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朝鲜成为列强侵略扩张的对象。1876年,日本逼迫朝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争相侵入,使朝鲜社会的政治经济危机加深,统治阶级内部出现要求改革的开化派。1884年(甲申)开化派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颁布新政纲,推行改革,这是朝鲜历史上第一次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企图建立近代独立国家的改良运动。
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朝鲜大门
1863年,朝鲜第25代王哲宗死,无嗣,立王族兴宣君第二子为王。新王高宗李熙即位年仅12岁,封其父兴宣君李是应为大院君①, 治理国事。从此开始大院君10年专权时期。
李昰应为了建立和强化以他自己为核心的集权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剪除安东金氏②的势道政治③。罢黜金氏大臣,安插自己亲信。调整统治阶级内部老论、少论、南人、北人等四色(四个派别)之间的平衡。压制得势的老论、少论派的气焰,起用一些长期失势的南人、北人以及西北和开城地方的两班①。同时,撤换一部分地方上的贪官污吏,以收拢人心。2, 削减书院②。书院是地方两班贵族的巢穴。大院君一上台就着手整顿地方书院。清查书院以及乡贤祠、生祠堂的田庄和奴仆情况,制止欺压平民。1871年,不顾地方两班的强烈反对,在原有的600多所书院中,只保留47所国王赐匾的“赐额书院”。撤消所有私设和重设的书院。3、重建景福宫③,强化王权的权威。为了筹措修建费,在施工的头一个月就征收“愿纳钱”830,636两。动员民工35,881人。4、撤消备边司④,加强中央政府权力。1865年6月,复设三军府,专管边防事务。5、编纂各种法典。整顿伦常,强化礼教。修订《璿源系谱》,编辑《大典会通》、《两铨便考》(吏、兵典条例)、《六典条例》,校正《五礼通考》,重印《三班礼式》,等等。
与对内强化王权的政策相适应,大院君对外推行锁国攘夷政策。1、加强海防和边防。以江华岛为重点,加强沿海各要地防务。在北部边界,新拓4郡,实行屯兵制。在与日本隔海相对的南界,派亲信郑显德出任东莱府使,修筑城池,加固海防。2、视天主教为邪教,严禁传播。1866年,在全国各地搜捕天主教徒8千多人, 9名法国神父也被处死,史称丙寅邪狱。是继辛酉、己亥邪狱①后第三次大规模镇压天主教。3、拒绝与外结交,排斥洋货。明令“不可与外国相通,而若一相通,则邪学必炽, 夫子之道将沦矣”。日本明治维新后,于1868、1869、1872年三次要求“修好”,均遭回绝。东莱府出榜告示民众:“日本与西洋人交,均属禽兽,不可与之交际。犯禁者处以断头之刑!”1864年以来,沙俄多次提出建交和通商也被拒绝。
1845年,美国众议员、众议院海军委员会成员富拉特提出开放朝鲜案。要求议会采取措施。六十年代,美国曾预定朝鲜为未来的美军基地之一。1866年8月,在中国天津活动的美国商人普雷斯顿带领24人,乘坐“舍曼号”武装商船,侵入大同江。得到英国传教士托马斯(崔兰轩)的帮助。他们以通商为名,不顾朝鲜官员抗议,经万景台直到平壤羊角岛,欲盗平壤附近的古代王陵。朝鲜官员提供补给,劝其驶离。他们却无故炮击民船和百姓,以1千石大米和大量金银、人参作为撤离条件。朝鲜军民以火攻战术将船烧毁。这是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9月,法国以法国神父在朝鲜被害为借口,由法国印度支那舰队司令罗兹率3艘军舰驶入江华海峡,溯汉江而上,侵入京城汉城附近的杨花津。朝鲜政府一面抗议, 一面加强汉江一带防务。各地人民纷纷组织义勇兵。法国侵略者暂回原地芝罘(今烟台)。10天后, 法国集结驻扎在中国和日本的军舰7艘,运载2,500名士兵再次入侵,在江华岛和通津海岸登陆。侵略者扬言朝鲜杀死他们9人,他们要杀死9千个朝鲜人,要求惩办杀害教徒的官员,缔结通商条约。朝鲜政府予以拒绝。法国侵略者于10月16日强占江华府。义勇兵以木筏封锁汉江,阻止敌人溯江攻占汉城。在通津文殊山,朝鲜军民打退从陆路进攻汉城的法军。一支由平安道猎手组成的义勇兵,在千总①梁宪洙率领下,在江华岛鼎足山城阻击敌人主力部队,歼敌100余人。