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美国南北战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26 评论:0

1861—1865年,美国发生内战。交战双方分别代表南部奴隶主和北部资产阶级的利益,因而历史上又称为“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的原因


美国原为英属北美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反英斗争,并于第二年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这样一个年轻国家,在独立尚不足100年的时间便发生内战,原因固然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但归根结底,在于南北双方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
早在美国独立之前,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中,便含有资本主义和奴隶制两种互相对立的成分,只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还处在幼年时期,与奴隶制的矛盾被同英国的民族矛盾所掩盖,表现得不那么尖锐。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掌权的新国家,英国从外界强加给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被打碎了,原先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比较发达的东北部地区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西部新开发地区也建成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业基地,南部地区则保持了奴隶种植园经济体制,从而使美国经济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同时发展。
进入十九世纪后, 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扩张, 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资产阶级与奴隶主的矛盾变得日渐尖锐, 这主要表现在对新领地的争夺方面。
奴隶种植园经济的特点之一, 就是对土地的掠夺经营, 使肥田沃土在不长的时间之内便成为贫瘠不毛之地。为了维持和扩大奴隶制经济,奴隶主需要不断扩张他们的土地。1803年, 美国政府以购买方式, 获得了法属路易斯安那地区。这片东起密西西比河,西迄落基山, 南自墨西哥湾, 北抵加拿大的广袤土地, 成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争夺的对象。1819年, 密苏里地区申请加入联邦,引起了美国国会的内部争论。资产阶级代表要求它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而奴隶主代表则希望在那里推行奴隶制。双方于1820年达成妥协: 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 同时, 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块地方成立一个新州, 即现在的缅因州, 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 北纬36°30′以北永远禁止奴隶制。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密苏里妥协案”的主要内容。由于它在实际上扩充了实行奴隶制的地域, 而在政治上又使资产阶级在国会内保持了与奴隶主势力的平衡, 因此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1846—1848年, 美国通过侵略战争,从墨西哥掠夺了545,753平方英里的土地。1853年, 它又以购买的方式, 从墨西哥取得了44,641平方英里的土地。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州的全部和怀俄明、科罗拉多及新墨西哥州的一部分, 就建立在这两次取得的土地之上。新土地的获取, 又引起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之间的斗争。还在侵略墨西哥战争初期, 美国国会讨论战争拨款法案时, 民主党人威尔莫特曾提出不得在从墨西哥获得的土地上实行奴隶制的附加条款, 当即遭到奴隶主代表强烈反对;奴隶主代表提出在这一地区实行奴隶制的主张,也被资产阶级代表坚决拒绝。
