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德国吞并奥地利·武装吞并奥地利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03 评论:0

1937年,更迭后的英、法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对法西斯德国加速吞并奥地利的步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5月28日,尼维尔·张伯伦接替鲍德温继任英国首相。此人比前任首相更醉心于绥靖政策。张伯伦极力避免同德国的战争,只要希特勒不危及英国的殖民地利益,就尽量满足希特勒对中欧国家的领土野心,把战争祸水引向东方,来“拯救欧洲的和平”。所以张伯伦一上台,便讨好希特勒,训令新任驻德大使、亲德分子汉德逊与纳粹德国合作,取得妥协,改善英德关系。用汉德逊自己的话说,他出使柏林“不是去咒诅,而是尽可能地祝福”。汉德逊在发表亲德演说时曾公开表示“奥地利应并入德国”,为此而引起许士尼格政府对英国的抗议。

1937年11月,张伯伦派遣枢密院大臣哈里法克斯去德国与希特勒谈判。他们在贝希特斯加登就国际形势和英、德相互谅解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谈到中欧问题时,希特勒针对英国的要害问题——海上霸权和殖民地,提出条件:倘若英国考虑德国在奥地利和捷克的利益,让其自由行动,德国则愿意迎合英国的意愿。哈里法克斯向希特勒表示,“英国方面并不认为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维持现状。它认识到,必须迁就新的条件,纠正先前的错误,承认业已变更的形势。英国只要求这种变更保证不使用武力来实现”。

张伯伦政府还竭力拉拢法国,企图把法国的外交政策纳入英国的轨道。实际上,1937年6月取代勃鲁姆的旭丹政府,已经走上和德国妥协的道路。同年11月,德国特使冯·巴本途经巴黎时,受到旭丹的秘密接见。旭丹向巴本表示,法国赞同德、奥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奥地利、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应有更广泛的自治权。旭丹还保证要使法国在中欧的政策转入一个新方向。英、法对德国的态度是基本一致的。1937年11月28—30日,两国政府首脑张伯伦和旭丹在伦敦进行秘密会谈,双方达成一项重要协议:英、法政府保持对中欧争端的不干涉政策。这充分表明英、法已实际上放弃了他们对奥、捷所承担的国际义务。

英、法绥靖主义者的外交政策,使希特勒进一步摸清了它们的底细,证实了他在11月5日秘密会议上的估计。希特勒认为奥地利的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就像成熟的果子已经落进了他的手心。

自1937年夏季起,奥地利纳粹党徒在德国的资助和唆使下,大肆进行恐怖活动。取得“合法”地位的民社党头目,则力图挤进政府,窃取对奥地利政策的控制权。维也纳的法西斯组织“德国俱乐部”公开叫嚣“德奥合并”, 并阴谋策划暗杀许士尼格。奥地利形势岌岌可危。许士尼格政府决定解散维也纳的民社党组织。1938年1月,奥地利警察搜捕到一个非法的民社党地下组织的中央机构——“七人委员会”。据查获文件证实,它企图在德国幕后操纵下,策划一次代号叫“塔弗斯计划”的阴谋,准备在1938年春组织公开叛乱,杀害德国使节,以便为德国武装入侵制造借口。许士尼格政府下令逮捕了这个组织的首领。这件事大大触怒了希特勒,他立即派外交部长牛赖特去维也纳施加压力。德、奥关系顿时紧张。