法国侵略者占领江华城40天,于11月初撤出江华。史称“丙寅洋扰”。法国舰队在朝鲜失败后,美国以调查“舍曼号”事件为由,于1867和1868年先后派遣军舰“瓦秋塞特号”和“申南多阿号”到朝鲜问罪。1871年1月,美驻华公使镂斐迪通过清政府礼部致函朝鲜政府,威胁说,若拒绝签约,则朝鲜方面应负一切责任。同年5月8日,镂斐迪和美国亚洲舰队司令罗杰斯率领5艘军舰、1,230名水兵,侵入江华岛南面勿淄岛。沿岸朝鲜炮兵猛烈还击,当即击伤两艘。6月11日,美舰出动700人登陆占领江华岛草芝镇。该镇佥使②李濂指挥500名炮兵和义勇兵夜袭,歼敌100余人,把敌人赶回海上。美军又围攻江华岛广城镇。中军③鱼在渊指挥军民顽强抗击。美舰退回勿淄岛。朝鲜军民切断饮用水,使敌陷入困境。朝鲜各地踊跃组织义勇兵。在汉城街巷和全国各地,都立起斥和碑,碑上刻着:“洋夷侵犯,非战则和,主和卖国。戒我万年子孙。”
美舰于7月3日退回芝罘。镂斐迪在给本国政府的报告中承认:“朝鲜人决心殊死战斗,其勇敢世所罕见。”美舰这次入侵,史称“辛未洋扰”。
大院君的“国禁”,没有抵住列强的入侵。对内搬倒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却未能抑制闵氏戚族势力的滋长。重建景福宫历时3年3个月,从1865年5月至1868年8月,耗资2,500万两。征收愿纳钱710多万两,另大米615石。为弥补大兴土木的经费以及王室和国家财政的亏空,把田赋“结头钱”①增加1倍。1867年1月起发行“当百钱”1,600万两(不含私铸)。以100倍于旧币的比值强行流通。1,600万两价值200万石大米,一年后贬值为355,556石。滥发货币带来物价暴涨。当百钱流通初期,1斤大米价为7.8两,一年后涨至44.5两。1868年10月停止流通,购“清小钱”代之。清小钱实值常平通宝之半,但也按相等价值流通。通货膨胀加重人民苦难。1868年在稳城,1869年在光阳,1871年在宁海和鸟岭,1872年在延安、白川、平山、海川、安东等地,都爆发了反对大院君政权的农民暴动。书院的撤销、户布制②的实行,引起儒生和中小地主的不满。闵族一派怂恿国王亲政。同时煽动儒生们奏疏弹劾大院君。1873年12月,承政院同付承旨崔益铉两次上疏,猛烈抨击时政。国王提升他为户曹参判。这是对大院君的挑战。1873年12月(高宗十年十一月),大院君被迫放弃政权,隐居云岘宫。
国王亲政,实由后党掌权。闵氏家族及其一派独揽了中央和地方要职,成为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外戚的势道政治。在对外关系方面,由于时移势易,从锁国又走上屈从。为讨好日本,1874年8月,把大院君摄政时执行对日拒使的庆尚道观察使金世镐免职,东莱府使郑显德流放,东莱府倭学训导安东唆斩首于倭馆门前。从明治维新最初几年开始,侵略朝鲜就已成为日本政府争论最激烈的问题。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副岛种臣等人主张“即征”。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人主张“缓征”。后者认为维新的基础未固,财政脆弱,不宜过早发动战争,而且顾虑俄国从中渔利,主张先修内治,积极备战。
日本政府抓住朝鲜政局变化的时机,于1875年2月任命森山茂为理事官、广津弘信为副官,携外务卿和外务大丞致朝鲜礼曹判书和参判的新书契,乘军舰前往仁川进行交涉。受挫后,森山向本国政府建议派军舰威逼朝鲜。日本政府自1875年5月,先后派“云扬号”等4、5艘军舰到朝鲜东、南、西三面海域测量航道,在釜山海峡演习,寻衅滋事。9月间,“云扬号”以测量黄海海岸(朝鲜西海岸至中国牛庄间航道)为由,非法驶入江华海峡,乘小艇至江华岛以南的艺芝岛取淡水。舰长井上良馨率数十人沿岸观测,并逼近草芝镇炮台。炮台守兵立即开炮。日军撤走,登陆袭击永宗镇。朝鲜军民死伤30多人。日军劫走炮台36门大炮,并放火烧城。事件发生后,日本国内征韩论再度嚣扬。日本政府一面准备派军舰,一面遣新任驻华公使森有礼赴北京,试探中国态度,设法阻止中国的干涉。
