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09 评论:0

1949年4月,美、英、法、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加拿大、冰岛、葡萄牙等12国在华盛顿举行了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这是美国自建国以来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发动冷战,完成以控制西欧为重点的全球战略的重要步骤,也是当时实力虚弱的西欧国家不得不依赖美国保护的结果。在美国让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以后,苏联与东欧7国以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相抗衡,欧洲终于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从敦刻尔克条约到布鲁塞尔条约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相继实施之后,美国以咄咄逼人之势加紧对欧洲的渗透和扩张。它不仅利用西欧国家政治经济上的困境,乘机加强控制,而且以“美援”为诱饵,拉拢东欧国家,企图拆散东欧各国与苏联的紧密联系。苏联在退出讨论马歇尔计划的1947年6月在巴黎举行的3国外长会议以后,采取相应的反击措施:与东欧各国签订一系列贸易协定,加强经济联系;成立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且逐步在东欧国家内部限制王室、天主教和资产阶级政党的政治影响,逮捕和清除了一批反动政客和反苏分子。
当时美国表示非常赞赏比利时外交大臣斯巴克对欧洲局势的分析,认为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后,欧洲显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西欧‘无组织’状态与东欧的‘有组织’状态”。美国感到,西欧国家仅仅在经济上进行合作,远远不足以对抗共产主义的“攻势”,还必须在政治军事上联合起来。
刚刚挣脱德国法西斯灾难的西欧国家,既害怕德国东山再起,又担心美苏在欧洲心脏地区的严重对抗会危及它们的安全,更因国内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可能导致人民斗争新高潮而不安。战后初期,除了德国西方占领区,欧洲大陆各国的共产党发展很快,有很大影响。法、意等国的共产党在议会中占有大量席位,曾参加联合政府,担任过副总理等职。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唯恐共产党得到驻在东欧的苏联军队的鼓励和支持,会通过竞选和暴动夺取政权。杜鲁门主义提出以后,法、意等国垄断资产阶级把共产党人排除出政府。但是法、英、意、比等国出现罢工浪潮,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情绪有增无已。“恐苏症”、“恐共症”成了西欧统治阶级的心病。
美国正要利用西欧普遍存在的这种“不安全感”把它们置于自己控制之下,以便“遏制”苏联。1947年12月15日,马歇尔在苏、美、英、法伦敦外长会议上,突然宣布无限期休会。这一行动向西欧表明,美国在填补西欧“真空”,改变西欧“无组织”状态之前,不打算再同苏联继续进行谈判。
第二天,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寓所宴请马歇尔,探询美国对西欧联合的意见。马歇尔当即表示,如果西欧主动地按马歇尔计划模式先组织起来,美国将给予支持。英国摸到底后,就积极奔走于美国与西欧各国之间,企图依靠美国的支持,通过倡导组织西欧联盟,继续保持它对欧洲大陆的影响。
大战结束后,英国统治集团就认为,美国为了遏制苏联,要求西欧集合在它的反共产主义大旗之下,但是欧洲的民族主义感情并未消失;英国如果拉上法国作伙伴,就能利用这种民族主义感情,在欧洲发挥“特殊作用”,充当西欧盟主。当时,丘吉尔曾提出“三环外交”,即一个是英美联盟,一个是联合的欧洲,一个是英联邦,构成英国外交的“三环”。这3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就能维持英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戴高乐也提出过欧洲联合的主张,认为“法国领导欧洲是当仁不让的”。1946年戴高乐下台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削弱,它害怕德国的东山再起,便向英国靠拢。为此,1947年1月,法国总理勃鲁姆赴伦敦与英国首相艾德礼进行会谈,同年3月4日,在敦刻尔克签署了《英法同盟互助条约》,它用共同防止德国侵略势力复活来安抚法国,并且向西欧作出姿态,表示正在修正所谓和平时期不在欧洲大陆承担义务的传统政策。实际上是借与法国订立政治军事同盟,抓住欧洲联合的旗帜,筹建以英国为主角的欧洲集团。接着,美国利用西欧各国“不安全感”,趁英国想当欧洲盟主但又力不从心的情况,顺水推舟,准备以敦刻尔克条约为核心,先把邻近的比、荷、卢3国联系起来,尔后进一步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意大利等结成更广泛的联盟。
