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及其活动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403 评论:0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的革命需要, 在对“正义者同盟”进行革命改造的基础上建立的, 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同盟的诞生


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 英、法等西欧国家, 在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之后, 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着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直接结果, 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方面的深刻变化, 形成了现代资产阶级和现代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从产生的时候起, 就开始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随着斗争的逐步深入, 无产阶级认识水平的提高, 终于爆发了著名的西欧早期三大工人运动: 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三十、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武装暴动。当时, 先进的工人虽然建立了一些组织, 但由于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不可能领导无产阶级去夺取胜利。因此, 建立一个以革命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就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迫切需要。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斗争的需要,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努力使自己的理论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为创建这样的党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1845和1846年在布鲁塞尔曾先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与此同时, 在改造正义者同盟的基础上, 于1847年正式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
正义者同盟的前身是“德国流亡者同盟”。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德国的经济还很落后,但也开始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从而造成了手工业的瓦解和手工工匠的过剩。严重的封建割据状态和容克地主的残暴统治,使得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的革命者,受到残酷的迫害。这样,约有50万名失业的手工业者和革命者迁居或流亡到法国、英国、瑞士和美国。
侨居在法国巴黎的德国流亡者,由于受到当时流行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各种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建立革命组织的要求。1833年,他们组织了“德国人民同盟”,成员百人左右,宗旨是在流亡者中间宣传谋求德国统一的思想。1834年,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流亡者同盟,成员数百人,斗争目标是推翻德意志各国的君主制度,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共和国。同盟内部是以对上级盟员绝对服从为原则组织起来的,基层组织的盟员只知道自己的直接领导人,所有盟员不能享受同样的权利。因此,大多数盟员很不满意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和密谋的组织结构。1836年,同盟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革命分子组成了新的革命团体——正义者同盟。
正义者同盟较之以前的组织民主多了。它由5至10人组成基层支部,几个支部联合为区部,整个同盟由人民委员会领导。但它仍然深受神秘主义和密谋活动的严重影响,具有半宣传、半密谋的性质。它的宗旨是要求财产公有制, 口号是“人人皆兄弟”,组织上同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有密切联系。1839年,同盟参加了四季社发动的5月12日巴黎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遭到破坏,其领导人卡尔·沙佩尔、亨利希·鲍威尔被驱逐。他们到达伦敦又把同盟恢复起来, 并在巴黎、瑞士和德国建立支部。这样, 同盟的活动中心就由巴黎移到伦敦。
同盟的领导人从巴黎起义的失败教训中, 对密谋性策略感到失望, 并在群众性的英国宪章运动的影响下, 开始抛弃手工业者的狭隘性, 广泛吸收各国革命者参加同盟。由德国人的组织逐渐变成有法、英、波兰和瑞士等国工人参加的国际性组织, 这是比当时其他任何工人组织都优越的地方。但是, 同盟的指导思想还是相当混乱的, 各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流派对它的影响已十分严重, 有的甚至还占统治地位。因此, 要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 不仅有一个组织建设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与同盟的领导人早有接触,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加入他们的组织。1843年, 恩格斯在伦敦初次会晤同盟领导人, 沙佩尔曾邀请恩格斯入盟。1845年7至8月,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英国考察期间, 在伦敦又一次会晤了同盟领导人, 并出席了同盟的有关集会。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在同盟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前, 还不能参加这个组织。否则, 不仅不能改变他们的指导思想, 还要承受同盟组织上的约束。马克思、恩格斯与同盟的领导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影响其思想的转变。
