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1967年中东“六·五”战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27 评论:0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以突然袭击向埃及、约旦、叙利亚大举进攻,称为“六·五战争”,又称“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取得胜利,阿拉伯国家遭受重大损失。这一结局进一步激化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

六十年代前期的中东形势


英国和法国老殖民主义者在50年代中期撤离中东后,苏联和美国在中东地区展开了日益激烈的争夺。
随着英法两国在中东殖民统治的基本结束,美国首先向这一地区进行扩张。1957年初,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填补中东“真空”的艾森豪威尔主义。他要求美国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国家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给予中东国家经济“援助”,必要时使用美国武装力最“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其目的在于对中东进行经济和军事渗透,遏制这一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确立美国在中东的霸权。
60年代,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加紧对中东国家首先是对埃及的渗透。1960年1月,苏联得知美国表示支持世界银行为阿斯旺高坝工程提供资金后,即同埃及就高坝第二期工程问题达成协议,给埃及贷款8000万英镑。1964年5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埃及,答应为埃及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提供1亿英镑贷款。到1964年,苏联向埃及提供“经援”、“军援”已达5亿英镑。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增加了对埃及的军事援助,包括提供新式飞机、坦克和萨姆导弹。1966年埃苏签订军事协定,苏军获得在埃及使用3个海港和3个机场的权利。
60年代中期,苏联在叙利亚取得扩建铁路和开采石油的权利。至1966年底,苏联给叙利亚经济援助达2.5亿美元, 并向它提供武器,派遣军事顾问。苏联还给予伊拉克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在这同时,苏联多次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访苏,表示愿向巴解组织提供武器等援助。
苏联在中东的渗透,加深了它同美国的矛盾。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回忆录中写道:“苏联在这个战略地区扩充势力,威胁着我们在欧洲的地位。”约翰逊政府曾对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埃及施加压力,结果适得其反。由于美国的援助附加许多政治条件,1964年11月埃及总统纳赛尔表示:“我不准备为了3000万,4000万,或者5000万英镑而出卖埃及的独立。”同年12月,埃及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飞机。1967年2月,美国停止向埃及供应小麦。美埃关系紧张。
美国为了改变与苏联争夺中东的不利地位,着手制订主要包括支持以色列打击埃及的新战略,排挤苏联在中东的渗透。1967年3月至5月,美国不仅给以色列400辆新型坦克和250架新式飞机,还抽调1000余名“志愿人员”充实以色列空军力量。美国的行动,助长了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嚣张气焰。
60年代前期,阿拉伯各国间的矛盾尖锐。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尤为突出。阿拉伯世界内部的不和,给以色列发动侵略战争以可乘之机。
