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4月,由美国银行家查尔斯·道威斯为首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提出了一项向德国提供贷款,帮助它摆脱财政危机,并使德国恢复偿付战争赔偿的计划,即“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的问世及其实施,是美国从本身政治和经济利益出发,干预欧洲事务的结果。它暂时稳定了由于法国和比利时占领德国鲁尔地区而严重动摇的欧洲资本—帝国主义体系,使德国开始恢复实力和大国地位。为了“最终解决”赔偿问题,1929年6月由美国工业家欧文·杨格任主席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又确定了德国赔偿总额和偿付年限的计划,即“杨格计划”。但是,接踵而至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杨格计划未能实现,德国赔偿问题和与此密切相关的协约国战债问题,也由此而一笔勾销。
鲁尔危机和战债问题①
1923年1月,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偿义务为口实,伙同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德国报以“消极抵抗”运动,先后停止向法、比和英国等国交付赔偿。鲁尔的被占领导致德国经济崩溃和社会动乱。在经济政治危机的猛烈冲击下,魏玛共和国议会民主制濒临瓦解,凡尔赛体系和与德国赔偿问题密切相关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也面临被破坏的危险。
英国政府强烈反对法比占领鲁尔。1923年7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乔治·寇松照会法、比、意大利和日本、建议建立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就德国赔偿能力、偿付办法和经济保证提供建议,以制定最终全面解决德国赔偿和财政问题的广泛计划,并在这一工作中“谋求美国专家的合作”。他还提出,德国方面只要为专家委员会建议提出经济保证,法比占领军便应立即撤出鲁尔。寇松的这项建议被法比两国政府全盘拒绝。9月19日,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和法国总理普恩加莱在巴黎非正式会晤,亦无结果。
9月底,经济的全面崩溃和无法承担的财政重负,迫使德国政府无条件放弃“消极抵抗”。但是,法比仍继续占领鲁尔,德国经济和财政加速崩溃。马克价值以伦敦金融市场的汇率计算,9月到11月两个月内,竟下跌到仅为原值的1/45。
这时,一直在大西洋彼岸注视着鲁尔危机发展的美国政府,发出了准备立即干预赔偿事务的信号。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目的,是取得战后世界安排的决定权,以建立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但是,巴黎和会上美国称霸企图的失败,导致了战后“孤立主义”对外政策。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美国实行保护主义,高筑关税壁垒,拒绝同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协调”。
美国在战债问题上的立场尤其顽固。欧洲各国对美国政府欠下战债共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欠43亿,法国欠34亿,意大利欠16亿5千万美元。它们认为,美国在战争中人员牺牲最少,理应在经济上多尽义务,因而这些战债应该一概取消。1920年5月,英法两国政府首脑发表联合声明,主张同时勾销战债和德国赔偿。为动员各协约国一齐向美国施加压力,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于1922年8月1日照会法国、意大利等6个对英国负有战债的协约国政府,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题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此即著名的“贝尔福照会”。然而,美国顽固地拒绝欧洲协约国的要求。它坚持战债不得减免,也不得成为任何多边国际协商的对象,坚持否认协约国偿还战债和它们从德国获得赔偿之间有任何联系。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以夏洛克的腔调,为美国的政策辩护:“它们借了钱。不是吗?!”①