1938年2月12日,许士尼格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到德国访问,同希特勒进行秘密谈判。他怀着侥幸心理,想通过谈判取得德国对1936年德奥协定的保证,尊重奥地利的独立和不干涉奥地利的内政。但是,他在伯希特斯加登希特勒的官邸受到了粗暴的对待。希特勒无理地指责奥地利政府出卖民族利益,在德、奥边境修筑工事,对德国不友好。他声言“要设法解决奥地利问题”,威胁、恐吓许士尼格,“也许你某一天早上在维也纳醒来时发现我们已经到了那里,就象春季的风暴一样,说到就到”,奥地利不要指望能得到英、法、意的援助,“我同墨索里尼是一致的”,“英国不会为奥地利动一动指头”。最后,德国外长把一份事先炮制好的“协定草案”塞给许士尼格,逼迫他同意在2月18日以前执行10项具体措施。其中包括:许士尼格政府赦免和释放所有被监禁的纳粹党徒;取消禁止纳粹党活动的法令;任命亲纳粹党分子赛斯—英夸特为内政部长;汉斯·菲许包克为财政部长;格拉斯—霍尔斯特瑙为国防部长;德奥有步骤地交换一百名军官等。希特勒威胁许士尼格“必须原封不动地在这个文件上签字”。并限定在三天之内得到米克拉斯总统的同意后实施这个协定。这不是什么“协定”,而是一份最后通牒,接受这样的“协定”,就是意味要葬送奥地利的独立。许士尼格在希特勒的淫威面前表现得极其怯懦。最后,在文件稍作修改后,经过里宾特洛甫和冯·巴本软硬兼施的劝说,他终于屈服了。2月12日晚11点钟许士尼格在这份“奥地利死亡宣制书”上签了字。同意他“将在1938年2月15日星期二提出关于这些措施具有约束力的答复”。

为了迫使奥地利政府有效地实施所签订的协定,希特勒责令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在德奥边境采取模拟式军事行动,对奥地利施加军事压力。在武装入侵的威胁下,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被迫于2月16日宣布大赦纳粹罪犯,改组政府,任命赛斯一英夸特为内政部长。

希特勒认为奥地利已是囊中之物。他于2月20日在国会发表了咄咄逼人的演说,宣称在德国之外的两个邻近的国家里有一千万日耳曼人,德国对他们的命运不能漠不关心,德国有责任保护他们获得政治上和精神上的自由。他在演说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为了整个日耳曼民族的利益,德国必须和奥地利合并在一起。

2月12日的协定和2月20日希特勒的国会演说,在奥地利引起强烈的反响。纳粹党徒不断举行示威,煽动德奥合并;爱国人士发起大规模的签名运动,抗议德国破坏奥地利的独立,反对许士尼格政府的卖国政策。许士尼格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打算用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国家的前途。3月9日,他宣布在3月13日举行公民投票。

当天深夜,希特勒听到从奥地利传来关于将要举行公民投票的消息,顿时“处于一种接近于歇斯底里的状态”,悍然决定用武力解决奥地利问题。他立即下令实施武装占领奥地利的“奥托方案”。3月11日凌晨2时,发布关于“奥托”军事行动的第一号指令,20万法西斯德国正规军向奥地利边境集结。

3月11日是奥地利多事的一天,也是最后决定其命运的一天。这一天,从早到晚来自柏林的电话、电报忙个不停,一道道最后通牒接踵而至。先是勒令奥地利取消公民投票,随之是强迫许士尼格辞职,跟着是威胁奥地利总统任命赛斯一英夸特为总理……。在这紧急关头,许士尼格被吓得胆颤心惊,对德国提出的无理要求丝毫不敢违抗,只得取消公民投票,几小时后又发表辞职演说,宣称“为了避免流血,我们已经向武力屈服了”。紧接着,赛斯—英夸特以临时政府首脑的身份向人民讲话,命令军队不要作任何抵抗。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拒绝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希特勒为此大发雷霆,于当晚8点45分下达了“奥托”军事行动的第二号指令,借口为了避免奥地利继续流血,命令德国武装部队于3月12日拂晓进入奥地利。同时命戈林立即通知赛斯—英夸特,要他按照德国事先拟就的内容,急电请求德国尽快发兵奥地利。然而,赛斯—英夸特担心此举会引起国怒民怨,不敢遵照主子的意图行事。希特勒便指使他的邮电部长以赛斯—英夸特的名义伪造了一份请求德国出兵、“帮助奥地利防止流血事件”的急电。事实上,在希特勒的第二号指令下达之前,第一支德国军队已于3月11日下午6时踏进了奥地利的国土。希特勒伪造请求出兵的急电只不过是为他武装占领奥地利取得借口而补办一个手续而已。

