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战结束的1945年,美国整个工业的生产能力同1939年相比,扩大了约40%。与军需有关的工业生产不断增加。军事订货利润丰厚,“租借物资”市场稳定,国土远离战场,拥有大量资源及劳力,这些都是促成美国战时工业高涨的重要因素。
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在15%以上。如以1937—1939年工业产量为100,则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是: 1940年—120,1941年—155,1942年—190,1943年—227,1944年—223,1945年—191。1943年是美国战时工业生产的最高点。以后由于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战局急转直下,对美国军火及物资需要量减少,引起了美国工业生产的逐年下降。
战时工业景气的特征之一,是军事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占有绝对优势。1939—1943年,重工业生产增长了二至三倍,轻工业生产仅增加了61%。武器军火在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由1939年的2%上升为1943年的66%。重工业产品的81%均为军用品。从1940年7月1日至1945年7月31日的五年期间,国家制造了86338辆坦克,16000辆装甲车,240万辆军用载重汽车,297000架飞机,9000门重炮,1740万支步枪、卡宾枪和手枪,64500艘登陆艇,数千艘军舰、货船和运输舰,空中轰炸用炸弹约600万枚,深水炸弹537000枚,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武器。在这五年期间,美国的商船队增加了三倍,海军火力增加了十倍。据估计,1942年美国生产的战争物资的总产值即达302亿美元,等于德、意、日三国总产值之和。到1944年中期,以美国为主,加上英国、加拿大,其战时生产加在一起是轴心国的四倍。而这一点是轴心国侵略者完全没有估计到的。一些美国学者指出,大战造成1941至1945年间的生产奇迹;这种奇迹,使美国以前进行战争时所取得的成就大为逊色。
德克萨斯州的一家飞机厂正在装配飞机的情景。
在发展军事工业及有关的重工业的条件下,战时美国工业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根据战时管制机构的决议,50多万家小型工业企业(主要是消费品工业)及500多家小型商业银行被迫停业。1943年以后,公司合并及吞并浪潮加强。在加工工业中,1939—1944年,工人不足50人的小企业,在企业总数及工人总数中的比重,分别由84.6%及16.2%下降到83.2%及12.2%;而拥有1000名工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的比重,相应地从0.4%和39.7%上升到1%和52.8%。拥有万人以上的大企业,其数目从1940年的49家增至1945年的344家,而在这些大企业中做工的工人数目,则从140万人增至510万人,亦即从占全国工人总数的13.1%增至30.4%。1945年,25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掌握了全国所有工业公司资产总数的46.5%。
大战期间,国内外对美国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成为农业迅速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在大战的年份里,美国农产品起初在各作战的盟国市场上大量推销,继而在欧亚非三洲那些被解放出来的各国市场上大量推销。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发展。如以战时最高年产量或牲畜数量与1939年水平相比,则各种主要作物及牲畜头数增长的百分比是:小麦—49.5%,玉米—20.1%,稻米—38.5%,棉花—8.5%,牛—29.6%,羊—8.5%, 猪—67.5%。农业(包括畜牧业)总指数的变化是(以1947—1949年为100):1939年—80,1940年—83,1941年—86,1942年—96,1943年—94,1944年—97,1945年—96。
战时由于劳动力短缺而造成大量人口离开农村的情况,农村劳动力极感缺乏。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靠农业的技术进步。农场主使用了较多的肥料,更好的杂交种子,改良农药和保护土壤的方法。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有了很大发展。“一架由八名女工操纵的新机器只用以前所必需时间的一个零头就栽种和灌溉了一万二千株芹菜秧苗。收割土豆、胡萝卜、洋葱和甜菜用的新式行播作物装载机实际上代替了过去在田野里见到的大量弯腰劳动力。胶轮拖拉机、改良的捆草机和机械化采棉机只是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发生许多变化的几个例子。”据统计,1940—1945年,拖拉机由154.5万台增至242.2万台,农场拥有的载重汽车由104.7万辆增至149万辆,联合收割机由30万台增至54万台。电气化农场由1940年占农场数的30.4%,增至1945年的44.9%。五年之中,农业中各种机器增加的数量,约相当于过去十多年乃至30年间增加的总量。至此,机器普遍代替了畜力动力,美国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战时大量劳动力外流,引起了佃农人数的减少(约一百万)。大批黑人被征调入伍或转到北方城市工作,使南方奴隶制残余——种植园经济日趋没落。1930—1945年,黑人聚居地带的黑人佃农及分成雇农人数减少了27.5%。美国北部的黑人人口则从1940年至1947年间增加了240万人。
农业进一步发展为一种大规模的商业性企业,获利小的农场或小家庭农场迅速消灭。从1940年至1945年间,农场数从609.6万个减至585.9万个,亦即减少了3.9%。到大战结束,大农场手中已集中了大量的土地。十分之一的农场提供了全国农产品的一半,五分之一的农场(它们拥有全国耕地的四分之三)生产了全部产品的2/3。同时,占全国农场总数2/3的中小农场,它们所生产的都不超过全国产品的20%。农业收益的最大份额,落入少数地位牢固、高度机械化的商业农场手中。
总之,在战争年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和农场成为一种大型商业性企业,成了美国社会和经济中的两个经久不变的事实。
由于美国工农业迅速发展,美国的国民收入及国民财富逐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2272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3552亿美元。但是,在片面扩大军事生产及大规模输出物资的条件下,战时美国国内消费品供应非常紧张,并且存在着黑市。战时美国建立了“物价调节局”,1942年4月底对一般最高物价作了规定,但从1943年开始,物价继续上涨。批发物价总指数(以1939年为100)由1942年的128.1上涨为1945年的137.3。1942—1943年,开始对糖、咖啡、肉类、油脂、肉和鱼罐头、牛奶罐头、胶鞋、汽油、煤等实行定量配给。到1943年年中,有95%的食品实行定量配给。结果上述物品的黑市交易额,每年高达十亿美元。这一切给广大工人家庭带来了痛苦。
如果说,在大战期间颇大一部分工人的一般经济状况较之此前的危机和萧条时期有所改善,那末,这是靠大大增加工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甚至是工人冒着死亡事故换来的。工人不断加班加点、实行夜班和星期天工作、提高传送带速度和产品定额,是大战期间工人疲劳过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转过来又必然导致生产中不幸事故的增加。根据劳联的材料,从1941年12月至1943年10月,因生产中不幸事故而丧生的工人有八万人,而同期内前线上阵亡的士兵为数不过两万人左右。大战期间生产中工人的劳动强度及其悲惨结果可见一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92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2-12-23主编
2022-12-24主编
2023-01-07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2-12-28主编
2023-01-02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2-12-29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