美国在维持孤立主义政策的同时,仍力求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干预国际事务。它拒绝的,只是那些可能导致为欧洲列强“火中取栗”的,对外政治军事义务,而非不冒风险地保护和发展本身利益的机会。20年代初欧洲局势的动荡,使美国统治集团认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关系到美国的根本利益。德国的经济危机与财政破产,危害美国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德国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倾覆的前景,与法国在欧洲大陆势力的进一步加强,违背美国的政治和战略利益。具有更直接利害关系的是,赔偿问题能否解决,将决定美国能否收回战债。法比占领鲁尔导致德国停付赔偿后,战债面临被勾销的危险。柯立芝总统在对国会的首次演说中承认,美国关心“欧洲复兴”的原因,在于欧洲协约国尚有巨额战债未偿还。必须使德国恢复赔偿偿付,而稳定德国财政,减轻其赔偿义务,并促使法比占领军退出鲁尔,是实现这一点的唯一途径。
美国的干预和道威斯计划的问世
1922年12月29日,即法比占领鲁尔迫在眉睫之时,美国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对美国历史学会发表重要演说。休斯在演说中提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研究赔偿问题,包括对德国的偿付能力作出估计。他表示,美国公民将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工作。
休斯演说表明,美国政府设想的解决办法,是根据德国偿付能力重新制定赔偿计划,成立一个有美国人参加的“专家委员会”,以取代法国控制的赔偿委员会。
1923年10月11日,柯立芝总统对报界声明,休斯的纽黑文演说所表述的立场仍然有效。英国政府立即响应,外交大臣寇松照会休斯说,鉴于赔偿问题的解决“涉及战债问题”,英国政府将邀请其他协约国政府一起,请求美国派官方代表或非官方人士,参加休斯提议进行的研究。10月15日,休斯复照寇松,表示美国愿参加关于德国赔偿和财政的协商。他还针对寇松把赔偿和战债联系起来的企图,强调这种协商不得涉及战债问题。英国政府收到休斯照会后,立即向法比意3国政府建议迅速组成有美国人参加的专家委员会。法国政府虽不得不同意建立专家委员会,但力图保住自己的阵地,反对修改1921年5月赔偿计划确定的赔偿总额,要求专家委员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侵犯赔偿委员会的权力”。为了迫使法国进一步就范,美国政府于11月9日宣布,美国人不会参加受法国所提条件限制的专家委员会。比利时政府也不赞成法国对专家委员会的限制。一度支持法比占领鲁尔的意大利政府,也全盘接受了英美立场。所有这些,加上英美的联合压力,使法国十分孤立。普恩加莱政府只得让步。11月30日,赔偿委员会一致决定成立两个由美国人参加的专家委员会,研究德国的“资源和偿付能力”。到12月下旬,两个委员会都已组成。第一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的方法,美国芝加哥中央信托公司董事长查尔斯·G·道威斯和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欧文·D·杨格,参加了第一委员会,由道威斯任该委员会主席。第二委员会的任务是调查德国资本外流情况及引回的办法,由英国人雷金纳德·麦肯纳任主席,美国金融家亨利·罗宾逊参加了这个委员会的工作。二者之中,以第一委员会为最重要,它实际上为美国金融家所控制。
经过近3个月讨论,1924年4月9日道威斯向赔偿委员会提出专家委员会报告,即“道威斯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1)计划生效后的第一年,德国交付10亿金马克,此后3年分别交付12.2亿、12亿和17.5亿金马克;从第5年起进入“标准时期”,每年交付25亿金马克,加上根据德国经济增长情况确定的追加额(第5年不需交付追加额)。
(2)向德国提供8亿金马克外国贷款,作为第一年赔偿交付的主要部分,并满足改组后的德意志银行对黄金储备的部分需要。
(3)德国以铁路收入、重工业债券、烟、酒、糖收入和关税作为赔偿担保。
