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及其代表作家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215 评论:0

浪漫主义是欧州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盛行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运动。它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物。海涅、雨果、雪莱、拜伦、惠特曼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出自这些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之手的杰作,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竞相生辉,同是文学史上的灿烂篇章,至今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


1789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各国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得到蓬勃发展,汹涌澎湃的革命斗争给浪漫主义文学以热情的鼓舞。但是另一方面,在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里,贫富对立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尖锐。新的社会矛盾日益暴露,使启蒙思想家们所宣扬的“理性的统治”完全破产。革命后所建立的社会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①。对现实社会和“理想王国”的失望和不满,促使作家去探索社会矛盾的解决途径,去追求新的理想。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的探求,促成了浪漫主义的产生。
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是费希特(1762—1814年)、谢林(1775—1854年)和黑格尔(1770—1830年)。他们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这对于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有着一定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有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和英国的欧文(1771—1858年)。他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消灭阶级对立,幻想“立即解放全人类”、“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①。空想社会主义对浪漫主义文学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来源于中世纪的“浪漫传奇”(Romance),这种传奇包括英雄史诗、骑士小说和骑士抒情诗。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情节离奇、富于幻想,以描写冒险事迹和爱情故事见长。从浪漫传奇一词,便派生出形容词“浪漫的”(Romantic)来形容那些虚构的、优美的、能令人激动引起遐想的事物。到十七世纪后半叶,法国和英国评论家首次用“浪漫诗歌”这一名词来评论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特和塔索的诗歌。法国评论家还把“浪漫的”理解为“如画的”,即指那些景致优美、尚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风光。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作家开始突破古典主义②的束缚,反对盲目摹仿古代希腊罗马,注重反映现实和人的内心世界。卢梭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作家。他的《朱丽亚即新爱洛绮丝》,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感情自由奔放,表达了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他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和《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写得坦率真诚,对情感的抒发淋漓尽致,深为后来浪漫主义作家所推崇。因此,法国著名女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没有他(指卢梭——笔者)是不可想象的”。
十八世纪后半叶,在英国出现了以作家斯特恩和诗人杨格、格雷为代表的感伤主义文学①,同时还出现了华尔浦尔的《奥特朗托堡》、刘易斯的《僧人》和拉德克利夫夫人的《尤道尔弗的秘密》这样一些充满神秘气氛和惊险情节的哥特小说②。在这个时期,德国也掀起了“狂飙突进运动”。这个运动是十八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国资产阶级的一种文学运动,因德国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反对封建割据,主张社会改革,在文艺上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崇尚天才,强调感情的作用和民族风格。歌德是这一运动的旗手,赫尔德尔是精神领袖,而席勒是其重要作家。这一文学运动受到卢梭“回归自然”和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影响,其代表作品有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等富于浪漫主义激情的小说。
在理论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的概念与古典主义概念相对立的是歌德和席勒。歌德认为“古典的”便是“健康的”,“浪漫的”就是“病态的”,这种说法含有贬低浪漫主义的用意,无疑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796年)一文中,从历史角度论述了素朴的(即古典的)诗和伤感的(即浪漫的)诗的起源和区别。根据席勒的观点,素朴诗人的创作方法是基于对现实的摹仿,“诗人的作用就必然是尽可能完美地摹仿现实”,而感伤诗人的创作方法则是表现理想,“诗人的作用就必然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表现或显示理想”。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和文学运动的浪漫主义,起始于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作家提出文学要适应时代和民族的要求,他们反对统治文坛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古典主义,反对盲目摹仿古代希腊罗马,要求创作自由,开辟新的途径。他们通过美学理论的探讨和创作实践,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纲领和创作准则。