双方斗争的结果,产生了“1850年妥协案”,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新墨西哥实行何种制度,由当地居民投票表决;第二,禁止在哥伦比亚特区进行国内奴隶贸易;第三,北部诸州有协助南部奴隶主缉捕逃亡奴隶的义务,即须严格执行《逃亡奴隶法》,对不执行该法的人要实行罚款,判刑并赔偿损失。《逃亡奴隶法》的严格执行,标志着联邦司法机构已成为奴隶主的工具,这无疑是奴隶主的一大胜利。
1854年5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中,表示对于这一地区实行奴隶制与否,联邦不以法律方式作硬性规定,而由当地居民“自决”。实际上,它在“居民主权原则”的掩盖之下,取消了1820年密苏里妥协案对奴隶制扩展所施加的地域限制。为了争夺这块处女地,奴隶主纷纷越过密苏里边界,来到堪萨斯。北部的普通劳动者也竞相移民到这里。1855年3月,在奴隶主武力胁迫下,举行了立法会议的选举,制订了维护奴隶制度的法律。10月9日,自由民代表召开立宪会议,制订了反对奴隶制度的宪法。堪萨斯实际存在着分别以李文沃斯和托皮卡两镇为中心的两个互相对立的政权。
1856年1月,皮尔斯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只承认奴隶主政权的合法性,并于2月11日宣称,反抗奴隶主政权的行为将遭到联邦军队的镇压。总统的态度,助长了奴隶主的嚣张气焰,于是发生了5月21日袭击堪萨斯自由移民据点劳伦斯镇的事件。自由移民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武装挑衅。他们的斗争得到北部人民的大力支援。北方人民纷纷举行集会,募集款项,许多人自备武器奔赴堪萨斯,投入反对奴隶制度的斗争。堪萨斯两个政权的武装冲突持续半年之久,因而被称为“堪萨斯内战”。它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和奴隶主种植园两种经济制度冲突的反映。由于自由移民的反对, 奴隶主在堪萨斯推行奴隶制的迷梦破灭了。但在国会内奴隶主代表的阻挠下, 自由民把堪萨斯变为自由州的希望也未能实现。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并未解决。
在经济方面, 资产阶级为保护本国经济的发展, 加强对欧洲商品的竞争能力, 主张实行高关税; 奴隶主则希望获得廉价的工业品, 因而要求对工业品进口实行低关税。双方曾围绕关税问题进行斗争, 结果是奴隶主势力逐步占据优势, 进口税率由1828年的44%, 降低到1858年的20%, 次年又降至19%。
同关税问题紧密相连的另一问题是市场问题。北部的工业资本家为了同欧洲产品争夺市场, 在主张保护关税的同时, 希望尽力保持和开辟国内市场。而奴隶种植园经济把消费压到最低限度,妨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扩大。
同时, 资本主义经济和奴隶种植园经济的并存, 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矛盾。种植园使用奴隶进行生产, 奴隶全是黑人或黑白混血儿, 他们不但受着残酷的经济剥削, 而且受着沉重的政治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政治权利。奴隶主可以随意处罚或杀死奴隶而不受法律制裁。奴隶作为主人的财产, 可以买卖。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于1842年到美国游历, 曾从当时报纸上抄录一些追捕逃奴的广告, 现仅举其中几例:
 “在逃黑人男童1名, 约12岁。项上带有链式狗项圈,上刻‘德·兰蒲’字样。”
 “在逃黑妇1名, 名拉吉。两脚除大趾外, 它趾尽失。”
 “在逃黑人1名, 名奈德。有3个手指因受刀伤而紧拳掌上, 不能伸开。后颈有刀伤, 几尽全颈的一半。”
 “在押黑人1名, 自称名约书亚。背上鞭伤痕很多。大腿和腰部有烙印三四处, 如下状(JM)。右耳耳轮已咬掉或割掉。”
 “在逃奴隶1名, 名方屯。耳上有穿孔多处, 右额有伤疤1块,后腿经枪打过,背上有鞭打伤痕。”
这不过是为数众多的逃奴中的一部分。不难看出,奴隶主对奴隶是何等残暴。也不难看出,奴隶为求自由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不堪忍受的奴隶,曾以各种方式进行反抗,发生过多次武装起义,如1822年的维西起义,1831年的纳特·特纳起义等,给了南部奴隶主极大震动。为了防止奴隶起义再度发生,南部各州普遍实行了宵禁制度,夜间禁止黑人聚会和走动,各主要路口都派有专人巡逻,奴隶主随身携带武器。南部各州笼罩在军事恐怖之中。虽然如此,奴隶的反抗斗争并没有停止,比较普遍的方式为逃亡,有集体逃跑,也有只身逃跑,而只身逃跑成效更为显著。