(4)把赔偿转换为外汇的责任,不再由德国政府承担,改由代表各赔偿收受国的一个兑换委员会承担。
(5)改组德意志银行,使之虽行使国家银行的职能,但不受政府控制,并严格控制向政府贷款。发行新货币“德国马克”。建立一个成员一半为外国人的总理事会,保证银行法规得到遵守。
(6)“德国需要《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领土内的资源,以及上述领土内自由的经济活动”;“不应存在本计划建议之外的一切外国经济控制或干涉”。
道威斯计划的直接目的,是在结束法国对鲁尔的占领,和向德国提供财政支持的基础上,使德国经济得以逐步恢复,从而恢复偿付赔偿,使欧洲协约国有可能向美国偿还战债。但是,这个计划还有着进一步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在经济上,英美希望以稳定德国财政,来实现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德国成为它们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巨大市场,并促进有利于英美垄断资本的欧洲“经济复兴”。在政治上,英美还试图通过这个计划,稳定资产阶级议会制的魏玛共和国,利用它来抑制法国并牵制苏联。连同一年后的《洛加诺公约》,道威斯计划标志着英美开始实行扶持德国的政策。
道威斯计划酝酿期间,新任英国首相兰姆塞·麦克唐纳不断向普恩加莱施加压力,要法国停止“毁灭德国、毁灭欧洲”的行径。与此同时,以摩根信讬公司为首的一批美国大银行,向法国政府表示,只要法国接受即将问世的道威斯计划,它们就愿为稳定法郎提供1亿美元贷款。1924年5月中旬,坚决推行占领鲁尔政策的普恩加莱在大选中失败下台。继任总统、激进党人埃德瓦·埃里欧(旧译赫里欧)表示,道威斯计划为赔偿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基础”。
7月16日,讨论道威斯计划的协约国国际会议在伦敦开幕。美国政府打破几年来至多只派观察员列席协约国会议的惯例,派遣驻英大使弗兰克·凯洛格为正式代表。8月5日起,由总理威廉·马克斯和外交部长斯特莱斯曼率领的德国代表团,也应邀参加了会议的部分议程。美国对会议的进展起了重大作用。会议开幕后不久,休斯和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先后以“私人身份”到达伦敦,从幕后干预会议。他们伙同美国金触界,以拒绝发放道威斯计划建议的贷款相要挟,迫使法国放弃了为保留单方面制裁的可能而作的努力。8月16日,伦敦会议各方签署了最后议定书,规定实施道威斯计划、立即恢复德国在鲁尔的行政权,法比占领军1年内全部撤出鲁尔。会议决定设立由美国人担任的赔偿偿付总管一职,负责协调赔偿的履行。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
伦敦会议后,有关各方面采取了将道威斯计划和伦敦会议决议付诸实施的一系列措施。1924年8月底,德国议会通过改革财政的法律。9月初,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S·帕克·吉尔伯特出任赔偿偿付总管,10月10日,美英法比等国银行家签署了向德国政府贷款8亿金马克(合2亿美元)的协定,美国和英国银行家分别承担1亿1千万和6千万美元。10月29日,赔偿委员会宣布德国已恢复“经济和财政统一”。11月18日,最后一批占领军撤出鲁尔。
道威斯计划实施期间,美国私人资本(主要是短期贷款)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一批又一批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后,再以赔款形式,从德国流入各协约国,然后又以战债偿还形式流回美国。1924至1931年间,美国投资者向德国提供了22亿5千万美元贷款,同期内德国向各协约国偿付了27亿54万美元赔款,美国则从各协约国收回约20亿美元战债本息。美国投资还使德国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经济实力得以加强。
在外国贷款帮助下,德国充分履行了道威斯计划规定的赔偿义务,并逐渐出现了经济繁荣。钢铁产量从1924年到1928年增加1倍多,对外贸易到1929年已出现顺差,政府收支由于收入增多而逐渐平衡。不过,这种景气是很脆弱的。斯特莱斯曼当时就警告说:“德国是在火山口上跳舞。一旦短期贷款被抽回,一大部分德国经济就会崩溃。”
赔偿问题上的新争吵
