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德国农民战争·社会矛盾的激化和闵采尔思想的产生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31 评论:0

在本书《德国的宗教改革》一文里已经介绍了十五世纪后半期到十六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和政治上的分裂割据,指出驱逐教皇势力和结束诸侯割据进而实现国家统一,是十六世纪德国革命面临的基本任务。这里着重介绍农村的情况。十五世纪时,在德国农村里既有分成制一类的半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也有劳役制加强的趋势。劳役制的加强主要发生在西南德意志,即后来农民战争激烈进行的地区。至于易北河以东的德国,如普鲁士、勃兰登堡和波美拉尼亚一带,虽然也有封建主违背契约压榨和剥削农民的事发生,但规模远没有西南德意志大,农民的状况好得多。这里人口少,荒地多,封建主可以更多地利用垦荒发财致富。所以,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前后五十年左右,易北河以东的农民没有受到西南德意志强大农民运动的影响。①德国西南部则不同,随着城市的繁荣,封建主日益羡慕城市贵族的豪华生活。于是,他们“就对农民开始了新的压迫,增加代役租和徭役,越来越热衷于再度将自由农民变成依附农民,将依附农民变成农奴,把公有的马尔克土地变成地主的土地”。②他们不仅剥夺农民使用公有森林和牧场的权利,而且竭力扩大劳役制;农民除为地主耕田、收割外,还得割草、运送肥料和禾草等,剩下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十分有限。日益繁重的劳役和名目繁多的实物、货币地租同时并存,是农民战争前夕西南德意志农民状况的特点。例如,继承税就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往往弄得农民倾家荡产。继承税的缴纳形式有时是一头好牲畜,有时是动产的1/3,有时需缴纳一笔可观的钱。图林根曾经发生这样的事,一个农民死后竟交三次继承税:第一次牵走一头好牲畜,第二次拿去好衣服,第三次拿走死者的所有好牲畜。有的地方规定继承人必须在两周内付清继承税,否则丧失使用土地的权力。

十五世纪时德国流行一首名叫《魔网》的歌,形象地唱出了农民的惨状:

  上帝高居九重天,可怜农民苦无边。

  若非地主剥净皮,苦干许能混人间。

  耕田、播种、收割忙,惊看来了地方官。

  宣布老爷一道令,一切工作扔一边。

  立即套马上堡塞,那里有活要你干。

  运柴运草运粪便,一车接着一车装。

  农活未停犁在田,这和老爷何相干?

  农民如果有怨言,皮鞭猛抽脊骨断。

从十五世纪末以来,德国地方性的农民起义就此起彼伏。早在1476年,法兰克尼亚数万农民在汉斯·贝海姆领导下准备起义,事泄被镇压。从此农民起义不断。1493年,阿尔萨斯出现农民和平民的秘密革命组织“鞋会”。“鞋会”成员在自己的旗帜上绘一只农民穿的鞋,有一根长长的皮带。早自十五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起义的德国农民常常在旗帜上画只草鞋作为标志。1502年,“鞋会”提出有重大意义的改革要求,不仅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和一切租税,而且还提出没收教产分给人民和建立统一的君主国。从那时起,这两条要求在农民平民进步集团中一再出现,直到闵采尔把它发展为没收教产实行财产公有和建立统一的共和国。1503年春,在士瓦本出现“穷康拉德”组织,其成员除本地农民外,还有逃散到这里的“鞋会”成员。“鞋会”和“穷康拉德”两个秘密组织,为德国农民战争作了多方面的准备。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整个德意志民族怒吼起来了。农民平民认为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把它看成起义的信号。资产阶级、骑士甚至部分世俗诸侯也卷入反教会的浪潮之中。过去主要是地方性的反封建斗争,迅速达到全民族的规模。一切反对派,包括农民平民,都团结在路德的周围。1521年的沃尔姆斯会议以后,当路德的阶级本性日益暴露,变成诸侯的奴仆时,广大农民平民就抛弃了他。在杰出的农民革命家托马斯·闵采尔的领导下,终于爆发了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把德国革命引向顶点。

闵采尔(约1490—1525年)生于德国采矿业的中心哈茨的施托尔堡。据说他的父亲是个农民,被施托尔堡伯爵迫害至死。闵采尔十五岁读中学时,组织过反对诸侯和天主教会的秘密团体。他先后在莱比钖大学和法兰克福(奥得河畔)大学学习,熟悉古代作家和人文主义者的作品,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路德开始宗教改革时,闵采尔曾表示积极支持。1520年4月,经路德介绍,闵采尔任茨维考城牧师。茨维考位于纽伦堡到莱比钖和北方诸城的商道上,工商业发达,盛产呢绒、啤酒,附近还有丰富的银矿。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这里的贫富分化日益严重,闵采尔经常接近工人和下层人民,同流行于他们中间的再洗礼派关系密切。当路德的调子越来越低、逐渐倒向诸侯的时候,闵采尔挺身而出同他进行斗争。1521年4月,闵采尔及其同伴被迫离开茨维考,辗转来到塔波尔派的故乡捷克。由于发表了《布拉格宣言》,日益鲜明地主张用暴力革命实现社会变革,他受到捷克当局的迫害,只好逃回德国,奔走于图林根和萨克森的城乡。1523年初,他任图林根的阿尔斯特德镇牧师。这时,闵采尔的宗教政治观点逐渐形成,他毫无畏惧地攻击诸侯和天主教会,建立革命组织基督教联盟,使阿尔斯特德成为下层人民革命运动的中心。

闵采尔是一个泛神论者,在个别地方达到无神论的边缘。他反对盲目信仰,认为天主教宣传的赎罪说是给破房子刷白粉,而破房子应该拆掉重建,不能刷白粉。路德把信仰说成神的恩赐,闵采尔说信仰就是理性,人人皆有,人人可以靠它升入天堂。天堂不在来世,信徒的使命是在现世建立天堂。既然没有来世的天堂,当然也不会有来世的地狱。除人的邪念外也没有什么魔鬼。基督同我们一样也是人,只是先知和师表而已。恩格斯称之为“革命的宗教观点”。①

闵采尔的政治纲领是立即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高高在上的社会成员作对的国家政权的一种社会”,即千载太平之国。那时,应当由普通人掌握政权,实行财产公有。为达此目的,必须经过“大震荡”、即暴力革命,敲碎破盆烂罐!闵采尔的纲领是当时“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的解放条件的天才预见”。①

闵采尔的理想和实践对十六世纪德国革命有重大意义,是用平民方式,即非资产阶级方式消灭封建制度和统一德国的伟大尝试。由于资产阶级目光短浅,因而只有使革命超过原来的目标走得更远一点,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也就是说只有农民平民的干预,才有可能埋葬已存在千年之久的欧洲封建制度。

① 恩格斯:《关于普鲁士农民的历史》,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78页。
② 恩格斯:《马尔克》,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64页。
① 恩格斯: 《德国农民战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13页。
①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14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898.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