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的统一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73 评论:0

1859年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的统一, 标志着罗马尼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是1877年罗马尼亚国家独立和1918年罗马尼亚民族国家最后统一的基础。
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位于多瑙河下游, 喀尔巴阡山南麓和东麓。上古时期, 这里居住着达契亚一葛特人, 是色雷斯人的北支。公元106—271年, 作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本地人与罗马人长期共居, 形成了罗马—达契亚人和罗马—达契亚语, 这种语言逐步演化为罗马尼亚语。十四世纪, 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相继建立了封建国家。十五世纪中叶, 两国先后沦为奥斯曼帝国附属的自治公国。
欧洲史籍和罗马尼亚史籍中有大量关于两公国民族同一性的记载。1478年5月2日, 摩尔多瓦的君主斯特凡大公在给维也纳宫廷的信中, 称瓦拉几亚为“另一个罗马尼亚国家”。1600年, 瓦拉几亚君主米哈伊曾经实现了两公国和另一个罗马尼亚人的公国特兰西瓦尼亚的短期的统一。十七世纪, 3个公国的编年史学者就已说明了罗马尼亚人是“罗马人的后裔”, 属同一种族, 说同一种拉丁语。喀尔巴阡山把3个公国联系起来, 通过山间狭谷道路,有着频繁的经济和政治交往,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感情。
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同处于多瑙河下游的平原和丘陵地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进行了长期的反对同一个宗主国统治的斗争,到了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由于两公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经济交流的扩大,共同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加强。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祖先和历史发展,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感情、风俗习惯以及共同的民族解放斗争的目标,是后来两公国统一的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革命民主派的出现


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的统一是两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由此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结果。
十八世纪末叶和十九世纪初叶,两公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最初表现于粮食和牲畜的出口贸易中,稍后,税收的租让及食盐的出口也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形式。同时,工场手工业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据1831年俄国的材料统计,瓦拉几亚有1,068个手工工场,它们虽然“不算先进,但规模较大”。少数手工工场已开始使用雇佣劳动。商业资本逐步确立。
1828—1829年,俄国为了向巴尔干地区扩张,发动了俄土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829年,俄土签订亚得里亚那堡条约,大大削弱了土耳其对两公国的宗主权。条约的第5条规定,“保证两公国宗教信仰自由,完善的治安,人民独立的行政管理和无阻碍的贸易权”,废除土耳其对两公国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两公国居民可以“自由买卖其土地和工业产品”。
1829—1834年,俄军占领两公国期间,由沙皇尼古拉一世委派的基谢列夫将军担任两公国的全权总督。他按照沙皇的旨意,组织和领导两公国的大地主组成的专门委员会, 制定了《组织法规》, 作为两公国的宪法。