1948年1月22日,贝文在英国下院发表讲话,阐述经内阁通过的英国对欧政策,正式提出成立西方联盟的建议。他认为,大战改变了欧洲的力量对比,“老式的以大国均势为目标的概念已经过时”,英国准备抛弃这种旧概念,同西欧国家“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贝文含沙射影地攻击苏联,声称“不应该由一个国家统治欧洲”,同时又说马歇尔计划“并不是丝毫没有私心的”。言外之意是西欧国家必须以英国为首,靠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
比、荷、卢3国在接到英、法的建议后,两次在布鲁塞尔会晤,商谈贝文的计划。它们欢迎美国出面组织西欧联盟;却不满意英国的条约草案。英国认为缔结多边防务协定的时机尚未成熟,主张依照敦刻尔克条约的方式,在5国之间分别签订一系列双边协定。其实这正是英国对西欧联合三心二意的反映。
当时英国工党政府继续奉行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政策,觉得英国还是个世界大国,不甘心承认它已降为欧洲国家。英国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加强英美“特殊关系”把美国拖住,以美国为靠山,由英国充当西欧盟主,同时腾出手来,维护日暮途穷的“大英帝国”。因此,贝文强调西欧建立的“必须是一个精神上的联盟”,“它更多的是兄弟之情而不是死板的制度”。在制订关于欧洲战争的军事战略时,英国参谋总长蒙哥马利主张在西欧大陆承担充分的军事义务,一旦战争发生,将竭尽陆、海、空三军力量“保卫”西欧。可是这个意见不仅遭到海、空军方面的坚决反对,连首相艾德礼也反对承担派遣陆军去欧洲大陆的义务。英国这种既想当盟主,又不愿付出代价的态度,使比、荷、卢深感疑虑,丹麦、挪威、瑞典3国也宣布不参加讨论贝文的建议。英国建立西方联盟的计划几乎夭折。美国对此大为不满。
在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二月事件”发生后,美国故意制造紧张局势,指责苏联有“扩张野心”,渲染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危险,催促英法接受比、荷、卢的建议,迅速缔结多边“集体防御”条约。在美国压力下,英国不得不作些让步。3月5日, 5国代表正式在布鲁塞尔举行缔约谈判。3月17日签订为期50年的《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条约,同年8月25日起生效。这个条约是以建立军事同盟为核心,5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合作的条约。它虽然公开声称旨在防止“德国侵略政策复活”,实际上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威胁”,同时还以确保“社会安全”为名,对国内人民加强控制;在“协调开发”的名义下,保持对殖民地的统治。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是外长协商委员会,设在伦敦;还设立西方联盟防务委员会,以研究防务问题,此外还成立西方联盟参谋部等负责协调军事。

“范登堡决议”为美欧结盟开绿灯


布鲁塞尔条约签署前后,法、比、荷、卢等国对英国承担西欧防务一事有疑虑,所以把眼光转向美国,直接向美国寻求支持。英国也乘机要美国明确表态,究竟准备为欧洲做些什么。美国显然很了解西欧的“不安全感”和英国一心想当盟主而又力不从心的窘境。但是,英国毕竟是可以借重的大国,由英国出面维持欧洲均势,对抗苏联,对美国是有利的。美国在支持贝文计划时,就在盘算等英国把西欧组织起来以后,再把英国连同西欧组织都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布鲁塞尔条约签署那天,杜鲁门正在国会发表讲话,敦促批准马歇尔计划。他特意提出西欧5国的布鲁塞尔条约,强调只有布鲁塞尔条约是远远不够的,美国还必须采取“更有意义的政治行动”,全力支持西欧进行“自卫”。5天后,美、加、英3国代表就在华盛顿国防部五角大楼举行会谈,讨论建立北大西洋安全体系问题。
