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个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是战时盟国在同法西斯国家进行艰苦战斗的岁月中孕育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十余年,法西斯国家便在东、西方不断挑起战端,并进而发动了规模更大、更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造成的浩劫向各国政治家和人民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免使“后世再遭当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建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设想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最早提出这一设想的是1941年8月14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宪章表示希望,待最后摧毁纳粹暴政后,能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这一提法后来被盟国普遍认为是未来国际组织的同义语。这是最初播下的联合国的种子。
苏联对建立战后和平体制一事亦非常关注。1941年9月24日,苏联政府代表驻英大使伊·米·迈斯基在战时盟国伦敦会议上宣布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随后在同年12月4日苏波友好互助联合宣言中双方明确提出:“在战争胜利并对希特勒战犯们给予适当的惩罚后”,“只有通过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组织,将各民主国家联合在一个持久同盟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法西斯轴心国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①。各签字国政府一致宣布赞同以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作为盟国的共同纲领。这样,盟国便一致接受了要建立战后世界“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的设想。盟国首次使用“联合国家”一词,是采纳了罗斯福的建议,它代表反法西斯联盟。这时的联合国家虽与后来作为国际组织的联合国并不相同,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未来的联合国即脱胎于此。由于当时盟国压倒一切的任务是要打赢这场战争,因此它们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详细地规划未来。到1943年,战争形势已发生有利于盟国的战略性转折,胜利曙光在望,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就变得紧迫起来。美苏英等国从各自立场出发,对规划未来均十分重视,其中以美国尤为积极主动。
罗斯福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威尔逊的教训②,急于要在和平实现之前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以免重蹈美国在国联问题上的覆辙。他说美国不打算重犯上次大战的错误。罗斯福对战后组织的主要设想是:一、能切实有效地维护和平,以防侵略国再发动新的世界大战;二、希望美国能在其中起领导作用,以施加它的强大影响;三、未来组织应是世界性的,不能成为虚弱无力的国联的翻版,强调大国要在维护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中起国际警察作用。为此,罗斯福很重视解决以下两大问题:第一,必须争取苏联的支持与合作,否则新组织就难以具有真正世界性。第二,罗斯福重视中国的作用,坚持主张中国应享有大国地位。他这样做首先是出于承认中国在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认识到中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必将享有远大的未来,在亚洲和远东起重大作用;但同时他也想借助中国以制约苏联,变中国为美国的帮手。
苏联则希望未来国际组织应成为防止德国再起的强大堡垒,认为它应拥有制止侵略和维护和平的充分权威和手段。斯大林指出,它“不应当是既没有权力又没有手段来防止侵略的那个可悲的国际联盟的重演”。苏联强调要使新国际组织发挥充分效力,其首要条件是各大国必须“本着齐心和一致的精神行动”。当然苏联也极为关心新组织能从制度上切实保证自己的大国地位。
至于英国, 由于国力大衰,它预感到再难享有昔日国联时的显赫地位,而只能紧随美国之后,与美国保持一致,以尽力守住英帝国的地盘。丘吉尔战时屡屡扬言,他绝不做帝国的“掘墓人”,绝不能让未来国际组织威胁到英国的殖民权益。
在这种背景下,美苏英等国开始了对未来组织的酝酿和协商。1943年10月,苏、美、英三国外长举行莫斯科会议,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要讨论和签署由美国提出、并已取得英国赞同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草案。会议曾就究竟是签署一个“三国宣言”或是“四国宣言”问题,进行了争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10月30日,中苏美英四国政府代表(中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美国国务卿赫尔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正式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国宣言明确地宣布:“它们承认有必要在尽速可行的日期,根据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四国还宣布:各该国将彼此磋商,并于必要时与联合国家中其他国家磋商,以便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四国宣言已粗略地描绘出未来国际组织的一个轮廓,即:第一,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凡一切爱好和平国家,不论大小,均可加入;第二,未来组织的基础是根据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第三,未来组织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最后,四国还对要在“尽速可行”的时间内建立这一新的国际组织正式承担了义务,从而也表明了四国将要在其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四国宣言迈出了筹建未来国际组织的关键性一步。
同年11月下旬,中美英苏四国首脑又分别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期间,就未来国际组织的总体设想和结构原则性地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进展。
开罗会议前夕,中国方面准备在会议上提出的重要问题就包括有“筹建战后有力之国际和平机构”一项内容。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与蒋介石曾进行过一次长时间的会谈。据当时中方记录载:会谈首先讨论了有关未来国际组织的问题,双方一致认为中国应作为四强之一参加四强的一切机构。次日,中国代表团成员、外交部长王宠惠奉蒋介石指示,曾向霍普金斯递交照会,建议成立中美英苏四国委员会,以负责联合国理事会的筹组事宜。接着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就未来国际组织问题直接交换了意见。斯大林赞同罗斯福关于未来组织应是世界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意见。三国首脑关于这一问题会谈的成果写入德黑兰宣言之中。
12月24日,罗斯福在谈到开罗和德黑兰这两次会议时说:“英国、俄国、中国和合众国及其盟国,代表了全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罗斯福的这番话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四国当时对战后世界的设想。
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盟国的普遍赞同和一致承认,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是中国人民以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的必然结果。
① 在《联合国家宣言》签字的26个国家,除中美英苏四国之外,其他22国为: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
②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为建立国联积极活动,多方策划,赢得了各国的赞同。和会于1919年4月28日通过国际联盟盟约。该盟约作为凡尔赛和约的一部分,由各国代表签字后,送交各国立法机关批准。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不少人认为凡尔赛和约未能体现美国的利益和目标。孤立主义者更多方反对。结果,参议院投票否决参加国联的提案,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威尔逊企图建立并领导国联的计划失败。国联的领导权落到了英、法手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05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6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2022-10-27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