1876年1月,森有礼抵北京,会见清政府总署①大臣恭亲王奕訢,通报江华岛事件。奕訢劝告日本遵守1871年的中日修好条规,不要侵犯朝鲜,森有礼则表示中日修好条规不适用于朝鲜事务。为避免中国干预,森有礼坚决否认中朝的宗属关系。他照会中国政府说,朝鲜若为中国属国,中国就要承担朝鲜炮击日舰事件的责任。并追问中国认朝鲜为属国有何实质内容。总署经过缜密研究复照日使:“查朝鲜为中国所属之邦,与中国所属之土有异,而其合于‘修好条规’‘两国所属邦土不可稍有侵越’之言者则一。盖修其贡献,奉我正朔,朝鲜之于中国应尽之分也;收其钱粮,齐其政令,朝鲜之所自为也;此属邦之实也。纾其难,解其纷,期其安全,中国之于朝鲜自任之事也;此待属邦之实也。不肯强以所难,不忍漠视其急,不独今日中国如是,伊古以来所以待属国皆如是也。”这是清政府正式宣布中朝关系最详细的文件。按照中国传统的观点,这种关系就是宗属关系。而森有礼以资产阶级国际法学的宗属观念为凭借,一口咬定中朝宗属关系徒具空名。这不仅是中日两国就宗属观念之争,而且是两国对朝鲜政策的冲突。日本的政策是积极侵略的,其第一步就是否认中朝宗属关系,阻止中国干预日朝谈判。中国的政策是消极保守的,但绝不放弃在朝鲜的“宗主权”。
森有礼通过与清廷总署交涉,得知清政府不会采取积极行动。日本外务省把与朝鲜交涉订约事通知英、美等驻日公使。当然,它们都赞成日本打开朝鲜门户。美国驻日公使宾加姆,将美国人泰勒所著《培里远征日本小史》一书送给井上馨,并说:“照此行事,定能在朝鲜取得成功”。
日本完成这些外交活动和出兵准备后,即派陆军中将兼参议、开拓使长官黑田清隆为全权大臣、井上馨为副大臣,率领一支由2艘军舰、4艘运输商船组成的舰队和1千余名的陆战队开赴朝鲜。1876年2月10日,到达江华府。朝鲜政府派御营大将申
为代表、都总府副总管尹滋承为副代表与日谈判。
在对日谈判上,中国的态度对朝鲜最后抉择影响很大。清朝统治阶级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害怕与外国发生纠纷。左右清廷外交、主管朝鲜事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此时只望保持“和局”,作“息事宁人”之计。实际上,这是以牺牲朝鲜利益,保存“上国”的“体面”,免于卷入纠纷。清廷同意李鸿章的建议,由礼部将日本要求转咨朝鲜,而听其自行处理。朝鲜知道中国之意既在息事宁人,显然不会在谈判中给予积极的支持。这样,在日本武力威逼下,终于在1876年2月26日与日签订《江华条约》。这是朝鲜政府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共12条。第一条就规定,“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平等之权”。否认了中朝的宗属关系。在这个前提下,以条规形式规定了日本单方面的权利和朝鲜单方面的义务: 1、朝鲜除开放釜山外,于20个月内再开放两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以在港口租借土地,建造房屋。2、日本有权在所指定的港口设领事馆,并享有领事裁判权。3、日本有权自由测量朝鲜海岸,绘制海图。同年8月,日本再次派出军舰到朝鲜,迫朝鲜政府立即开放釜山,保障日商活动,强行缔结了《朝日修好条规附录》和《朝日贸易章程》。根据这两个条约规定,日商在通商口岸除交纳一点船税外,一切商品进出口可以免纳关税。日币可以在口岸自由流通,朝币可以由日本人随意带去。江华条约是个极其不平等的条约,在国际条约中是罕见的。以江华条约为开端,闭关的朝鲜打开了大门。
开港后的朝鲜与壬午兵变
开港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朝鲜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首先控制朝鲜对外贸易,为扩张掠夺开路。开港前的1875年,朝日贸易总额为118,721元。其中,朝鲜对日本出口额为73,450元;从日本进口额为45,271元。釜山、元山、仁川三港开放后,1881年朝日贸易总额剧增,达195万4千元。其中,对日出口80万6千元;由日本进口114万8千元。与1875年比较,贸易总额增长了3.7倍,进口商品额增长了约26倍。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处于发展初期,对朝贸易主要是转卖英国商品。1881年由日商输入到朝鲜的商品中,外国商品约占90%。
