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法国对西非的殖民侵略和西非人民的反抗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95 评论:0

法国殖民者对西非地区的侵略征服,是非洲近代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西非人民反抗法国殖民者的斗争,特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起,奥马尔父子、萨摩里·杜尔和贝汉津领导的抗法斗争,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延缓了西非地区沦为法国殖民地的进程,是非洲人民反殖反帝史册上的光辉篇章。

殖民主义者入侵前西非地区的社会状况


西部非洲,一般是指撒哈拉大沙漠以南、赤道以北,从几内亚湾沿海向东到乍得湖之间的一片辽阔地区,包括今天的毛里塔尼亚、原西撒哈拉、加那利群岛、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原上沃尔特)、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总面积约638万多平方公里。在西非各国取得独立以前,这里大部分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其中又以法国所占的殖民地最多,它们合称法属西非洲,包括塞内加尔、法属几内亚(今几内亚)、象牙海岸、达荷美(今贝宁)、法属苏丹(今马里)、尼日尔、毛里塔尼亚和上沃尔特(今布基纳法索)8个殖民地,总面积约467万5千多平方公里。首府设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西非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是黑色种族的苏丹人,主要有曼丁果人、沃洛夫人、图库勒尔人、马林凯人、莫西人、富拉尼人(也称富尔贝人)、豪萨人、约鲁巴人、伊博人、埃维人、阿散蒂人、芳蒂人等。
西非各族人民很早以前一直处在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中。他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基本上依靠自己的智慧,独立地发展着经济和文化。西欧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前,西非一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已经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到十五世纪,铁的使用相当普遍,铁的冶炼十分发达,已经有了用生吹法工作的大熔铁炉。西非各族人民很早就使用青铜和黄铜,尼日利亚伊费的青铜雕像,贝宁的铜质铸雕和骨雕有很高的技艺,可与世界上第一流的工艺美术品媲美。
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前,西非地区的畜牧业同农业已经分工,手工业同农业的分工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渔业在有些地区成为一种专业劳动。在手工业中,织布业和金属加工业最发达,它们已为相当广阔的市场进行商品生产。豪萨人的纺织品行销到刚果河地区。在纺织业生产中,分化出了纺纱、织布、染色和装璜等行业。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如廷巴克图、加奥、杰内等,有相当规模的集市,进行着广泛的交易。此外,西非地区以本地的黄金、皮毛、象牙、宝石,通过跨越撒哈拉沙漠而来的骆驼商队,同北非地区换取盐、干果和贝壳等。这种贸易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商业的发展,社会上已出现商人阶层,有了货币和信贷关系,但还没有使用金属铸币,而是用黄金(金砂)、贝壳之类作为一般等价物。
