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八·二三武装起义及其影响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95 评论:0

罗共在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的同时,根据反法西斯战争已胜利在望和德国仍在罗马尼亚驻扎大量兵力的形势,早在1943年8月就确定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当时,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党的干部被关在监狱和集中营,留在党组织内的党员人数不多。党的总书记弗里什是由共产国际任命的,领导不力。罗共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工人运动的领袖格·乔治乌—德治当时被关在特尔古·日乌集中营。他和同狱的基伏·斯托伊卡、尼·齐奥塞斯库、亚·德勒吉奇等党的活动家,密切地注视着政治局势的发展,积极指导狱外的革命运动。在乔治乌—德治等的指导下,1944年4月4日召开的党的积极分子会议通过决议,成立了由康·帕伏列斯库(任总书记)、埃·波德纳拉希、伊·朗盖茨三人组成的中央行动常务委员会,接过了由弗里什为首的中央书记处的职权,直接负责准备起义的工作。
此后,罗共加紧武装起义的具体准备工作。首先,加强在军队中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罗军官兵反德反战情绪十分高涨,在反苏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逃兵人数日益增多,集体倒戈投降苏军的事件屡见不鲜。其次,在工人、农民和广大人民群众中做鼓动工作,普洛耶斯蒂警察局报告说,“大部分工人都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1944年4月,69名科学家联名上书安东内斯库,要求退出希特勒的战争。党的地下组织的同志给狱中的乔治乌—德治写信说:“群众越来越拥护我党的路线。”同时,罗共着手在群众中建立爱国卫队。卫队主要由共产党员、青年联盟盟员和先进工人组成,按照军事原则编制,每队两组,每组五人,配备武器,在起义时担任指定的重要任务。到起义前夕,首都共有50支爱国卫队,占全国总数的1/3。此外还有大量的工人能够立即武装起来参加起义。
1944年6月13日,在共产党的一个秘密据点布加勒斯特老人路103号举行了共产党、爱国军官和宫廷代表的会议。罗共方面的代表是波德纳拉希、帕特拉什卡努,宫廷和军队的代表是尼库列斯库—布泽斯蒂、萨纳特斯库和参谋总长米海依尔等。共产党代表拒绝了宫廷代表关于由国王更换政府的和平政变的动议,指出在德国重兵驻守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不现实和危险的。会议接受了共产党关于必须进行武装起义的主张,并制定了起义计划,成立了由米海依尔等三位军官组成的军事委员会,负责起义的军事技术准备工作。委员会的活动由共产党指导,与萨纳特斯库保持紧密联系。按照计划,起义将在首都和各地同时开始;起义前要查清德军驻地、人数、电台和军火库等情况;为了形成对德国驻军的优势,总参谋部要以各种借口拒绝继续向前线增派罗马尼亚上兵。起义时间定于苏军向罗马尼亚大举进攻之时,届时德方将被迫把后备部队调往前线,造成后方空虚。8月初,起义准备就绪。8月9日夜,共产党人约恩·毛雷尔装扮成政府军军官进入特尔古·日乌集中营,使用乔治乌—德治需要“转移到另一地方”的伪造指令,帮助乔治乌越狱成功。乔治乌立即直接参加了起义的领导工作。
希特勒非常重视罗马尼亚的战略地位,他在一次作战会议上说:“我宁愿失去白俄罗斯的森林,也不愿失去罗马尼亚的石油”。到1944年夏,法西斯德国在罗马尼亚战线的军事力量仍很强大,汉斯·弗里斯纳尔指挥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共643,000人,在罗境内的党卫军等德国驻军共57,000人。罗前线军队共431,000人。
1944年8月20日晨,苏军发动雅西—基希纳乌战役,参加这次战役的苏军有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分别率领的乌克兰第二、三方面军共190万人,此外还有罗马尼亚俘虏组成的志愿兵“图多尔·弗拉基米列斯库师”和南斯拉夫一个旅。8月21日,苏军解放雅西,开始向罗马尼亚腹地挺进。
8月20夜和21日夜,在王宫召开了有国王、帕特拉什卡努、佩特雷斯库、马尼乌、勃拉蒂亚努和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将领等参加的会议。会议确定8月26日起义,并通过了由帕特拉什卡努起草的国王宣言和新政府宣言。