《组织法规》除重申亚得里亚那堡条约的规定外, 制定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管理制度, 是一部维护大地主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法典。但其中也有某些积极的成分。它规定,两公国的君主不再由土耳其政府直接任命, 而由两公国各自的议会选举; 大商人和大手工业主的少数代表可以进入议会, 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法规指出: “这两个公国的居民的同样的起源、同样的信仰、风俗和语言, 加上他们的共同的需要, 是足以促使他们更紧密的联合的因素”, 两公国“不可分离的合并”是“救世”的需要。法规在两公国建立了几乎完全相同的制度和行政设施。这些为两公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由于取消了土耳其对两公国对外贸易的垄断权, 两公国的农产品开始进入欧洲和世界市场。地主为获得更多的利益, 努力扩大耕地面积, 大片荒芜的土地被开垦。1829—1863年, 耕地面积增加了两倍。1829—1846年, 摩尔多瓦小麦产量提高了近4倍。
1831—1833年, 两公国的出口额从2,560万列依增加到4,340万列依, 1850年达到7,600万列依, 1855年更高达17,100万列依。其中, 通过海路输出的粮食, 1837年为142万1千公石, 1840年达到215万8千公石。对英国的出口, 1823年, 在英国靠岸的船只仅有7艘, 10年以后增加到113艘。而对英国输出粮食量仅占两公国总输出量的1/3。
俄国敖德萨的商人看到自己身旁出现这么一个有力的竞争者感到惊慌。马克思当时指出, 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的贸易“发展得非常迅速, 开始在俄国一向据有的几个生产部门中与俄国竞争”
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了。临近黑海的多瑙河港口加拉茨,1834—1841年增加了1,400户,居民增加一倍。四十年代初,该港口每年停靠800艘船只,成了多瑙河沿岸的一个真正的粮仓和转运城市。同时,国内贸易也扩大了。《组织法规》规定,要在所有城镇和码头开设贸易市场。三十年代,集市已遍布城乡各地。1846年,为了便利贸易,两公国统一了关税。
两公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粮食和原料产地,同时,也成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十九世纪中叶,两公国从英国的进口额超过了土耳其欧洲部分从英国的进口额。由于与国外经济交流的发展,两公国的矿藏资源引起法国、英国、奥国和俄国资本家的注意。1843年,俄国一家公司获得勘探和开采喀尔巴阡山矿产的为期12年的租让权。1854—1857年,奥国占领两公国期间,计划修建两条横贯两公国的铁路,企图使奥国的铁路达到两公国的多瑙河和黑海港口。后因奥国1857年从两公国撤军而取消。
商业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1866年全国已有12,800多家大小不等的工业企业,其中2,936家建于三十年代,2,032家建于四十年代,7,849家建于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大部分仍是设在农村的手工工场,计10,381家。设在城市已使用雇佣工人和先进技术的企业有2,486家。国家兵工厂有259名工人,4个盐场有107名工人。1843年,图纳尔市建立一座造船厂。五十年代初,摩尔多瓦的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历史学家、地主科葛尔尼恰努,在尼亚姆茨市建立了一座造船厂,到六十年代初有工人120名,采煤、采油以及造纸厂、火柴厂、硬脂厂等也相继出现。1847年,摩尔多瓦首都雅西一座面粉厂开始使用蒸汽机。1853年,瓦拉几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也出现这样的面粉厂。
工人的人数随着工业的发展也在增加。1859年,全国共有8万多工人,其中手工业者6万,雇佣工人2万3千人左右。十九世纪中叶,两公国的工业发展虽然仍很落后,但同以前相比,有较大发展, 资本主义因素在不断增加, 手工工场开始向工厂生产过渡。
《组织法规》某些规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它对封建制度本身没有根本的触动。1859年, 两公国人口有500万左右。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这说明当时两公国还是农业国家。《组织法规》虽然指出资产阶级是“居民中最重要的阶级之一”, “商业是社会福利的真正源泉”, 要给商人“更广泛权利”, 但并没有制定什么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实际措施。《组织法规》中大量的而详尽的规定是要保证两公国在农奴制的传统轨道上走下去。