1798年德国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弗·史雷格尔在《断片》中提出,“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进步的诗”,“只有浪漫主义的诗才能象史诗那样成为整个周围世界的镜子,成为时代的反映”,“唯有它是无限的和自由的……诗人不应当受任何清规戒律的约束”。他把诗人的主观性强调到绝对的地步,认为世界便是人类精神的“艺术品”。他的哥哥奥·史雷格尔则从美学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浪漫主义产生的必然性。1800年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提出了与古典主义相反的创作原则,主张诗歌要写“纯朴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节”。并提出:“我们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我们的各种基本情感共同存在于一种更单纯的状态之下……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还认为,想象力可以“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华兹华斯的观点反映了他憎恨城市文明、欣赏古朴的宗法社会生活的思想观点。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在《基督教真谛》(1802年)中,把基督教看作是文学创作的源泉,要求文艺同宗教结为一体,认为历史上的杰作都体现了基督教精神。他还要求文学去描写历史陈迹、废墟坟墓和命运无常,抒发忧郁的情调。史雷格尔兄弟,华兹华斯和夏多布里昂的理论奠定了消极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
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在《论文学》(1800年)和《德意志论》两部著作中,从文学与社会生活条件相联系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关于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的独特见解。她对南方文学与北方文学所作的比较,实际上也就是在论述古典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关系。她高度赞扬浪漫诗,认为它具有“独创的美”和“伟大的气魄”,富于民族精神和意志力量,想象力丰富,哲理深刻,比古典诗更热情敏感。她还指出浪漫主义文学“是土生土长的文学,是由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一切社会状况里生长出来的文学”。在谈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时,她反对摹仿,提倡独创,强调“灵感是不竭的源泉”。她反对“纯艺术”,强调文学的积极社会作用,认为文学不仅要“振动人心”,而且还要“照亮人心”,要“为崇高的道德真理服务”,要揭露社会上的“消极的恶行”。这些论点体现了她的民主主义思想,使她有别于上述那些主张消极浪漫主义的作家,她的理论开创了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先河。然而她把自然环境作为区分文学的先决条件,把宗教当作文学的动力,又使她的理论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
嗣后,英国诗人雪莱的《为诗辩护》(1821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年),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1827年),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论浪漫主义诗歌》,以及意大利诗人白尔谢和曼佐尼的一些论文,对古典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阐明了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渊源和必然性。他们要求打破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提倡创作自由和独创精神,反对摹仿因袭。他们强调文学要反映时代、反映社会生活,扩大文学的表现内容;诗歌应该诉诸自然,要成为“活人的诗”和心灵的镜子,要“面向人民”。他们的论著对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和特点作了生动鲜明的描述和论证,促进了浪漫主义的发展,使浪漫主义文学于1830年前后取得了全欧性的胜利,也使欧美各国、各民族的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高峰的同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出现。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各国情况有所不同)逐渐取代浪漫主义,而成为欧洲文学中的主要流派。

浪漫主义文学流派及其特征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由于作家的政治观点不同,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不同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主要有贵族浪漫主义和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两派,一般也有称作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
贵族浪漫主义反映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和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的情绪。这一派的作家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新兴的资本主义都表示不满,希望改变现状。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作家对法国大革命开始是抱欢迎态度的,及至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由畏惧人民革命和暴力政策转而仇恨资产阶级革命。他们把中世纪的宗法社会理想化,在宗教中寻找慰藉和医世良方。属于这一派的作家有德国的蒂克、诺瓦利斯,英国的湖畔诗人,法国的夏多布里昂、拉马丁,俄国的茹科夫斯基,波兰的克拉辛斯基等。
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又可分为自由派和民主派。自由派作家从启蒙思想的角度来反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弊端,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满。他们的作品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不协调,表现了资产阶级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主人公往往具有一定的反抗性,属于这一派的作家有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等。民主派作家有的参加反对专制压迫的民主革命运动,如德国的海涅,英国的雪莱,法国的雨果,俄国的雷列耶夫和普希金;有的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像英国的拜伦,意大利的曼佐尼,波兰的密茨凯维奇;有的甚至牺牲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疆场上,如匈牙利的裴多菲等。这一派作家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封建专制暴政,指向民族敌人。他们的作品热情讴歌民主和自由,表现了反对民族压迫、渴求民族解放的主题,具有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和深邃的爱国主义。他们强调文学与现实的联系,肯定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