8月22日晚,安东内斯库由前线回到首都,于23日凌晨召开政府紧急会议,建议实行全面动员,要把罗全国变成一个破坏性战场。安东内斯库为了使这一决定具有合法性和号召力,希望国王发表一个告人民书,为此他于23日下午前往王宫。国王米哈伊决定抓住这一时机提前起义,派人与共产党方面的帕特拉什卡努和康·阿吉乌作了紧急协商后作出了立即起义的决定。
下午4时,安东内斯库兄弟先后到达王宫。他们声明坚决不同意与盟国缔结停战协定。于是,按照国王的敕令,王宫卫队的约内斯库中校立即命令特奥多列斯库少校的特别分队将安东内斯库兄弟逮捕。接着,国王以开会的名义将内阁成员召见入宫予以逮捕,并立即命令起义部队占领首都各要害地点和部门,从8时半到午夜,起义部队和爱国卫队接管了部长会议主席府、内务部、作战部、空防部部长助理府、北站、胜利路电话大楼和其他电话、电报局。
晚上10时开始,布加勒斯特广播电台连续广播国王宣言:罗马尼亚已推翻安东内斯库政府,站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一边,全国一切武装部队停止反对盟国的军事行动。声明播发后,起义部队和爱国卫队立即包围法西斯军队和人员的驻地,展开进攻。石油基地普洛耶什蒂的工人和武装部队听到声明后,立即对工厂实行武装保护。在摩尔多瓦北部,第三边防团团长尼·特奥多列斯库率领部队向德国第三山地师发起进攻。午夜11时半,新任总参谋长格·米海依尔被委以军队最高指挥权后,向全军发出战斗命令。罗马尼亚所有军队、宪兵、消防队和预备兵进入对德作战状态。
起义开始前,马尼乌拒绝共产党提出的由民族民主同盟四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建议。共产党为了维护团结,向马尼乌作了让步。8月23日晚,成立了由萨纳特斯库为首相的由军人和专家组成的政府。民族民主同盟各党委派一名代表担任国务秘书。
8月23日夜,政府发布命令取消集中营。释放自1918年以来被监禁的共产党人、反法西斯人士和所有以某种方式反对法西斯战争、安东内斯库政权和德国掠夺的人。24日凌晨,新政府宣布与德国绝交。
起义迅速发展为罗马尼亚全民族的行动。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农民拿起武器,参加了起义部队和爱国卫队。安东内斯库的私人警卫团也投靠到起义者一边。8月24日,德驻罗骑兵司令汉森向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部报告说:“必须严肃注意罗马尼亚新政府。不应幻想这仅仅是一小撮变节者,其背景是罗马尼亚全体人民,尤其是整个将军集团。”同日,希特勒要求“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不惜一切代价向布加勒斯特反扑,建立一个新的亲德政府。但是罗马尼亚军民英勇地抵抗了德军的进攻。
摩尔多瓦前线的罗军得知安东内斯库被捕和新政府向德国开战的消息以后,便停止与苏军的敌对行动。一些部队与苏军指挥部建立联系后,倒向苏军方面。还有一些部队按照新政府的命令撤退到指定的集结地点,选择有利地形以保存自己,打击敌人。夹在德军之间的前线罗军则拒绝服从德方的命令,冒着被歼灭的危险,相继脱离前线,向内地进发,准备以后参加反德战斗。1943年11月15日在苏联由罗军战俘志愿组成的“图多尔·弗拉基米列斯库”师一直与苏军并肩战斗。“8·23起义”激发了他们的战斗豪情,在祖国的土地上接受了战斗的洗礼。
8月24日上午6时,驻扎在布加勒斯特城北的德军向城区发起进攻,受到罗起义部队的顽强抵抗后,于10时开始对布加勒斯特进行野蛮的轰炸。国家剧院、王宫大殿等被摧毁。德军企图以空袭制造恐怖,瓦解起义部队。但适得其反,布加勒斯特军民更加同仇敌忾,投入了保卫首都的英勇斗争。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首都东北部的机场一带。周围工厂的工人和农民也参加了保卫机场的战斗。首都工人在敌人的轰炸中坚守生产岗位,保证了居民的面包等生活品供应。煤气和电力企业的工人冒着炮火修复管道和电线,保证了首都的照明和工厂的正常工作。到8月26日早晨,起义部队肃清了首都的德军。
之后,起义部队向固守于首都北郊村镇和森林的德军发起进攻。这支敌军受希特勒从华沙调来的莱纳尔·斯塔尔将军和德驻罗空军使团首领阿尔弗雷德·格尔斯坦堡的指挥。经过8月26—27日的战斗,德军阵地被切割包围,一部分投降,一部分于27日夜向北逃窜。逃敌1500人行至普洛耶什蒂城南时,被前线撤退下来的罗第四集团军司令部的部队所阻截,被迫缴械投降。8月30日,首都爱国卫队俘获德军驻罗骑兵司令埃里克·汉森。德驻罗大使自杀。在首都战役中,德军被俘计6,785人。