《组织法规》规定, 君主只能从大地主中间选拔, 高级官吏只能由地主担任。工商业者只有少数人进入议会。1859年瓦拉几亚议会的190名议员中只有27名商人和企业家。大地主不仅掌握着国家政权, 而且控制着经济命脉。
十九世纪中期, 摩尔多瓦有大地主300户, 瓦拉几亚有70户。许多大地主是世袭繁衍。10—15个大家族占有两公国1/3的土地, 超过1万公顷的大地主并非罕见。他们从高额地租和徭役中得到大量收入, 不愿意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先进机器或把农奴变为雇佣工人,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 而是顽固地维护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他们成为两公国发展的障碍。十九世纪中叶,摩尔多瓦1公顷土地平均产量为7公石, 而法国是14.7公石, 英国是20公石; 1公顷土地的收入以法郎计算, 比例是21∶47∶147。1848年,瓦拉几亚革命领导人之一, 出身于地主的阿·戈列斯库-阿拉布列写道:“到处的经验都证明, 自由劳动要比强迫劳动有效得多。”
《组织法规》还规定大幅度削减农民的份地, 以增加大地主的耕地面积。摩尔多瓦1805年一个农户的份地是7.9—19.3公顷,实施《组织法规》后减少到3.4—7.68公顷, 近2/3的份地被地主剥夺了。地主为了经营不断扩大的土地, 增加了农民的徭役。《组织法规》规定一个农户一年要为地主服徭役几天, 而规定的日劳动量往往要两三天才能完成,实际的劳役天数要多得多。如果农民没有耕畜的话,则更需付出加倍的劳动日。根据瓦拉几亚1848年革命的领导人伯尔切斯库的统计,在瓦拉几亚劳役为56天,在摩尔多瓦为84天。加上地主临时差遣的杂活,农民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为地主服劳役。马克思把《组织法规》称为徭役劳动法典是十分正确的。
除了徭役,农民还要付地租和国税。地租占去农民收入的10—20%。《组织法规》免除地主和仆人的租务,将全部重担转嫁到农民和工商业者身上。农民不分贫富,一年一户为30个皮亚斯特(土耳其币制单位),另外还有牲畜税、地方行政开支税、工役或代役税等,总共每年要交150个皮亚斯。地主开办的企业免税,极大地损害了工商业者的利益。
农民的迁居受到种种的限制。《组织法规》规定,农民迁居之前必须通知地主,并要付清租税和代役租。所以只有富裕农民才有迁居的可能。贫苦农民往往采用逃亡、暴动的方式进行反抗。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民发生两极分化。据1864年罗马尼亚实行农业改革时的记载,当时有46万7千多农民赎买了土地,其中富裕农民占15.37%,中农占43.19%,没有耕畜的贫农占28.67%,其余为完全没有家畜的赤贫户。贫农和赤贫户占40%左右,他们被迫从事手工业或者出卖劳力。他们的存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组织法规》的规定,他们都不能自由离开农村,而成为雇佣劳动者。
国家没有近代的财政经济制度,也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两公国统一前,瓦拉几亚没有国家银行,摩尔多瓦1847年建立的银行规模也不大。资本家得不到信贷。币制不统一,除了官定货币土耳其币皮亚斯(当地称列依)外,还有70种外币流通。投机商趁机进行货币兑换,骗取大量钱财。
工商业资产阶级受到封建制度的损害,竭力争取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希望参预政权的管理,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是他们力量薄弱。由于他们队伍中的相当一部分是由中小地主转化来的, 有的是资本家兼地主, 因此在政治上与自由派地主结成了联盟。
中小地主政治上受到大地主的歧视, 经济上也不稳定, 其中有些人兼营工商业, 有的人破产而投入自由职业者的队伍。他们靠近工商业资产阶级, 比较容易接受民主改革的思想。中小贵族和他们的子弟, 在出国旅游和留学中受到法国、奥国和英国社会的影响, 看到了本国的农奴劳动的落后状况, 感到旧的生产方式束缚生产的发展, 希望通过改革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中小贵族是未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重要组成力量, 它大大地加强了革命队伍中妥协的成份。
