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城邦集团,为了争夺全希腊的统治权,交战达二十七年之久,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在古希腊史上都是仅见的。
战争的起因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正如古希腊杰出史学家修昔的底斯所指出的那样,“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雅典与斯巴达的矛盾和斗争由来以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末,斯巴达就曾干涉雅典内政。在希波战争的前期,特别是在公元前480年和479年,两国曾一度合作,共同反抗波斯的侵略。从公元前478年起,两国之间就不断发生摩擦。随着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的建立,雅典势力的不断扩张,再加上雅典国内民主政体的日益发展,两国之间的矛盾便越来越尖锐。公元前457年,斯巴达及其盟国曾在鲍伊奥提亚的塔纳格拉地区重创雅典陆军。公元前445年,为了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雅典和斯巴达缔结了为期三十年的和约。在这之后,雅典仍然继续推行其向多方面扩张的政策。公元前443年,雅典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殖民地图里依。公元前437年,伯里克利率领雅典舰队远航黑海,显示国力。同年,他又在斯特律蒙河畔的交通要道上建安姆菲波利斯城。
不仅如此,在公元前五世纪的三十年代,雅典又一再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成员国科林斯、墨加拉等发生纠纷。
公元前435年,科林斯与其殖民地科西拉因对待两者共同建立的殖民地埃皮达姆努斯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态度有意见分歧而发生冲突,越二年,科西拉求助于雅典,获允。也就在公元前433年,雅典于预了科林斯和科西拉之间的海战。
公元前432年,雅典以墨加拉收容逃亡奴隶和耕种圣地为由,颁布了“墨加拉法令”,禁止它的商船进入雅典及其盟邦的一切港口。
同一年,科林斯鼓动它的位于色雷斯的殖民地波提德伊亚退出提洛同盟,与此相对,雅典则要求波提德伊亚驱逐科林斯派驻那里的公职人员,还要求它拆除城墙,交出人质。当波提德伊亚以及它的一些邻邦以正式退出提洛同盟来回答雅典之后,雅典便派兵包围了波提德伊亚。
公元前432年夏天,斯巴达已决定要对雅典作战。秋天,在斯巴达召开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全体成员国会议。会上,科林斯力主对雅典开战,大多数与会者表示赞同。此后,斯巴达及其盟国展开了战前的外交活动。对雅典提出的要求包括:驱逐伯里克利,解除波提德伊亚之围,取消墨加拉禁令。对此,雅典全部予以拒绝。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已经是不可避免了。
公元前431年春耕时节,忒拜人的一支由300人组成的队伍袭击了雅典的盟邦普拉特亚,但遭惨败,180人被俘。雅典因这件事而拘留了在阿提加的所有鲍伊奥提亚人。这一明显违反三十年和约的行动,构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点。是年6月中旬,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率军入侵阿提加,战斗正式展开。
伯罗奔尼撒战争历时长久,战火几乎遍及整个希腊世界。它虽然是希腊两大城邦集团之间的战争,但也夹杂着波斯的干预。在战争中,军事行动和社会斗争又交织一起,尤其在提洛同盟内部,盟邦的叛离与反对雅典奴役统治的暴动屡有发生,从而使这场战争呈现出一种纷繁复杂的局面。根据史学传统,这次战争分成三个阶段:一、自公元前431年至421年,史称“十年战争”,或以斯巴达国王之名称为“阿基达马斯战争”;二、自公元前415年至413年的西西里战争;三,自公元前413年至404年,史称“德凯列伊亚战争”。有些著作把后两个阶段合并为一,通称为战争的第二阶段。下面,我们把整个战争过程分阶段来进行叙述。
十年战争
战争爆发时,雅典正值伯里克利当政。他作为一个有见地的奴隶主阶级政治家,早在战前就预料到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为了及早防备斯巴达人从陆上入侵,曾在雅典城与外港比雷埃夫斯之间,修建一道长垣,这样就使陆海两方面的防务都有所巩固。战争爆发后,他又清醒地看到敌我双方之短长,故因势利导,采取了一种比较稳妥的战略:陆上主守,乡民迁入城中,必要时放弃农村,坚壁清野,据城坚守;同时,充分发挥海军优势,发兵袭击伯罗奔尼撤沿岸城市,逼迫敌方疲惫求和。第一年战事,大体是遵循他的策略原则行事的。