1961年9月.叙利亚退出由它与埃及联合组成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约旦在24小时内立即承认叙利亚。埃及同叙、约两国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埃及还因沙特阿拉伯承认叙利亚,引起两国关系的不和。埃及和伊拉克关系,由于1959年3月的摩苏尔事件①早已恶化。1962年9月,也门军官发动推翻巴德尔王朝的政变,成立共和国,得到埃及的承认。然而,王室势力在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的支持下,在也门北部聚集力量,力图恢复它们的统治。埃及为此派遣6万兵员,帮助也门共和国镇压王室的反抗。埃及出兵也门使阿拉伯世界的矛盾更趋激化,也有损于埃及的实力。正如后来埃及萨达特总统所说,“(也门)战争消耗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的外汇储备,拖住了我们两个精锐师的兵力使之无法投入1967年的战争”。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从1965年起进入了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阶段。1963年,阿拉伯联盟理事会决定建立巴勒斯坦人的组织。1964年5月,召开了由巴勒斯坦各解放组织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年6月正式成立),并通过了巴勒斯坦民族宪章。1965年1月1日,巴勒斯坦最早成立的民族解放组织“法塔赫”②在加利利地区开始了反对以色列侵略者的武装斗争。此后,巴勒斯坦游击队在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下,经常从约旦边境和加沙等地主动出击,仅1965年就达31起。以色列决定发动战争.用武力消灭巴解组织及其所属的游击队,打击阿拉伯国家。
特别是以色列于1957年从西奈半岛撤军后,不甘心它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加紧扩军备战。它力求发动一场新战争,打败阿拉伯国家中力量最强的埃及,至少应使埃及蒙受屈辱。
自1963年起,以色列统治集团内出现了深刻的政治危机。1959年再次出任总理并兼任国防部长的本-古里安于1963年7月16日辞去职务。1965年,本·古里安和前参谋长摩西·达扬等退出执政的工党,另建新党——拉菲党(以色列工人党),同担任总理的艾希科尔和工党领袖梅厄夫人互助攻讦。本·古里安等人指责政府对阿拉伯国家的“威胁”没有作出强有力的反应,“危及了以色列的安全”。他主张“扩大以色列军队的威慑能力”,对阿拉伯国家“采取更为大刀阔斧的行动”;他还批评政府在经济问题上无能为力。
当时,以色列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德国给以色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及人身损害赔款已告结束、犹太国民基金会收到的捐款越来越少,加上外贸逆差等困难,使以色列经济萎缩,企业倒闭,失业人数迅速增加。1967年初以色列失业人口达10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6—20%。犹太移民入境人数下降到1948年以来的最低点,而迁移出境的犹太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却大量增加。以色列统治集团为摆脱困境,转移国内视线加紧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挑衅,并且扬言:“以色列军队将在自己选择的时间和地点,以自己选择的方式”发动进攻。

战争的序幕


以色列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蓄意在边界制造事端。1966年11月12日,以色列因一辆军事指挥车在约以边境巡逻时触雷,13日黎明便以3000人的军队进攻约旦境内3公里处的萨木村。当赶来迎击的约军车队开进萨木村时,遭到以军伏击。这是苏伊士运河战争以来以军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挑衅。后因联合国停火组织观察员进行干涉,以军被迫撤离。
在阿拉伯国家中,以色列把埃及作为军事进攻的主要对象。1966年埃叙防御协定规定,对两国中任何一国的侵略都被认为是对另一国的侵略。以色列认为对叙利亚施加压力,就可以挑动埃及卷入战争。从1967年起,它在叙利亚边境加紧军事挑衅。4月7日,以军一辆装甲拖拉机在正规军掩护下,强行耕种非军事区内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叙军鸣枪警告。以军借口叙军开火,用火炮和坦克袭击叙利亚戈兰高地,并出动幻影式飞机入侵叙利亚领空。以色列在空战中击落叙利亚6架米格战斗机,侵入大马士革上空。叙以空战是以色列预谋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信号。在4月11日以后,叙以两国陆军多次交战,5月12日,以军参谋长拉宾扬言:“我们要对叙利亚发动闪电进攻,占领大马士革,推翻阿萨德政权后再班师回国”