奴隶的反抗斗争不是孤立的。广大白人普通劳动者和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对黑人奴隶的斗争给予深切同情和热情支持。在美国,反奴隶制度的思想,是同奴隶制度的出现一起产生的。随着奴隶制度的发展,反奴隶制的思想也逐渐高涨起来,终于形成一种废除奴隶制的思潮,掀起了废奴运动。如果说1817年成立的“美国殖民协会”,曾试图用把自由黑人移居非洲的办法,来缓和人们对奴隶制度的不满情绪,从而带有改良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到1833年“美国反奴隶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反奴隶制的思想已大大前进一步。它反对奴隶制度的宣传,使更多的人直接投入反对奴隶制度的斗争。著名的废奴主义者加里森1831年1月便公开宣称:“我将为我们的奴隶居民立即获得公民权而奋力斗争。”
为了帮助黑人奴隶逃脱奴隶主的魔掌,白人普通劳动者、自由黑人和资产阶级进步人士,联合组成了秘密运送逃亡奴隶的“地下铁道”,帮助奴隶逃到北部或加拿大以获得自由。据估计,1830—1860年,30年间,经地下铁道获得自由的奴隶有6万多名。原为奴隶,1849年逃到北方的哈丽特·塔布曼,是一位积极活跃在地下铁道上的人物, 8年间她19次只身南下, 引导300名奴隶奔向自由, 因此被黑人奴隶誉为“摩西”——救星。
除了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之外, 政治方面, 即争夺对国家权力的控制方面的斗争, 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参与政权的愿望越来越迫切。1854年共和党的成立, 标志着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共和党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扩张。它在1856年总统选举中初露锋芒, 候选人弗里芒特虽未取胜, 但仅比民主党候选人布坎南少50万张选票, 显示了强大的力量。
1857年斯科特判决案把反对奴隶制的斗争推向新的高潮。联邦最高法院根据美国宪法宣布: 奴隶永远是其主人的财产, 而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 密苏里妥协案对奴隶制度施加地域限制是违反宪法的。判决书说:“黑人奴隶或者其祖先是奴隶的自由黑人,均不能成为美国公民。”首席法官坦尼在解释《独立宣言》中“一切人生来平等”是何含义时说:“这句话并不包括被当作奴隶役使的非洲人种在内”。这次判决公开取消了美国奴隶制度扩展的地域限制, 正如马克思所说“把共和国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领地从培植自由州的地方变成了培植奴隶制度的地方”, 激起强烈的反响。1859年爆发的布朗起义, 为反对奴隶制度的斗争指明了新方向。
1860年总统选举时, 共和党提出“不再让给奴隶制度一寸新的领地; 在国外的掠夺政策必须终止;谴责奴隶买卖的重新开放”及“必须颁布关于自由土地的法律以鼓励自由垦殖”等主张,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民主党在1856年以后则因对奴隶制度意见不一,陷于分裂。因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与道格拉斯进行7次大辩论而闻名全国的律师林肯,得以当选为美国第十六届总统。奴隶主意识到,林肯必然要把共和党的“应当用法律完全禁止奴隶制度进一步扩展”的原则付诸实施,而这一原则的实质在于“要从根割断奴隶主的统治”。所以,林肯当选的消息一经传开,南部奴隶主们便立即酝酿脱离联邦。
1860年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的奴隶主召开代表大会,宣布“南卡罗来纳与其他各州之间现存的以‘美利坚合众国’为名的联邦从此解散”。1861年2月4日,南卡罗来纳、密西西比、亚拉巴马、佛罗里达、佐治亚、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等7个已脱离联邦的州,派代表在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城开会,于2月8日成立了“美利坚联众国”,即通常所说的“南部同盟”,选举戴维斯和斯蒂文斯为正副总统,并着手组织军队,拟订宪法。统一的美国已经分裂。

南北战争的进程


面对南卡罗来纳等州的分离活动,即将卸任的总统布坎南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既没有在道义上予以谴责,也没有用行动进行阻止,表现怯懦,甚至纵容,致使大量金钱和军事物资流入南部,大批军事人员脱离联邦军队去为南部同盟服务。林肯政府为了用和平的方式使已脱离的各州回到联邦中来,不惜做出尊重各州的奴隶制和执行《逃亡奴隶法》的保证,也没能使南部同盟改弦易辙。它给林肯的答复是:战争。