主张用革命方式实现民主改革和国家统一的人形成革命民主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瓦拉几亚的尼·伯尔切斯库(1819—1852年)。伯尔切斯库出身小贵族, 青年时期就参加了革命活动,21岁因参加密谋团体被捕, 判处3年监禁。出狱后,他组织革命团体,于1843年与扬·吉卡、亚·戈列斯库、克·特尔少校建立秘密团体“兄弟会”, 宣誓为推翻封建制度而斗争。
兄弟会的成员中包括资产阶级分子、自由派地主、手工业者,工人和农民。兄弟会采取秘密联络的组织方式, 它的成员、支持者和同情者不断扩大, 遍布瓦拉几亚各地。伯尔切斯库分析了罗马尼亚社会和经济状况,认为“所有制的问题是革命的主要问题”,他指出, 哪里有封建主统治, 哪里就有愚昧、贫穷、专制的猖獗。必须废除农奴制, 分土地给农民; 在罗马尼亚人民面前有三项重大历史使命, 即推翻封建制度、统一和独立。由于伯尔切斯库的杰出的宣传鼓动和兄弟会明确的革命目标, 兄弟会发展成两公国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
1846年, 摩尔多瓦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兄弟会的组织“爱国协会”。成员中有后来两公国统一后的第一任君主亚·库扎。库扎(1820—1873年)青少年时,就学于雅西学堂,毕业后到巴黎留学,回国后曾在军队和法院任职。他主张用革命方式推翻农奴制,代之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瓦拉几亚民主革命中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1848年革命中的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


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给罗马尼亚两公国的革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沙俄政府为法国和德国的革命所震惊,奥国也为本国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所困扰,放松了对两公国的干涉和控制。
法国、奥地利、普鲁士等国革命的消息在两公国人民中引起强烈的反响。1848年2月,流亡法国的伯尔切斯库亲身参加了巴黎人民冲击路易-菲力浦王宫的行动,目睹了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的庄严场面。3月8日,他在自己的住所召集两公国流亡革命者开会,商讨在两公国行动的问题。会上出现分歧。伯尔切斯库建议两公国革命者集中力量首先在瓦拉几亚行动,然后把革命引向摩尔多瓦。摩尔多瓦革命者则主张两公国革命者单独行动。会议虽然没有形成共同决议,但革命战士满怀信心,会后纷纷回国进行活动。
1848年初,两公国革命形势基本形成。农民不满地主再次增加租税,到处发生农民抗租抗税、逃亡和骚动的事件。弗尔契乌县的一个地主抱怨说:“叛乱和不服从情绪以及无政府状态现在在居民中占统治地位”。城市商人、手工业者和工人盼望着推翻旧制度,改变自己的处境。摩尔多瓦议会中许多地主不满意君主斯图尔扎横征暴、恣意积聚钱财的行为,组成议会的反对派。两公国的革命者决定抓住这个国内外的有利时机, 发动革命。
4月8日, 在摩尔多瓦雅西市的“彼得堡”饭店, 约有1千名地主、商人、教师、律师、教士和手工业者开会, 对现行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他们向斯图尔扎递交了一份包括35条改革纲领的请愿书, 提出了保障人身不可侵犯, 改革学校, 废除体罚和书报检查制度, 实行责任制内阁, 释放政治犯, 改善农民状况等要求。斯图尔扎惧怕革命发生, 躲到了警察驻地。这时革命队伍中就革命方式和道路问题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主张调和妥协, 另一部分人主张用武力把“国家从专制制度下拯救出来”, 并在雅西市民中间进行了革命鼓动。革命运动缺乏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行动迟缓。
4月10日晚, 斯图尔扎下令对革命者进行搜捕,300人被逮捕,大部分革命者逃脱。雅西的革命发动失败了, 但摩尔多瓦各县农民的暴动和起义仍在继续。斯图尔扎向沙皇尼古拉一世求援。7月10日, 俄军占领雅西, 伙同斯图尔扎将各地的农民运动镇压了下去。