当时美国政府内部关于如何支持或参加西欧防务安排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有些人主张在联合国体制内,支持英国出面组织西欧,使西欧国家既能解除对德国东山再起的忧虑,又增强对抗苏联的信心。按照这种主张,美国主要通过经济援助,促进西欧复兴和经济联合,进而实现政治统一,美国可以在不必与西欧结成军事同盟的情况下控制西欧,形成欧洲的新均势。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席格仑瑟,苏联问题专家凯南、波伦等人曾建议,由美国发表一项类似门罗宣言的声明,宣布对西欧的进攻就是对美国的侵略,以此来保证西欧的安全。凯南认为,苏联的基本意图是用政治手段征服西欧,西欧的根本弱点是经济凋敝,内部不稳。美国应以伟大的好朋友的身份,帮助西欧克服本身弱点,而不必参加西欧军事同盟。
上述主张比较接近英国传统的均势政策,它使美国可以进退自如,掌握主动,甚至无需明确承担义务,但是在西欧极为虚弱的形势下,未必行得通。杜鲁门、马歇尔等人看到,尽管有英国参加,西欧国家仍担心布鲁塞尔条约不足以保证它们的安全,美国如不进一步采取行动,很难把西欧拴在一起。如果美国单方面提出保证,等于把西欧的防务包下来,也许反而会助长西欧的依赖性,使美国背上更沉重的包袱。因此,美国准备付出一定代价,利用西欧急于求得美国“保护”的机会,建立包括大西洋两边的政治军事同盟。
那么这个拟议中的同盟是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为基础加以扩大,还是另砌炉灶建立新的?据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康纳利说,杜鲁门曾指示马歇尔、洛维特同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一起探讨扩大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方案。经过研究,发觉布鲁塞尔条约的范围太狭窄,不包括战略上极为重要的、对“大西洋安全”必不可少的国家和地区(如格陵兰、冰岛、挪威、亚速尔群岛等),对于装备原子弹的美国战略空军来说,缺乏通往西欧所必需的“桥梁”和“垫脚石”,这就使美国的战略优势难以发挥作用。而布鲁塞尔条约把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作为宗旨,会直接妨碍美国把德国变为遏制苏联的军事前哨。另一方面,布鲁塞尔条约规定的义务却太宽、太死板,不符合美国的政治需要。布鲁塞尔条约除了共同防务,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合作,美国认为这会冲淡集体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布鲁塞尔条约规定一国遭到攻击,其他缔约国应提供能力所及的一切军事的或者其他援助。美国如果加入这条约,会把自己与布鲁塞尔条约国家绑在一起,这对美国来说,会困住美国的手脚,结果将不是美国支配西欧,而会让西欧决定美国将在何时何地参加欧洲战争。总之,美国的企图是,既想控制西欧,又不愿付出高的代价;既想扩大布鲁塞尔条约的范围,又不愿一般地承担保卫西欧的义务。于是就想出一个新方案,即另建一个区域性防务组织与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相联结。
经过反复斟酌,美国决定另建一个新的更大的防务体系。美国、加拿大参加这个共同体。以此为桥梁同布鲁塞尔条约国家挂起勾来。1948年2月22日至4月1日,美、英和加拿大3国代表在华盛顿的五角大楼举行会谈,通过了一项政策性文件, 即“五角大楼文件”,这一文件,实际上是美国一手包办的,它体现了上述战略意图,成为3国政府同其他国家以及本国议会商讨筹建北大西洋公约的蓝本。
1948年正值美国大选年,杜鲁门政府更感到必须谨慎行事。美国决定与西欧结盟的政策,如果得不到国会两党的切实支持,非但难以得到外国政府的信任,还会直接影响民主党在大选中的成败。他们没有忘记威尔逊倡议建立国际联盟,结果被国会否决的历史教训,所以从4月11日起就与国会共和党领袖范登堡等人进行秘密商谈。范登堡被认为是性格坚强、影响巨大又善于机灵地取得多数支持的国会领袖,这次自然要首先取得他的支持。
可是范登堡看了“五角大楼文件”,马上给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那种做法,等于开给西欧一张空白支票,是很难得到国会同意的。他强调说,美国“必须始终有权决定什么时候我们将采取什么行动”。马歇尔、洛维特赶紧与范登堡、杜勒斯和其他国会领导人反复商讨,最后决定大体按照里约热内卢公约精神签订北大西洋区域防务条约,①但要突出“自助和互援”的原则,首先要西欧拿出行动来,努力增强武装力量,并且按美国要求联合起来。国务院按照这种精神起草了决议草案,经范登堡修改补充后提交参议院讨论。
这个被称为“范登堡决议案”的文件,规定在持续有效的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宪法程序,参加这些区域性和其他集体协定”。按照美国宪法体制,即使与美国结盟的国家受到武装进攻,也不能使美国“自动地”卷入战争,宣战必须由国会决定不可。这个决议要求“盟国必须增强单独的或集体的”防务能力,美国可以向西欧提供军事援助,西欧也必须满足美国的防务要求。它还用“通过联合国实现国际和平与安全”等字句,为美国筹建区域性集团涂上一层遵循联合国宗旨、原则的色彩。老谋深算的范登堡看准美国国会对苏联在联合国多次使用否决权极为不满,特意将参加区域性组织问题与限制否决权使用问题放在一个决议案中提出来。这一招果然灵验,议案很快就得到大多数议员赞同, 6月11日在参议院以64票赞成、 4票反对而获得通过。