为了肃清各种非科学社会主义流派对工人运动的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除了亲自向包括同盟的领导人在内的革命者进行理论教育, 讲授关于雇佣劳动及波兰等问题外, 还通过布鲁塞尔的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同各国社会主义团体和个人建立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本想借助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把真正的革命者团结起来, 使它成为联合各地分散的共产主义者的纽带、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共产主义政党。但是, 当时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在事实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最终未能导致成立一个世界范围的共产主义政党。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这个组织,开展对于当时影响最大的三个社会主义流派,即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 克利盖、格律恩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以及蒲鲁东主义的批判,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对提高同盟成员的思想认识,彻底改造同盟,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威廉·魏特林是德国人,出身贫苦,职业裁缝。1837年,他在法国加入正义者同盟。魏特林在他的《和谐与自由的保证》等著作中,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主张一切人一律平等,建立“共有共享的社会制度”,对启发工人觉悟起过进步作用。但他忽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企图依靠小手工业者和流氓无产者的暴动以及小型实验来建立新社会。马克思本想帮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但魏特林拒不接受批评和帮助,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马克思不得不在1846年同他决裂。魏特林就此脱离了工人运动,他对同盟的思想影响也逐步消失。
海·克利盖原来是威斯特伐利亚的大学生,后当记者,1845年秋在纽约创办《人民论坛报》,宣传“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他抹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鼓吹不分阶级的爱,反对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企图依靠各个阶层,特别是依靠上层统治者的资助,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来消除贫困,保存小生产者的地位。1846年5月, 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召开了特别会议, 讨论并通过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反克利盖的通告》,痛斥了克利盖的论点,揭露了它的性质,指出了它的危害,使克利盖在同盟和工人运动中的影响很快就消失了。
“真正的社会主义”另一代表、德国小资产阶级政治家卡尔·格律恩钻入正义者同盟巴黎支部。格律恩反对暴力革命,鼓吹“为人类谋幸福”的博爱思想,宣扬蒲鲁东主义的经济改良。为了肃清格律恩在法国的影响, 1846年8月, 恩格斯亲自去巴黎参加同盟的活动, 与格律恩的信徒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 恩格斯不仅揭露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实质, 指出其危害, 而且阐明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 即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消灭私有制、通过暴力革命来建立新社会。最后, 参加会的15人中有13人同意恩格斯的观点。
比埃尔·约瑟夫·蒲鲁东是法国人, 出身于农民兼手工业者家庭, 曾当过雇工和印刷工人。1840年他发表了《什么是财产》一书, 用小资产阶级的观点抨击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提出了“财产就是盗窃”的观点。1846年, 他又发表《贫困的哲学》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改良主义的理论。蒲鲁东宣扬唯心论先验论和英雄史观; 维护小私有制,主张建立以个人所有为基础的互助制社会;反对任何国家和权威, 鼓吹无政府主义; 反对无产阶级革命, 宣扬阶级调和,把建立“交换银行”看作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途径。这些思想给国际工人运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彻底清算蒲鲁东主义, 1847年, 马克思撰写了《哲学的贫困》一书, 全面批判了蒲鲁东主义,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这对提高同盟领导人和先进工人的认识起了积极作用。
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宣传和斗争, 同盟中越来越多的成员和领导者开始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这样,同盟经过多年的摸索, 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则经过耐心而大量的工作, 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工人运动的结合。
1847年1月20日, 同盟的伦敦总部委派约瑟夫·莫尔先到布鲁塞尔会见马克思, 然后去巴黎会见恩格斯, 并邀请他们参加正义者同盟, 表示确信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正确, 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改组同盟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 马克思、恩格斯接受邀请参加同盟。接着, 同盟中央发出了“应该实行全面改组”的通告, 宣布即将召开同盟的改组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847年6月2日至8日(或9日),正义者同盟在伦敦秘密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因经济困难未能出席,恩格斯作为巴黎支部的代表参加大会。大会由沙佩尔任主席,威·沃尔弗任秘书。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提议,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因此,这次大会实际上也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通过由恩格斯和沃尔弗起草的新章程草案。这个章程改变了同盟的名称和口号,用“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新名称代替了“正义者同盟”的旧名称,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了“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这一改变,不仅在概念上更加合乎科学要求,而且还表明了改组后的同盟已作为新的共产主义政党出现了。章程规定的同盟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章程还规定同盟的各级组织应由选举产生和有一定的任期,并可随时撤换。这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