瓦拉几亚由于资产阶级人数较多和兄弟会的影响, 革命力量比摩尔多瓦大。1848年初, 以康·罗塞蒂为首的革命者在布加勒斯特积极活动。他们恢复兄弟会在首都的活动, 印刷和散发鼓动革命的地下刊物。罗塞蒂出身自由派地主家庭, 支持伯尔切斯库的观点, 是侨民中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4月中旬, 伯尔切斯库等回到布加勒斯特, 于4月20日建立了瓦拉几亚革命委员会。在革命委员会中, 伯尔切斯库与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教育家埃里亚德为首的温和派发生了分歧, 埃里亚德有一句名言: “我仇恨暴政, 但害怕无政府状态!”由于伯尔切斯库的坚持, 委员会进行了革命的准备工作, 购买武器, 成立由手工业工人和商人组成的武装小组。每组10—20个“弟兄”。起义准备于6月21日在佛耳恰、普拉霍瓦两县, 布加勒斯特和瓦拉几亚西部的伊兹拉兹镇(在特列奥尔曼县)同时举行。埃里亚德等前往伊兹拉兹,伯尔切斯库前往普拉霍瓦。
6月21日,埃里亚德在伊兹拉兹附近的复兴原野上,向聚集在这里的几百名农民、市民和拥护革命的一连驻军宣读了共22条的革命宣言,即《伊兹拉兹宣言》。这个宣言是由伯尔切斯库领导的革命委员会制订的。宣言宣布,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废除爵位和等级,成立责任制内阁。其中第13条废除农奴制,是宣言的革命精髓。伯尔切斯库后来写道:“整个1848年革命包含在第13条中”。宣言规定,制宪会议实行“直接、广泛、自由的选举”,君主“将从……任何一个等级中”选举产生,任期5年。宣言还宣布要保障国家的独立,任何外国列强不得干涉内政。大会后,组织队伍向首都进发,沿途人数不断增加。
伊兹拉兹起义加速了首都事态的发展。在罗塞蒂等人的组织下, 6月23日,以制革工人和近郊农民为主的人群涌向王宫。军校学生马格鲁等向人们宣读了革命宣言。由于士兵拒绝向群众开枪,瓦拉几亚君主比贝斯库被迫承认宣言为瓦拉几亚宪法,并承认了革命委员会组织的政府。伯尔切斯库任外交部长。两天后,比贝斯库逃亡国外。
临时政府成立后,革命队伍中的温和派和革命派的斗争尖锐起来。埃里亚德到达首都后,立即强迫政府于6月26日改组,让反动的大主教内奥菲特任政府首脑。伯尔切斯库、亚·戈列斯库和罗塞蒂被迫退出政府,改任只有谘询权的国务秘书。埃里亚德主张在不损害地主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他的势力占据了政府的重要位置,他本人任宗教部长。
政府的改组和成分的变化预示了革命的前途。虽然政府迅速地进行了一系列符合革命宣言的改革,并于7月26日在伯尔切斯库的坚持下公布了召开制宪会议的法令,但对废除农奴制及分配土地给农民这一根本问题却久拖不决,渐渐失去农民对革命的支持。伯尔切斯库一直向政府呼吁, 指出只有解决农民问题才能挽救革命。他当时写道:“农民不相信诺言, 而是问道: 为什么现在不给他们(土地)? 我们犯了错误, 本来应该利用胜利, 即使暂时先消灭农奴制也好。否则我们的革命……如果不是完全失败, 也将半途而废。”
7月底和8月初, 土耳其军队3万多人渡过多瑙河, 进入罗马尼亚, 提出解散临时政府的最后通牒。临时政府不敢发动人民抵抗, 于8月4日宣布解散。9日和10日, 土耳其和俄国军队先后开进布加勒斯特, 镇压了人民和部分军队的反抗, 恢复了革命前的反动统治。
罗马尼亚两公国1848年革命失败了, 但是它向全世界表达了两公国人民要求民主改革、统一和独立的愿望。它使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 锻炼出一批民主革命家, 为1859年两公国的统一作了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克里木战争前后争取统一的斗争


1848年后, 罗马尼亚两公国像整个欧洲当时的形势一样, 革命处于低潮。再度流亡国外的伯尔切斯库正确地指出, 以后的革命应主要争取罗马尼亚两公国的统一。他说:“如果两大部分的……罗马尼亚人一同起来, 谁还能阻挡统一?”他号召两公国人民在民主改革的旗帜下实现统一。
1850年秋, 伯尔切斯库、罗塞蒂和摩尔多瓦民主革命的领导人之一默林内斯库等在巴黎创办《未来的罗马尼亚》杂志。伯尔切斯库在该杂志上发表了《罗马尼亚人革命的历史进程》一文, 指出了两公国1848年革命以后革命发展必然遵循的道路, 即先统一后独立, 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民主改革。该文的思想为两公国广大革命者所接受,实际上成为以后继续发展革命的纲领。1852年,年仅33岁的伯尔切斯库因患肺病死于意大利巴勒莫。
继伯尔切斯库之后,主张在民主改革的旗帜下实现两公国统一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摩尔多瓦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历史学家科葛尔尼恰努(1817—1891年)。他出身于地主,因为被流放而没有直接参加1848年革命,但革命前以他丰富的知识和历史著述宣传了民主改革和两公国统一的思想,对当时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他并不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还在1848年革命前他就写道:“任何暴力革命,任何突变都只能带来不幸的结果。”他主张土地改革。他说:“根据我的信念,剥夺农民土地必然要使罗马尼亚面临可怕的灾难。”