在整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特别是其中的民主派决定着运动的发展方向,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艺思潮,有以下的共同特征:
描写理想,抒发强烈的感情。浪漫主义作家深感社会的丑恶和贫乏而萌生不满,他们向往于完美的个性发展与和谐的社会生活,便转向新理想的探索。在当时条件下,新的理想往往带有虚幻的特点,但并不是同现实毫无联系。如雪莱的长诗《麦布女王》,乔治·桑的《木工小史》,都表现了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浪漫主义作家着重描写个人的主观世界和内心生活,抒发人物的激情,所以这个时期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特别多,富于抒情色彩。又由于个人与社会处于矛盾对立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大多具有感伤忧郁的情调。这些特点在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勒内》,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等作品中都能找到明显的例证。
酷爱自然,着力描绘自然风景的魅力,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是浪漫主义的另一特征。雄伟险峻的高山峡谷,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荒原沙漠,纯朴恬静的田园乡村,令人景仰的名胜古迹,都成了浪漫主义讴歌的对象。他们往往把大自然的美和现实的丑对比,尽情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丑恶现象的鞭挞,藉以表达自己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和对祖国的热爱。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就是通过对南欧各地绮丽风景的描述来与英国社会的空虚冷漠相对照,既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抒发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鄙视。普希金在《致大海》一诗中,通过对海洋的讴歌,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密茨凯维奇在《塔杜施先生》和库柏在边疆小说中对原始森林的赞美,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浪漫主义作家对民间歌谣和民间传说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他们把民间文学视为真正民族精神之所在。积极浪漫主义作家认为民间创作体现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愿望、要求和道德观念。被压迫民族的浪漫主义作家还指出,在异族统治者长期实行文化摧残和民族同化政策的情况下,只有民间创作才保持了民族精神的纯真性。而民间创作所具有的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式活泼等特点,也成了浪漫主义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不少浪漫主义的诗歌作品具有民歌风格,浪漫主义作家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人民性问题,在创作中采用民间文学的题材,歌颂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汲取富于表现力的民间语言和诗词格律,而且深入民间,对民歌、传说、童话等民间文学进行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德国阿尔尼姆和布伦坦诺合编的《男童的神奇号角》,格林兄弟的《儿童和家庭的童话》,芬兰作家埃·兰罗特收集整理的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塞尔维亚诗人卡拉季奇的《塞尔维亚民歌》等,就是这方面的杰出成就,对欧洲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对历史题材的兴趣,也是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特点之一。对历史的兴趣不只局限于中世纪,固然中世纪是浪漫主义作家普遍关心的一个时期。然而,欧洲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过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视。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拜伦的《该隐》的情节取自于圣经。而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描写了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历史事件。意大利作家曼佐尼的《约婚夫妇》则是以十七世纪为历史背景。过去人们在评价浪漫主义作家“回到中世纪”时,往往带有贬意,认为这就等于幻想历史倒退,就是要回到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的统治。实际上,只有个别贵族浪漫主义作家才把理想寄托于宗法社会和教会统治。大多数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作家转向中世纪和古代社会,往往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激发了他们的历史感和民族意识。他们通过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描写,借古喻今,抒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心,表现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抨击封建专制。拜伦的历史剧《马里诺·法利埃格》、雪莱的《伊斯兰的起义》、密茨凯维奇的《康拉德·华伦洛德》等,就具有这方面的特点。
浪漫主义作家强调诗歌和诗人的特殊作用,他们视诗人为民族的精神领袖,人类的导师和先知。雪莱认为诗人不仅是预言家,也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他们还认为诗歌能使人类的伟大精神和深奥思想得到最完美最理想的表现。所以浪漫主义时期是欧美各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诗歌创作的高峰。抒情诗、叙事诗、歌谣、诗剧、长诗等各种形式的诗歌创作真是百花争艳,各显异彩。