通商口岸开放后5年间(1877年7月至1882年7月),由日本进口商品额为460余万元。其中机制棉布等日用品占85%。机制洋货大量流入朝鲜,农民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开始破产。朝鲜卷入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中,以农产品为主要输出品。这时期,朝鲜出口总额为510万5千日元。其中,日本急需的大米出口额153万元,占总额的27.97%,大豆55万7千元,占10.91%;牛皮82万9千元,占16.24%;海参、海带为34万9千元,占6.84%;黄金92万7千元,占19.04%,农产品、水产品和黄金加起来占90%以上。显然,这种贸易带有典型的殖民贸易性质。日商在朝鲜以低买高卖、转卖加价、放高利贷等手段剥削朝鲜人民,牟取暴利。
日本侵略朝鲜的行动和1879年侵占琉球,引起清政府恐惧。1879年8月,李鸿章写信给朝鲜政府元老奉朝贺李裕元说,“近察日本行事乖谬,居心叵测,亟应早为之防……为今日计,似宜用以毒攻毒以敌制敌之策,乘机次第亦与泰西各国定约,借以牵制日本……以朝鲜之力制日本,或虞不足,以统与泰西通商制日本,则绰乎有余。”朝鲜政府犹豫不决,在于不忘侵略之怨。李裕元复李鸿章函称,“牵于众议,不敢主持”。1880年冬中俄因伊犁问题争持不决,俄国军舰集结黑龙江和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带。英美等国夸大俄国威胁,企图插足朝鲜,朝鲜政府迫于时势,表示愿与西洋各国订约通商。
1882年5月22日,由李鸿章授意,签订《朝美通商条约》。6月6日、30日,分别与英、德签署了商约。此后,意、俄等国跟踪而至。所谓“以毒制毒”,实为引狼入室。“以毒攻毒”,却把一切毒害都集中到朝鲜和中国身上。
随着开港,朝鲜国家财政支出急剧增加。除行政费和军费外,还要支付日本等列强敲诈勒索的通商口岸设备费、外交使团接待费。洋货洋物涌入,宫廷竞效侈靡,任意挥霍。据说,1874年闵妃为祈愿世子(纯宗)长命百岁,要向名山金刚山每个山峰供奉1千两钱、 1石米、 1匹布。该山有1万2千峰,合计需用1,200万两钱、1万2千石米、 1万2千匹布。而当年国家仅有150万两钱、20万石米、 2千同①布。1881年12月,国王筹宫宴费12万两,由各衙门分担。由于私有地不断扩大,免税地和漏税地不断
① 1同为50匹。增加,作为财政主要收入的地税日趋减少。1863年(高宗元年)纳税地为776,709结。1874年(高宗十一年,大院君归政后第2年),增加28,594结,为805,303结。1884年(高宗二十一年),减少6,180结,为799,123结。至少6,180结土地上的农民流离失所。国库不足,以至连下级官吏和士兵的月薪饷米都无法按时发放。
为填补国库,闵妃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身受双重压榨的广大民众,接连爆发反抗日本侵略和封建统治的斗争。1878至1880年,全罗道、京畿道、庆尚道、黄海道等地农民相继暴动。在城市,向日本官员投掷石头的事件屡屡发生。1879年4月,东莱府人民以投石向无理取闹的2名日本官员和39名海军士兵展开斗争。同年6月19日,日本公使花房义质去汉城时也遭到石击,1882年3月, 3名日本人违反规定,擅自出元山至安边府,遭到朝鲜民众袭击,2人重伤,1人身亡。士大夫们也上疏要求抵抗日本侵略。1881年3月,庆尚道儒生李晚孙等人上《万人疏》斥倭斥洋。
1881年5月,闵族一派的核心人物、兵曹判书闵谦镐,接受日公使花房的建议,训练新军——别技军,聘请日本陆军上尉掘本礼造为教官。同年2月,因军费开支困难,把原有训练都监、龙虎营、武卫营、禁卫营、御营厅、总戎厅等6个营缩编为武卫和壮御2个营。不少士兵被裁汰。留营士兵不仅装备、待遇远不及别技军,而且积久领不到粮饷,怨声载道。
士兵大部分来自城郊贫民家庭。每月应领6斗粮饷被拖欠了13个月。1882年7月19日才发给1个月军饷。闵谦镐还从中尅扣,往米里掺砂石和米糠。士兵抗命,拒绝领饷。在炮手金春永、柳卜万、郑义吉、姜命俊等人带领下,殴打了库吏。闵谦镐下令逮捕金春永和柳卜万等人,并判以死刑。几百名士兵忍无可忍,在柳卜万之弟柳春万和金春永之父金长孙等带领下,于23日(农历壬午年六月九日)举行起义。史称壬午兵变。
起义士兵向武卫大将李景复控告闵谦镐,拿着李景复要求闵谦镐释放被捕士兵的信,杀向闵谦镐住宅。闵闻讯逃进王宫。士兵捣毁他的住宅,直往云岘宫向大院君陈情。大院君是否参与兵变虽无凭证,但此后士兵起义的矛头首先指向闵妃及其一派大臣。士兵奔向东别宫,占领军械库,袭击捕盗厅,营救被捕的士兵。攻入义禁府①,释放主张卫正斥邪的儒生白乐宽。