1848年革命后,科葛尔尼恰努成为两公国统一的坚定的倡导者,他把国家的统一看作是“一切改革的王冠”。他和流亡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的革命者一道,把主要精力放在统一事业上,提出了“力量在统一之中”的口号。为了说服和联合地主阶级,他们渐渐地放低了民主改革的调子,向地主阶级许诺,将“根据可能性”进行改革,并认为这样做是一条既能实现统一又能实现民主改革的稳妥的道路。同时,他们分析了列强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和矛盾逐渐激化的国际形势,把许多精力放在外交活动上,力求通过外交努力取得西方大国对两公国统一事业的支持。
1853—1856年发生的克里木战争为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统一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条件。战争一开始,两公国就成为俄国和土耳其交战的战场。1854年,战争转移到克里木半岛后,奥国乘虚而入,出兵占领了两公国,直到1857年才撤军。俄、土、奥争夺两公国的斗争使两公国的地位问题再一次变成了国际争端。
英国和法国为了遏制俄国的对外扩张,保护自己在近东和中亚的利益,在支持土耳其的同时,把两公国的统一视为阻止俄军通向君士坦丁堡的屏障。拿破仑三世还力图瓦解“神圣同盟”,加强法国在欧洲的地位。他实现自己计划的主要障碍是俄国和奥国,因此, 法国在1854年支持土耳其反对俄国, 1855—1859年支持两公国的统一, 1859年又联合撒丁, 想通过实现意大利的统一来威胁奥国。拿破仑三世怂恿奥国与俄国开战, 奥国拒绝。1855年3月, 在克里木战争交战双方的维也纳谈判会议上, 法国代表布尔克内提出了实现多瑙河两公国统一的问题,向奥国施加压力。1855年10月, 英国外交大臣克拉伦登勋爵向拿破仑三世建议两公国“在一个世袭的外国亲王治下实现统一, 但需要保持土耳其的宗主权, 就象对埃及那样”。
从克里木战争一开始,两公国的有识之士立即意识到,这次战争“提供了……罗马尼亚人去争取自己在文明民族大家庭中应有的地位”的机会。1854年, 两公国的许多流亡革命者就向法国、英国和撒丁政府交涉, 请求他们在缔结和约时, 同意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的统一。此后, 他们一直把外交努力的重点放在法国和英国。
1856年3月, 沙皇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败北,巴黎和会开场。3月7日, 参加会议的法国外长瓦列夫斯基对克拉伦登勋爵说:“如果不载明两公国的统一和独立,任何和平都不会牢固和持久”。第二天, 他建议大会宣布两公国的统一。建议得到英国、撒丁、普鲁士和俄国的支持, 遭到土耳其和奥国的强烈反对。俄国所以支持, 是为了改善战后同法国的关系, 并且离间英、法、土之间的联盟。土耳其宰相阿里·巴沙说:“统一一旦实现, 罗马尼亚人……将开始争取独立”。这将成为土耳其在巴尔干统治崩溃的开始。奥国想控制多瑙河下游, 把多瑙河变成它的内河。两公国的统一不但会使它的计划破产, 而且将对它统治下的特兰西瓦尼亚的200多万罗马尼亚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奥国驻土耳其大使普洛柯施·欧斯滕对法国驻土大使说:“类似的方案如果成功, 将会对奥国产生‘痛彻骨髓’的威胁”。
尽管土、奥反对,法、英从欧洲总体战略构想出发,仍旧迫使巴黎和会作出决定:废除俄国对两公国的保护权,两公国只受土耳其政府宗主权的辖制,但得到欧洲列强的集体保障;《组织法规》将根据两公国人民的要求进行修改;两公国选出临时议会就统一问题征求本国的意见;成立一个专门的“欧洲委员会”对两公国居民的愿望进行实地调查。此外,还规定多瑙河航运自由,黑海成为中立区等等。

两公国统一的实现


巴黎和会只是给两公国创造了可能实现统一的条件,并没有作出两公国统一的决定。巴黎和会以后,两公国争取统一的斗争焦点转移到国内。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统一,实现什么样的统一,两公国民主进步势力与保守、反动势力展开了激烈斗争。这一斗争贯穿于1856—1859年实现统一的整个过程之中,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时议会的选举。
1857年3月,欧洲委员会成员到达布加勒斯特,这个委员会是巴黎和会为实地调查两公国的民意而组织的。两公国流亡革命者和爱国侨民也纷纷回国。由于民主派长期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两公国从上到下要求统一的气氛十分浓厚。真正阻碍统一运动的只是一小撮大地主和达官贵人。他们依靠保护国和宗主国,在国内顽固坚持封建专制制度,害怕民族民主力量借助于统一运动而增长,危及其反动统治。
