝根本无力援助勃兰登堡的市民。他为了抵偿债务,便任命弗兰哥尼亚的王公、霍亨索伦家族的纽伦堡伯爵弗里德里希六世(1372—1440年)为勃兰登堡的最高行政长官,去平息该地区的骑士骚扰。弗里德里希六世的野心很大,企图把勃兰登堡变为自己家族的世袭领地。他利用卢森堡王朝的经济困难,继续给皇帝贷款,使债款累计高达40万金弗罗伦。这样,他便从身负重债的西吉斯蒙皇帝手中取得勃兰登堡边疆侯的爵位,建立起霍亭索伦王朝,改称弗里德里希一世。但是西吉斯蒙声明,他保留有赎回勃兰登堡选侯国的权利。弗里德里希一世为了打消西吉斯蒙赎回勃兰登堡的念头,便利用他在镇压捷克胡司运动和解决天主教会“大分裂”的康斯坦茨宗教会议(1414—1418年)上所遇到的经济困难,再次“解囊相助”。西吉斯蒙皇帝终于在1417年正式宣布把勃兰登堡选侯国“恩赐”给霍亨索伦家族。
勃兰登堡选候国与普鲁士公国的合并,则是由霍亨索伦家族通过婚姻关系实现的。
1486年,勃兰登堡选帝侯阿尔布莱希特三世(1414—1486年)死后,霍亨索伦家族再次分裂成勃兰登堡支系和老弗兰哥尼亚支系。前者保留了勃兰登堡选帝侯的爵位。老弗兰哥尼亚的阿尔布莱希特(1490—1568年)在十六世纪初当选为条顿骑士团的大首领。1525年,阿尔布莱希特以宗教改革的名义,宣布放弃天主教,改宗路德新教,使骑士团的教会地产世俗化,把东普鲁士变为自己家族的世袭领地,改称为普鲁士公国,仍臣属波兰。到他儿子阿尔布莱希特·弗里德里希(1553—1618年)继位后,宗室绝嗣,阿尔布莱希特·弗里德里希本人又患精神病,于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另一系,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约西姆(1598—1608年)企图侵吞宗亲的遗产。他通过联姻政策,给自己的儿子约翰·西吉斯蒙(1608—1619年)娶了普鲁士公爵的长女,获得对普鲁士公国的继承权。但是,普鲁士是波兰的藩属,未经波兰同意是不能兼领普鲁士公国的。勃兰登堡选帝侯便采取贿赂的办法,“用右手收买波兰国王的近臣,用左手收买贵族共和国的议会”,终于在1618年普鲁士公爵阿尔布莱希特·弗里德里希死后,约翰·西吉斯蒙作为波兰王国的藩臣承袭普鲁士公爵,把东普鲁士并入勃兰登堡,形成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1614年,勃兰登堡选帝侯还根据遗产“继承权”,瓜分到下莱茵公爵的领地。1609年,下莱茵公爵约翰·威廉(1592—1609年)死后无嗣,引起他的亲戚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西吉斯蒙和普法尔茨—劳恩堡的沃尔夫冈·威廉(1578—1653年)之间争夺遗产的冲突。后经法国、英国与尼德兰“调解”,1614年双方缔结汉恩特协定,沃尔夫冈·威廉瓜分到尤利希和贝尔格,约翰·西吉斯蒙获得马尔克(今鲁尔地区)、克列维和拉文斯堡等领地。这些地区都位于莱茵河下游与威悉河流域,对勃兰登堡选侯国具有很重要的经济意义。
这样,到十七世纪初,勃兰登堡选帝侯便占有了三块辽阔而又分散的领地:维斯瓦河以东的普鲁士、中部的勃兰登堡和西部的下莱茵地区。领土面积由原有的3万9千平方公里增加到8万1千平方公里。

普鲁士王国的建立


普鲁士王国兴起于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1640—1688年)当政之时。他是一个性情粗暴、学识浅薄、残忍谲诈和怀有兴建霸业野心的君主。在他即位之初,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领土分散,军备不足,政权不稳,国力脆弱。霍亨索伦王朝君主作为勃兰登堡选帝侯,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成员,必须听命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作为普鲁士公爵,又受制于波兰王国。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结束后,作为这次战争中战胜国之一的瑞典,根据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占领了德意志北部近波美拉尼亚等大片领土和许多重要城市。通往北海与波罗的海的奥得河、易北河与威悉河的出海口都控制在它手中。波兰则控制着维斯瓦河下游。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的粮食出口与商业贸易。
为了摆脱政治上的屈从地位和打开贸易出口的北方通道,弗里德里希·威廉给自己和他的后继者规定了三项斗争目标:一、取消波兰对普鲁士的宗主权;二、夺取波罗的海南岸与奥得河下游的控制权;三、在领土扩张的基础上,把分散在各处的领地和勃兰登堡连成完整的疆土。然后仿效法国路易十四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王国,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雄德意志。