起义士兵分成两队。一队先砸了江华府留守闵台镐的家,接着,攻入下都监。在兵营里的别技军响应起义,打死日本教官掘本。另一队起义士兵袭击西大门外京畿监营,夺取军械,直向天然亭日本公使馆。汉城市民也加入起义行列。起义军民包围公使馆,投石、放枪,直到深夜。日使花房见势不好,带领28名馆员自焚使馆,乘夜突围逃往仁川,搭英国船逃回长崎。
第二天,起义队伍扩大,不仅有武卫、壮御两营士兵和一部分别技军,还有汉城及城郊梨泰院和往十里等地的贫民。他们从东别宫进城,处决了投靠闵族一派的前领议政(丞相)大院君胞兄李最应,冲进王宫杀死躲在宫中的闵谦镐和京畿监司金辅铉。当起义军民搜寻闵妃时,闵妃正扮成宫女准备坐轿逃命。郑义吉等起义士兵赶至轿前查问,并捣毁轿子。武艺别监洪启薰谎称是作宫女的胞妹,背闵妃出宫,逃往忠清道忠州长湖院闵应植家避难。
当日,高宗不得不召大院君入宫稳定局势,宣布“自今大小公务禀决于大院君前”。大院君乘机一面复旧体制,排除闵族势力,一面怀柔士兵,发饷大赦。他不管闵妃死活与否,迫不及待地要为她举行国葬,以此从政治上埋葬闵妃,使她不能再入宫当政。
日本政府于7月30日召集内阁紧急会议商定对策。黑田清隆等人主张立即出兵。代理陆军卿山县有朋和外务卿井上馨等人考虑到尚未作好与中国开战的准备,主张采取勒索政策。明治天皇同意后者意见,令井上处理其事,先派外务省书记官、领事近藤真锄率150名水兵,乘2艘军舰于8月9日到达仁川为谈判作准备。随后,公使花房率300名陆军乘“明治号”于12日抵仁川。载护陆海军混成营卫兵1500人的4艘军舰、2艘运输船也相率开到。
日本出兵的消息,由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探知电告李鸿章。这时,逃往外地的闵妃与国王取得联系,暗中指示在天津的金允植、鱼允中向清政府请兵勘乱,并建议拘捕大院君。清廷即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道员马建忠率“超勇”、“扬威”、“威远”3艘军舰于8月10日驶抵仁川。另又调拨招商局轮船运送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以及袁世凯率庆军(淮军)6个营3千人东渡,于20日分别抵达。
日使花房于8月20日面谒朝鲜国王,提出向日本道歉、15天内惩办凶手、赡恤死者、赔偿兵费、驻兵护卫使馆、开放扬花津等7条无理要求,限3日内答复。朝鲜政府因中国大军到来,不接受日方要求。日使以恐吓手段致书朝鲜国王,责以无修交诚意,离汉城返仁川。
马建忠、吴长庆等于8月26日诱捕大院君,责他以“擅窃大柄,诛杀异己,引用私人”。大院君由中国兵船解往天津,软禁在保定。马建忠一面调停朝日双方会商,暗中与朝鲜政府研究条款要点,以制日本勒索。一面应朝鲜国王要求镇压变兵,
28日,高宗致函吴长庆,略谓“乱党所居多在往十、梨泰两地,请速勒兵往讨”。29日,吴长庆等发兵汉城附近梨泰院和往十里一带,捕起义士兵170多人,杀10余人,镇压了起义。
朝鲜国王派李裕元为全权大臣、工曹参判金弘集为副使,于8月27日与日使花房会谈于仁川(济物浦)。30日,朝鲜与日本签订《济物浦条约》4条,续约2条。条约主要内容有:限20日内捕拿“凶手”,“严惩巨魁”;支付5万元抚恤金;赔偿兵费50万元;日本驻兵“警备”使馆;朝鲜负责修建日本兵营;派大臣到日本道歉。续约规定,已开各港(釜山、元山、仁川)要扩大到方圆50朝里①,两年后再扩大到100朝里;从1882年起增开汉城附近的杨花津(后改龙山)为口岸;日公使、领事以及随员眷属可随意游历朝鲜国内各地。
济物浦条约是江华条约的继续和发展。日本通过该约获得在朝鲜驻兵权,标志日本在朝鲜扩张的新步骤,不但加强了经济和政治的控制,而且也加强了军事的控制。
开化派改革与政变
1882年9月12日,闵妃回宫。闵族一派重掌权柄。日本继济物浦条约后,于1883年又迫朝鲜签订通商章程,共计42款,运用外交的、经济的、军事的手段,加强控制朝鲜。它最毒辣的是以支持朝鲜“独立”、“自强”的甜言蜜语,培养亲日派。美国驻朝公使福特也极力煽动“朝鲜独立”。美国资产阶级学者丹涅特承认,美国政策对于日本的帮助,如同盟国一样。英国和俄国这时正在中东地区争夺,无暇顾及朝鲜。它们都想把朝鲜作为一个缓冲地带,宁愿暂时维持朝鲜从属于中国的现状。