即使在最高统治层中,也并非所有的人都反对两公国的统一。瓦拉几亚的代君主亚·吉卡就对统一运动取支持态度,使瓦拉几亚选举临时议会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3月15日,瓦拉几亚政府组织了专门机构“统一委员会”, 筹备临时议会的选举工作。各县的统一委员会也相继成立。
摩尔多瓦的代君主尼·沃戈里德则顽固抵抗统一运动。他对民主派进行威胁恫吓, 甚至逮捕, 从选民名单上除去民主派和倾向民主派的人士, 阻止他们投票和竞选, 搞了个一手包办的伪选举。加拉茨县长、民主派战士亚·库扎对此表示抗议,宣布辞职。库扎的行动使他在国内外博得很高的声誉。
伪选举使保守派获得议会多数。民主派通过法、俄、普和撒丁代表的干预, 要求土耳其政府取消这次选举。土政府得到奥、英支持, 拒绝让步。8月4日, 法、俄、普、撒同土耳其断绝了外交关系。8月6日, 拿破仑三世与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及首相帕麦斯顿在奥斯本会晤, 3日后取得妥协: 法国以放弃将两公国统一于一名外国公爵之下的要求作为交换条件, 英国保证促使土耳其取消伪选举。在英国的压力下, 土耳其被迫重新进行选举。民主派的许多领导人如科葛尔尼恰努、默林内斯库、库扎等都当选了。
在摩尔多瓦的临时议会上, 科葛尔尼恰努提出一项决议案:“国家首要的、最伟大、最普遍和最具有民族性的愿望是:尊重自治; 将两公国统一为一个国家, 取名罗马尼亚”; 成立“代表民族的全部利益的民众议会”。到会的83名议员有81名投票赞成这项决议案。
瓦拉几亚临时议会也一致通过一项内容相同的决议案。在瓦拉几亚临时议会的选举中, 著名的民主派人士罗塞蒂、什·戈列斯库和马格鲁等都当选了。马格鲁在1848年临时革命政府中是军队的主要领导人。
两公国的临时议会完成其历史使命后于1857年底解散。欧洲委员会向共同保护国英、法、俄、土、奥、普、撒7国报告了临时议会的表决结果。巴黎和会的代表于1858年5月22日至8月19日讨论了两公国的问题。由于列强意见分歧,两公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仅决定组成两公国的联盟,取名为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联合公国”,联合公国在7个签字国共同保护下完全自治。土耳其的宗主权保持不变,但只有在两公国发生“动乱”并取得共同保护国一致同意的情况下,土耳其才有权向两公国派遣军队。每个公国选举一名君主和一个议会管理国家。摩尔多瓦人和瓦拉几亚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并可在任何一个公国担任公职。这最后一项规定使两国选举同一个人担任君主成为可能。
第二阶段,民主派和保守派争夺君主职位的斗争。
如果说民主派和保守派在是否赞成统一的问题上并没有截然分歧的话,那末,在巴黎和会作出成立联合公国的决定后,两公国内民主派和保守派立即明显分野,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要内容是由谁掌握政权,即选举谁当君主。它直接关系到将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根据巴黎和会关于两公国的决定,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各设立一个由宗主国认可的3人摄政委员会代替原来的代君主。摄政委员会负责筹备选举君主的议会,监督选举议会的进行,待选出新君主后即中止其职权。
瓦拉几亚的3个摄政埃·伯列亚努、伊马努、伊·菲利佩斯库全是保守派。他们利用手中权力,取消了出版、集会自由,解除民主派人士的公职,竭力限制选举权,以保证保守派在议会选举中取胜。他们公开宣布,对“任何骚乱情绪将予以严惩”。民主派则通过报刊宣传、请愿、抗议及外交手段,谋求大国支持,发动群众,与保守派及其摄政展开斗争。斗争越演越烈,以至摄政的个人安全受到威胁。他们下令布加勒斯特实行戒严。
摩尔多瓦的摄政会由阿·潘努、瓦·斯图尔扎、什·卡塔尔久组成。前两人是民主派,卡塔尔久属保守派。民主派利用在摄政会中的优势,主张出版、集会自由,扩大选举权,任命民主进步人士作行政官员。亚·库扎被任命为全军副总司令。当两位民主派摄政遇到保守派摄政的刁难时, 便果断地将其撤职, 1859年1月1日, 选举民主派人士扬·坎塔库齐诺参加摄政会。