在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前,西非各族大部分是酋长统治的独立的部落社会,处在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但是,在几内亚湾地区,出现了奴隶占有制国家和封建国家。从三世纪起到十六世纪,在西非曾经先后建立过3个统一的王国,它们是加纳王国(约三—十三世纪)、马里王国(十三—十五世纪)和桑海帝国(十五—十六世纪)。这些国家主要是由于控制了西非的产金地和同北非地区的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在十一世纪以后,封建关系开始在这些国家里缓慢发展。它们以武力征服各小国或部落,强迫被征服者纳贡。被征服的各族人民一般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各自的特点。这些国家的行政管理,多采取部落联盟的形式①。
十六世纪桑海帝国衰落后,西非中部结束了统一的局面。十七一十八世纪,这个地区出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在这些国家里,封建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同时也使用奴隶劳动,氏族制度的残余还很浓厚。例如,在塞内加尔河与尼日尔河上游地区,在奥马尔和阿赫马杜父子所建立的图库勒尔王国中,存在着典型的封建关系。居民的主要成分是人身自由的农民,但他们必须在族长或族长的亲属的土地上耕种,每年缴纳收成的1/10作为贡赋,还要负担军需税、市场交易税等。族长及其亲属实际上是封建统治者,他们具有宗教、军事、征税和强迫居民服劳役等权力。此外,还有大量奴隶,他们或者属于封建上层分子,或者属于国家。总的说来,到十九世纪法国侵入塞内加尔和几内亚地区以及英国占领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时,这里的大多数民族都处在这种类型的发展阶段上。
在尼日尔河流域以南、几内亚湾以北的热带森林地区,有很多部落,在欧洲殖民主义者入侵时都还过着原始公社的生活。在这些部落中保持着氏族制度,有的还存在着浓厚的母权制习俗。如洛比族的世系同时按父系和母系计算;部落酋长一般由外甥继承等。
可见,在殖民主义者入侵时,西非各地区之间,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多数地区(尤其西非腹地)生产很落后,没有统一的国家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抵挡西欧殖民主义势力的进攻,以致成了它们侵略和掠夺的对象。

法国殖民主义者对西非的入侵


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非洲,是从公元十五世纪开始的。最早来到西非沿海地区的是葡萄牙人。他们于1460年到达塞拉利昂,1470—1471年间来到几内亚湾北岸的黄金海岸。从1481年开始,陆续在那里修建了一些殖民碉堡,如埃尔米纳堡(1482年),并以这些碉堡为据点,掠夺西非的黄金、象牙和非洲胡椒。从十六世纪初起,葡萄牙人每年从西非运走黄金的价值约合10万英镑,占当时世界黄金供应量的1/10。同时,他们也开始在西非沿海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1537年,里斯本奴隶市场上待运的奴隶达1万人以上。
继葡萄牙人来到西非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有英国人、荷兰人和法国人。他们在自己的政府支持下,先后在西非沿海建立殖民据点,掠夺黄金,贩卖奴隶,相互之间展开角逐。仅1555年的一次,英国从黄金海岸运回的黄金就有400镑。直到十八世纪初,从西非运往欧洲的黄金,每年达25万镑左右。
法国殖民主义者于1618年开始侵入西非。当时,一群法国奴隶贩子来到塞内加尔河河口,建立了一个奴隶贸易站。1626年,法国鲁昂一些商人组成了一个公司,在塞内加尔河流域和冈比亚河流域一带专门进行贩奴活动。1638年,法国人在塞内加尔河口的一个岛上建立碉堡。1659年将该堡取名为圣路易。这时,奴隶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到1786年,法国在那里的贩奴船就有56艘,1年贩卖的西非黑人达3万1千人。此后半个世纪内,西欧殖民主义者反复争夺西非沿海的殖民据点。圣路易曾几次易手,最后仍为法国人所占有,成为他们在西非进行殖民活动的中心。
1677年,法国人用武力从荷兰人手里夺得戈雷岛据点。戈雷岛很快就成为法国在西非的海军基地和奴隶贸易的重要据点。