公元前430年夏,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突然降临到雅典头上。是年,雅典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瘟疫。城内居民密集,瘟疫流行,死亡相继,据估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这场瘟疫。加上前方军事失利,贵族寡头派的反对,引起了雅典公民对伯里克利的不满。于是,伯里克利一度被废黜。但强敌当前,雅典仍需要他。公元前429年春,他继续当选为首席将军,重掌政局。不幸的是,伯里克利不久也罹难于此疫。
伯里克利之死,无疑对雅典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死后,雅典的政治舞台成了派系斗争的战场,内部倾轧越演越烈,日渐分成两派:以克里昂为首的激进民主派主战,继续推行对外扩张的战争政策,加强对盟邦的控制,以武力逼使敌方就范,该派主要反映商人、手工业者和部分以国家供给为生的平民阶层的利益;以尼西阿斯为首的温和民主派主和,采取稳健政策,对盟邦的压迫较为缓和,内以安抚贫困的自由民,外以抵抗敌方的进攻,以维护城邦的统治和既得利益,它主要反映了那些占有土地的农民的愿望。在角逐中,前者日益控制着政局。公元前429年冬,雅典军队攻陷了被它长期围困的波提德伊亚。
雅典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而提高提洛同盟的捐款,此举大大激化了雅典和盟邦的关系。公元前428年发生了盟国米提列涅首先发难,并且吸引了列斯博斯岛上多数城邦参加的叛盟事件,结果遭到了雅典的残酷镇压,拆毁城垣,屠杀居民,并在该地派迁军事移民。
公元前427年,科西拉发生了民主派与贵族派的内争,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两派都答应给奴隶以自由,换取他们的支持,大部分奴隶归附了民主派,结果民主派在雅典援助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同年,克里昂开始出任首席将军,在他任职后的二年内,与斯巴达的战事平平。直至公元前425年5月后,战局才发生了急遽的变化。是时,雅典派兵占领派罗斯(地处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并在斯法克特里亚岛上俘获了120名斯巴达贵族,还竭力煽动黑劳士暴动,这使斯巴达深以为患。
斯巴达陷入困境,不得不向雅典遣使议和,但遭拒绝。为此,斯巴达方面也采取果断措施,发兵进攻爱琴海北岸,策划那里的雅典同盟国反抗雅典,力图把敌方兵力引出伯罗奔尼撒半岛。
公元前424年冬,斯巴达将领布拉西达斯兵临安姆菲波里斯城下。历史学家修昔的底斯此时已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奉命率七艘战船驰援,但兵至城破,布拉西达斯已先于他占领了该城。此地失陷,实乃守将疏忽所致,责任不在修昔的底斯。然而雅典当局指控他贻误军机,乃被放逐国外达二十余年。
斯巴达武士
公元前423年雅典和斯巴达签订了一年休战和约。次年,雅典与斯巴达在安姆菲波里斯展开激战,双方主将克里昂与布拉西达斯均阵亡。由于盟邦叛离,军事失利,财源枯竭,致使雅典无力再战,以尼西阿斯为首的主和派占据上风,遂向斯巴达提出议和。而斯巴达亦感疲乏,和谈一事,正中下怀,于是欣然接受,很快在公元前421年举行和平谈判,双方缔结了为期五十年的和约,史称“尼西阿斯和约”。和约规定:交战双方,退出各自占领地,交换战俘,保证十五年内不以兵戎相见。
雅典远征西西里
自尼西阿斯和约缔结后至西西里战争爆发前的六年多时间里,交战双方虽未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但并非就此偃旗息鼓,因为导致这场战争的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并未消除。故在此期间,各方政治外交活动频繁,备战也未中断,形势仍处于剑拔弩张的状况。
在此期间,以尼西阿斯为首的主和派,力主与斯巴达友好,可是却未能获得公民大会的信任。纷繁的派系之争,促成了领导人物的不断变换。这时,雅典出现了一个战争后期的风云人物——阿尔基比阿德斯,他继克里昂之后,成了激进民主派的头目。他竭力鼓吹重启战衅,并提出了一项野心勃勃的远征西西里的计划。公元前420年,他被选为将军,并着手与阿尔哥斯和伯罗奔尼撒的其它城市结盟,以反对斯巴达。公元前418年,斯巴达进入阿尔哥斯,雅典发少量援军前往,结果斯巴达获胜。在以后两年中,斯巴达军曾有好几次袭击该地,但每一次雅典援军都姗姗来迟,未能与斯巴达人交仗,故战态并没有扩大。