1859年1月, 开始选举两国君主。1月9日, 摩尔多瓦选举议会开幕。首都雅西居民以“统一万岁”的口号向选举议会的代表致意。民主派占据选举议会的多数并得到人民的支持, 左右着大会的方向。经过几天的反复争论和磋商, 民主派代表于1月15日晚决定亚·库扎上校为唯一候选人。1月17日, 大会一致选举库扎为摩尔多瓦君主。保守派代表迫于形势, 不敢公开对抗, 也投了库扎的票。在库扎宣誓就职的典礼上, 科葛尔尼恰努以选举议会的名义致词说:“我们在自己的国家选举你, 我们要向全世界表明全国的希望: 新人, 执行新法……愿你跟上时代……愿你使法律严明, 而殿下你, 作为国君, 要善良, 要慈祥……特别是对那些过去几乎所有的国君都漠不关心或加以虐待的人……莫忘记,50名议员选你当国君, 但你要统治的是200多万人。愿你使你朝十分太平、正义。”
第三阶段, 库扎的双重当选。
保守派在瓦拉几亚的选举议会里占据多数。民主派为了战胜保守派, 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首先, 他们通过幕后活动, 加深保守派内部的分歧; 其次, 通过否决某些县里不合法的选举, 减少保守派议员的数量, 同时利用群众要求进行民主改革改善生活的迫切愿望, 鼓动群众对保守派施加压力。年轻的民主战士活跃在布加勒斯特市区和城郊各县, 进行宣传鼓动。农民怀着对改革的期望, 不顾摄政会的禁令, 成群结队地进城, 与市民一道, 声援民主派议员。据当时的材料估计,在选举大会所在地大教堂周围聚集的农民达2万5千至6万人之多。
1859年2月3日, 在人民群众“打倒吸血鬼”的口号声中, 选举议会开幕。第一天, 由于民主派议员的坚持和群众的压力, 议会被迫决定取消选出的候选人,重新进行选举。第二天,摄政会派来军队弹压群众,被群众与士兵的联欢所瓦解。在群众的压力面前,保守派手足无措。他们单独聚会,商量对策,企图以不参加选举相威胁,但又担心群众不放过他们,于是有的人躲到了外国领事馆。布加勒斯特民主的气氛越来越浓。由于土耳其无权擅自出兵干预,瓦拉几亚民主力量和人民群众得以自由地表达他们对民主和统一的意愿。保守派议员迫于无奈,同意与民主派议员达成妥协:双方都放弃自己的候选人。2月5日,民主派与保守派共同举行秘密会议。民主派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选举库扎为瓦拉几亚君主。保守派多数接受了这一方案。下午6时半,议会一致选举库扎为瓦拉几亚君主。这样,两公国共同选举一人为国君,为罗马尼亚统一写下了“最美好的一页”。马克思于1860年谈到这一双重选举时指出,“罗马尼亚民族的统一和独立,由库扎上校被选为莫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的君主而得到了巩固。”
第四阶段,库扎当选后巩固统一。
库扎当选后,面临着艰巨的任务。首先,必须争取列强对他当选的承认。这一点对一个被大国包围的弱小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其次,必须克服巴黎和会规定的两公国分设政府和议会所带来的困难,实现两公国事实上的统一。
对于库扎的双重当选,欧洲列强又分成以法国、俄国、普鲁士、撒丁为一方和以奥国、土耳其为另一方的两种对立意见。不久,法、撒与奥国之间爆发战争。奥国失败。战争结局削弱了反对两公国统一的国际势力。1859年3月,法、俄、普、撒正式承认库扎为两公国的国君。9月,土耳其勉强同意作为例外批准库扎为两公国的君主。又经过两年多艰苦的谈判, 到1861年11月,土耳其承认两公国的统一,但只限于库扎当政时期。1862年,统一的国民议会在布加勒斯特召开。布加勒斯特定为国都。统一的政府建立。人民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罗马尼亚。
库扎当政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1864年5月, 库扎在其亲密顾问科葛尔尼恰努帮助下,解散保守派占优势的议会,颁布新宪法,大大扩大了选举权。8月26日,颁布农村法, 废除农奴制, 实行土地改革。接着颁布国民教育法和行政组织法, 进行了司法改革等。库扎的改革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库扎不愧为罗马尼亚历史上一位开明的君主。
罗马尼亚的统一,实际上完成了两公国1848年革命没有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为罗马尼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欧洲的政治格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 特兰西瓦尼亚1918年以前长期处于奥国或匈牙利统治之下。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447页。
① 即摩尔多瓦。
② 《马克思恩斯斯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36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12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