起义在首都的胜利是与普洛耶什蒂和普拉霍瓦河谷军民的英勇斗争分不开的,他们牵制了该地区德军对首都德军的增援。普洛耶什蒂的工人武装配合罗地方部队第五军与油田地区的德军展开了激烈搏斗。8月29日,抵达普洛耶什蒂的罗第十八步兵师和苏军一个机械化旅粉粹了德军占领该地的企图。到8月31日,油田地区的罗军增至三个师,与陆续抵达的苏军一道,粉粹了德军在该地区的最后抵抗,打通了布加勒斯特-普洛耶什蒂-布拉索夫的通道,为罗军和苏军向特兰西瓦尼亚挺进扫清了道路。在这次战役中,罗军共俘虏德军15,500人。
首都和普洛耶什蒂的胜利大大推动了起义在全国各地的进展。在多布罗加地区,康斯坦察市罗马尼亚驻军和工人勇敢战斗,保卫了港口的设施和工厂。他们配合罗步兵第九师粉碎了该地区德驻军15,000人以及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德国军队的抵抗,俘虏10,721人,其中包括一名将军和320名军官。
在罗马尼亚西南部,德军拼命固守土尔努-塞维林-弗尔奇奥罗瓦-奥尔肖瓦地区。守住这个地区有利于德国在南喀尔巴阡山组织防御,使罗西南部交通线保持畅通,以便同巴尔干半岛中部和南部的德军保持联系。8月26日,罗军在武装工人和居民的协助下,迫使土尔努-塞维林的德军放下武器。同一天, 击溃奥尔肖瓦的德军。到8月31日解放了这个地区。德国损失官兵3300人和大量军需弹药。至此,罗马尼亚全国除特兰西瓦尼亚外基本解放。
从8月23日至8月31日,罗马尼亚参加起义的部队达37个师,加上军事院校等军事单位的人员,共46万多人。此外还有爱国卫队和大量工人农民。德军被击毙6,000人,被俘56,000人,其中有14名将军,1,241名军官。罗军还缴获大量军事物资,其中有飞机222架、船只438艘。
8月29日,乔治乌-德治和其他党派的代表慰问抵达布加靳斯特城下的苏军先头部队。第二天为苏军入城举行了欢迎仪式。9月12日,罗马尼亚政府代表团在莫斯科与苏英美签订停战协定。
罗马尼亚八·二三武装起义的胜利,加速了希特靳德国的败亡和欧洲战争的结束。
罗马尼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进入东南欧和通过匈牙利平原进入中欧的要道。而扼守东喀尔巴阡山至多瑙河之间通道的福克夏瓦-加拉茨大门又是苏军西进的必经之地。德军曾在这里修筑纵深达60公里的坚固防御工事,配合两边的大河和崇山峻岭,妄图建立一道阻挡苏军的屏障。罗马尼亚的起义从背后给了德军致命的打击,使德军前述防御工事失去意义,促成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大溃败。苏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迅速向巴尔干和匈牙利平原挺进。从1944年8月23日到10月6日,苏军向西推进了900公里。德军元帅凯特尔和古德里安将军在给希特勒的报告中说,罗马尼亚事件“将导致不仅罗马尼亚,而且还有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的领土丧失,因为巴尔千的全部德军已处于危险之中,除了丧失喀尔巴阡山阵地以外,丧失罗马尼亚的粮食和石油是另一个重大打击,它将使俄军在大约几周之内到达布达佩斯城下。”八·二三起义对德国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后果,以至希特勒把这次起义同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的惨败和西方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并提为德国在1944年遇到的三大危机。苏联《真理报》1944年8月28日评论说:“罗马尼亚脱离轴心国的意义不仅限于罗马尼亚领土。外电说它等于德国整个巴尔干防御体系的崩溃,这一说法是恰当的。”
政治上,罗马尼亚革命的影响波及德国的其他仆从国保加利亚和芬兰。1944年9月9日保加利亚在苏军胜利进军时举行了反法西斯起义,9月19日,芬兰同苏联签订停战协定。
德国丧失罗马尼亚以及巴尔干半岛对其战争经济是个沉重打击。德国所需的50%的石油、60%的铝矾土、29%的锑和100%的铬矿都来自这个地区。武装起义前希特勒就曾说:“如果我们失去油田,就不能赢得战争。”据希特勒军备工业部部长施佩尔后来供认,8月以后,德国军队被迫离开罗马尼亚,石油供应量降到二万吨,这是德军失败的原因。
“八·二三起义”胜利后,罗马尼亚新政府派出大量军队参加解放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战斗,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八·二三起义”是罗马尼亚人民革命的开始,它的胜利为罗马尼亚后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条件。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06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