从公元前415年开始,雅典出兵远征西西里的叙拉古,揭开了新的战幕。惊心动魄的西西里之战,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留下了悲壮的一章。
公元前416年,西西里岛的塞格斯塔与塞林努斯发生纷争。塞格斯塔是雅典的盟邦,其近邻塞林努斯早就与斯巴达在西西里的同盟者叙拉古结盟。塞格斯塔求助于雅典,这就为阿尔基比阿德斯发动对西西里的军事远征找到了最好的借口。
然而,远征西西里之举,在雅典公民大会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这主要是在尼西阿斯与阿尔基比阿德斯之间展开的,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尼西阿斯遇事谨慎小心,他老谋深算,认为仓卒出征,无疑是一种冒险的行为;他要求雅典人不要沉缅于毫无希望的空虚迷恋之中,眼下国家正处于从未有过的最大危险的边缘。阿尔基比阿德斯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如果雅典不设法征服新的土地,自己就有陷入被别人统治的危险;他指出,城邦也和任何其他东西一样,不能长期保持在静止的状态中,只有在战斗中,才会经常取得新的经验。
阿尔基比阿德斯的煽动言词,博得了公民大会参加者多数人的支持。就这样,远征西西里的冒险计划,很快就在激进民主派中间,尤其在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中间,获得了众多的拥护者。自由民中的一些贫困者,也希望通过这次战争,获取战利品,并把西西里各城邦归于雅典,从而向它们征收盟国捐款来改善自己的景况。热望参战的人们,指望从战争中获得薪给,发财致富。在竞技场、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西西里的地图画在沙土上,远征使不少雅典人象着了魔似的。公民大会最后通过了阿尔基比阿德斯的远征计划,并着手筹备出征事宜。
正当雅典远征军出发前夕,一件意外的事件发生了:雅典城内的许多当作路标的赫尔墨斯神像被捣毁了。这一渎神事件,在迷信的雅典人中引起了骚动,阿尔基比阿德斯的政敌们故意散布谣言,说这事与他有关。他并不害怕,要求公开审判。但大多数雅典公民好战心切,希望从速出征。
公元前415年5月,最后由公民大会任命三位将领阿尔基比阿德斯、尼西阿斯和拉马霍斯为统帅,率战舰136艘,重装步兵5,100人,轻装步兵1,200人,26,000名桨手,浩浩荡荡地向西西里的叙拉古进发。雅典大军刚踏上异邦的土地,公民大会却传令阿尔基比阿德斯回国受审。他不得不交出指挥权,但却在回国途中逃跑了,不久就投靠到斯巴达方面。雅典公民大会对他作了缺席审判,判处死刑,财产充公。阿尔基比阿德斯闻讯,便决心效忠斯巴达,向它献计:速派军往援西西里,以解叙拉古之围;从陆上发兵,长期进驻阿提加的德凯列伊亚。斯巴达喜而纳之。
公元前414年,赫尔莫克拉特斯被推选出来,指挥保卫叙拉古的战斗。雅典人修造一道城墙,把这座城市团团围住。战事之初,雅典军队甚为得手,但拉马霍斯在一次激战中不幸阵亡,军队指挥权完全交由尼西阿斯一人掌管。雅典远征军的节节胜利,使叙拉古几乎绝望,眼看就要屈膝投降。正在这时,斯巴达人吉利波斯率援军及时到达西西里。他占据称为“埃皮波拉伊”的高地,使雅典人的壁垒包围不能奏效。
由于斯巴达军队的增援,战局顿为改观。尼西阿斯缺乏主将风度与韬略,雅典军队开始转入不利地位。公元前413年,雅典派来了德摩斯特涅斯所率领的援军,他夜袭埃皮波拉伊地区,惨遭失败,主张立即撤兵归国,而尼西阿斯优柔寡断,迟疑不决。当决心撤军时,又突然发生月蚀。由于尼西阿斯的迷信,不敢撤军,终于贻误军机。叙拉古人却乘机发动攻势,雅典军队节节败退。
公元前413年秋,雅典远征军已陷入四面楚歌之中,海战失败,士兵狼狈逃窜,唯有从陆路撤退,方有生路,但叙拉古及斯巴达人又把所有的通道给封锁了。余部四万人,由尼西阿斯打前阵,德摩斯特涅斯殿后,仓惶退撤,由于军心混乱,斗志涣散,沿途又不断遭到敌方的围追堵截,伤亡不计其数。对方猛追穷寇,雅典人只得投降。尼西阿斯与德摩斯特涅斯都成了阶下囚,即被处死,余下7,000人被俘,概被送往采石场作苦工,惨死于疾病与苦役中。雅典远征西西里的溃败,使雅典大伤元气,丧失战士约五万人,损失战舰二百艘(包括后来援军舰只)。这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雅典虽在公元前413年重建海军,再图大举,但终不能挽回必然失败的命运。
最后角逐
西西里之战后,战场移向东方。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出兵侵占阿提加的德凯列伊亚,并在那里长期驻扎。从这开始至战争结束,这是两雄最后的角逐。其间,雅典民主政体的失而复得,斯巴达陆军在阿提加的驻屯,激烈的海战与外敌插手,盟国的纷纷离去,致使战态不断扩大,战场一再延伸,显得比前二阶段的战争更为扣人心弦与复杂多变。