在政府与其他国家正式谈判缔约之前,参议院先通过有关决议,等于事先开出一定批准的保票。这种罕见的做法,正反映了美国统治集团急于要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紧迫心理。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认为,“孤立主义”已经不合潮流,美国与西欧结盟是势在必行,因而同意为政府开放绿灯。范登堡决议同时也为政府同西欧国家讨价还价提供了一张王牌,美国政府可以借此施加压力,迫使西欧按美国的条件,建立北约组织。

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争论


1948年7月6日,美国、加拿大与布鲁塞尔条约5国在华盛顿正式开始谈判缔结北约问题。华盛顿会议为时长达8个月,第一阶段到9月9日结束, 6国代表(卢森堡由比利时代表兼任)制订了供本国政府讨论的备忘录(通称“华盛顿文件”),对拟议中的北约组织的性质、范围、缔约国的义务以及与其他欧洲组织的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1948年10月,加拿大和布鲁塞尔条约国家协商委员会先后通知美国,同意按文件的原则缔结北约。11月,美国大选结束,杜鲁门连任总统,民主党在两院获得多数。12月10日各国代表再次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审定北约条款。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西欧国家往往故意渲染苏联的“威胁”和西欧的“不安全感”,强调“美欧同舟共济”,拚命拖住美国,要美国明确承担保卫西欧的责任。美国则利用西欧的“恐苏症”、“恐共症”,以提供“保护”为诱饵,压西欧国家为“共同防务”作出最大贡献,把它们纳入遏制苏联的战略体系。美国自己却借口“宪法程序”、“参议院意见”,躲躲闪闪,不愿明确承担义务。
在一次会谈中法国代表博纳把问题挑明了。他说,泛泛而谈,不会有什么结果,核心问题是遇到进攻时怎么办?同盟国家应承担什么义务?美国代表洛维特冷冷地答道:使美国只能与布鲁塞尔条约国家联合在一起的安排,肯定不完全符合美国国家安全的利益。博纳坚持未来的条约自然要规定缔约各国应把对一个缔约国的进攻,看作对整个同盟的进攻。洛维特回敬说,美国宪法程序必须遵守,美国是否投入战争,只有国会才能决定。在8月20日的一次场外会谈中,洛维特更明确地表示,美国无意参加西欧联盟,不打算同那些与美国安全利益没有重大关系的国家签订区域性防务协定,也不准备单方面向西欧提供军援。他说,把话说到底,除非欧洲大陆受到实实在在的进攻,比如苏联在德国动手,否则美国是不会卷入的。法、比、荷等国代表再三探询,如果不搞北约,美国是否愿意帮助布鲁塞尔条约国家重整军备。洛维特说,实行租借法案的日子已经过去。这番话清楚地表明,筹建北约组织时,美国的要价远远超过马歇尔计划。当时美国要西欧“主动”向美国申请援助,如今不仅要西欧先组织起来,而且要西欧明确作出“保卫美国”的保证。
西欧国家深知,同占有绝对优势的美国结盟,很难取得平等地位。在美苏对峙加剧的情况下,这样做有很大风险:不仅会进一步被美国控制,而且可能引起苏联的“报复”和国内人民的反对。何况谁也不知道美国葫芦里装着什么药,不知道它的诺言是否可靠。尽管这样,西欧国家首先考虑的是恢复经济,巩固国内统治,而躲在美国的保护伞下,有可能减轻本身的防务开支,可以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努力恢复自己的实力,甚至可能对海外殖民地加强控制。权衡利弊得失,它们觉得暂时只能以小伙伴的身份顺从美国的领导,非但不可避免,甚至是有利可图的。英、法等国还想采取“顺从而不卑躬屈节”的态度,保持自己的大国身份,同时暗中盘算着日后再与美国分庭抗礼。
从美国战后初期的全球战略来看,西欧是不可或缺的盟友,美国之需要西欧不亚于西欧需要美国。当时美国正撇开苏联,拉住布鲁塞尔条约5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加紧商讨和实施分裂德国的计划。苏联针锋相对地封锁了西柏林与西方占领区之间的水陆交通,因而导致“柏林危机”,欧洲局势一度很紧张的时候,西欧和美国的分歧也暴露出来,尤其是法国常常与美国看法不同。法国本来就很担心德国东山再起,它表示愿意与苏联谈判,希望体面地摆脱柏林危机。美国为了安抚盟友,弥合分歧,防止对苏联“绥靖主义”或“中立主义”情绪在西欧滋长蔓延,它抓住苏联进行反击的机会,大肆宣传局势已到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境地,还通过大规模空运显示自己强大的实力和坚持留在西柏林的决心,竭力把惶惶不安的西欧拉到自己的一边。与此同时,美国也对西欧的要求作出一些让步,提出一些保证,使它们增强一些“安全感”。