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弗里德里希·威廉同容克达成协议,国家承认容克有权向农民征收劳役和地租,有权对农民行使司法权;容克则同意弗里德里希·威廉向农民及城市居民征收军事税,建立一支常备军。弗里德里希·威廉还向各省派遣军事专员,建立军事官僚行政机关,加强专制统治。在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发展军需行业、工场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实行统一币制,以保护工商业的办法增加税收,充实国库。在外交上采取随机应变、背信弃义的狡诈手段,每次外交上的改弦易辙,均以获得新的领地或高额补助金为转移。
首先,在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弗里德里希·威廉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无视德意志民族利益,支持法国反对德意志皇帝、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1648年缔结分赃性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时,他托庇于法国,为霍亨索伦王朝攫取到一批新的“遗产”:远波美拉尼亚、哈尔伯施塔特、卡敏和明登等教会领地,满足了自己的领土欲望,增强了实力。从此,普鲁士王朝作为奥地利王朝的对手开始显露头角,成为与德意志皇帝分庭抗礼的最大诸侯国。
为了获得优良的海岸线,弗里德里希·威廉利用波兰—瑞典战争(1655—1660年),夺取被瑞典所占领的近波美拉尼亚和波兰的领土,并争取摆脱对波兰的藩属关系。在这次战争中,他时而站在瑞典一边反对波兰,时而又同波兰结盟去反对瑞典,不断出卖盟友,以求一逞。最后,根据1660年的奥里弗和约,从前臣属波兰王国的东普鲁士划归勃兰登堡选帝侯,取消了波兰对普鲁士公国的领主权。
然而,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南岸与奥得河下游地区的斗争中,弗里德里希·威廉却未能达到他预期的目标。在法国路易十四为争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以及与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优势的法荷战争(1672—1678年)中,弗里德里希·威廉重演背盟弃约的故技,出卖盟友,谋取利益。战争前夕,他被荷兰重金收买,与之结成反法军事同盟。到1673年,他又接受了路易十四的80万利弗尔,对法国不战而降,并单独同法国签订了和约。事隔一年,当荷兰与西班牙国王、德意志皇帝建立起新的反法军事同盟时,弗里德里希·威廉又见风使舵,倒向反法同盟方面。他乘法国无暇顾及其盟邦瑞典之机,1675年在费尔贝林打败瑞典军队,占领了包括斯德丁在内的近波美拉尼亚和吕根岛。但是,法国屡获胜利,并把战争扩展到德意志境内,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1679年,荷兰等国背着勃兰登堡与法国签订尼姆维根和约,使勃兰登堡陷于不利地位。结果,在法国的胁迫下,弗里德里希·威廉不得不把他所征服的近波美拉尼亚等地区奉还给瑞典。
弗里德里希·威廉为了从法国得到一笔常年补助金(每年10万塔勒),不惜出卖民族利益,与法国缔结了反对德意志皇帝的秘密条约,竭诚地支持法国在德意志推行扩张政策。但是,他对自己小朝廷的利益——吞并近波美拉尼亚却矢志不忘。1688年,在他临终前,一再嘱咐自己的后继人要解除法国阻碍勃兰登堡占有近波美拉尼亚的“可恨的同盟”。
弗里德里希三世(1688—1713年)不仅继承了选帝侯的封号,而且继承了他父亲随机应变的外交方针,但他缺少他父亲的治国大略。他崇尚法国的一切,极力模仿路易十四宫廷的豪华生活,终日沉浸在纵马游猎、歌舞声色之中,恣意挥霍国家财富。他不满足封疆公侯的显赫声威,力图把勃兰登堡提高到象法国一样的“王国”地位。
1701年,欧洲爆发了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战争,法国和瑞典等国结成反哈布斯堡王朝的同盟,对奥地利形成腹背之势。弗里德里希三世利用德意志皇帝的困境,把3万名雇佣军出租给奥地利,取得1千2百万塔勒巨款,并迫使皇帝承认勃兰登堡—普鲁士为王国。马克思讽刺说:“霍亨索伦选帝侯返回到了用活货币付账的古日耳曼习俗时代,区别只在于:古日耳曼人用的是牲畜,而他用的却是人。”
作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大公的弗里德里希三世考虑到普鲁士处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之外,可不受皇帝管辖,便决心定国号为“普鲁士王国”。这意味着霍亨索伦王朝将摆脱对皇帝的从属关系。1701年1月28日,弗里德里希三世在柯尼斯堡举行了隆重而豪华的加冕典礼,改号弗里德里希一世,宣告普鲁士王国成立。

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扩张