以色列为挑起战争,利用发假电报设下圈套。1967年5月10日前后,苏联截获一份紧急“绝密情报”,宣称以色列在叙利亚边境集结11—13个旅的兵力,计划在5月17日向叙利亚发动进攻。5月12日,苏联驻埃使馆向埃及政府通报这份“情报”。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波德戈尔内又将这份“情报”通知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的埃及副总理萨达特,建议埃及增兵西奈半岛,表示苏联将给予支持。同日,苏联还将此“情报”通知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
纳赛尔接到苏联的“情报”后,为了警告以色列不要冒险,于5月14日决定往西奈增派部队。15日,埃及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日,叙利亚政府发表声明,揭露以色列武装进攻叙利亚的企图。
5月16日,埃及外交部通知各国驻开罗大使,如果以色列进攻叙利亚,埃及将进攻以色列。但是,以色列在17日并没有向叙利亚发动进攻。16日,埃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法齐中将奉总司令阿密尔之命,写信给联合国紧急部队司令里克耶将军,要求他的部队从加沙到埃拉特的埃以边界一线撤走。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法齐在信中特意说明,联合国部队可以继续留驻加沙地带和战略要地沙姆沙伊赫。当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拒绝部分撤军时,纳赛尔在5月17日提出联合国紧急部队全部撤离埃及的要求。两天后,联合国部队全部撤离埃及。
5月19日,以色列下达局部动员令,增兵埃以边境前线, 至21日已达5个师。为了防止以军抢占西奈南端的沙姆沙伊赫, 埃军于21日进驻该地。次日,埃及宣布封锁亚喀巴湾,禁止以色列船舶和为以色列运送战略物资的外国船舶通过。24日,埃及政府宣布所有通往亚喀巴湾的入口都已布下水雷,并用海岸炮兵部队、武装舰艇和空中巡逻加强对海湾的封锁。5月23日,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表示,埃及封锁亚喀巴湾构成“对以色列的侵略行动”,扬言要对封锁进行“坚决斗争”。
美国总统约翰逊在5月15日至22日一周之内就中东局势发表了3次声明,攻击埃及所采取的行动。5月23日,美国驻埃及大使诺尔迪通知埃及外长马哈茂德·里亚德,美国反对撤出联合国紧急部队,埃及部队不得占领沙姆沙伊赫,除非埃及宣布承认海峡自由通航原则,埃及军队不得进入加沙地带,仍由联合国紧急部队负责管理。美国还威胁说,如果埃及不接受吴丹的建议,它将不惜使用武力。
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后,苏联政府于5月23日发表声明, 谴责以色列是中东的一个不稳定因素,强调维护和平的重要性。苏联担心埃及的行动会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导致自己同美国的直接冲突。24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对来访的埃及国防部长巴德朗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使事情平息下来,不要给以色列或帝国主义势力以挑起武装冲突的任何借口。”同时,苏联又与美国进行“紧急而又秘密的接触”。26日,柯西金向约翰逊建议“两国采取行动缓和中东局势”。 27日凌晨,苏联驻埃及大使匆忙求见纳赛尔,要求埃及“不要首先开火”。
随着战争危险的增加和阿拉伯国家面临共同的敌人,埃及和约旦两国的紧张关系得以缓和。5月30日,约旦国王侯赛因访问埃及,与纳赛尔会谈。两国签订了防御协定,规定一旦战争爆发,约旦军队将归阿拉伯联合司令部副司令阿卜杜勒·穆奈姆·里亚德将军指挥。
在整个5月期间,以色列抓紧发动战争的最后准备。6月1日,以色列改组内阁,任命力主侵略阿拉伯国家的摩西·达扬任国防部长。2日,达扬提出侵占西奈的作战计划。3日,达扬发表讲话,扬言要“打败阿拉伯人”。4日,以色列召开内阁紧急会议。 以驻美大使从美国带回约翰逊的密信参加会议。会后,达扬和参谋长拉宾着手完成进攻计划的最后细节。
在发动战争前夕,以色列在埃及边境集结部队6.5万人,坦克650辆;在叙利亚边境集结部队2.5万人,坦克100辆;在约旦边境集结部队5万人,坦克350辆; 还有增援各条战线的预备队。

战争的进程


1967年6月5日晨,以色列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起突然袭击。埃及时间8时14分,第一批以色列飞机袭击开罗、 苏伊士运河区和红海沿岸的机场。以机轮番轰炸了11个埃及机场,在1个多小时内炸毁机场6个,摧毁飞机197架,炸坏雷达站16个。
第二批以机164架于埃及时间上午10时43分出击, 轰炸埃及的14个空军基地,击毁埃机107架。埃及总共拥有军用飞机430架,仅5日上午就损失320架。