这样,美国与西欧终于就一些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进入讨论条约文本的阶段。华盛顿会议在1949年1月提出了北约草案。在争吵得最激烈的第5条中,西欧各国强烈要求美国承诺在它们遭到攻击时立即给予有力的和毫不含糊的援助,但美国却想把义务规定得越含糊越好,最后,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欧的要求,规定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遇到进攻时,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每一缔约国就应采取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至于成员国的范围,美国希望有更多国家加入,最好把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国都拉进来。但是,佛朗哥政府名声实在太臭,一些西欧国家和加拿大也不愿意把承担的义务扩大到明显不属于北大西洋区域的巴尔干地区。除英、法、加拿大外美国只能暂时先把比利时、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卢森堡、荷兰等国拉进来。到1949年3月中旬,缔结北约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1949年4月2日下午,12国外长聚集到华盛顿,为了引起各国舆论的注意,美国把北约说成是“一项公开达成的公开盟约”,特意在正式签字之前就公布了条约。

北约组织的建立及其初期的困难


1949年4月4日,美、英、加等12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公约共包括14款和一个序言。荷兰外交大臣斯蒂克在签字仪式上说,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一种幻想的结束,即通过联合国本身来保证国际和平的希望的幻灭”。贝文在签字后承认“与美国共事是种冒险”,可能被迫“对美国的主张作某些勉强的让步”。
到8月24日,各缔约国先后向美国政府交存了本国的批准书,北约正式生效。9月17日,北约理事会在华盛顿举行第1次会议,决定设立以下机构。(1)由各国外长组成的理事会,是北约的最高权力机构;(2)设立由各国国防部长组成的防务委员会,负责制定统一的防务计划;(3)下设各国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而由美、英、法3国参加的军事委员会常设小组负责军事性质的政策指导,此处还设立北大西洋地区,加一英地区、西欧地区、北欧地区、南欧一西地中海地区等5个地区计划小组,负责制定和协调本地区各种防务计划。美国参加了上述所有地区计划小组。此后北约组织机构陆续建立起来。
北约组织的建立对美国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它实际上加强了美国对拥有3亿人口和巨大潜力的11个盟国的控制。美国通过北约在盟国设立军事基地,干预其防务计划的制度,向盟国发号施令,从而巩固了美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增强了对抗苏联的力量。可是美国实际承担的义务却很有限,除了在德国保留一支占领军,给西欧一些军事援助以外,并没有做很多事情。按照美国制订的、后来为北约组织接受的军事战略概念,美国主要承担用原子弹和战略空军“保护”西欧盟国的义务,地面作战主要是欧洲人的事。美国强调北约并没有“自动参战”的规定,美国仅仅同意在战争爆发时“采取行动”,至于什么时候用什么方式采取行动,全由美国根据情况判断决定。美国之所以愿意打破传统的外交政策,在和平时期与西欧国家缔结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因为这是一笔代价小、收益大的好买卖。
美国千方百计谋求最大限度的行动自由,为自己保留足够的回旋余地,西欧伙伴自然要怀疑在关键时刻这位盟主不知会滑到哪里去。北约组织虽然建立了,它们感到自己的安全并未得到可靠的保证。西欧担心一旦战火骤起,等美国援助到达时,西欧很可能已变成瓦砾堆、再说它们认为自己面临的实际危险,首先是国内共产党的强大影响和可能爆发的人民革命,英、法等国还要考虑如何维护对殖民地的统治,这些都是无法借助美国原子弹和战略空军来解决的。美国再三催促西欧打破国界,合作建立均衡的集体防御力量,西欧对此反应冷淡。它们既要考虑不使防务开支影响自己的经济恢复,又要防备北约组织万一失灵,自己可能遇到的危险,因而宁可努力发展本国独立的、自给自足的防务力量。由于各国同床异梦,北约缔结一年后,北约组织仍是空架子,艾奇逊感叹道:“更准确地说是12个组织”。它既没有统一的指挥系统,又没有一支联合部队,仅仅是一个“抽象的联盟”。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乘机大肆宣传,这也许只是莫斯科声东击西的牵制行动,苏联可能准备在军事上与西欧摊牌。