道威斯委员会在拟定德国赔偿计划时,当务之急是使德国恢复偿付赔偿,和使法比占领军撤出鲁尔。至于赔偿问题的最后解决,只能在德国经济逐渐恢复后才有可能。它未确定赔偿总额和偿付年限。但委员会认为,一俟“环境许可”,就应立即“就赔偿的所有问题达成最终的全面协议”。
以新的赔偿计划取代道威斯计划的要求,首先来自德国。1927年3月德国议会辩论国家预算时,大多数政党都强烈要求为赔偿确定合理的总额。此后,赔偿偿付总管吉尔伯特在这方面起了主要作用。1927年12月,吉尔伯特在关于实施道威斯计划的年度报告中,强调赔偿总额之未确定,削弱着德国从事经济复兴的“正常动因”。随后几个月里,他又到美法比意等国活动,与这些国家的政府首脑或财政部长,密商最终解决赔偿问题。尽管吉尔伯特的努力当时未获显著成效,但他的看法在欧洲各主要国家政府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
欧洲政治局势也有利于重新决定赔偿问题。《洛加诺公约》签署和德国加入国际联盟后,英美继续奉行扶持德国的政策,德国则在外长斯特莱斯曼主持下,推行与战胜国“协调”的外交,有效地促进了德国国际地位的改善。1928年,美国筹划缔结凯洛格《非战公约》。“和平”气氛一时笼罩欧洲。这种政治形势与德国经济的景气,及外国在德投资的迅速增长相结合,促使战胜国重新考虑,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密切相关的赔偿问题。
1928年8月底,斯特莱斯曼同重新担任法国总理的普恩加莱,在巴黎商讨赔偿问题。9月初,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国联第九届大会的德国总理赫尔曼·弥勒同法国外长阿里斯泰德·白里安进行了类似的会谈。在此基础上,与会的英法德意比日6国代表于9月16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6国一致同意指派一个专家委员会来研究“赔偿问题之完全和确凿的解决”。此即所谓“日内瓦协议”。
此后4个月里,有关各国就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程序和权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主要是德法之间及美国和英法之间的争论。德国主张专家委员会人选(美国专家除外)由日内瓦协议6国政府分别任命。法国却要求由协约国赔偿委员会任命,以此贬压德国。在专家委员会的权限方面,德国希望重新检验其偿付能力,减轻赔偿负担;法国却主张委员会只应确定按道威斯计划“标准时期”年度赔偿额,进行偿付的年限和方法。由于得不到英国的支持,法国最后不得不作出退让。12月23日,代表各协约国政府的普恩加莱和德国驻法大使发表联合声明,肯定了德国关于专家委员会组成程序的主张。但对委员会的权限,联合声明只笼统地规定为,“为完全和最终解决赔偿问题起草建议”。
与道威斯计划问世前后截然不同,美国政府对制定新的赔偿计划颇为冷淡。这不是因为美国放弃了扶持德国的政策,而是由于它对英法等国借此取消战债的可能深怀戒心。1927年12月,财政部长梅隆就针对吉尔伯特“最终解决”的言论,重申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把赔偿和战债联系起来。1928年9月日内瓦协议达成的消息传到华盛顿后,“美国政府的态度显然是敌意的”。
美国的戒心并非无因。吉尔伯特1928年4月曾私下向普恩加莱提出,在德国向美国偿付40亿美元,和向法比两国偿付少许赔偿后,战债与赔偿一并勾销。而且,吉尔伯特关于制定新的赔偿计划的努力,起初未获显著成效,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政府要求在美国承诺减免战债后,才答应重新考虑赔偿问题。法国和意大利政府也抱着类似的态度。日内瓦协议问世后,英国政府又坚持美国若不减免战债,英国从德国获得的赔偿和从其他协约国索回的战债,就不得少于它必须向美国偿还的战债。财政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尤其强硬,说欧洲将形成一致立场,美国若拒绝减免战债,它就将自负“阻碍欧洲和解与复兴”的“罪责”。
10月中旬,德国在获得解除协约国对莱茵河左岸德国领土的占领和解除外国财政控制的谅解后,答应在新计划下缴纳的赔偿将足以使协约国偿债,这才缓和了英法同美国的矛盾。1929年1月19日,曾积极参预制定道威斯计划的杨格和金融巨头J·P·摩根,被任命为专家委员会的美国成员。
杨格计划的制订