1687年,法国商人公司的董事安德律·布律来到塞内加尔沿海地区。他从1697—1723年管辖殖民地事务,竭力扩大塞内加尔殖民地。他同当地部落酋长分别订立租借领土的条约,在塞内加尔河下游建立了一些新的居留地和殖民碉堡。十八世纪初,法国殖民者深入塞内加尔河400余英里,在那里建立了堡垒,企图夺取班布克产金区。这时,法国在塞内加尔的贸易利润额虽一度达到50万英镑,但仍无法偿付其侵略活动的开支。1717和1727年,法国人又从荷兰人手里分别夺得了波顿迪克和阿尔京岛。
当法国人在塞内加尔河流域进行殖民扩张时,英国人也在塞内加尔河与冈比亚河流域进行殖民活动,并同法国争夺殖民据点。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英国占领了从布朗角直至塞拉利昂沿海一带的所有法国殖民据点。七年战争结束后,根据1763年的巴黎和约,英国只将戈雷岛据点还给法国。几经争夺,到1817年,英国才将圣路易还给法国。从此,圣路易成为法国向西非内地进行殖民扩张的基地。
十九世纪初,法国从两个方面侵入西非内地:一是从塞内加尔往东,深入尼日尔河的上游和中游。1827—1829年,法国探险家勒内·卡叶从塞内加尔出发,到达廷巴克图,再向北经撒哈拉商路抵达摩洛哥,是第一个到达廷巴克图并能生还的欧洲人。一是在几内亚湾沿海占领据点,然后伸向内地。
1839—1842年,法国政府派达戈尔纳率领战舰“拉·马路易纳号”到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用诱逼手段,胁迫象牙海岸大巴萨姆和阿西尼地方的部落酋长签订条约,接受法国的保护,并在该地区建立殖民据点。
1851年,法国诱骗达荷美国王盖佐签订条约,允许法国在维达地区建立贸易据点。
1854年,法国派遣费德尔布上校任塞内加尔总督。他到任后,沿着塞内加尔河修筑碉堡,设置许多贸易站,掠取树胶、奴隶等运往圣路易;同时,不断将殖民势力向内陆延伸。这时,塞内加尔法属殖民地已经有5万居民,首府圣路易有1万2千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法国人迫使塞内加尔河流域各部落的酋长签订“保护条约”,还向塞内加尔北部的阿拉伯特拉扎部落发动侵略战争。法国人强占了塞内加尔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后,又向东扩展,一直到今天马里共和国的梅迪内堡。到1880年,法国殖民者已控制了整个塞内加尔河流域和尼日尔河上游的广大地区。
与此同时,法国在几内亚湾沿海地区积极进行殖民侵略。1862年,占领加蓬沿海地区。1863年,宣布对达荷美王国的波多诺伏城实行保护。1866年,占领博克城,正式建立了几内亚殖民地。1869年,又迫使达荷美国王格莱莱签订条约,并占领科托努。
1885年柏林会议后,法国加紧向西非内陆扩张。1895年,占领了塞内加尔全境以及法属几内亚、象牙海岸和法属苏丹;1899年,占领了达荷美;1904年,占领了尼日尔和毛里塔尼亚;1909年,吞并上沃尔特。法国把在西非的8块殖民地合并在一起,称为法属西非洲,它的面积比法国本土大8倍。
法国殖民者在西非地区的侵略扩张活动给西非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长达4个世纪的奴隶贸易过程中,法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十七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法国殖民者已在塞内加尔及其以南地区进行奴隶贩卖。1661年,法国人排挤了荷兰人,垄断了这一带的奴隶贸易,输出奴隶最高年份达8千人。法国奴隶贩子运走的非洲奴隶,以十八世纪中叶为多,每年约有3万6千人到4万5千人。这些奴隶主要来自西非地区。法国的卢昂、波尔多和南特等港口的繁荣就是建筑在西非地区奴隶贸易基础上的。由于奴隶贸易和猎奴战争,到十九世纪初,昔日繁荣的贝宁城变成了一座荒凉的城市,曾经放出异彩的贝宁铜雕艺术也日趋衰落。
西非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法国殖民者早已垂涎。十九世纪初,法国商人同其他一些欧洲商人一起,从西非掠夺棕榈油,从塞内加尔输出树胶和花生,并在下塞内加尔发展棉花和蓝靛种植园,以供应本国及欧洲工业发展对棉花和蓝靛的需求。
为了掠夺西非的自然资源,发展种植园经济,法国殖民者开始夺取西非人民的土地。法国殖民者故意曲解非洲人的土地关系,他们假定非洲人的土地一概属于酋长所有,酋长既被征服,这些土地便归属法国人。1865年,法国人在塞内加尔就是这样做的。1887年,他们进而宣布土地是殖民地财产,可以出租给欧洲人。以后,法国占领当局颁布法令,宣布非洲“无主”土地属于国家即占领当局所有,由国家出租给法国或欧洲人的公司。1894年,法国占领当局把象牙海岸的500万公顷土地租给康格公司,结果激起1894年象牙海岸人民的大起义。