在艺术和表现手法上,与古典主义追求和谐完整的理性审美观点相反,浪漫主义作家喜欢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感情奔放的人物形象,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司各特的《红酋罗伯》、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都具有这方面的特点。浪漫主义作家时而任凭想象驰骋,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神魔鬼怪无所不写(如雪莱的《麦布女王》);时而把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烂的图画(如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诗歌语言的丰富华丽、铿锵有力,诗歌格律的舒展自由,诗歌节奏的明快强烈和富于音乐性,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普遍特征。
浪漫主义作家虽然激烈反对古典主义,却非常重视译介外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他们从“一切伟大作家都是他们时代的浪漫主义者”这一论点出发,非常重视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不少浪漫主义作家都翻译过外国作家的作品。他们特别推崇莎士比亚、但丁和塞万提斯,高度评价他们的作品,尊奉他们为浪漫主义的先师,致力于翻译他们的作品。如德国作家奥·史雷格尔翻译莎士比亚的剧作达13年之久。蒂克翻译的《堂·吉诃德》受到人们的好评。英国诗人柯尔律治的莎比士亚评论,司各特,拜伦和海涅对《堂·吉诃德》的好评,扩大了这些作家的影响,他们的“复活”无疑应归功于浪漫主义作家。

德、法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民族历史状况和文化传统的不同,浪漫主义文学在欧美各国发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甚至各个作家的情况也有明显的差异。正如意大利诗人曼佐尼所说:“浪漫主义有多少作家就有多少种形式”。
浪漫主义文学首先在德国出现。耶拿派作家史雷格尔兄弟、蒂克(1773—1853年)和诺伐里斯(1772—1801年)是德国贵族浪漫主义的代表。蒂克的小说和戏剧,充满神秘的幻想和对中世纪骑士与教会的美化。诺伐里斯的代表作《夜颂》,因悼念夭逝的未婚妻而作,歌颂死亡和黑夜,反映了一种病态的悲观情绪。
恩·霍夫曼(1776—1822年)是德国浪漫主义的著名作家,其作品大多描写艺术家的遭遇,具有神秘怪诞的色彩。他的代表作有《金罐》、《谢拉皮翁兄弟》、《跳蚤师傅》、《侏儒查尔斯》、《公猫穆尔的生活观,附乐队指挥约翰·克赖斯特的传记片断》等。霍夫曼善于用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现实,常常把热情的诗的世界与冷酷的市侩社会相对立,对黑暗现实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侏儒查尔斯》写侏儒查尔斯靠招摇撞骗当上了部长,最后垮台的故事,揭露了宫廷社会尔虞我诈的种种丑恶现象。《公猫穆尔》通过公猫穆尔和乐队指挥克赖斯特的不同生活经历,揭示了德国社会的市侩习气。霍夫曼有着杰出的塑造形象的才能,他能把超自然的事物形象化。他的讽刺艺术别具一格,在怪诞中不乏对现实的揭露,在颓唐中充满对丑恶社会的愤恨。因此,他的创作对欧美许多作家、如巴尔扎克、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都有一定的影响。


海涅像


亨·海涅(1797—1856年)是德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大学时曾听过史雷格尔和黑格尔的讲课,并开始诗歌创作。早期诗歌有《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后收为《诗歌集》出版,大多写个人的经历、感受和爱情的欢乐痛苦,富于浪漫主义色彩。他的创作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民歌风格。1823到1828年间,海涅曾游历英国、意大利和德国的许多地方,写了四卷《旅行札记》,文中既有对德国市侩社会和英国贫富对立的揭露和讽刺,又有对自然风景的精彩描写。1830年海涅热情欢呼法国七月革命,次年移居巴黎。他在巴黎结识了巴尔扎克、贝朗瑞、肖邦、乔治·桑和雨果等作家、音乐家,受到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写了许多政论著作。1835年发表的《论浪漫派》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文艺观,对消极浪漫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1843年,海涅与马克思相识,这对他的思想起了促进作用,使他成为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这个时期也是海涅诗歌创作的高峰,出版了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政治诗集《新诗集》和烩炙人口的杰作《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一部诗体的旅行记”,共27章,描述了诗人在经过12年的流亡生活之后第一次回到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既表达了作者对普鲁士统治集团的无比仇恨,又对当时的种种丑恶制度和社会现象,如检查制度、关税同盟和国粹主义等,进行了尖锐的讽刺。这部长诗指出,虚伪的旧时代定将消逝,新的一代必将兴起,充分反映了作者与反动统治作斗争的坚定性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它把政治内容与童话、梦境相结合,现实与幻想相交织,构成了长诗的独特风格,使长诗既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因素。晚年海涅由于病魔缠身,思想一度消沉,这种情绪反映在他的诗集《罗曼采罗》中。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急剧的社会转折和动荡中发展起来的。早期代表有夏多布里昂(1768—1848年)、拉马丁(1790—1869年)、维尼(1797—1863年)、斯达尔夫人(1761—1817年)、贡斯当(1767—1830年)等人。夏多布里昂、拉马丁和维尼的创作反映了他们对资产阶级现实的憎恶,但他们不是号召人们去与之斗争,而是逃避现实,转向过去,或者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绝望情绪,体现了没落贵族阶级的思想感情。斯达尔夫人和贡斯当的创作反映了自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倾向。斯达尔夫人的小说《黛菲妮》通过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妇女对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的追求,而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教会和保守势力。贡斯当的小说《阿道尔夫》写阿道尔夫与爱蕾若尔相爱的故事,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现实的不满和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