自从斯巴达军队占领了德凯列伊亚后,就切断了雅典与优卑亚岛的联系。二万工匠奴隶逃亡敌方,尤使生产大受影响。公元前412年,希奥斯、优卑亚各邦、列斯博斯、米利都等盟邦,纷纷脱离雅典,使它在财政、军事上都发生了困难。更为严重的是,公元前411年,雅典内部发生了贵族寡头政变,推翻了民主政体,政权落在寡头分子组成的“四百人会议”手中,由它决定国家大事,召集公民大会,而参加人数缩减为5,000名富裕公民。不仅如此,贵族寡头集团中的激进派甚至根本反对召开5,000人大会,并坚持立即与斯巴达媾和。以特拉麦涅斯为首的寡头温和派推翻了“四百人会议”,建立了“五千人统治”,但它依然是一个反民主的寡头政体,当然仍受到雅典普通公民的反对。
在雅典海军中,多数人是昔日民主政体的信徒。驻扎在萨摩斯的雅典舰队,当听到国内发生寡头政变的消息,非常愤怒,拒不承认雅典的寡头政府。其时,流落在东方的阿尔基比阿德斯开始与海军谈判,结果他被召回并任命为海军总指挥。在他率领下,雅典海军于公元前411年在阿比多斯,第二年在居济科斯先后击败了斯巴达海军,重新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航路,斯巴达一度被迫求和。战斗的胜利鼓舞了国内的民主派,公元前410年,以克列奥丰为首的民主派东山再起,推翻了“五千人统治”,民主政体得以恢复。克列奥丰坚决反对与斯巴达议和。公元前408年,阿尔基比阿德斯返回雅典,受到了热烈欢迎。次年,被公民大会选为拥有全权的将军,对他寄托着巨大的希望。但他并不能改变雅典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
在二雄的最后较量中,斯巴达似乎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斯巴达得到了拥有雄厚财源的波斯人的援助。斯巴达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统治为交换条件,取得对方的金钱资助,用以建造舰队。战争后期,斯巴达方面又出现了一位有才能的海军统帅吕山德罗斯,他在波斯国王幼子居鲁士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提高海军中雇佣水手的薪饷,以吸引为雅典海军服役的水手。而雅典方面却是国库空虚,阿尔基比阿德斯不得不为士兵的薪饷而四处奔忙。公元前406年3月,吕山德罗斯利用阿尔基比阿德斯为筹集军饷不在军中的有利时机,在诺提昂海角打了一个胜仗。虽为小胜,但却对雅典的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战失利本不应负责的阿尔基比阿德斯,因此受到了雅典人的责怪,被解除了职务。他逃往小亚细亚,后为波斯派人刺杀。为挽救危局,雅典竭尽全力,又建造了110艘战舰,力图与敌方作最后的抗衡。
决战的日子终于来临。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封锁赫勒斯滂海峡,雅典海军随后也在该海域集结。同年羊河(阿伊哥斯波塔莫伊)战役,雅典海军被全部歼灭。此后,雅典海港被封锁,商业与粮运路线断绝。雅典人在饥饿与绝望的情况下,最后被迫接受了城下之盟,签订了屈辱的和约:解散雅典海上同盟;除保留十二艘警戒船只外,把全部船舰交给斯巴达;雅典人自行毁去“长垣”和比雷埃夫斯的防御设施;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让所有流亡者回国。至此,延续二十七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雅典在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部言,在于貌似强大的雅典强国内部,早就潜伏着诸多矛盾: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自由民内部各派系之间的冲突,雅典与同盟国的纠葛,等等。这些矛盾在战争期间都大大激化了,于是导致了奴隶逃亡、民主派与贵族派内部互相攻讦、同盟诸邦或叛离或对抗,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这就使雅典大伤元气,加速崩溃。这是导致雅典战败的主要因素。从外部言,它的对手斯巴达一方虽也有矛盾,但远不及前者。而且为了打败雅典,斯巴达不惜勾结波斯,建造舰队,军事实力骤增。决战一役,雅典虽先发制人,但却麻痹轻敌,遂陷入被动。斯巴达方面始终能总揽战争全局,初则避其锐气,稳扎稳打,后来一旦胜券在握,又迅即下令进攻,终于埋葬了曾经不可一世的雅典海上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