1861年4月12日,联邦军驻守的萨姆特堡垒,遭到南部同盟军炮火的猛烈攻击。该堡垒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城外海湾内的一个小岛之上,驻军司令安德森少校在林肯就职的第二天曾发出要求运送给养的紧急报告。林肯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便讨论了萨姆特堡垒的形势,并派出海军部副部长福克斯去实地调查。根据福克斯的汇报,林肯决定以粮食增援该堡垒。在此期间,南部同盟曾派代表对安德森进行劝降。安德森表示:一旦粮食告罄而未收到联邦政府的命令,他即率部投降。为了迫使萨姆特堡垒投降,南部同盟决定炮击萨姆特堡垒,挑起战争。
4月14日,萨姆特堡垒陷落。第二天,林肯发布征召令,征召7万5千名志愿军入伍,服役期限3个月。5月3日,林肯再次下令征召4万2千名服役期限为3年的志愿军。北部工人、农民和欧洲移民积极报名应征,到7月1日,应征人数达到31万,远远超过了政府所要求的11万7千人。
内战爆发不久,弗吉尼亚、阿肯色、田纳西和北卡罗来纳等4个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加入了南部同盟,而另外4个蓄奴州特拉华、马里兰、肯塔基和密苏里则仍然留在联邦之内。
整个欧洲非常关注美国发生的战争。无产阶级“本能地感觉到他们阶级的命运是同星条旗连在一起的”,而统治阶级很自然地站到了南部同盟一边。尤其是英国的统治阶级,早就希望卷土重来,把共和国再次变为它的殖民地。1861年5月13日,英国政府发表了保持“严格的和不偏不倚的中立”的声明,但其偏袒南部同盟的倾向是尽人皆知的。1861年11月8日,美国军舰拦截了英国邮船“特伦特号”,逮捕了乘坐该船的南部同盟代表梅森和斯利德尔,使英国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冲突公开化。由于美国政府处置得当,释放了被捕的南部同盟代表,英国第一次打算承认南部同盟,武装干涉美国内战的企图才未得逞。
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 7月21日, 双方在华盛顿以南布尔伦河畔的马纳萨斯进行第一次会战。联邦军3万人, 在麦克道尔将军指挥下, 向博雷加德将军指挥的2万2千名南部同盟军发动攻击。联邦军正与凭险据守的南部同盟军厮杀之际, 约翰斯顿率领9千南部同盟军前来增援, 而负责率领1万5千名联邦军牵制约翰斯顿的将领帕特逊未予截击, 致使南部同盟军实力陡增。在双方展开混战的紧要关头, 麦克道尔下令撤退, 南部同盟军趁势反攻, 联邦军的退却变成溃逃。这次会战, 联邦军死伤1,584人,失踪1,312人; 南部同盟军损失共计1,982人。
布尔伦河会战的失败, 使北部人民清醒起来, 抛弃了最初的轻敌思想, 开始认真准备进行一场残酷的持久战争。
7月21日, 林肯任命麦克累伦为华盛顿军区司令, 负责指挥波托马克军团。11月, 麦克累伦升任联邦陆军总司令, 兼华盛顿军区司令。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麦克累伦制订了一个名为“大蛇”的作战计划, 企图用海陆联合封锁的方法迫使南部同盟投降。然而, 当时的南部同盟在地理上连成一片, 构成一个内部巩固的整体, 联邦陆军虽然在数量上占优势, 却还无力构成严密的封锁网。北部的军事物资在内战开始后仍不停地运往南部, 便是联邦陆军兵力不足的见证。海军方面情况更差。内战初, 联邦海军只有舰艇42艘, 水兵7,600名; 到1861年年底, 舰艇才增至204艘,而从华盛顿至墨西哥的马塔莫罗斯港(与美国交界处)的大西洋海岸线, 长度为3,550英里。以如此微小的舰队去封锁如此漫长的海岸线, 谈何容易!
此外, 麦克累伦自己是个民主党人, 他同情奴隶主, 怀有个人野心。在战争过程中, 他总是借口兵力不足, 拒绝向南部同盟军发起攻击, 因而受到舆论的谴责。1862年1月27日, 林肯发布第一号总作战命令,规定2月22日为“联邦陆海军部队出击叛军的总行动日”; 4天以后, 林肯向波托马克军团下达特别命令, 命令该军团务于2月22日攻占马纳萨斯。其他战场纷纷行动,唯有麦克累伦按兵不动。3月11日,林肯免去麦克累伦的联邦陆军总司令职务,麦克累伦才表示愿意动作起来,然而,并不是去攻占马纳萨斯,而是要进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4月,麦克累伦开始了他那“雄心勃勃”的计划,发动了“半岛战役”。
半岛战役,按照麦克累伦的设想,是由他亲自统兵11万,借助海军的支援,在约克半岛登陆,再在海军配合下,水陆并进,从背后进攻里士满。同时,由麦克道尔统兵4万南下弗雷德里克斯堡,与麦克累伦呼应,造成对里士满夹击之势。但麦克累伦所辖部队携带过多的辎重,又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仅攻占设防很差的约克顿,就费去1个多月的时间,然后才以每天5—7公里的速度向里士满缓缓推进。联邦海军被南部同盟的铁角撞甲舰“弗吉尼亚号”阻挡在詹姆士河口之外,不能溯河而上与陆军配合。5月14日,当麦克累伦率军抵达里士满外围时,南部同盟军早已筑起道道防线,并派出杰克逊去攻击谢南多亚河谷的上方。哈普斯渡口的安全受到威胁,麦克道尔被迫撤兵去保卫华盛顿。麦克累伦的计划已被打乱。