法国人在征服西非的过程中,采用了非洲人打非洲人的手段,以战养战,到处劫掠。法国征服军主要由非洲人组成,这就是著名的塞内加尔狙击兵。在兵员缺乏时,法国当局甚至从奴隶贩子手中购买奴隶当兵。当局驱使塞内加尔狙击兵东征西伐,同法国侵略军一起参加洗劫。法国侵略军和雇佣兵的暴行是骇人听闻的。城市和乡村被占后即遭到洗劫,占领区的全部男劳力被驱去筑路、架桥、运输弹药和粮食;妇女和儿童则分给雇佣军官兵。这些妇女和儿童或被他们糟蹋,或被罚作奴隶,稍有反抗的即被枪杀。一位目击者曾这样记述法国殖民者的令人发指的暴行:“一道抢劫的命令下达,所有的人不是被捕即是被杀……上校开始分赃,起先他还在记事本上登记,后来停笔不记了,干脆说:‘你们自己分吧’。大家一面分一面吵,甚至大打出手。后来就上路了!每个欧洲人都拣到一个女人……回去时押着俘虏走了40公里的路程。把孩子和所有走不动的人或用枪托打死,或用刺刀刺死了。”一名在尼日尔河中游地区参加征伐的法国军官写到,法军在征服地区,“被俘的男人全部立即被斩首;妇女和儿童变为奴隶,分给狙击兵和辅助部队战士”。
法国侵略者的血腥暴行激起了西非地区各族人民的愤懑和反抗。十九世纪中叶至末叶,西非人民抗击法国殖民侵略者的武装斗争达到了高潮,形成了3个主要的中心,这就是奥马尔父子领导的图库勒尔王国人民的抗法斗争,萨摩里·杜尔领导乌阿苏鲁王国人民的抗法斗争,贝汉津领导达荷美王国人民的抗法斗争。

奥马尔父子领导图库勒尔人民的抗法斗争


十九世纪中叶,西非塞内加尔河上游和尼日尔河上游地区,逐渐为图库勒尔王国的领袖艾尔·哈吉·奥马尔·伊本·赛义德·塔尔(1799—1864年)所统一。当法国殖民者沿着塞内加尔河向西非内陆入侵时,遭到了奥马尔领导的图库勒尔王国人民的抵抗。
奥马尔是富尔贝族人,信奉伊斯兰教。他利用伊斯兰教中的提贾尼亚教派①教义,建立了一个宗教军事团体,作为统一塞内加尔河流域各封建小王国和各部落的工具。1848—1850年间,奥马尔率领他的弟子迁移到丁吉拉伊城,着手进行统一的准备工作。奥马尔组织了一支1万2千人的常备军,还组织了一支非正规的辅助军队。除了传统武器外,他从沿海地区的欧洲人那里购买枪支和弹药。他提拔有能力、作战勇敢的人担任重要军职,因而深受军队的拥护。1852年以后,奥马尔逐步统一了塞内加尔河流域以及尼日尔河上游和中游地区,建立了图库勒尔王国。
1854年,法国政府任命费德尔布为塞内加尔总督。法国陆军大臣迪科扬言:“我们应成为塞内加尔的主人!”1857至1859年间,法国殖民军从沿海入侵奥马尔统治的塞内加尔河流域。奥马尔起初并不想与法国人兵戎相见,只要求法国人在他的管辖区内照章纳税,并愿意同法国人和平通商。但是,法国人不断扩张他们的侵略势力,所到之处,烧毁村庄,劫掠奴隶,当地人民不堪忍受。从1857年起,奥马尔就决心“把欧洲人从岸上投入海中”。他写信给圣路易的穆斯林,要求他们对殖民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他在信中说:“现在我已有足够的力量。我将继续战斗,直至你们的暴君(指法国总督)向我求和,向我投降。”
奥马尔父子领导的抗法斗争,有3次重要战役:
第一次是围攻梅迪内堡之战。1857年4月20日,奥马尔乘塞内加尔河旱季枯水时节,率领由图库勒尔、富拉尼和班巴拉等族组成的两万人大军,分3路猛攻法国殖民者在塞内加尔的重要据点——梅迪内堡。奥马尔的军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架起竹梯,登上堡垒,插上自己的旗帜。但终因敌人火力凶猛,未能攻克。奥马尔军队伤亡600余人,被迫后撤。于是,奥马尔改用围困办法,从5月11日起,包围梅迪内堡达两个月之久,使困守堡内的法军弹尽粮绝,濒临绝境。7月间,费德尔布从圣路易派来援军,才解了围。奥马尔面对强敌,毫不畏惧,顽强战斗,使法国侵略军伤亡近百,受到了沉重打击。
第二次是盖穆之战。1859年,奥马尔的军队在马塔姆和盖穆两地对法国殖民军展开激烈战斗。在盖穆的战斗中,法军伤亡130余人。
奥马尔虽然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却缺乏管理国家的经验。新统一的图库勒尔王国幅员辽阔,部落很多,情况复杂。奥马尔主要依靠图库勒尔人进行统治。他们享有特权,如免税,可参加骑兵等。其他族的人受到歧视,如要纳税,只能当步兵等。法国殖民者利用了这些矛盾,支持沃洛夫人、富尔贝人和班巴拉人,诡称要帮助他们从图库勒尔王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当法国殖民者侵略图库勒尔王国时,便得到了富尔贝等族上层统治者的支援,使反法斗争的力量大为削弱。1863—1864年间,富尔贝人贵族发动叛乱反对奥马尔。1864年2月13日,叛乱者在班迪亚加腊的山崖中将奥马尔杀害了。