大会还讨论了由恩格斯草拟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作为有待进一步讨论和修改的文件。最后,大会选出了以沙佩尔为主席的中央委员会,选定伦敦作为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决定创办中央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委任沃尔弗为主编。大会还作出了开除魏特林分子出盟的决定。上述情况表明,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艰苦努力,同盟已由原来带密谋性的工人组织,开始改组成为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为了使刚刚建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得到巩固,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积极发展同盟组织。8月5日, 根据马克思提议, 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布鲁塞尔成立了第一批支部和区部。马克思当选为支部主席和区部委员会委员。在马克思领导下,布鲁塞尔支部和区部,在开展工人运动和民主主义运动, 建立德意志工人协会和国际布鲁塞尔民主协会等方面, 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广大盟员和先进工人中赢得了崇高的威望。
当时在同盟的不少支部中, 特别是在瑞士和德国, 宗派主义分子还很活跃, 他们反对同盟中央的纲领。所以, 同盟中央把巩固和发展第一次代表大会所取得的成果的工作, 寄希望于布鲁塞尔区部。10月18日, 同盟中央为了开好第二次代表大会, 专函给布鲁塞尔区部, 迫切希望他们派遣代表, 尤其是希望马克思能够参加, 认为这是战胜各种错误思潮, 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彻底完成改组同盟的重要保证。
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如期召开。马克思和恩格斯准时出席。沙佩尔当选为大会主席,恩格斯任大会秘书。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新章程和制定新纲领。大会经过热烈的讨论, 批准了同盟的章程。这个章程对草案中的有关条文作了重大修改。主要是把同盟的目的修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统治, 消灭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讨论纲领时, 代表们经过长时间激烈的争论, 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并委托他们起草一个宣言,即“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就表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工作最终完成,从此共产主义者同盟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登上历史舞台,率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为推翻旧世界而英勇奋斗。

同盟纲领的制定和发表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闭幕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立即着手完成大会委托他们起草宣言的任务。他们先在伦敦逗留了短暂时间,就如何起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得出了一致的认识。1847年12月13日前后,马克思回到布鲁塞尔,开始考虑草拟宣言。几天以后,恩格斯也来到布鲁塞尔,和马克思一起具体研究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12月底,恩格斯返回巴黎,宣言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在这之前,恩格斯曾写过两个纲领草案。一个是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提交各支部讨论的《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另一个是1847年10—11月在信条草案基础上修订成的《共产主义原理》。这两个草案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恩格斯对这种形式并不满意。他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说:“我想,我们最好是抛弃那种教义问答形式,把这个东西叫做〈共产主义宣言〉。因为其中必须或多或少地叙述历史,所以现有的形式是完全不合适的。”马克思完全赞同恩格斯的意见。稍有不同的是,马克思在定稿时把《共产主义宣言》改称为《共产党宣言》。所以,《宣言》虽然是由马克思起草和定稿,但并不排斥恩格斯的功绩。《宣言》所概括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思想成果, 是他们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的科学总结。
《宣言》原定于1848年1月初, 最迟不超过1月中旬完成, 并立即寄往伦敦。但马克思对原稿要求异常严格和日常工作繁忙而拖延了一段时间。中央委员会接到《宣言》手稿后, 未作任何更改, 就付印出版。2月, 《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很快又经马克思、恩格斯修订出了新单行本。
《宣言》的出版立即受到热烈欢迎。1848年它就被译成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丹麦文、佛兰芒文和瑞典文, 后来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 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它“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之一。
《宣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 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宣言》正是以这个基本思想为指导,科学地论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思想、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及其任务,从而划清了它同空想社会主义及其他假社会主义的界限。
《宣言》的结尾,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它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作为结束语。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一直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路明灯。正如列宁指出的,“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同盟战斗在欧洲革命风暴中