1929年2月11日,专家委员会由杨格主持,在巴黎开始工作。6月7日,委员会通过了英德两国成员起草的报告,即“杨格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1)赔偿总额确定为1,110亿德国马克(合370亿金马克), 分59年偿清。第一年偿付7.4亿德国马克,以后36年里,年偿付额从17亿渐增至约25亿,平均每年近20亿。此后22年,每年偿付近17亿。
(2)赔偿分为无条件偿付和有条件偿付两部分。前一部分总共为660亿德国马克,必须按月缴纳,不得延期。后一部分在一特设的特别咨询委员会断定“德国经济可能被严重损害”时,至多可延期两年缴纳。
(3)赔偿来源于德国铁路收入和国家预算。
(4)赔款兑换为外汇的责任,改由德国政府承担。
(5)由美英法德比意日7国中央银行行长和金融界代表,组成“国际清算银行”。该银行行使征收和分配赔款的职能,并在德国经济不景气时提供援助。此外,该银行还将作为上述7国中央银行间的联系机构,“促进国际金融的稳定和世界贸易的增长”。
除了赔偿总额和偿付年限的确定,杨格计划与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差别是:德国赔偿负担的减轻。杨格计划头37年的年赔偿额,比道威斯计划“标准年度”的固定年赔偿额,约少20%,后22年减少得更多。道威斯计划中固定年赔偿之外的追加额被取消了,德国在经济困难时,还有可能延期交付部分赔偿。同时,杨格计划大体放弃了战胜国对德国财政的管制。这些都有利于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杨格计划是英美扶持德国政策的继续,它在基本目标上同道威斯计划是一致的。由于同英法在战债问题上的矛盾,美国起初态度冷淡。然而,一旦获得索回战债的保证,它就欣然成了制订这一计划的主持者。
杨格委员会估计有关各国会迅速接受杨格计划,因而建议计划于1929年9月1日实施。但德国赔偿的分配比例,却遭到英国拒绝,以致计划无法如期生效。8月6日,英法意比日德6国会议在海牙开幕。英国财政大臣菲利普·斯诺登在会上坚决要求无条件偿付部分的分配,应按照1920年7月协约国斯巴会议确定的德国赔偿分配比例,即法国52%、英国22%、意大利10%等,而不是按杨格委员会主张的那样法国得到近80%,英国仅得区区90万英镑。会议经过近1个月争吵,最后同意将英国每年所得的无条件偿付,增至480万英镑。
1930年1月3日至21日,英法意比日德等21国代表举行第二次海牙会议,签署了以接受杨格计划为中心的一系列协定。5月17日,设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开始营业,杨格计划自该日起生效。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杨格计划的夭折
1929年10月,即杨格计划问世后仅4个月,纽约股票市场崩溃,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随即席卷美国。由于危机的作用,美国各垄断财团纷纷停止对欧洲国家贷款,甚至抽回投资。这对欧洲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而长期依赖美国贷款的德国,遭受打击尤其严重。为扭转对外贸易迅速下降的趋势,德国政府在同一些邻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后,筹划建立与奥地利的关税同盟。处于财政困境中的奥地利政府则企图以此争取德国贷款。1931年3月,德国外交部长朱利叶斯·科尔丢宣布,德奥两国正商讨建立关税同盟。这个消息在法国引起了很大激动,朝野一致抨击这是走向《凡尔赛和约》所禁止的德奥合并的第一步。法国金融界在政府指使下,立即从德奥两国银行抽回约3亿美元短期贷款。其他国家债权人看到德国财政有因此崩溃的危险,也纷纷抽回短期贷款。5月,奥地利最大的私人银行“信贷公司”宣告破产,由此造成的恐慌席卷整个中欧,德国财政崩溃迫在眉睫。
为了挽救德国经济,从而保护美国在德国的巨额投资,防止国内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决定采取紧急措施。6月20日,赫伯特·胡佛总统宣布,美国愿以战债延期偿付1年,换取同时间内德国赔偿的拖期偿付。这个所谓“胡佛延期偿付令”,在此后3星期里陆继获得欧洲各协约国政府同意,又于12月经美国国会批准实施。但到此时,德国金融市场早已崩溃。德国4家最大的银行之一达姆斯塔特国民银行,于7月中旬宣告破产,德国政府立即下令全国所有银行关闭两天。柏林股票交易所这个德国经济的神经中枢,关闭了两个月之久。