接替约翰斯顿担任南部同盟军司令的是罗伯特·李将军。他抓住麦克累伦孤军深入的机会,于6月26日发动了“七日战役”。27日,5万7千名南部同盟军轮番向处于防守状态的3万4千名联邦军发动进攻,并于第二天黄昏冲破了联邦军的防线。7月1日,联邦军经过殊死战斗,造成南部同盟军1/10的重大伤亡,罗伯特李才被迫撤回里士满。然而,麦克累伦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下令联邦军撤至詹姆士河畔的哈里森斯兰丁,处于联邦海军保护之下,从而失去一次取胜的良好机会。七日战役中,联邦军投入兵力91,169人,损失15,849人;南部同盟军投入兵力为95,481人,损失20,614人。
半岛战役后,麦克累伦被解除了对波托马克军团的指挥权。
8月29日至9月1日, 南部同盟军发动了第二次布尔伦河会战。杰克逊与罗伯特·李配合默契, 使由弗吉尼亚军团司令波普统帅的联邦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地步。林肯紧急起用麦克累伦, 让他指挥华盛顿城防及保卫首都的部队并要他“集中现有一切兵力打通与波普的联系”。但麦克累伦置林肯命令于不顾, 坐视波普的联邦军在敌人的攻击下遭受重大损失。
9月5日, 南部同盟军在华盛顿以北渡过波托马克河, 进入马里兰州境内。这时, 联邦政府处境非常险恶: 首都华盛顿被包围; 西部战场上, 南部同盟军在威胁辛辛那提, 并与联邦军争夺路易斯维尔。如果南部同盟军获胜, 不仅肯塔基州会处于它控制之下, 俄亥俄州也将受到侵犯, 而一旦南部同盟军进入俄亥俄,英国便可能赞同法国承认南部独立的主张。在此情况下, 林肯再次授权麦克累伦指挥波托马克军团, 命他率军迅速迎击敌军。
南部同盟军此次北上, 目标是夺取宾夕法尼亚境内哈里斯堡附近的一座铁路桥。这座桥位于萨斯奎哈那河上, 是连接西部铁路的枢纽, 控制了它, 既可随时对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等重要城市发动攻击, 又可沿铁路西进, 切断联邦政府同西部的联系。这一计划如果得逞, 不仅会导致英法等国对南部同盟的承认, 而且很可能会使联邦政府垮台。因此, 无论对联邦政府还是南部同盟来说, 这次行动都至关重要。
事情的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 一向小心谨慎的罗伯特·李, 根据以往的经验, 认为麦克累伦不会很快赶来, 因此派杰克逊率领一部分军队去夺取哈普斯渡口, 分散了兵力。9月13日,麦克累伦截获南部同盟军一份重要情报, 第二天联邦军便抢占了有利地形。9月16日, 杰克逊抢渡波托马克河, 与罗伯特·李会师。17日, 两军展开激战。9万名联邦军把南部同盟军的4万5千人围困在波托马克河与安提塔姆河之间的狭小阵地上。南部同盟军的多次反攻均被击退。双方在各损失1万2千人后, 罗伯特·李于第二天借助夜幕掩护,率军撤过了波托马克河。这便是南北战争中有名的安提塔姆会战,因交战地点位于沙普斯堡附近,故又称沙普斯堡战役。
安提塔姆会战的胜利,粉碎了南部同盟的战略进攻,再次成功地防止了英法等国对南部同盟的承认。联邦政府的地位得到巩固,北部人民受到鼓舞,林肯借此机会发布了预告性的《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从此,南北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当联邦军还在东部战场频频失利之际,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西部战场却连奏凯歌。1861年4月,格兰特上校率领的联邦军把南部同盟军逐出密苏里。1862年2月,晋升为准将的格兰特,由联邦内河炮艇配合,先后攻占了田纳西河上的亨利要塞和坎伯兰河上的唐纳尔逊,逼近纳什维尔,迫使南部同盟军退守孟菲斯—查塔努加铁路线。4月6—7日,南部同盟军发动夏伊洛会战。最初联邦军处境非常不利,但由于格兰特的坚定沉着和士兵的奋勇作战,联邦军反败为胜,迫使南部同盟军退守科林斯。这次会战联邦军投入兵力为6万3千人,损失1万3千人;南部同盟的相应数字分别为4万人和1万1千人。因为损失惨重,舆论大哗,格兰特一度被剥夺了指挥权。5月30日,联邦军占领科林斯,6月5日和6日,又占领皮洛要塞和孟菲斯。
联邦海军虽然薄弱,但很活跃。它除收复了沿海一些要塞,对南部的主要港口进行封锁外,还与巴特勒将军率领的陆军配合,于1862年4月26日攻克了南部最大的商业港口新奥尔良。随后又溯密西西比河而上,闯过防卫森严的维克斯堡,与联邦炮艇队会合,从而使“众水之父”密西西比河,除维克斯堡和哈得逊港以外,尽处于联邦军队控制之下。
1862年10月6日,林肯命令麦克累伦渡过波托马克河并与敌人交战,或者把敌人赶回南部。麦克累伦拒绝执行命令,并大吵大闹。1862年11月7日,林肯再次将麦克累伦免职,由伯恩赛德接掌了波托马克军团的指挥权。12月13日,伯恩赛德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与罗伯特·李率领的南部同盟军进行会战,联邦军损失12,700人, 高出敌人1倍以上。伯恩赛德引咎辞职, 军团司令一职落入胡克手中。