奥马尔死后,他的儿子阿赫马杜·宾·沙伊赫继承了奥马尔的王位。他将首都迁到塞古,继续领导图库勒尔王国人民抵抗法国殖民者的侵略,历时达30年之久。
1890年2月,法国向图库勒尔王国发动进攻。法军阿尔希纳尔上校率侵略军进犯丁吉拉伊,并进攻塞古。阿赫马杜领导人民进行了第三次抗法战役——马沃塞布古等地保卫战。
4月6日,塞古陷落。法国侵略军洗劫了该城。随后继续向东侵犯,在他们进攻马沃塞布古城时,全城男女老少都参加了抵抗法国侵略军的战斗。1,200名图库勒尔人无一人投降。最后一批守军不肯受俘,把自己藏身的堡垒炸毁,全部壮烈牺牲。法国侵略军在这次战役中死伤了好几百人。
1891年1月,法国侵略军进攻尼奥诺。阿赫马杜的军队在敌人的强大火力攻势下作战失利,撤退到班迪亚加腊。
1893年,法国侵略军用炮火炸毁杰内市,接着又进犯班迪亚加腊。终因力量对比悬殊,阿赫马杜的抵抗斗争最后失败。翌年,法国侵略军侵入西非的文化古城廷巴克图时,阿赫马杜逃亡到豪萨人聚居的胡博里沙漠中。1899年①,阿赫马杜在那里去世。

萨摩里·杜尔领导乌阿苏鲁王国人民的抗法斗争


几内亚英雄萨摩里·伊本·拉菲亚·杜尔(约1830—1900年)是西非马林凯族迪尤拉人。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和政治家,曾被法国人称为“苏丹的拿破仑”。他早年随父出外经商,走遍了几内亚东部地区,到过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多哥的洛美等许多地方。20多岁时,曾在邻国乌阿苏鲁当兵,还学习了伊斯兰教教义。1868年,富塔托罗地区曼迪族部落酋长苏里·易卜拉欣邀请他去当军队指挥官。不久,苏里·易卜拉欣在一次部落战争中阵亡,萨摩里·杜尔被拥立为酋长。
1870—1875年,萨摩里·杜尔顺利地征服了邻近地区的一些部落,在几内亚中部建立了一个以马林凯人为主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乌阿苏鲁王国,建都在比桑杜古。他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阿尔马米伊马姆”,意为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当时被萨摩里·杜尔统一的是廷基索河地区、富塔贾隆地区、锡卡索地区以及在塞拉利昂和利比亚之间定居的许多部落。在这些地区,除马林凯人以外,还有曼丁果人、迪乌拉人、班巴拉人、塞努弗人等。乌阿苏鲁王国的疆界,东至崩杜库,西至巴克尔,北至巴马科,南临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的森林地带。
1865年,法国政府宣布今几内亚共和国沿海地区为法属殖民地,并准备进一步向西非腹地扩张。到八十年代初,法国侵略势力伸向萨摩里·杜尔领导的乌阿苏鲁国。
萨摩里·杜尔领导的抗法斗争有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在1882—1887年间。开始时,萨摩里·杜尔在维护国家独立的前提下,愿意与法国人协商合作,甚至表示愿意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卡拉莫柯送到巴黎去学习。法国人认为萨摩里·杜尔的军队武器装备落后,能够轻易取胜,因而不断袭扰乌阿苏鲁国境,妄图消灭这个国家。萨摩里·杜尔忍无可忍,被迫与法国侵略军战斗。
1882年2月16日,由波尔尼·杰波尔德指挥的法国侵略军,从巴马科方向侵入乌阿苏鲁王国,偷袭了驻扎在克累亚的萨摩里·杜尔的军队,妄图强占那里的黄金产地。萨摩里·杜尔委派他的弟弟法布·杜尔率军迎头痛击,在尼日尔河左岸的肯尼耶拉击败了法军,迫使侵略者退到塞内加尔河畔的据点里。
1883年4月2日,萨摩里·杜尔的军队在巴马科以南的欧雅科地方与法国殖民军发生遭遇战。法军约300人。萨摩里·杜尔诱敌深入,在密林中痛击侵略军。法军仅32人生还。欧雅科战役的胜利震动了整个法国,鼓舞了西非人民抵抗殖民主义侵略者的斗志。
1886年1月,萨摩里·杜尔的军队在位于巴马科西南的尼亚加索拉打败法军。法国被迫求和。萨摩里·杜尔因连年作战,减员很多,需要休整补充,便于1887年3月25日同法国殖民者谈判,签订了“比桑杜古条约”。法国承认乌阿苏鲁王国的主权。萨摩里·杜尔同意尼日尔河左岸为法国的保护地,并把他的儿子卡拉莫柯送到巴黎作人质。比桑杜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萨摩里·杜尔领导的抗法斗争第一次高潮结束。