十八世纪上半叶,新王国的第二个君主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1713—1740年)统治时期,普鲁士逐渐形成为中央集权制的专制主义国家。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是个粗野残暴、悭吝刻薄的君主。他用棍棒、体罚“教育”臣民,“治理”国家,力图把普鲁士提高到欧洲强国的地位。为此目的,他在国内加强课税,压榨人民,压缩民用开支;禁止外国商品输入,以防资金外溢,千方百计增加财力。他以武力为后盾,取消1653年邦议会关于承认容克(地主贵族)对农民任意征收徭役、地租和行使司法等专有特权,打破容克贵族垄断各省政治、经济的独立性,加强中央集权。他还非常重视扩充军队,国库收入的6/7用于军费,养兵8万5千人,居欧洲第四位,士兵服役期限长达25年。这样,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就为他的后继者准备下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一个年收入700万塔勒的国库,从而也为普鲁士“奠定了到那时为止尚不为人所知的强国的基础”。
尽管1720年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运用他所创建的军队,参加北方战争(1700—1721年),打败了瑞典,夺取了包括斯德丁城在内的近波美拉尼亚的部分土地,但是,他还没有完全实现霍亨索伦王朝统治整个波罗的海南岸的宿愿。直到他儿子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86年)统治时,普鲁士王国才真正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
弗里德里希二世就其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来说,是一个具有治国大略的君主。然而,他象勃兰登堡的历代君侯一样,崇尚棍棒和暴虐统治。他为了实现攻城掠地、图强称霸的“宏图大业”,在所谓“开明专制”的掩饰下,进一步强化容克军事官僚机构,扩充军事实力,把军队增加到20万人,号称欧洲第一,在他统治期间,利用这支庞大的军队和他父亲遗留下的充实国库,连年征战,岁岁用兵,大肆扩张疆土。
174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刚刚即位不久,便乘哈布斯堡王朝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年)中的困难,加入了法国所组织的反奥同盟,参予瓜分奥地利皇室的遗产,以便夺取人多地广、物产富庶的西里西亚。弗里德里希二世先后在1740—1742年和1744—1745年对奥地利发动了两次西里西亚战争,打败奥地利。1748年,普鲁士抛弃它的同盟者,同奥地利签订亚琛和约,摘取了“奥地利王冠上的明珠”——西里西亚,面积约3万5千平方公里,使普鲁士的领土一下子扩大了1/3。为此,弗里德里希二世被容克贵族推崇为“弗里德里希大帝”。
普鲁士夺取西里西亚,加深了普、奥矛盾。奥地利不甘心丧失自己的领地,必然要联合其他强国反对普鲁士。弗里德里希二世则企图进一步侵占波希米亚,彻底打败奥地利,控制整个德意志。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普、奥争夺德意志霸权的斗争便很快卷进英、法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中去了。十八世纪中叶,是英、法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斗争激烈的时期。英国需要在欧洲寻找帮伙对付法国,守护英王在大陆的汉诺威领地。英国首相皮特看到普鲁士的军事实力,决定每年用67万英镑的代价收买它。弗里德里希二世在狂妄领土野心的驱使下,1756年1月,便与英国结成同盟,反对法国。
英、普同盟促进了法、奥联合。法国对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上次战争中背盟毁约的行为记忆犹新,现在又见他和英国合作,便决定同奥地利妥协,消除两百多年来的仇隙,支持哈布斯堡王朝反抗普鲁士,1756年5月,结成法、奥同盟。俄国、瑞典和萨克森担心普鲁士强盛,也加入法、奥同盟,准备共同瓜分普鲁士。
七年战争一开始,普鲁士便四面受敌,陷入包围。奥军进攻西里西亚,俄军以10万之众进犯东普鲁士,两万瑞典军队占领了远波美拉尼亚,10万法军越过莱茵河,逼近普鲁士南疆。1757年弗里德里希二世以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各条阵线阻挡了敌军,缓和了战局。但是,1760年俄军占领东普鲁士后,继续西进,一度攻占柏林。法、奥军队乘机夹击,使普军处境再次恶化。加上1761年英国在海外打败法国,夺取了大部分殖民地,主要目的已达到,它便抛弃了自己在大陆上的同盟者,断绝了对普鲁士的经济支援,使普军的资源发生极度恐慌。