胡克以作战勇猛闻名。他把军队加以整顿后, 于5月1日率军渡过拉帕汉诺克河, 在钱瑟勒斯维尔向南部同盟军发动进攻。联邦军有13万人, 并占据着有利地势, 然而罗伯特·李采取灵活战术, 派杰克逊去包抄联邦军的右翼, 自己则率其余部队集中攻击联邦军的薄弱环节。这样, 在总体上处于劣势的南部同盟军, 由于相对地集中优势兵力, 把只知墨守陈规不懂随机应变的胡克弄得手足无措, 只得在5月5日撤回拉帕汉诺克河以北, 从而使钱瑟勒斯维尔会战以南部同盟获胜告终。
钱瑟勒斯维尔会战失败, 造成北部人心浮动, 英法等国承认南部同盟的可能性又一次出现。罗伯特·李抓住这一大好时机,于6月3日开始向谢南多亚河谷进犯。6月29日, 罗伯特·李所统率的南部同盟军全部进入宾夕法尼亚, 更使北部人心惶惶, 北部暗藏的敌人也乘机大肆活动。6月30日, 一部分南部同盟军闯入葛底斯堡, 与驻守在那里的联邦军遭遇。
葛底斯堡的南面, 两座小山夹着一片开阔地。东面的小山叫公墓岭, 有联邦军构筑的阵地; 西面的叫学堂岭, 由南部同盟军据守。7月2日, 南部同盟军发起攻击, 联邦军右翼阵地几为所陷。翌日清晨, 南部同盟军转攻左翼, 无功而返, 引起内部意见分歧, 联邦军乘机加固了阵地。下午, 一阵激烈炮战之后, 南部同盟军1万5千人发起冲锋, 结果在联邦军猛烈炮火和白刃格斗的打击下, 损失惨重。第三天, 联邦军进行反击。7月4日, 罗伯特·李把军队撤至沙普斯堡附近, 准备渡过波托马克河, 因河水暴涨,退路被截断。自6月28日接替胡克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的米德,没有听从林肯不要召开军事会议的劝告,结果丧失了全歼罗伯特·李所部的良机,使南部同盟军安全渡河南遁。这次会战中,联邦军损失2万3千人,南部同盟军损失3万6千人。
在葛底斯堡会战取得胜利的同时,西部战场也传来维克斯堡投降的消息。维克斯堡矗立在密西西比河东岸,居高临下,扼守着密西西比河航道,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格兰特率部7万3千人,先用猛攻,继以围困的办法,使据守该堡的南部同盟军弹尽粮绝,守将彭伯顿被迫率众2万9千人投降。7月9日,哈得逊港的南部同盟军也放下武器。至此,密西西比河完全置于联邦军控制之下,南部同盟被分割成互不连接的两个部分。
联邦军在葛底斯堡和维克斯堡的胜利,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从此南部同盟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英法等国政治上承认南部同盟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1863年11月,格兰特会同谢尔曼、胡克和托马斯,发动了查塔努加战役,收复了这座曾由联邦军在9月间丢失的城市,打开了通往亚拉巴马和佐治亚的门户。
1864年3月9日,格兰特被任命为联邦陆军总司令,其西部战场最高指挥员的遗缺由谢尔曼填补。谢尔曼积极贯彻格兰特制定的切断敌人交通线,断绝其内部联系;以优势兵力不断压迫敌人,使其不能得到喘息和休整,从而在运动中加以削弱和消灭;破坏一切可以资敌的设施的方针,率领10万大军与南部同盟军的约翰斯顿周旋。约翰斯顿采用坚壁清野和边打边走的策略,企图把谢尔曼饿死和拖垮;谢尔曼则轻装前进,跟踪追击,紧紧缠住约翰斯顿不放。自5月7日至7月17日,经过两个多月兜来转去,终于翻过阿巴拉契亚山脉,来到亚特兰大城下。这时联邦军孤军深入,交通运输线成了薄弱环节,但接替约翰斯顿指挥南部同盟军的胡德却没有抓住联邦军的弱点加以攻击,反而同联邦军展开对垒战, 打硬仗, 结果被迫于9月2日放弃亚特兰大城。
亚特兰大位于南部同盟腹地, 是佐治亚州首府, 交通中心和粮食供应基地。南部同盟最大的兵工厂便设在这里。它的被占领, 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使南部同盟遭到沉重打击, 而且在心理方面也造成了强烈的影响。从此, 南部同盟笼罩上失败的阴霾, 林肯政府在北部人民中的声望进一步提高。
经过一番整顿, 谢尔曼开始了以萨凡纳为目标的“向海洋进军”。为了对付胡德的袭扰, 他分兵6万, 由托马斯指挥, 去保卫联邦军漫长的交通线。11月15日, 谢尔曼亲率6万2千名大军, 兵分4路, 不带给养, 开始了对南部同盟腹地的扫荡。经过32天跋涉, 来到萨凡纳城下时, 身后留下的是一条长300英里、宽60英里的焦土地带。12月21日, 在联邦海军配合下, 谢尔曼攻占了萨凡纳, 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南部同盟占领区被分成南北两半, 心脏地区与下腹部的联系被切断。
1865年2月1日, 谢尔曼挥师北上, 3月21日在戈尔兹伯里与格兰特会师, 完成了对南部同盟的战略包围。