到了二十年代末期,随着法国本国反对复辟王朝的斗争的不断加强,以及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迅速高涨,浪漫主义文学得到进一步的繁荣,相继出现了法国资产阶级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作家雨果,大仲马和乔治·桑。
大仲马(1802—1870年)开始以戏剧踏进文坛。《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于1829年在巴黎上演,揭开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彻底胜利的序幕。嗣后他一共写了80多部戏剧,但他的主要成就在小说。他一生写过200多部小说,其中以《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伯爵》最为著名。《三个火枪手》描写十七世纪几个火枪手的冒险经历和法国宫廷的勾心斗角。《基度山伯爵》写主人公邓蒂斯报恩复仇的故事,暴露了法国复辟王朝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丑恶面目。此外,大仲马还写有《二十年后》、《玛尔戈皇后》、《布拉日罗纳子爵》等小说。他的历史小说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而又不拘泥于历史,着重写主人公的冒险奇遇,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他是法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一位作家。
乔治·桑(1804—1876年)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18岁时与杜都望男爵结婚,9年后,因感情不合而出走,在巴黎过着独立不羁的生活。与缪塞、肖邦、李斯特等人交往甚密。三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如《印第安娜》、《华朗丁》、《莱丽亚》等,大多以爱情为题材,表达了妇女解放和女性自由的思想。四十年代受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她的创作转向“社会问题小说”,代表作品有《木工小史》、《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乔治·桑在这些小说中,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金钱万能和婚姻制度,塑造出一些为了理想而放弃爱情或为了爱情而放弃优裕生活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的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嗣后她转入以农村为背景的田园小说的创作,写出了《魔沼》、《弃儿弗朗沙》和《小法岱特》等作品,这些小说大多写自由恋爱,充满了柔情蜜意。乔治·桑常用抒情的笔调来渲染农村宁谧的气氛,描绘农村的绮丽风光,以寄托她的理想。
雨果(1802—1885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长达60年,写出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和文学理论,对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雨果像


雨果早年受母亲影响,支持复辟王朝。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思想不断前进,1826年雨果公开站到反复辟王朝和浪漫主义一边。1827年《克伦威尔》序言的发表和1830年《欧那尼》的演出成功,使雨果成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领袖。1831年,雨果发表了《巴黎圣母院》。1848年的二月革命坚定了雨果的共和主义立场。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政变称帝时,雨果坚决站在反对派一边,为此他遭到迫害而流亡国外。在流亡期间,他出版了政治讽刺诗《惩罚集》,对拿破仑第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还写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海上劳工》描写青年渔夫吉利雅在孤岛上为捞出沉没海底的气船机器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他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意志。《笑面人》写一个贵族后裔被儿童贩子拐走毁容,后被流浪艺人收留,靠卖艺为生,最后投海自尽的故事,控诉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揭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丑恶、凶残、“比狼更象狼”。1870年雨果回到法国,1874年完成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1793年法兰西共和军队镇压旺代反革命暴乱的故事。小说对法国革命的描写很出色,但也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的局限性。晚年还写有《历代传说》,歌颂历史上人民反抗暴虐的斗争。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两部重要作品。《巴黎圣母院》写克罗德副主教为了占有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达,施展了一系列的阴谋诡计,诸如引诱她,抢她,授意政府逮捕她,用杀人的罪名诬陷她,最后把她绞死。小说通过爱斯梅哈达的悲惨遭遇,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基督教会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表现了作家对封建贵族和僧侣阶级的憎恨,对被压迫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小说情节紧张,戏剧性强,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悲惨世界》共5部。主人公冉阿让是个贫苦的工人,因偷了面包被判刑5年,几次越狱被判加刑达19年之久。小说写冉阿让出狱后的经历,他改名换姓,兴办工业和慈善事业,被推选为市长。他救助不幸的芳汀和她的女儿珂赛特,却为解救一个窃贼而被警官沙威逮捕入狱。越狱后,他带着珂赛特隐居巴黎。小说还写了他参加巴黎起义的街垒战斗,救了受伤的珂赛特的恋人马利尤斯,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警官沙威,使其羞愧投河自尽。《悲惨世界》反映了从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直到反对七月王朝的人民起义这一阶段的历史。描绘了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它通过冉阿让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和司法机关的黑暗腐败,突出反映了贫苦人民悲惨的命运和处境,歌颂了他们的高贵品质。对巴黎起义的描写体现了作家的民主主义思想和革命激情。小说也宣扬了仁慈、博爱可以杜绝邪恶、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

