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抵抗运动的壮大,戴高乐于1942年7月13日将“自由法国”更名为“战斗法国”。它同盟国的磨擦仍有增无减。1942年春,英国背着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在防止日本入侵的借口下占领马达加斯加岛。戴高乐一向维护法国殖民利益,自不甘让步,向英国提出强烈抗议,并与丘吉尔发生激烈冲突。丘吉尔竟当着戴高乐的面盛气凌人地说:“你说你就是什么法国,你不是法国,我可不承认你是法国……”。并再次以削减经济援助相威胁。美国政府更不把戴高乐放在眼里。当1941年底“自由法国”海军登陆大西洋中的圣彼埃尔和密克隆两小岛,赶走那里的维希政府官员时,美国国务院竟出面干涉,对戴高乐横加指责。尽管罗斯福声称这是“小杯子里的一场大风浪”,但这场风浪却到1942年2月才宣告平息。马达加斯加事件时,美国副国务卿威尔斯扬言,必须改组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并剥夺戴高乐的一切权力。1942年7月,美英已决定放弃当年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改在北非登陆。然而罗斯福和丘吉尔对戴高乐实行严密封锁,使“战斗法国”无法参与这一战役的实施。
1942年11月8日,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戴高乐完全被排斥在事件之外。不仅如此,美国经过精心策划,把它物色到的吉罗将军①推上政治舞台,任命他为北非法军司令。美军指挥部还同那时恰在北非的达尔朗海军上将签订秘密协定,在得到后者不加抵抗的许诺后,正式任命达尔朗为北非法国行政长官,并继续维持那里的维希行政机构。显然美国政府试图借此控制北非,并把它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戴高乐对此满腹辛酸,他感到“在受人拥护的伙伴中我是相当弧立的,在富翁中我是个穷鬼,我满怀希望,但也万分忧虑……”。然而,他仍决定继续为维护法国的大国地位而斗争。他一面猛烈抨击美英,特别是美国的做法,一面准备进一步密切同苏联的关系,作为与西方盟国抗衡的资本。随着“战斗法国”的人员不断进入北非,加上吉罗、达尔朗不得人心,那里的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2月24日,达尔朗被一名身份迄今不明的青年刺杀,而新就任阿尔及利亚总督的鲁佩东又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维希分子,美国在北非的布署遂被全部打乱。
丘吉尔十分懂得美国不仅怀有控制北非的野心,而且力图削弱英国对法国抵抗运动的影响,所以也急欲打出自己手中的一张牌——戴高乐。长期同英国政府打交道、完全摸熟丘吉尔脾气的戴高乐当然不愿成为大英帝国的附属物。在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时,他不顾丘吉尔的多次催促,故意姗姗来迟,甚至对英国的各种威胁嗤之以鼻。
尽管罗斯福对戴高乐极端不满,他还是意识到必须促成戴高乐和吉罗之间的联合。同时,戴高乐也懂得必须在美国实力面前作出一定的让步。经过多方斡旋,这两位性格迥然不同的法国将军才勉强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握手言欢。
历经沧桑和艰辛,戴高乐更清楚地意识到:“在国际事务中,理论和感情同强权的现实比较起来是不重要的;……法国要恢复自己的地方,只有靠自己”。北非事件后,戴高乐一面明显跨大同苏联接近的步子,公开表示准备和斯大林会晤,甚至声称打算把他领导的抵抗运动总部迁至莫斯科;同时进一步加强同国内抵抗运动的联系。1943年5月27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穆兰终于组成了由六个政党、两个工会和八个抵抗组织共同参加的“全国抵抗委员会”,统一了国内抵抗运动。委员会发表声明,承认戴高乐是全国“抵抗运动的灵魂”。
1943年,随着北非战争的结束和苏军在东线全面展开反攻,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发生了决定性的转折。眼看德国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戴高乐力图确立他本人在整个抵抗运动中的地位。于是在阿尔及利亚,又开展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美国和以往一样,仍把赌注放在吉罗身上。戴高乐一方面充分利用美英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注意依靠北非的各种抵抗力量。尽管他所控制的军队人数不多,却比吉罗更孚众望。吉罗则再三声称他是一个军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只管打仗。后来的事态也表明他确系一个武夫。经过长期的斗争和协商,终于找到了一种临时解决的办法:1943年6月3日,在阿尔及利亚正式成立由戴高乐和吉罗共任主席的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虽然吉罗仍任北非法军司令,但在委员会的七个成员中却只有一人追随他,因而处于绝对少数地位。原来是大资本家,与美英财团有着广泛联系的摩纳成为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委员,并开始支持戴高乐。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戴高乐领导的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也表明不少大资产阶级开始放弃观望态度,转而附合抵抗运动。7月31日,吉罗辞去主席一职,11月完全退出委员会。至此,戴高乐的领导地位遂告确立。为了争取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委员会宣布取消工资冻结,并成立吸收各界代表参加的咨询会议。在国际上经过一番周折,美英苏三大国在1943年8月26日同时承认民族解放委员会,先后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共有26个国家。
1943年,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战斗法国”的军队在欧非各地英勇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1943年5月,突尼斯全境获得解放,德意侵略军共被歼30余万人。戴高乐和吉罗先后派谴75,000多名法军参加战斗,伤亡达万余人。这样,在北非战争的最后阶段,法国人民和军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9日在科西嘉岛上爆发起义。在这以前,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已同岛上的抵抗组织建立了联系,向他们提供过一百多吨军用物资。起义爆发时,约有45,000多名意大利军队和15,000多名德国士兵驻扎在科西嘉,严重地威胁着那里的抵抗战士。戴高乐立即派出一支6,000多人的军队前往支援。他们由一个突击营开路,于11日在科西嘉登陆,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经过20多天的血战,终于在10月4日解放全岛。意大利驻军大部倒戈。德军损失2,000多人,残部逃往意大利。
从1943年底起,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派谴由朱安将军指挥的四个法国师进入意大利境内作战。他们和美英联军并肩战斗,解放了意大利的南方,直到1944年夏才陆续离开意大利,转往本国作战。
① 吉罗(Henri,Giraud 1879—1949),法国将军,德国入侵后任第七、第九军军长,后被俘。1942年4月脱逃,11月在美国协助下前往北非,1944年4月起即不再从事政治活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886.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