还在谢尔曼向亚特兰大进军之际, 格兰特指挥10万2千名联邦军, 与罗伯特·李进行角逐。1864年5月上旬, 双方在拉皮丹河以南, 弗雷德里克斯堡以西的“荒野”地区会战, 8—12日又在斯波特西尔法尼亚, 6月1日至3日在冷港进行会战。这几次会战中, 联邦军的炮兵不能发挥优势, 而南部同盟军的骑兵在这荆棘丛生、遍地泥沼的地区却运动灵活, 因而联邦军伤亡远远超过敌方, 达五、六万人。格兰特因此受到舆论指责, 但他全然不顾,仍紧紧咬住罗伯特·李不放。6月15—18日,联邦军强攻彼得斯堡不克, 又损失8千人。此后, 格兰特才改变战术, 利用优势兵力把彼得斯堡围困起来。格兰特在这段时间虽无建树,但以不断地进攻吸引了南部同盟的注意力, 从而牵制了敌人, 起到了支援谢尔曼的作用。
罗伯特·李为了摆脱被围困的处境,1864年7月初,派部将厄尔利孤军北上,占领位于华盛顿西北的温切斯特,并于7月11日到达距华盛顿5英里的地方。格兰特抽调两个师的兵力紧急回防首都,击退厄尔利的进袭,旋即在温切斯特和渔父山两次战斗中获胜,把南部同盟军逐出谢南多亚河谷, 华盛顿才转危为安。罗伯特·李在彼得斯堡被围困9个月,兵力下降至5万4千人,而格兰特却有11万4千人。罗伯特·李曾尝试突围。他攻击联邦军左翼,遭受重大伤亡,而自己的右翼被联邦军的谢里登击败,中段防线也为格兰特突破。4月3日,联邦军进驻里士满。罗伯特·李企图南逃,因为谢里登先行一步占据铁路,被迫折而向西,打算同约翰斯顿会合,结果道路又为谢里登所截断,复陷入7万多名联邦军的包围之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 4月9日在阿波马托克斯,罗伯特·李树起白旗,率所剩3万余人向格兰特投降。不久, 其他南部同盟军将领也先后放下武器, 历时4年之久的南北战争宣告结束。
这次战争,就其规模和残酷程度而言,均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据统计,联邦政府先后征集220万人入伍,有360,222人死亡,635,397人受伤;南部同盟征集人数为80万,死亡人数为25万8千,受伤为38万3千人。战争结束之际, 宣布投降放下武器的为174,223人。战争耗费了大量资财,双方总数加起来估计在200亿美元以上,为1789—1865年联邦政府全部开支的5倍。

北部获胜的原因和影响


经过4年苦战,北部终于在林肯为首的联邦政府领导下,打败了南部同盟,结束了资产阶级和奴隶主联合掌权的局面。资产阶级单独控制了美国政权。
资产阶级之所以能够获胜, 是与美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工人、农民和黑人的支持分不开的。美国人民要求在美国彻底废除奴隶制度, 他们也希望能廉价或无偿得到西部的国有土地。战争初期, 以林肯为首的联邦政府一方面号召人民拿起武器反对南部奴隶主, 另一方面回避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只谈保卫联邦, 维护宪法,甚至忠实执行《逃亡奴隶法》,对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则置之不理, 因而引起人民不满, 造成军事上连连失利。
1862年5月,林肯代表联邦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规定“凡身为家长者, 或年满21岁并为合众国公民者, 或决定依靠合众国入籍法的规定填写入籍声明书, 同时从没有持械反抗过合众国政府,支援或教唆合众国政府的敌人者”, 自1863年1月1日起有权登记并申请以每英亩1美元25美分或更低的价格, 优先购买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尚未分配给私人的公有土地”; 对那些符合上述条件而无力购买土地的人, 只要他们宣誓“将在合众国的海陆军中服役”,“并陈述这次申请只是为着他或她自己的使用和利益”、“是为着实际垦殖的目的, 而不是直接或间接为着别人或别的人们的使用和利益”,便可在缴纳10美元手续费之后,“被批准占有一块确定面积的土地”, 并在耕种满5年之后发给执照。
1863年1月1日, 林肯又代表联邦政府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宣言》, 即通常所说的《解放宣言》, 宣布南部同盟地区内“所有被役为奴的人已获得自由, 并今后永获自由; 合众国政府, 包括陆海军当局, 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在获得自由的奴隶中, “凡符合条件的人, 合众国将接受其服兵役, 保卫要塞、阵地、车站、港口或其他地区, 并在各种军舰上服军役。”