英、美著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


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产生于十八世纪末。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布莱克(1757—1827年),其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和长诗《四天神》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和清新的民歌风格,富于热情和想象。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年)、柯立律治(1772—1834年)和骚塞(1774—1843年)从拥护法国大革命转而仇视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否定技术进步,主张返璞归真,到大自然和梦幻中寻找慰藉。华兹华斯和柯立律治共同出版的《抒情歌谣集》是英国贵族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十九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进入它的繁荣发展阶段,出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家,其中以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最为杰出。济慈(1795—1821年)以抒情诗见长,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司各特(1771—1832年)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他踏上文学道路是从诗歌开始的。早年喜爱苏格兰的民间歌谣和故事,曾收集出版过《苏格兰边区歌谣集》。他的叙事长诗《最后一个行吟诗人之歌》、《玛密恩》和《湖上夫人》以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富于想象、描绘生动,表现了瑰丽多姿的苏格兰的自然景色,充满浪漫主义气氛。1814年,他转向小说创作。第一部小说《威佛利》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嗣后,司各特相继发表了20多部小说,其中以《修墓老人》、《红酋罗伯》、《中罗辛郡的心脏》、《艾凡赫》、《昆廷·达沃德》最为著名。前三部写苏格兰人民反抗英国统治和压迫的斗争。《艾凡赫》生动地再现了英国十二世纪的社会生活和矛盾斗争。《昆廷·达沃德》描写十五世纪法国国王反对封建割据,建立中央集权的斗争。司各特善于把历史事件和大胆想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他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富于传奇惊险色彩,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性格突出,景物描写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小说结尾往往出人预料,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司各特的小说深受当时欧洲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对狄更斯、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和库柏等作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雪莱(1792—1822年)是英国激进的浪漫主义诗人。和同时代诗人相比,他更富于想象力和乐观主义。雪莱一生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主张自由和正义。他的抒情诗歌颂了劳动人民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反映了作者对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的关心和支持。在《西风颂》、《致云雀》等托物泳怀的诗篇中,抒发了诗人豪放的革命激情,成为世人传诵的杰作。他的长诗《麦布女王》,诗剧《伊斯兰的起义》和《钦契》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充满了对统治阶级的强烈憎恨和对美好社会的热切向往。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集中反映了雪莱的激进思想和创作风格。这部取材于希腊神话的诗剧,描写普罗米修斯被天神丘必特锁在高加索的岩石上,受尽种种折磨,但他坚毅不屈,后来在众神的努力下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解放,象征封建压迫和专制暴君的丘必特被拉下了宝座,整个宇宙在欢呼新生的春天的来临,欢呼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乐园即将出现。这部诗剧反映了诗人在欧洲反动复辟势力猖獗的岁月里依然充满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特别采用象征比喻手法,通过幻想来表现未来的远景,而且把背景放在整个宇宙中,使诗剧具有磅礴的气势,给人以巨大开阔的空间感。
拜伦(1788—1824年)是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满腔热情的、辛辣地讽刺现社会的”①诗篇,表现了人民反抗专制统治和民族压迫的情绪,反映了人民要求自由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早期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通过主人公哈罗德游历西班牙、瑞士、希腊和意大利等国的经历,表现了诗人对英国社会的强烈愤懑和对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切关注。1812年,拜伦在英国议院发表演说,谴责英国统治集团对工人的迫害和对爱尔兰人民的压迫。同时,还写出了一组《东方叙事诗》,包括《异教徒》、《阿比多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和《巴里西娜》。在这些作品中,中心人物被称为“拜伦式的英雄”,他们都是些与黑暗社会势不两立的叛逆者,为了个人自由和爱情幸福而拼命斗争。他们傲世独立、脱离群众,往往带有怀疑、悲观和厌世的情调。1816年拜伦被迫离开英国,先后来到瑞士、意大利和希腊,积极参加意大利“烧炭党人”的斗争和希腊的武装起义,最后病死在起义军营中。在这段时期里, 他写作了哲理诗剧《曼弗雷德》,诗剧《该隐》,讽刺长诗《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而以长篇叙事诗《唐·璜》最为出色。


拜伦像


《唐·璜》是一部未完成的长诗,只写出16章。长诗以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唐璜为主人公,通过他在希腊、土耳其和俄国等国的冒险经历,间以作者的插叙和议论,尖锐抨击了欧洲的“神圣同盟”和封建君主势力, 揭露了英国的金钱统治和社会恶习, 讽刺和嘲弄了文人墨客的虚伪和神秘怪诞。诗中既有壮丽的自然景物描写,又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全诗气势雄浑,意境深邃,内容宏博,是举世少有的杰作。歌德赞扬它是“绝顶天才之作”。