5日午前,叙利亚空军轰炸以色列海法炼油厂周围地区、 麦吉多空军基地和太巴列湖附近的以军阵地。以机随即轰炸大马士革附近的机场,炸毁埃机53架。中午,约旦空军轰炸以色列纳塔尼亚空军基地,炸毁以机1架。以色列则出动飞机轰炸安曼、 马弗拉克机场及阿杰隆雷达站,炸毁约机28架。同日,伊拉克空军袭击了以色列拉马戴维亚空军基地。以机于6日轰炸伊拉克哈巴尼亚空军基地,炸毁伊机6架。同日,以机还击落黎巴嫩飞机1架。
以色列地面部队于6月5日埃及时间8时15分开始进攻埃及的西奈半岛。埃军在西奈半岛的总兵力为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沙姆沙伊赫等战略要地。以军分3路入侵, 每路一个师的兵力,每师约1.5万人。
北路以军由塔勒少将率领,于6月5日攻克汗尤尼斯和腊法,6日又攻占加沙城和阿里什。以军在上述战斗中受到埃军顽强抵抗,遭受重大损失。北路以军在夺取阿里什后,分兵两路,一路往西进击马扎拉和苏伊士运河东岸,另一路往南与约菲部队会合,从背部进攻库塞马。
中路以军纵队由约菲少将率领于5日越过边境后, 经过数十小时的强行军抵达米特拉山麓,于7日晚向山口发动猛攻。 埃以双方有1000辆坦克投入战斗,经过一昼夜激战,以军攻克山口,并迅速在山口西部封堵埃军通向运河的退路。埃军在比尔古夫贾法至米特拉山口一线多次发动进攻,企图打开退路,都未成功。约菲部队占领米特拉和吉迪两个山口后,往西向运河进攻。
南路以军纵队由沙隆少将率领,于5日上午在奥贾和尼扎纳附近越过埃以边境,向乌姆卡特夫进军。6日, 沙隆部队进攻阿布奥格拉,经过20个小时战斗后,占领阿布奥格拉,打开西进运河的大门。然后,沙隆的一部分部队折向东南往库塞马方向前进;其中的装甲旅向利卜尼山南部的纳赫勒前进,并于8日下午占领该地。
6月7日晨,已有少量以军抵达运河东岸。同日,以军占领埃军弃守的沙姆沙伊赫。8日,另一支以军攻克孔蒂拉至纳赫勒一线。当天, 3路以军均已抵达运河东岸。西奈全部陷落。纳赛尔在当晚接受停火。
“六·五”战争爆发后,埃及于6日宣布关闭苏伊士运河,并与美国断交。叙利亚、伊拉克和苏丹仿效埃及与美、英断交。接着,阿尔及利亚、也门和毛里塔尼亚也相继与美国断交。
6月5日上午11时20分,约以部队在耶路撒冷东、西区分界线上开始交战。下午,以色列装甲部队在空军掩护下,进攻耶路撒冷东区和北部的杰宁,6日,杰宁失陷。7日,以军占领面积约4800多平方公里的约旦河西岸地区,同时突破耶路撒冷东区的斯蒂芬斯门,在空军支援下,经过激战夺取东区。当晚8时,约以双方指挥官接受联合国建议,实行停火。
6月8日,大批以军从约旦开往叙利亚。9日,以军在通往叙利亚的库奈特腊—大马士革公路以北,分兵3路进攻戈兰高地。以军突破从赫尔蒙山至太巴列湖北部边缘一带的叙军防线,接着向纵深推进,先后攻占马萨达,布特米亚和库奈特拉等地,进而占领整个戈兰高地。10日晚,叙以双方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的停火建议。11日,双方代表在库奈特拉签署停火协议。
“六·五”战争给埃及、约旦和叙利亚造成巨大损失。埃及在西奈战役中有80%的武器装备遭到破坏,阵亡官兵约1.15万人,被俘官兵约5500人,负伤和被打散的官兵约3万多人。 约军阵亡和失踪约6100人,伤700多人,被俘400余人。叙军阵亡约2500人,伤约5000人,被俘约600人。以军在战争中死759人,伤约2 300余人,损失飞机40架、坦克80辆。
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区、加沙的巴勒斯坦全境、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总共攫取了面积达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此外,战争给阿拉伯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近100万包括巴勒斯坦人在内的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以色列发动进攻前,埃以实力大致相同,而埃约叙3国实力的总和则优于以色列。由于埃及轻敌麻痹,埃约叙3国在军事上未能协调一致,使他们遭受战争的失利。就客观原因而论,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是造成埃约叙3国在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因素。

不战不和的僵局


从“六·五”战争爆发以来,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苏联趁阿拉伯国家处境艰难以及美国在这一地区影响的下降,与美国展开争夺。