壬午兵变后,事实打破清政府借开放朝鲜与各国通商使之互相牵制的幻想。兵变后,吴长庆军仍留驻朝鲜,力图维护中国与朝鲜的宗属关系。1882年10月,清政府与朝鲜订立水陆贸易章程,增加中朝贸易,打击日本在朝鲜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序言中,第一次以条约形式确认中朝宗属关系。根据章程规定,清政府派陈树棠为商务委员驻扎朝鲜,照料本国商民,兼管领事事务,暗中左右朝鲜内政外交。在此期间,李鸿章还应允代朝鲜整顿军制,代购洋枪,派中国驻军营务处帮办袁世凯主持训练朝鲜新建的亲军左右两营。应朝鲜国王之请,派前驻天津的德国领事穆麟德和马建常驻朝鲜,襄理商务,兼办外交。
在朝鲜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年轻官员对清政府干涉朝鲜内政,对闵族一派大官僚的专横及其保守政策极为不满。他们受到欧美资本主义近代文明、特别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意识到本国的落后和危机。金玉均在《朝鲜改革意见书》中,明白地指出:“以兹四百多年(指李朝一朝)积累之顽俗,猝无以化矣,势不得不有一番大更张,改革政府”。他们想以日本为模式变革朝鲜政府,废除与清政府之间的宗属关系,以“独立自主”精神改革内政,从而使朝鲜迅速开化发展。后人称他们为开化派或独立党。
开化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金玉均(1851—1894年),出自安东金氏家族;朴泳孝(1851—1939年),国王(哲宗)驸马,正一品锦陵尉;洪英植(1855—1884年),父辈做过领议政;徐光范(1859—? ),祖辈做过领议政。他们出身名门望族,不甘心随人俯仰。青年特有的敏锐思想使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从朴珪寿(1807—1876年,前右议政)、吴庆锡(1831—1879年,中文译官)和刘鸿基(1831—1876年,东医学者)那里,读到实学①思想家的著作和从中国带回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中西见闻》等当时东方人了解西方的新书。开始憧憬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他们有利的身世和社会地位,便于多次出使日本和欧美等国,目睹迅速发展的日本现实,接触到欧美国家发达的近代文明。
1880年前后,金玉均集结同志,以传统的结社形式结成“忠义契”②。金玉均任契主。关于忠义契的宗旨、章程及活动情况,尚无据查考。据参加者李喜贞追述,它系“为国而设”。取名忠义,一方面反映出忠君思想和把君主作为国家象征的观念,一方面也为了便于活动合法化。至1884年政变时,其成员约50人,有中下层官员、下级官兵、商人、僧侣、王室内侍、宦官、宫女等。它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没有群众基础。
金玉均手迹
朝鲜开港后,封建政府对国门之外的事物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国王时常召见出使人员,详问外国情况,并在宫内设“别入侍”①官职。金玉均、朴泳孝等人以别入侍名义经常出入王宫接触国王。他们相机向高宗力陈改革,劝说国王在朝鲜也来一番维新,把朝鲜变成日本那样的近代国家。
在开化派们推动下,高宗于1881年5月派“绅士游览团”赴日考察3个月。游览团共62人,由12名中央政府官员、50名随员和工作人员组成。洪英植作为官员之一随团前往。该团参观了东京、大阪、长崎等各大城市,考察了明治政府各部以及军事、工业、邮政、海关、教育、文化等设施,接触了三条实美和岩仓具视等政界首脑。回国后,向国王提出内容广泛的考察报告和有关材料,还撰写了《中东记》(鱼允中)、《东京日记》(宋宪斌)、《日东录》(姜晋馨)、《农政新编》(安宗洙)等各种访日见闻和纪行,在上层社会尤其士大夫阶层引起反响。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员纷纷奏疏,倡言开化,抨击卫正斥邪论。郭基洛在1881年7月上疏,提出急切之务是:内修政化,外攘寇敌,“而若其器械之艺,农耕之书,苟可以利国益民,亦择而行之,不必以其人而斥其良法”。池锡永于同年9月上疏说,卫正斥邪论者“见稍用意于外务者,则动辄目之以染邪”,基因于“见闻不广,昧于时局”。他要求政府设议院,培养通晓机械和深究时局的人材。社会舆论促进了开化派的改革活动。