美国独立后,民族文学开始成长,十九世纪上半叶得到全面发展,形成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既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理想与热情的反映,又受英国和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以1829年(杰克逊上台)为界线,可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浪漫主义作家有以散文著名的欧文(1783—1859年)、善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人布莱恩特(1794—1878年)和富于离奇怪诞特色的诗人、作家爱伦·坡(1809—1849年),而以作家库柏的影响较大。后期浪漫主义作家有以小说《白鲸》而闻名遐迩的麦尔维尔(1819—1891年);杰出的民主诗人朗费罗(1807—1882年),他的《海华沙之歌》是美国文学史上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而霍桑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浪漫主义文学到了五十年代中期随着《草叶集》的问世,才出现它的最杰出的代表——惠特曼。
库柏(1789—1851年)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他从小就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猎人和土著印第安人,又曾在海军服过役,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他一生写有30多部小说。最早出版的《间谍》、《开拓者》和《水手》,代表着他开创的三种不同的小说形式,即革命历史小说、边疆生活小说和航海小说。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组以猎人纳蒂·班波(绰号“皮袜子”)为中心人物的边疆小说,包括《开拓者》、《最后的莫希干人》、《草原》、《探路者》和《杀鹿者》。在这组小说中, 库柏通过班波的一生经历, 反映了西部边疆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和历史变化,揭露了殖民主义者的残暴与贪婪,表示了作者对印第安人的深切同情。他的小说以描写惊险场面和自然景物著称,情节曲折,人物性格突出,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和奇特的美国民族风格,有美国的司各特之称。
霍桑(1804—1864年)是美国影响较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大多探讨人性和人的命运等问题,表现出他对科学和理性的怀疑。他的长篇小说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福谷传奇》等,而以《红字》为最著名。《红字》以殖民时期新英格兰生活为背景,描写一个失足女人海丝特·白兰的命运,暴露了当时加尔文教统治下殖民地社会的阴暗面,抨击了清教徒虚伪的传统道德。但作品也受到宗教神秘思想的影响, 认为人类具有罪恶的天性,把“恶”当作社会问题的根源。《红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常用比喻来突出主题,想象丰富,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开美国心理小说的先河。
惠特曼(1819—1892年)是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最高峰。惠特曼出身贫寒,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和报纸编辑。南北战争期间,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担任两年的伤员救护工作。从1839年起,惠特曼开始文学活动,1855年《草叶集》第一版问世。以“草叶”为名,寓意深刻,因为“草是自然界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在黑人和白人中间都一样生长”, 体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第一版收入《自我之歌》、《大陆之歌》等12首诗,嗣后不断重版补充,到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这部诗集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惠特曼的诗歌,热情歌颂了蓬勃发展的美国,体现了民主自由的理想和时代特征,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他用炽热的诗句赞美祖国的山河和大自然。他以奔放真挚的感情,歌颂劳动和普通劳动者。他的《斧头之歌》以斧头为形象,讴歌劳动者创造世界的威力和开拓美国土地的伟大业绩。内战期间,惠特曼的诗歌更富于革命战斗精神。他的《咚咚!咚咚! 战鼓啊!》象支战斗的号令,号召人们起来反对奴隶制。有的诗表示了对被压迫人民,特别是对黑人的同情(如《自我之歌》),号召人们起来同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进行斗争。林肯被刺后,他写了《啊,船长!我们的船长》等诗,表达了美国人民对总统的哀悼。惠特曼还在《法兰西》、《欧罗巴》等诗中,热情歌颂了欧洲的革命。在诗歌形式上,惠特曼也进行了重大的革新,他打破因袭的诗歌格律传统,创造出一种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在美国和世界文学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俄、波、匈等国的浪漫主义作家


在俄国,由于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和十二月党人的活动,促进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诞生。茹科夫斯基(1783—1852年)是俄国贵族浪漫主义的代表,他的诗歌大多脱离现实,描写内心生活和梦幻世界,宣扬神秘主义和颓伤情绪,但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颇受当时俄国诗人们的称颂。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是俄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十二月党诗人有雷列耶夫(1795—1826年),奥陀耶夫斯基(1802—1839年)和别士杜舍夫(即马尔林斯基,1797—1837年)等。他们把文学当作反对专制统治的武器, 使文学同民主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他们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塑造了反暴政、争自由的英雄形象。