“六·五”战争爆发5小时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首次使用连接莫斯科—华盛顿之间的“热线”,同美国进行联系。他向美国总统约翰逊表示,将促成中东停火,不希望在中东发生同美国的冲突。约翰逊得知苏联不会干涉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回电表示。“愿意施加一切影响结束这场冲突”。他还提出阿以双方“无条件停火”的“建议”。。 6日,柯西金表示,苏联完全同意美国建议。于是,美苏两国代表立即向联合国提出一项阿以双方“立即实现停火”的决议草案,并在当晚的安理会会议上获得通过。7日,苏联再次要求召开安理会,提出让阿拉伯国家停止抵抗的“限期停火”决议草案,得到美国的支持而被通过。以色列于8日晨表示接受停火,条件是阿拉伯国家也必须接受停火。
然而,以色列以假停火之名行战斗之实,于6月9日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苏联担心叙利亚战败,从而损害它在中东的利益。10日,柯西金通过热线电告约翰逊:中东局势正处于“十分危急时刻”,如果以色列不立即停止军事行动,苏联将采取“必要的包括军事上的措施”。同日,苏联宣布与以色列断交。 针对柯西金的表态,约翰逊立即指示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令第六舰队改变航向,加速开往叙利亚,将通常巡逻时离各国海岸100浬的限制缩小到50浬。约翰逊采取这一行动被认为是美国决定在中东与苏联进行对抗的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6月16日,柯西金率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参加讨论中东局势的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前往美国。23日上午,柯西金和约翰逊在葛拉斯堡罗会晤,就“政治解决”中东问题举行两次秘密谈判。7月10日,在美苏两国参与下,安理会通过关于派遣联合国观察员进驻苏伊士运河区等地监督停火的决议。此后,美苏两国几经磋商。安理会通过英国的提案,即联合国关于中东问题的“242号决议”。这个决议包含了维护阿拉伯国家利益的积极方面,它规定,以色列武装部队从这次冲突中占领的土地上撤退;结束一切挑战言论或交战状态,尊重和承认该地区每个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及在安全和公认的边界范围内和平生活的权利,免遭武力威胁和武力行动;公正解决难民问题等。但是,这个决议没有谴责以色列的侵略,没有要求以色列从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立即无条件撤退全部侵略军,反而要求保证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和蒂朗海峡的“自由通航”。决议否认巴勒斯坦人民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民族权利,把巴勒斯坦问题归结为“难民问题”。它遭到一些阿拉伯国家和巴解组织的反对。 242号决议通过后,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指派瑞典驻苏大使贡纳尔·雅林为特使,“与有关国家建立和保持接触,以便促使意见一致和帮助根据决议条款解决问题”。雅林从12月13日至28日对黎巴嫩、以色列、约旦和埃及进行穿梭访问。叙利亚谴责联合国242号决议,拒绝接待雅林。埃及为雅林执行使命提供一切方便,但拒绝向以色列让步。以色列拒绝履行242号决议认为它只是提供进行磋商的一些条件,阻挠雅林的使命。此后,由于以色列在美国的袒护和支持下拒不撤出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雅林的使命终于失败。
阿拉伯国家在“六·五”战争中的失利,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军事力量和团结对敌的重要性。1967年8月29日至9月1日, 阿拉伯国家首脑响应约旦国王侯赛因的呼吁,在苏丹首都喀士穆举行会议,讨论共同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政策。与会各国本着团结对敌的精神,达成协议:不承认以色列、不与以色列磋商、不停战,“不了结巴勒斯坦问题”。会议还决定,在阿拉伯国家恢复石油出口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将赠款补偿埃及和约旦因战争受到的经济损失。喀士穆会议加强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