1882年9月,朝鲜政府根据济物浦条约的规定,派修信使朴泳孝一行赴日“道歉”。洪英植、金玉均等随行。日本趁机拉拢开化派,破格接待,负担在日本的活动经费5千元,还决定将50万元赔款偿还期由5年延至10年,由正金银行贷款17万元,以朝鲜釜山港关税收入和端川金矿作担保。日本从此拟就了利用开化派使朝鲜投靠日本的计谋。它向开化派表示“支持”朝鲜独立和改革,约定援助训练1营新军,派人协助印刷出版报刊。开化派被日本的发展所陶醉,被日本的甜言蜜语所蒙蔽,“遂倾意依赖于日本”,开始走上勾结朝鲜民族敌人的道路。
1883年2月,朴泳孝出任汉城府判尹(市长)。开化派以此为契机,在职权范围之内开始进行初步改革。朴泳孝一上任,便设立警巡局和治道局,着手改革警察制度和进行以整治卫生、修筑道路为中心的市政建设。守旧派大臣利用手中权力,于同年4月即把朴泳孝和金玉均调离汉城。朴泳孝出任广州留守,他起用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申福模等青年教官,训练了一支近千人的新式军队。金玉均出任东南诸岛开拓使,后受王命赴日,筹借300万元外债。由于竹添进一听了穆麟德的话,对金玉均作了不利的报告,井上馨对他不复信任,以致金玉均空去一趟。转向英、美等国举借也失败。
同年4月,开化派还遴选60余名青年,派往日本军官学校和实业学校留学。10月,创办了朝鲜第一份近代报纸《汉城旬报》,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宣传改革国政的必要。在《会社说》(论公司)专文中,倡言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仿效资本主义国家的股份公司,创办“会社”(企业公司)。金玉均撰写《治道略论》一文,提出“扩开海禁而善邻交”为当务之急。告诉人们,“当今宇内气运丕变,万国交通”,“欧美各邦技术之科目甚多”,对此不可深闭固拒,应为我所用。1884年4月,洪英植访美归国后说服国王废除驿马制度,建立新的邮政制度,他创办邮电局出任总办。
开化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在财政问题上进一步激化。闵族大臣们听从穆麟德的建议,铸造“当五钱”(与旧币的比值为1:5)。金玉均抨击穆麟德“心术不正”,危害朝鲜,指责闵妃政府“弊下生弊”,造成“民情日困,国势日缩”。穆麟德煽动守旧派说,金玉均是朝鲜“为害之本”,“宜急先除掉”。1883年底,守旧派免去朴泳孝广州留守职务,将新军解散,编入亲军。
开化派的改革事业一无所成。自1884年夏开始密谋政变,决心用流血手段推翻守旧派政权。他们以留学日本户山军校的青年为骨干组成行动队。通过内线从王宫探听情报,监视守旧派大臣行动。1884年6月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从朝鲜撤回1,500名驻军,占其驻朝军队的一半。风传日本将同法国结盟进攻中国,守旧派极为不安。形势转而对开化派有利。至10月底基本完成政变的准备。
这时,日本认为有机可乘,想重新利用金玉均等人。9月,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突然归任。竹添面见朝鲜国王,表示日本政府退还壬午事变赔款45万元(前已偿还5万元),向朝鲜示惠,并挑拨中、朝关系,煽动朝鲜“独立”。美国驻朝公使福特也对开化派的行动表示支持。11月4日,开化派把诈宴计划转告日公使。25日,竹添与金玉均最后密谋议定,给予军事的和经济的援助,当开化派发动政变时拨调日军1个中队(1连)。30日,开化派主要成员在金玉均家作出决定:邮政局举行落成宴会时,在别宫放火,趁乱处死守旧派大臣,成立新政府。12月1日,金玉均向行动队员部署具体任务。
12月4日,邮政局总办洪英植和金玉均、朴泳孝主持宴会。出席的各国外交官有:中国领事陈树棠、日本公使馆秘书岛村久、美国公使休西特穆、英国公使阿斯敦和德国人穆麟德。守旧派大臣有:前营使韩圭稷、右营使闵泳翊、左营使李祖渊等。到预定时间纵火未成,金玉均立即指示在邻舍放火。夜10时许火起,闵泳翊奔出被砍。宾客大惊,仓皇散去。因守旧派大臣与宾客混在一起,不便下手,第一步计划受挫。