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国最杰出的诗人、作家。他早期的抒情诗反对封建专制,讴歌自由民主,充满了对苦难人民的同情。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在南俄流放时期创作的《高加索的俘虏》、《茨冈》、《强盗兄弟》,以南方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的自由生活来与丑恶的俄国社会相对比,热情讴歌了南俄大自然的优美和风土人情的纯朴,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这些长诗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和激情,是他浪漫主义诗歌的高峰。此后现实主义因素在他的创作中不断增长。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主要表现人民与沙皇的关系,指出“人民的意志决定着一切”。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重要作品。全诗以青年贵族奥涅金和塔吉雅娜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其中穿插奥涅金和好友连斯基的争吵,决斗以及连斯基的被杀。这部作品广泛反映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的社会生活,塑造了奥涅金这个渴求进步而又找不到出路, 终日沉溺在舞会、美女和醇酒中的贵族青年形象。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所谓多余人的典型。别林斯基称赞这部作品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于人民性的作品”。
普希金还是个优秀的小说家。他的《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中篇小说《杜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和《上尉的女儿》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小说奠定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对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和高尔基的创作都有不小的影响。
波兰于1795年被瓜分灭亡之后,反抗侵略、争取自由的斗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多次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沉重地打击外国侵略者。波兰浪漫主义正是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的产物。许多作家不仅用作品讴歌了民族解放运动,而且亲身参加了起义斗争和秘密反抗活动。因此,积极浪漫主义在波兰占有突出的地位,亚当·密茨凯维奇和尤·斯沃瓦茨基是其杰出的代表。斯沃瓦茨基(1809—1849年)在《自由颂》等诗中,号召人民积极参加1830年的起义斗争。他的诗剧《柯尔迪安》、《巴拉迪娜》、《法达齐》等,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残暴、凶狠,歌颂了为自由而斗争的革命者。他的作品构思奇特,想象力丰富,语言华丽优美,诗歌格律明快舒展。晚年受神秘主义影响。
密茨凯维奇(1798—1855年)是波兰最著名的诗人。他在大学时就积极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1823年被捕入狱,1824年被流放到俄国内地。1848年曾组织志愿兵团参加意大利的解放斗争。1822年,他的第一部《诗集》出版。标志着波兰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长诗《格拉席娜》、《康拉德·华伦洛德》描写古代立陶宛人民与条顿骑士团的斗争。《先人祭》(第三部)以1823年维尔诺大学生被监禁和被流放为背景,歌颂了波兰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控诉了沙皇俄国对波兰、立陶宛的压迫和血腥统治。《塔杜施先生》以1811和1812年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两大仇家的年轻一代塔杜施和佐霞的恋爱以及这两个家族的争斗与和解,描绘了波兰贵族的生活和矛盾,歌颂了波兰人民反抗俄国侵略的英勇斗争。长诗充满乐观精神和爱国热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对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都作了抒情的描绘。丹麦批评家布兰迪斯称它为十九世纪“唯一的一部史诗”。
匈牙利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产生的。其杰出代表是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他既是匈牙利最杰出的革命诗人,又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849年在反抗沙皇军队入侵的战斗中英勇献身。他早期的抒情诗,例如《人民》、《贵族》、《反对国王》,抨击哈布斯堡王朝和匈牙利大贵族阶级。1844年发表的长诗《农村的大锤》和《雅诺什勇士》,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刚毅不屈的精神。随着匈牙利革命形势的高涨,他的政治抒情诗显著增多,爱情诗中也包含着强烈的思想内容(如《自由与爱情》),被称为“匈牙利的抒情诗王”。1848年,他写了著名的《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等革命诗篇,成为起义的诗传单,对革命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他的长诗《使徒》塑造了一位崇高的革命者形象,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它是裴多菲创作的高峰。除诗歌外,他还写有小说、戏剧和政论。裴多菲的创作对匈牙利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是匈牙利革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9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6页。
② 古典主义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后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兴起后,它逐渐消失。在创作上,古典主义是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并采用大量的古代题材。古典主义在政治上拥护王权,宣扬个人服从封建国家的纪律,同时又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信条,崇拜理性和“自然”,批判同资产阶级理性相违背的封建道德。
① 感伤主义,十八世纪后半叶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由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而得名。它提倡写内心活动和自然风景,抒发感情,强调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
② 哥特小说是十八世纪末在英国流行的一种小说,主要描写恐怖和神怪故事。小说故事通常发生在哥特式的建筑中,特别是阴暗荒凉的古堡中,因此被称为哥特小说。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28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05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