经济危机一方面使德国无法履行杨格计划,另一方面又为它要求取消赔偿提供了理由。总统冯·兴登堡接连不断发出紧急状态令,每一次都宣布德国财政破产,资源告罄,以示取消赔偿之不可避免。总理亨利希·勃鲁宁则于1932年1月初发表声明,直截了当地宣称:“德国的形势使它不可能继续政治性偿付,任何维持政治债务体系的企图,都会把德国和全世界导入灾难”。英国和意大利积极支持德国要求,主张就此迅速召开国际会议。法国起初努力拖延,但在埃里欧取代皮埃尔·赖伐尔担任总理后,它转而采取同英意两国一致的立场。欧洲协约国同意取消赔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借此勾销它们欠美国的战债。1932年6月至7月,欧洲各赔偿接受国和德国的政府首脑在瑞士洛桑开会,决定德国只需要向国际清算银行缴纳30亿金马克债券,就可以了结全部赔偿义务。与此同时,各赔偿接受国又协议,它们贯彻上述决定,须以美国勾销战债为条件。
美国顽固地坚持索回战债。胡佛“延期偿付令”宣布后,美国政府官员和金融界巨头用各种办法,力图防止战债的减免。他们要求讨论赔偿问题的国际会议,以赔偿和军备的关系为主要议题,鼓吹协约国通过裁军大大减少国家开支,由此减少对获得赔偿的依赖,以便在不受赔偿偿付状况影响的情况下,偿还战债。另一方面,他们兜售新的延期偿付建议,以免欧洲国家赖债。摩根财团的主要成员之一托马斯·拉蒙特就曾在美国政府鼓励下,向欧洲国家的官员们建议:由即将召开的洛桑会议,把赔偿偿付延期3至5年,美国可在战债方面采取对等行动。
对于洛桑会议关于一并勾销赔偿和战债的主张,美国政府表示坚决拒绝。1932年底,胡佛延期偿付令即将到期,美国政府向欧洲各协约国发出通知,要求如期恢复战债偿付。但法国到期分文不交,其他债务国虽缴纳了1931年的年度偿付,但这是它们(芬兰除外)的最后一次偿付。德国也不再向赔偿接受国交付赔偿。美国除了在1934年由国会通过禁止向一切不履行债务的国家提供贷款的约翰逊法案,以示报复外,毫无办法。杨格计划以及整个赔偿和战债问题,就这样由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局面的崩溃,而不了了之地结束了。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对欧洲局势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道威斯计划表面上着眼于经济问题,即解决德国赔偿问题,实际目的却不仅于此,它还要通过赔偿问题的解决,在政治上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一是迅速稳定极为混乱的德国局势,巩固魏玛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维护和加强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二是为美英资本大规模打进德国、建立美英对德国经济的控制,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恢复和加强德国经济实力,使之能与法国抗衡,以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同时也可牵制苏联。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使以上这些意图基本上都得以实现。
通过道威斯计划,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双双获利,不仅收回了大批战债,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处置德国问题的领导权。法国则失去了在德国问题上的领导权,从而大大削弱了在欧陆的霸权。德国经济开始恢复,并很快又以经济大国的姿态出现。《凡尔赛和约》所确立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开始改观。同时,德国工业实力的恢复与加强,又为尔后法西斯势力取得政权后发动世界战争,准备了经济基础。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暂时稳定了动乱的欧洲资主本义秩序,推动了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暂时相对的稳定时期。
① 关于法比占领鲁尔及与此有关的情况,请参见本书《鲁尔事件始末》一文。
① 1923年至1926年,美国政府为防止债务国根本拒绝偿债,通过向下调整利息率,先后同13个国家达成战债协定,在保持纸面本金的情况下,将未清偿战债实际减少了43%。但美国政府宣称这不是减少战债,而只是“新旧债券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