1762年,普鲁士已濒于毁灭。弗里德里希二世在给他兄弟亨利亲王的信中说:如果“谁也不来帮助我们……我看不出有任何拖延或者防止我们的灭亡的可能性”。他在绝望中甚至已准备退位。值此间不容发之际,俄国外交政策发生了突然转变,才使普鲁士摆脱厄运。1762年1月5日,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彼得罗芙娜逝世,即位的彼得三世是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崇拜者。他立即下令停止对普军的敌对行动,5月5日单独同普鲁士签订和约,归还所有被俄军所占领的地区,并与弗里德里希二世合兵攻打奥军,使普军在战争中转败为胜。
1763年2月,普、奥缔结胡贝尔茨堡和约,普鲁士获得对西里西亚的绝对占有权。七年战争使普鲁士上升为欧洲的军事强国,为雄踞德意志,争霸欧洲迈出了第一步。
弗里德里希二世不忘先祖“遗训”,力图把分散的领地联成广袤的疆土。他摆脱了七年战争的困境,恢复实力后,便准备向东扩张,夺取波兰的土地,使普鲁士和勃兰登堡联成一片。1772年,他伙同俄国和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夺取了除格但斯克以外的波莫瑞地区、除托伦市以外的海乌姆诺省、马耳博克省和瓦尔米亚省等波兰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一部分大波兰地区以及库雅维地区,约3万6千平方公里。同年11月13日,普鲁士政府把这些新占领的辖区(除瓦尔米亚外)改建为玛里恩维尔德领地,统称为“新普鲁士”。1773年1月31日,根据弗里德里希二世的意旨,该地区又易名为“西普鲁士”,把原来的柯尼斯堡和贡宾年等行政区域改建为“东普鲁士省”,从而使勃兰登堡、西里西亚、东、西普鲁士等地联成一块完整的区域,加强了对东部地区的政治统治和经济联系。
1793年,普鲁士又伙同俄国第二次瓜分波兰,获得格但斯克、托伦两市,以及琴斯托霍瓦—索哈切夫—佳乌多沃一线以西的大波兰地区的几个省,腊维奇省的一部分和玛佐夫舍的一部分,共计面积5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1795年,在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普鲁士又夺取了包括华沙在内的整个西部波兰。这样,到十八世纪末,普鲁士王国的疆土,从1740年弗里德里希二世登极时的118,90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305,600多平方公里;人口从224万增加到868万人,成为德意志境内最大的邦国。

普鲁士王国兴起的原因


三十年战争以后,当德意志各邦处在政治、经济全面衰竭的时候,勃兰登堡—普鲁士却在十七至十八世纪迅速发展起来,兴起为强盛的普鲁士王国,是有其多种原因的。
首先,普鲁士王国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是它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之一。随着新航路的发现,世界贸易航线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沿岸,商业贸易中心也相应地由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南部和中部转移到英国与荷兰,造成了德意志各邦的经济衰退。到十七世纪末,德意志的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在整个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还不到10%;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更是微弱。然而世界贸易航线的改变,对普鲁士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德意志最重要的河流——莱茵河、易北河、威悉河与奥得河均有很长一段要流经普鲁士的领土,这就使它成为通向北海、波罗的海的交通要道和德意志对外贸易的中心。德意志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的产品,以及东部和中部的农产品都必须经过勃兰登堡,从北海出口。1752年,普鲁士王国的商品输出达1,690万塔勒;商品输入达2,260万塔勒。从1752到1785年,外贸逆差从570万塔勒逐渐下降到5万7千塔勒。日益发展的北方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鲁士的经济繁荣,改变着它在德意志以及欧洲的政治、经济地位。
残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是普鲁士王国兴起的重要基础。十六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易北河以东的德意志封建主加强了对农奴的劳役制剥削,扩大农庄经营,广大农民逐渐沦为农奴。尤其在三十年战争以后,在勃兰登堡—普鲁士加速了农民农奴化的过程。由于农村在战争中遭到惊人的破坏,土地荒芜,封建主就有可能任意把农民的份地并入自己的领地。而在战争毁灭性后果逼迫下到处流浪的居民开始定居下来,就使贵族有了方便的借口把农村居民作为农奴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加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出现了普鲁士的“农奴制再版”。