“六·五”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继续侵犯阿拉伯国家。从1967年10月至1970年夏天,在苏伊士运河两岸、约旦河两岸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不断挑起武装冲突。1968年11月和1969年4月,它两次派遣直升飞机袭击尼罗河上的桥梁与上埃及的发电厂。1969年夏,以色列空军多次袭击埃及炮兵阵地。9月,以色列从美国得到了鬼怪式轰炸机后,袭击埃及导弹基地和其他军事目标。它的炮兵不断袭击苏伊士运河西岸的埃及居民区。1970年1月,以军攻占红海边沙德万岛上的埃及雷达站。 1969—1970年,有时一天约用1000吨炸弹轰炸埃及,耗资约100万英镑。以色列想以武力压服埃及等阿拉伯国家,永久霸占被占领土。埃及面对以色列不断的武装挑衅,采取打消耗战,试图打破以色列在“六·五”战争中侵占大量阿拉伯领土的既成事实。
“六·五”战争后,巴勒斯坦游击队加强了反对以色列侵略的战争。1968年3月,阿拉法特领导下的“暴风突击队”在约旦的卡马拉战役中,击溃1.5万名以军的进攻。同年6月, 阿拉法特担任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次年2月,他被推选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后又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指挥。从1969年至1971年6月,巴勒斯坦各游击队出击近万次, 活动范围直至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成为对抗以色列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埃及为了重建军队,在消耗战中打击以色列侵略者,要求苏联提供武器装备。1967年6月下旬,波德戈尔内访问埃及,纳赛尔要求苏联赠送武器,派遣顾问和技术人员。苏联既为帮助埃及摆脱战败的困境,也为了控制埃及,使自己在中东站稳脚跟,表示同意埃及的要求。为此,波德戈尔内提出应由苏联海军陆战队驻守亚历山大港,在这里设指挥部,并悬挂苏联国旗。纳赛尔因此停止同苏联的会谈,指出:“这意味着我们要给你们一个基地。”1970年1月22日,纳赛尔秘密访苏,要求苏联提供萨姆地对空导弹和派遣发射员等。苏联担心向埃及提供尖端武器将引起与美国直接冲突的危险,起初执意不允。纳赛尔当场表示: “你们不准备象美国援助以色列那样援助我们。这意味着我只有一条路可走:回到埃及去把真相告诉埃及人民。我将告诉他们说,现在是我下台让位给一位亲美的总统的时候了。如果我不能拯救他们,别人就得去拯救他们。这就是我要讲的最后的话。”经过多次争论,苏联同意纳赛尔的要求。1970年3月,苏联给埃及提供萨姆导弹,派出导弹技术人员,控制了埃及的防空网。到1970年底,苏联在埃及的军事人员达到1.6—1.9万人。
在美国看来,苏联对埃及的援助与渗透,会对西方构成严重威胁。1970年4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委派负责中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约瑟夫·西斯科访问中东,同阿以双方讨论恢复停火的解决办法。接着,美国国务卿威廉·罗杰斯于6月25日宣布“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新方案,即所谓“罗杰斯计划”。他主张埃及和以色列恢复至少为期3个月的停火;停火期间,双方各派代表团同雅林会谈,讨论执行联合国242号决议的方法。
在这同时,纳赛尔为从苏联获得进攻性武器, 于1970年6月下旬抱病访问苏联。苏联拒绝提供这方面的武器,还拒绝支援埃军越过苏伊士运河进行反攻。苏联的这种态度,迫使纳赛尔当着勃列日涅夫的面下决心接受罗杰斯计划。当勃列日涅夫问纳赛尔“怎么接受一项美国的解决办法”时,纳赛尔回答说:“我只能这样做,因为你们不动,我不能使我的国家利益受到损失”。7月23日,纳赛尔正式宣布接受罗杰斯计划。
1970年8月7日,埃及、以色列双方宣布停火90天,以利联合国特使进行调停。11月停火到期,调停又毫无结果。美苏两国在联合国建议延长停火3个月,到1971年2月调停仍无结果。埃及为了打破“政治解决”的僵局,宣布再延长30天停火期,提出要以色列部分撤军,重新开放苏伊士运河的建议。但是,由于两个超级大国都需要在中东保持一个既紧张而又不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局面,致使埃及的建议终未达成协议。中东仍然处于不战不和的僵局。这种局面实质上是鼓励以色列向阿拉伯各国继续进行侵略,从而导致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

①1959年 3月,伊拉克阿卜杜勒·华海勃·夏华夫上校在阿拉伯联合共和国萨拉杰上校支持下,在摩苏尔发动叛乱,后遭镇压。②“法塔赫”是阿拉伯文“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的简称。该组织成立于1959年,1965年 1月1日开始武装斗争。它的武装组织为“暴风”突击队。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794.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