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不久,1848年欧洲就爆发了一场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中法国的二月革命和德国三月革命影响最为突出。当时, 在伦敦的同盟中央, 鉴于形势的变化, 决定把中央委员会的权力移交给布鲁塞尔区部, 以便就近指导和组织盟员进行革命斗争。但是, 当通知于2月27日送到布鲁塞尔时, 那里实际上已经戒严, 许多盟员遭到拘捕, 同盟的活动极度困难。在这样形势下, 布鲁塞尔区部以同盟中央的名义, 于3月3日通过决议, 把中央委员会迁到当时革命运动中心——法国巴黎, 并授权马克思在巴黎组织新的中央委员会。两天后, 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同盟的其他领导成员先后到达巴黎。随即建立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马克思任主席, 沙佩尔任秘书, 沃尔弗、莫尔、鲍威尔和恩格斯是委员。新的中央立即着手研究在革命风暴中应采取的斗争策略和具体办法。
当时, 在巴黎的德国流亡者中间, 对怎样返回祖国进行革命的问题, 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以伯恩施太德和海尔维格为首的民主派, 主张在法国组织义勇军团, 购买枪枝, 打回德国, 解放自己的祖国。以马克思、恩格斯为首的同盟中央, 反对这种把革命输入国内的冒险主义行动。他们主张, 同盟盟员和革命者分散地秘密地回国, 和群众一起进行革命。实践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的主张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 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受中央委托, 为同盟起草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这一纲领性文件, 以指导德国革命。《要求》从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出发, 规定德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要求》的基本思想, 是把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看作无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联系起来。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民主革命以及具有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要求和措施。这份文献最先以传单的形式在巴黎散发, 广为传播。
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耐心教育和积极工作,终于组织了三、四百名盟员和德国工人, 携带《要求》等文件, 成功地越过国境。4月初,马克思、恩格斯和中央的其他领导成员也都秘密回到德国。他们选择了工业比较发达、工人比较集中、言论集会结社比较自由的莱茵省省会科伦(即科隆),作为指导革命的基地,立即开展各项工作。
同盟中央首先选派优秀盟员分赴德国各地,一面了解情况,恢复同盟基层同中央因革命爆发而中断的联系,一面协助建立工人联合会,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德工人党。但由于德国无产阶级的大多数还没有认识到成立自己独立政党的必要性,这项任务未能完成。而各地的同盟组织,在革命的高潮中,都直接投入了当地的群众斗争。因此,仅仅依靠派遣特使的办法,已不能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了能及时地指导各地盟员的革命活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于6月1日在科伦创办了大型日报——《新莱茵报》,马克思自任总编辑。采用这个名称既表示它同过去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有继承关系,又以“新”字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报纸的副标题是《民主派机关报》,这是为了更有利地团结更多的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但它实际上是当时唯一的无产阶级报纸,因为它“在各个具体场合,都强调了自己的特殊的无产阶级性质”。《新莱茵报》在宣传同盟的纲领和策略方针,揭露资产阶级叛卖行为,批判小资产阶级动摇和幻想,提高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教育广大农民群众,以及支持其它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战斗作用。因此,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同时,也引来了反动势力的敌视和迫害。1849年5月,《新莱茵报》被迫停刊。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积极团结各种民主力量,并要求各地同盟组织积极参加民主组织和民主运动。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强调, 无产阶级在同民主派结成联盟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时刻准备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动摇性作斗争。然而, 对待民主派的这种正确策略, 并不是所有盟员都能理解和遵循的。
在同盟内部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以同盟科伦支部委员、科伦工人联合会主席哥特沙克为代表的宗派主义和“左”倾错误。这种倾向主张超越民主革命阶段, 立即建立“工人共和国”,反对无产阶级联合民主力量,反对参加选举运动,否认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斗争方法上, 却赞成“合法手段”。
另一种是以同盟盟员、柏林工人兄弟会主席波尔恩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这种倾向只为当前工人的经济利益而斗争, 不主张参加政治斗争, 放弃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马克思和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严肃地批判了这两种错误倾向, 把绝大多数盟员和广大革命群众都争取到同盟的正确路线方面来, 使柏林和科伦的工人组织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德国三月革命后, 自由资产阶级政府摄于人民的威力, 决定召开制宪和国民议会。马克思认为, 为了加强整个民主运动,同盟应当充分利用已争取到的民主权利, 参加选举, 并全力支持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候选人。由于贯彻了这个正确的策略方针,有些地区民主阵营的候选人获得了较多的选票。同盟盟员沃尔弗也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议员。5月16日, 在议会讨论《告德国人民书》时, 沃尔弗利用议员身份, 揭露摄政约翰大公和他的大臣们是背叛人民的罪魁祸首, 要求议会宣布他们不受法律的保护。可是, 议会主席却无理加以制止。沃尔弗随即表示强烈抗议。他说:“我要代表人民在这里讲话, 我要把人民的想法在这里讲出来。我抗议在这种精神下写出的任何宣言。”这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在代议机关中发出自己的声音。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给予很高的评价。