到这时,萨摩里·杜尔已清醒地看到殖民者入侵的严重性。他利用战争间歇的时间,积极作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他对全国青年实施伊斯兰教育,培养他们对异族侵略者的仇恨。他从塞内加尔和阿拉伯商人那里购买了一些武器,还创设了自己的兵工厂。这些兵工厂能修理步枪,并能制造枪弹。
比桑杜古条约签订以后,萨摩里·杜尔开始东征,想统一东部和东南部的一些部落。在同锡卡索王国的战斗中,萨摩里·杜尔的军队遭到很大损失,有7千名士兵和几名优秀的指挥员牺牲;而且使锡卡索国王蒂耶巴后来站到了法国殖民侵略者一边去。这是萨摩里·杜尔在策略上的一大失误。
法国殖民者利用萨摩里·杜尔围攻锡卡索王国失败的机会,撕毁比桑杜古条约,加紧蚕食乌阿苏鲁王国的领土。1888年,萨摩里·杜尔率军与法国侵略军在克奈杜克交战,由于敌人武器占优势而失利,被迫于1889年2月13日签订“尼阿科条约”,将尼日尔河支流廷基索河地区的领土让给法国。但是,萨摩里·杜尔并未就此停止抗法斗争。
1890年,英、法在西非进一步勾结。萨摩里·杜尔失去了从弗里敦购买英国武器的渠道。这时,法国殖民者又唆使锡卡索国王攻击乌阿苏鲁王国,萨摩里·杜尔在战斗中失利。
萨摩里·杜尔利用休战时期加紧建设国家和军队,以增强抗法斗争的力量。他号召人民垦荒种地,多生产粮食;开采金矿,征收金税和其他捐税,将所得的收入购买武器。
萨摩里·杜尔特别重视军队的建设。他的军队包括正规军约1万人、骑兵约1,500人和民兵约两万人。他将全国分为10个省,规定每省出兵1万人组成纵队,戍边卫国。他按照不同的作战任务将军队分成3部分:第一部分配备最好的武器,担负抗击法国侵略者的任务;第二部分负责向东开拓新的领土,准备在必要时有退守的基地;第三部分负责掩护老百姓撤退及坚壁清野。他还暗中派一些官兵到塞内加尔狙击兵那里受训。他改进战术,将散兵线相继突进①的战术改为游击战,尽量减少伤亡。这些措施充分体现了萨摩里·杜尔卓越的领导艺术和军事才能。
1891年4月3日,法国侵略军向乌阿苏鲁王国发动全面进攻。1891—1898年,萨摩里·杜尔掀起第二次抗法武装斗争高潮。
4月7日,一支法国侵略军侵占了康康城,并且进逼比桑杜古。萨摩里·杜尔的军队一再受挫,主动撤出比桑杜古。他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使比桑杜古成为一座空城。同时,用游击战不断袭扰法军,使法军无法巩固其占领,不得不于当天撤出该城。
1892年1月11日,法国侵略军侵犯乌阿苏鲁王国的粮仓——尼日尔河流域。萨摩里·杜尔的军队在尼日尔河支流米洛河地区与法军激战。萨摩里·杜尔利用有利的地形诱敌进入河流的丛林及沼泽地带,一举歼灭敌人200余人,其中两名军官毙命,4人受伤。米洛河战役是继欧雅科战役之后又一次重大胜利。但是,由于法国殖民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优势,萨摩里·杜尔在给敌人以重创后,作了战略转移,主动放弃比桑杜古,将首都迁至象牙海岸东北部的达巴卡拉,继续坚持抗法斗争。
1893—1894年,法国镇压了阿赫马杜领导的图库勒尔王国人民以及贝汉津领导的达荷美王国人民的抗法斗争,便调集重兵,全力进攻萨摩里·杜尔的军队。萨摩里·杜尔的军队灵活机动,勇猛作战,连连重创敌军。1894年底,蒙泰伊上尉率领的1,200名远征军,大部分被歼,仅剩120人。此后,萨摩里·杜尔的处境愈来愈困难。1896年,法国侵略军切断了萨摩里·杜尔到东部地区的去路,南方森林地带的部落酋长又拒绝让他的军队通过。萨摩里·杜尔迫不得已,提出与法国讲和。但他坚持不接受法国的保护,中断了谈判,宣布继续战斗。
法国殖民者企图利用曾被软禁在巴黎的萨摩里·杜尔的儿子卡拉莫柯来劝降。他对父亲说:“法国军队太强大了,我们不能和他们作战。不然,我们要失败的。”萨摩里·杜尔大义灭亲,坚决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他当众宣布:“卡拉莫柯不是我的儿子”,并亲自将他斩首,以表示他要同法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萨摩里·杜尔这一英勇的正义行为,至今仍在几内亚人民中广为传颂。
1898年,法国侵略军包围了萨摩里·杜尔的军队。这时,萨摩里·杜尔的军队驻扎在新首都达巴卡拉,离旧首都比桑杜古有700公里之遥,远离自己国家的人民,补给、后援都有困难。萨摩里·杜尔不得已在1898年9月29日再一次提出和谈。法国侵略者一面表示同意和谈,一面却收买叛徒对他进行偷袭。当晚,一支化了装的法国侵略军的侦察小分队在叛徒的引导下,潜入萨摩里·杜尔的营房。在仓促应战中,萨摩里·杜尔不幸被俘。