《宅地法》和《解放宣言》的发表, 把广大工人、农民、欧洲移民和黑人与联邦政府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也是联邦政府由维护宪法、保卫联邦的保守路线向彻底废除奴隶制度的革命路线转变的标志。在这两个文件的鼓舞下, 不但北部人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南部同盟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黑人奴隶,纷纷逃离庄园,投奔联邦军驻地,迫使南方奴隶主既要正面对付联邦军,又要分出兵力去镇压后方的奴隶反抗。而且,奴隶的大批逃亡,使南部同盟的生产遭到直接破坏。《解放宣言》中允许黑人参军,虽不过是对既成事实的认可,但仍掀起了黑人入伍的热潮。据统计,有23万黑人加入联邦军,组成了一个又一个黑人团队。他们在大大小小450次战斗中,有3万8千人献出了生命。黑人士兵作战勇敢,因而获得白人军官的一致好评。此外,还有25万名黑人活跃在运输及伤员护理等与战争直接有关的岗位上。
南北战争期间,曾经几度出现外国武装干涉的危险。这些干涉最后没有成为现实,除了美国政府的策略正确,军事上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等原因之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便是欧洲无产阶级的同情和声援。欧洲无产阶级坚定地站在以联邦政府为代表的北部一边,为反对南部奴隶主,不惜忍受失业痛苦和饥饿的煎熬。为了反对本国政府干涉美国内战和承认南部同盟的阴谋,英国兰开夏等地的纺织工人多次举行抗议集会和示威游行。设菲尔德的工人甚至声称,如果英国政府干涉美国事务,便要进行革命。法国工人则以在选举中投票支持政府反对派的方式,来迫使政府做出让步。对于欧洲无产阶级、特别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国际主义崇高品德,马克思曾给予高度赞扬。他说: “使西欧避免了为在大西洋彼岸永久保持和推广奴隶制进行可耻的十字军征讨冒险的,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智慧,而是英国工人阶级对于他们那种罪恶的疯狂行为所进行的英勇反抗。”
北部能够战胜南部,也是与它雄厚的物质基础分不开的。内战前,加入联邦的共33个州。内战中,站在联邦政府方面的为22个州, 有人口 2,200万; 加入南部同盟的为9个州,900万人口中,除近400万奴隶外, 还有大批白人普通劳动者。真正与联邦政府作对的, 不过大约35万名奴隶主, 因此, 在人力上, 北部远远超过南部。
在经济实力方面, 南部更是望尘莫及。内战前夕, 南部工业产值仅占美国工业生产总值的8%; 2/3的铁路建在北部; 北部不仅是全美国的粮食基地, 也是欧洲所仰赖的粮仓。南部唯一占优势的是棉花。内战开始后, 棉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使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南部奴隶主只好靠借新债来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与此相反, 北部经济非但未受严重破坏,反而由于战争和生产的需要,刺激了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的发展, 进一步保证了军需供应和装备的改善。
南北战争以奴隶制度的消灭告终, 从此, 美国完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地位。南北战争所完成的是独立战争未能完成的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由于扫除了奴隶制度的障碍,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以致在3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便由1860年的世界第四位一跃而为世界之冠, 成为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① 关于从墨西哥掠夺的土地,各书说法不一,本文根据拉尔夫·亨·布朗《美国历史地理》,纽约1948年版,第346页数字。
① 经由地下铁道逃往北部和加拿大获得自由的数字及哈丽特·塔布曼19次所带出的数字, 各书记载不一。前者一般认为是6万余人,有的书上说2千;后者多数认为是300名,有的书上说600多名。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5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第35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0页。
① 又译昌斯洛斯维尔。
① 关于黑人参军与牺牲人数,各书说法不一,这里取其中一种。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3—1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09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