金玉均、朴泳孝与日公使取得联系后,即带人奔往昌德宫挟持国王。他们考虑到宫殿大,不便守卫,逼迫国王迁至景祐宫,并勒王书写“日使入卫”四字。日公使率100余名日军进驻景祐宫。金玉均派日军在宫外警戒,选10名武监把守4门,50名前营军担任宫内警备。守旧派大臣闵泰镐、闵泳穆、赵宁夏、韩圭稷、李祖渊、尹泰骏等人,奉命进宫或闻变赶来,全被杀死。金玉均等随即组成新政府。5日晨,通告各国公使。新政府吸收了一部分王族参加,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都掌握在开化派手里。金玉均任户曹参判,朴泳孝任前后营使兼左捕将,洪英植任左议政,徐光范任左右营使兼代理外务督办、右捕将。当晚,金玉均等连夜讨论制定新政纲。6日晨,以国王朝报形式公布全国。
新政纲共计15项。 1、不日陪还大院君。2、废止朝贡虚礼。3、废除门阀,确立人民平等之权;以人择官,勿以官择人。4、改革全国地租法,杜吏奸而纾民困,兼裕国用。5、革罢内侍府。6、贪奸病国最著者定罪。7、取消人民对国库所负实物债务。8、革罢奎章阁。9、革罢惠商公局。10、急设巡查,以防窃盗。11、酌放前后配流禁锢之人。12、合四营为一营,从中选拔精丁,急设近卫军。13、整顿国家财政:财政事务一总于户曹,革罢其余一切财赋衙门。14、政令由六曹大臣与参赞会议裁决公布。15、革罢六曹衙门以外一切骈冗机构。
当开化派准备实施新政纲的同时,闵妃一派也在行动,策划夺回失去的权力。他们一面设法夺回国王,一面勾结清廷出兵。高宗在闵妃怂恿下,要求还宫。日公使也表示同意。开化派无可奈何。国王回宫后,12月6日,即政变第三天,中国驻军提督吴兆有、总兵张光前和帮办袁世凯率兵1,500名攻入王宫。国王重又落入守旧派手中。日公使下令撤兵,逃往仁川。一直挟持着国王的洪英植等人和大部分行动队员被杀。金玉均、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等人经仁川亡命日本、美国。开化派政变以“三日天下”告终。1884年为农历甲申年,又通称“甲申政变”。
事变后,日本非但不承担责任,反以公使馆被毁和人员被杀为借口,向朝鲜政府追究责任。外务大臣井上馨率两营陆军侵入汉城,对朝鲜施加压力。要求朝鲜表示道歉和支付赔款。守旧派政府屈服于压力,于1885年1月同日本签订汉城条约,接受日本无理要求:向日本道歉;赔款11万元;惩办凶手;付2万元修建费重建公使馆和兵营。处于不利地位的日本,为了解决政变引起中日两国军队冲突的善后问题,又派伊藤博文到天津,向正在进行中法战争的清政府施加压力。1885年4月与李鸿章签订以朝鲜问题为中心的天津条约。清政府向日本让步。日本根据这个条约取得与中国同等的派兵权。根据该约,中日两国军队撤出朝鲜。
开化派的改革主张和实践。在朝鲜思想史和近代社会改革运动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和环节。它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就在于成为其后民主主义运动的思想前导和启蒙先驱。① 朝鲜国王凡以旁支入继王位,其生父即被称为大院君。起初只是死后称号,后渐为在世称号。
② 安东在庆尚北道。安东金氏是朝鲜贵族的一大族,李氏王朝的外戚。在纯祖、宪宗、哲宗三朝,安东金氏历任显职,掌握大权。
③ 指王室外戚掌权,始于纯祖时代。
① 朝鲜封建贵族。即文班,武班的合称。朝鲜封建社会把人分为四等:两班、中人、常民、贱民。两班最高。贱民又分为七般公贱、八般私贱。
② 源始于1550年(明宗五年)。原是奉祀先贤、讲授儒学、修身养性之所。后来逐渐变成两班儒生饱食终日、制造舆论、煽动派别斗争的巢穴。拥有免税地和奴婢,侵虐人民。
③ 建于1394年(朝鲜太祖四年),毁于1592年(宣祖二十五年)壬辰倭乱(丰臣秀吉入侵)战火。
④ 设于1517年(中宗十七年)。原为政府议决边防事务的机构。后来不仅管军事,还管政治、经济和外交。形成中央政府的最高机关。
① 1801年(辛酉),捕杀本国与中国教徒。1839年(己亥),处死教徒150多名,其中有3名法国传教士。
① 各军营的长官。
② 一镇的军事长官。
③ 一个营门的队长。
① 李朝时期论田数量, 以结为单位。 即田地不以面积大小计,而以收获多少计。稻谷10把为1束,10束为1负,10负为1结。田1结,加税钱100文。
② 户布即户税。不分两班和常民,每户均须纳税2两。
① 即清政府总理衙门。
① 关押叛道者等政治犯人的衙门。
① 1朝里约合393公尺。
① 朝鲜李朝中,末期出现的进步社会政治思想。实学思想家反对朱子理学,反对空谈,主张研究实用学问和社会改革。
② 契,类似帮会。
① 可出入内殿晋见国王的人及其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