普鲁士王国示意图
十八世纪下半叶,随着西方国家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刺激了普鲁士容克地主追求财富的欲望。他们最大限度地驱逐农民,占有农民份地,扩大自己的耕地,形成许多巨大的容克地主庄园。相反,农民的农庄却在逐年减少。在地主攫取农民土地的过程中,还把大部分农民变成雇佣农奴,占有他们的劳动力,扩大出口粮食的生产。这就加强和巩固了普鲁士王国以农奴劳役制为基础的地主商品经济。
建立和加强封建军事官僚专制机构,巩固容克贵族的政治统治,是普鲁士王国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从勃兰登堡大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一直到弗里德里希二世,普鲁士的历代君主都特别重视加强军事官僚机构。他们不仅培植了庞大的容克官僚集团,强化政府机构,而且突出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们把军队视为国家的最高利益,一切都服从于军事需要,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部军事化,把普鲁士推上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用不断的军事扩张来增强容克地主国家的威力。
在上述基础上,霍亨索伦王朝的君侯,利用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各邦的长期衰落,“靠贿赂的神权、公开的购买、零星的盗窃、对遗产的猎取和分赃的叛卖性条约”,兼并它周围弱小邦国的土地;靠出租雇佣军,谋取补助金,充当法国或英国的附庸,在哈布斯堡王朝与欧洲列强的对抗中,不断背叛皇帝,出卖民族利益,使德意志国家在多次的国际冲突中遭到残酷的蹂躏,而使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发展成一个军事强国。
普鲁士王国的崛起,对德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十九世纪,随着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加强,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运动中和欧洲国际事务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终于在十九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以普鲁士王国为中心,打破法、俄等国对德意志统一事业的干扰,通过王朝战争的道路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①1928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的公爵捕鸟者亨利一世(876—936年)把居住在哈斐尔河流域的汶德人(斯拉夫人的一支)赶到易北河上游以后,为了防卫汶德人反攻而在易北河中游所建立的公国。十世纪末斯拉夫人发动反抗德意志的起义,汶德人重返原地。
① 宝剑骑士团是德意志封建主、里加修道院院长西奥德里于1204年经教皇批准后,在波罗的海东岸的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建立的。
② 条顿骑士团,1198年建于巴勒斯坦。它是德意志天主教会进行十字军东征的军事组织,成员只限于骑士身份的德意志贵族。其大首领位同王公,由骑士推选产生,终身任职。教皇曾授以该团“圣殿骑士”的称号,加强对它的影响。十三世纪初转入欧洲活动。
① 十五世纪初,捷克人民反对德意志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捷克爱国者胡司而得名。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1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110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107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17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普加乔夫起义
下一篇:前三头与后三头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