敌人软硬兼施,多方诱降,萨摩里·杜尔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一再痛斥敌人,坚决表示“与其活着受辱,不如死了更好”。他在押送途中和狱中曾多次企图自杀以抗议法国侵略者的罪行。法国殖民者将他囚禁在木笼中送到法属西非各殖民地示众。敌人慑于人民对萨摩里·杜尔的爱戴,不敢杀害他,又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将他流放到加蓬奥戈韦河中游的恩卓累小岛上。在法国殖民当局的残酷折磨和迫害下,萨摩里·杜尔于1900年6月2日病逝在流放地,终年70岁。
萨摩里·杜尔领导抗法斗争16年,鼓舞了西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894年,象牙海岸人民起义反抗法国殖民者对土地的掠夺。象牙海岸人民的反法起义持续了20年,使法军一直无法深入内地。

贝汉津领导达荷美王国人民的抗法斗争


1888年11月,法国提出要在达荷美科托努设立关卡,并派兵驻守。国王格莱莱拒绝了法国的无理要求,开始了抵抗法国殖民侵略军的斗争。
1889年12月29日,格莱莱病逝。他的儿子孔多王子以“格贝汉津·阿伊·基莱”①的称号继承了王位,简称“贝汉津王”。贝汉津即位后,不承认老国王与法国殖民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坚决抗击法国殖民者的侵略。
贝汉津领导达荷美王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军的战斗主要有3次大交锋。
第一次发生在1890年。1890年2月22日,法国殖民者诡称到科托努商行洽谈商务,把13名芳族部落酋长骗去,当场宣告法国要占领达荷美沿海地区,强迫他们离开。酋长们坚决反对。法国殖民者立即将他们全部逮捕,并放火焚烧沿海地区的村落,还从海上炮轰科托努城。贝汉津目睹这场暴行,义愤填膺,立誓要把法国殖民侵略者赶出国土。
3月4日,达荷美军队约五、六千人,在贝汉津的指挥下,对占领了科托努城的法国殖民军发起猛攻,并在戈多美海滨成功地伏击了前来增援的法国侵略军。4月19日,贝汉津的军队在波多诺伏和阿加拉河附近又打了胜仗,法国侵略军伤亡150多人。敌军对达荷美士兵的英勇善战十分惊恐,说他们“不顾死活地扑向我们的刺刀”,是“抗战能力高强的死硬对手”。但是,贝汉津的军队未能攻克科托努城。


西非人民抗法斗争示意图


10月3日,双方代表在维达签订条约,法国承认达荷美对整个沿海地区拥有主权。达荷美则承认法国占有波多诺伏和科托努,但法国每年须向达荷美缴纳2万法郎作为补偿。
维达条约签订后,贝汉津一面整顿自己的军队,一面成功地利用法国和英国、德国之间的矛盾,向英国、德国商人购置一些较新式的武器。据统计,仅从德商那儿购买的武器就有步枪2,480支、炮6门、重机枪4挺。此外,他还自办小型军火工厂,仿制一些欧洲式的枪支弹药。
1892年3月26日,法国副总督维克托·巴洛乘舰艇带领25名士兵在韦梅河上进行侦察活动,遭到达荷美军队的伏击。法国殖民当局向贝汉津提出强烈抗议。贝汉津在给维克托·巴洛的复信中明确表示:“这是达荷美王国的领土”,“如果有谁来找我麻烦……我当然有权给以惩罚”。
4月初,法国议会通过决议,决定向达荷美王国宣战。4月10日,贝汉津复信法国总督,表示他对法国政府的这一决定丝毫也不感到意外,“如果你们要发动战争,我是有准备的。即使战争延续100年,杀死我两万人,我也决不罢休”。9月,法国集中3,500名侵略军,出动10艘军舰,雇佣5千名搬运夫,再次向达荷美王国挑衅。达荷美王国的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击。这是达荷美王国人民的第二次抗法战争。战争进行了6个多月。
贝汉津在这次战斗中调集了全体达荷美战士,其中有一支由4千名妇女组成的“娘子军”骑兵队。此外,专门猎象的猎人也来参战。法国动用了海军陆战队、炮兵、骑兵和工兵,还把当时尚在试验中的爆破弹用来攻击达荷美军队。贝汉津的军队终因武器太差,屡次进攻受挫,只得边打边退。到11月初,法国军队已逼近达荷美的首都阿波美。11月4日,达荷美军队在一场肉博战中死4千人,伤8千人,几乎全军覆没。贝汉津提出和谈,法国竟要贝汉津交出武器,赔偿损失,并要3名大臣作人质。贝汉津拒绝这些无理要求。11月16日,法军进攻阿波美,贝汉津主动撤出,并忍痛烧了王宫,率领他的军队转移到达荷美北部的阿切里格贝一带。11月18日,法国侵略军攻占了阿波美,宣布废黜贝汉津国王。在这两个月的战争中,法军有15名军官、70名士兵死亡,29名军官、411名士兵受伤,205人死于各种疾病。