希特勒德国对奥地利的侵略行动在国际上没有引起强烈抗议。英、法、意等国对奥地利的不幸遭遇非常冷漠。张伯伦政府得知希特勒的军队向奥地利边境集结的消息后,11日下午就电谕驻奥大使不要劝告奥地利人抵抗。德国军队入侵奥地利时,法国正当旭丹政府垮台,11日下午收到英国劝它不要干涉希特勒行动的照会,便立即宣告奥地利事件与法国无关。11日中午,墨索里尼接到希特勒向他解释德国对奥地利采取军事行动的信件后,连忙表示奥地利对他无关紧要,意大利不干涉它的内政。捷克斯洛伐克驻柏林公使马斯特尼也于11日晚上向戈林保证,捷政府不会因德国武装占领奥地利而进行动员。总之,所有过去保证过奥地利独立和主权的国家,现在都抛弃了它。

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绝望了。他痛心地感到自己“在国内外都被完全抛弃了”。11日深夜11时,他终于屈服,正式委任赛斯一英夸特组阁。一天以后,由于他拒绝签署德奥合并草案,在新总理的“请求”下被迫把总统职权移交结总理。实际上米克拉斯总统悄然辞职了。

德国军队不费一枪一弹,未遇任何抵抗,在一天之内武装占领了奥地利。3月12日,希特勒随军队来到林茨。当天,奥地利新总理赛斯—英夸特就赶到这里拜见他的主子,称希特勒为“我的元首”,并说:“我们奥地利人宣布,我们自由地、公开地、自豪地、独立地永远忠诚于元首的领导”。他当即宣布《圣日耳曼和约》中有关保障奥地利独立的条款无效。其实,《圣日耳曼和约》早被希特勒撕得粉碎。13日,赛斯—英夸特在德国炮制好的法律草案——《奥地利同德国重新统一法》上签字,正式宣布奥地利和德国合并。在另一项法令中规定,奥地利联邦陆军必须宣誓效忠希特勒,成为德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然而被分散编到德军各个不同部队去。奥地利共和国从此丧失了它的独立和主权。

3月14日,希特勒进入他曾在青年时流浪过的维也纳,看到自己的军事冒险得逞,兴奋得如醉若狂。几天后,他返回柏林,18日在国会演说中中伤许士尼格,说他对举行公民投票自食其言,强调要在第三帝国、包括奥地利在内,举行一次公民投票。4月10日,他强奸民意,根据“德奥重新统一法”的规定,在德国和奥地利进行了公民投票。其结果在德、奥投赞成票的都达99%以上。这个虚假的多数并不能表达真正的民意。因为这次所谓“自由而秘密的公民投票”是在纳粹党徒、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的。

奥地利被强行并入第三帝国版图后,希特勒为在奥地利人民心目中抹掉这个古老国家的名称,5月24日下令将奥地利分割为七个行政区,统称“东部边疆区”。这样,奥地利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历史上暂时消失了。

德国吞并奥地利事件,无论对奥地利,还是对国际形势都产生了严重的恶果。它给奥地利本身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成千上万的德国纳粹党人蜂涌到奥地利掠夺财富、霸占产业,曾经担任过希特勒经济部长的沙赫特代表德国国家银行接管了奥地利国家银行,使德国的经济潜力大为增加。德国党卫队首脑希姆莱和盖世太保首领海德里希在奥地利建立起庞大的毛特豪森集中营,肆意进行恐怖活动,在德国统治期间,约有12万多奥地利人被投进集中营,三万五千余人惨遭杀害。

法西斯德国不仅因吞并奥地利增加了七百多万人口,取得兵源和大量的战争物质,而且打开了通向东南欧的战略要地,为下一步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和进攻波兰准备了条件,加强了希特勒德国在中欧和东南欧的阵地。

希特勒通过吞并奥地利事件,进一步看清了英、法绥靖主义者的妥协本性,他们为了牺牲他人,保全自己,不会用武力来制止德国对弱小国家的吞并。希特勒已完全明白,当他把手伸向下一个猎获物时,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将仍然会袖手旁观,不加阻拦,从而使他有恃无恐,扩张野心日益膨胀。4月21日,在奥地利公民投票后的第11天,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着手制定武装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不到一年,法西斯德国在英、法绥靖政策的支持下,便实现了它的计划。半年后,希特勒又出兵进攻波兰,终于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907.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