由于德国大部分邦政府拒绝承认三月革命后制订的帝国宪法,1849年5月,在德国西南部爆发了维护帝国宪法的群众运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巨大的革命热情支持这场斗争,力图把它引上革命道路。他们曾在法兰克福,试图说服国民议会中的左派议员去参加这场人民运动,号召全国人民拿起武器保卫法兰克福议会,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革命机构。但左派议员拒绝了他们的意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又前往发生起义的巴登、普法尔茨和宾根等地进行活动。同盟盟员维利希也领导了一支约有800多工人组成的志愿部队,战斗在这个地区。后来,恩格斯和莫尔先后加入,恩格斯还担任维利希的副官。他们多次英勇地参加了战斗,莫尔在战斗中光荣献身。这支队伍直到起义最后失败,于1849年7月12日离开德国去瑞士。
同盟中央和广大盟员在革命风暴中,虽然遭到挫折,但经过革命锻炼,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了。

同盟的重建和解散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大陆各国政府加紧对革命组织进行迫害。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大陆的各个支部很难开展活动。1849年秋天,当马克思和同盟中央其他领导成员相继来到伦敦后,重新组织了同盟中央。当时,由于革命的失败,大批流亡者拥入伦敦。他们生活困难,因此,同盟的第一项工作是救济贫困的流亡者,通过救济,尽量把革命者团结在同盟周围。
德国是同盟支部最多、工作最活跃的地方,同盟中央把恢复和发展这个地区的组织作为首要任务。
为了使重建的支部有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0年3月和6月两次为同盟起草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


1850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各支部分布图

者同盟书》,为同盟确定了在未来革命中的任务,制定了在迎接革命新高潮中应遵循的行动纲领。3月的《告同盟书》还根据1848年德国革命的经验,论证了无产阶级建立独立政党的必要性,制定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第一次提出了“不断革命”的战斗口号。这两个文件,都由同盟派特使带回德国各地散发。中央委员会的其他报告和声明也在德国报刊上发表了。在马克思和他的战友们的努力下,同盟又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继续战斗。
与此同时,为了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宣传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还积极筹办了《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杂志。1850年3月6日,杂志首次在汉堡出版,印数2,500份。由于警察当局的迫害和资金匮乏,到11月底杂志总共只出了6期。其中刊载了马克思写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恩格斯写的《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德国农民战争》等重要著作。杂志办的时间不长,但它继承了《新莱茵报》的革命传统,对恢复和发展同盟组织,教育无产阶级起了巨大作用。
重建后的同盟正在胜利前进的时候,在伦敦的中央委员会内在策略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欧洲经济发展的现实,认为不存在新的革命形势,主张同盟应保存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以维利希和沙佩尔为首的少数人却持冒险主义观点,不顾客观形势的变化,主张在德国立即发动革命。为了避免同盟公开分裂,马克思提议把同盟中央从伦敦迁至科伦,委托科伦区部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科伦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在德国的活动,引起了普鲁士反动当局的恐惧和仇视。1851年5月,新中央委员会特使诺特荣克被捕。普鲁士警察局便借机制造了所谓“科伦共产党人案件”,迫害共产主义者。
由于普鲁士反动当局的疯狂镇压和维利希—沙佩尔集团的分裂活动, 同盟的活动已无法继续下去。1852年11月17日, 根据马克思的提议, 同盟宣布自行解散。但它的个别支部和小组在欧美的佐林根、爱北斐特、杜塞尔多夫、费拉德尔菲亚(即费城)等地区还继续活动了一段时间。
共产主义者同盟从成立到解散的5年多期间,经受了革命的严峻考验,为无产阶级革命培育了骨干,积累了经验。马克思、恩格斯为同盟制定的纲领,路线和斗争策略,不仅指导了当时的革命斗争,而且为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恩格斯说,它“是一个极好的革命活动学校”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419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51页。
① 德意志工人协会是1847年8月底在布鲁塞尔建立的, 目的是对侨居比利时的德国工人进行政治教育和向他们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② 国际布鲁塞尔民主协会建立于1847年9月底, 该协会团结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先进分子。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72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123页。
① 佛兰芒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 与荷兰语相近, 是佛兰芒人的语言。佛兰芒人主要居住在比利时北部, 是比利时两个主要民族之一, 约有570万人(1975年底)。佛兰芒人另一部分居住在法国、荷兰、美洲和非洲, 共约47万人。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236页。
③ 《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2页。
② 同上书,第285—286页。
③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1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0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500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