它强调苏联已经拥有原子弹,在“原子僵局”中,苏联指使“卫星国”发动“有限战争”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西欧必须尽快增强北约的联合军事力量。为了在西欧改变把经济复兴置于首位的做法,杜鲁门声称,美国今后将根据这些国家执行北约防务计划的情况,决定是否提供援助。美国看准西欧唯恐美国一头栽进远东,忽视西欧的心理,便把酝酿已久的西德重新武装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要求西欧盟国在建立统一的北约组织武装部队的同时,解决西德参加西欧联合防务的问题。为此,美国宣布,艾森豪威尔将出任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51年4月,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巴黎正式建立后,美国又陆续增派4个师的地面部队去欧洲,并且带头把所有驻欧美军交给最高司令统一指挥。
急于拖住美国的西欧国家欢迎美国以切实的措施来增强西欧防务的行动,它们认为这样就能建立一根使美国不能不立即参战的“一触即发”的引线。法国和其他国家也增加了各自供统一防务使用的部队。到1951年底,北约组织的军事力量已增加到35个师,3千架飞机, 7百艘舰艇。各司令部相继成立,飞机场,后勤基地等“下层结构”也加紧建设起来。1952年2月,北约组织里斯本会议决定逐年增强兵力,计划1954年底发展到97个师。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西欧国家感到并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威胁,这一扩军计划未能如期实现。而西德重新武装和加入北约问题,却在西欧引起种种疑惧。有的担心会招致苏联的报复,有的忧虑将堵死统一德国的可能性,有的害怕德国会东山再起,法国软磨硬顶,>竭力阻挠,尤为突出。直到1954年10月才达成巴黎协定,由美国和英国对欧洲安全作出更具体的保证,在加以种种监督和限制的条件下,允许联邦德国重建国防军,并通过让它参加北约组织,成为北约的成员国。这才实现了美国蓄谋已久的把联邦德国纳入自己战略体系,增强西欧“前沿阵地”的计划。第2年5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后,苏联同阿、匈、保、波、罗、捷和民主德国等7国缔结华沙条约。欧洲形成了两大对抗的军事集团。
北约组织的建立,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变化之大,传统的大国均势政策和通过联合国保证“集体安全”的做法,都已经行不通了。即使是号称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为了实现控制欧洲、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也需要寻找盟友。于是美国逐步形成了“大西洋联盟”的政策,其目标是“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提出马歇尔计划和组织北约集团,都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
英国承认无力单独领导西欧,西欧奉美国为盟主,美国自然欣喜之至。可是西欧如此虚弱,又使美国担心接过这副担子会得不偿失。在筹建北约的过程中,美国既表现出颐指气使的霸道作风,又施展了铢两必较的精明手段,因此北约建立之初,就留下了美国与西欧不和的种子。北约内部矛盾重重,风波迭起,随着事态的发展,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越来越深地卷入西欧的漩涡之中,不得不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
杜鲁门把北约称为“维持北大西洋区域和平而又没有自动参战规定的进攻性的防御同盟”。就美国而言,当时北约组织是它遏制苏联、控制西欧、称霸世界的重要工具,结果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临时军事分界线进一步固定下来,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鸿沟。

① 除上述12国外,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2月28日起正式成为成员国,联邦德国于1954年10月23日亦加入该约。
① 里约热内卢公约,亦称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1947年9月2日签订于里约热内卢。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84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