贝汉津撤退到阿切里格贝一带以后,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重新组织力量,又坚持抗法游击战争1年多。他们不断袭击敌人的小部队,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使敌人无有宁日。
法国殖民军想抓捕贝汉津,在1893年10月至1894年之间又发动了第三次侵略达荷美的战争。贝汉津领导达荷美王国人民又一次迎战。但是,毕竟由于力量悬殊,又碰上部队里天花流行,加上一些部落酋长和贵族叛变投敌,使贝汉津的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被迫再一次向北方转移。
1894年1月15日,法国殖民者扶持贝汉津的弟弟古奇里当达荷美王国的傀儡国王。
1894年1月25日夜间,贝汉津因叛徒出卖被捕。2月初,贝汉津及其妻子儿女被押送离开祖国,先到法国马赛,再转往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岛,最后,又被流放到阿尔及利亚的卜利达。1906年12月10日,贝汉津在流放地病逝。
贝汉津在抗法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仅赢得了达荷美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就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贝汉津分明具有非凡的人格……军事才能、大胆、作战时的勇敢、失败时的沉着、机警、狡诈——所有这些品质,他都具备。”
贝汉津离开达荷美以后,达荷美一些地区仍然在继续进行抗法斗争,不断给侵略者以打击。直到1913年,达荷美全境才沦为法国殖民地。
西非各族人民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进行的抵抗法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的斗争,虽然武器落后,人力物力不足,但他们同仇敌忾,艰苦奋战,长期坚持抗敌斗争,狠狠打击敌人,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这种反侵略斗争的英勇业绩,在西非各族人民的史册上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① 关于加纳、马里和桑海三国的社会性质问题,国内外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法国学者徐雷·卡纳尔认为,桑海帝国的社会仍是不成熟的封建社会,只能称之为“原始的封建制度”,即封建制度的初期阶段。英国学者戴维逊则认为,早在加纳帝国时期即已进入封建社会,并强调它与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共同点,而称之为“非洲型的封建制度”或“部落封建制度”。苏联学者认为这些帝国的社会性质属于封建类型,兼有奴隶制而保存有原始公社的残余。我国学者杨人楩教授生前根据当时掌握的材料对这三国的社会性质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这三国的历史是由部落联盟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其中,加纳已由部落联盟进入奴隶制社会;马里处在奴隶制社会相对比较发展时期,然而还不是典型的奴隶社会;封建剥削可能始于马里称雄时期,到桑海时期才臻于发达。他认为,如果没有外族入侵,这些国家是可以按照自身的历史发展规律逐渐建成封建集权国家的。
① 1781年首创于摩洛哥,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传入西非地区,是接近原始伊斯兰教的教派。它要求教徒和谐一致,朴素清苦,主张用暴力推广伊斯兰教。
① 另有1898年之说。
① 即把士兵排成一条线相继向前推进。
① 意为人民拥戴国王去完成伟大的事业。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97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