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1904—1905年日俄战争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3日 阅读:186 评论:0

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称霸远东,在1904年—1905年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史称日俄战争。这次战争和1898年美西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争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最早进行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战前的远东局势与日俄双方的战争准备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妄图实现“大日本纲领”。所谓大日本纲领,就是占领朝鲜、中国,进而征服整个亚洲,称霸世界。
明治政府成立第二年,日本就提出了“征韩论”,把占领朝鲜作为既定方针。1876年,日本用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朝日友好条约》,迫使朝鲜开放仁川、元山等港口,并取得在汉城设立使馆和向各港口派领事的特权。1880年,日本军队总参谋长山县有朋在一份《邻邦兵备略》中,提出“强兵为富国之本”的理论,为侵略朝鲜和中国制造舆论。1894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之机,诱使中国清政府出兵“代韩戡乱”,当清军进驻朝鲜牙山时,日本突然以保护其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将大批军队开进朝鲜,悍然袭击中国军队和舰只,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战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把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另外还索取赔款2亿两白银。
十九世纪末叶,沙俄进一步加强了在远东的侵略和扩张,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和霸占朝鲜。日本在朝鲜的得手及对中国战争的胜利,使沙俄的远东政策受挫,日、俄两国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起来。俄国政府得知日本占领辽东半岛的消息后,财政大臣维特说:“这对我们将是威胁”。俄国当即向日本政府提出放弃占领辽东半岛的要求,并威胁说日本如不答应,俄国将立即采取行动。俄国还向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提出倡议,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法国是俄国的盟国,支持俄国的倡议。德国对中国领土怀有野心,因而也支持俄国的主张。1895年4月23日,俄、法、德三国向日本政府递交照会,指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不仅威胁中国首都的安全,而且也影响远东和平,有损欧洲各国在远东的利益。照会强调,如若日本不放弃辽东半岛,必要时三国将联合起来对日作战。这就是所谓“三国干涉还辽”。
鉴于俄、法、德三国,特别是俄国在远东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加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人力物力消耗很大,一时难以对付三国。因此,日本不得不接受三国的要求,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但它又趁机从中国勒索了3千万两白银作为“赔偿”。当时,明治天皇安慰首相伊藤博文说:“我们已经了解该地的地理、人情,不久将在朝鲜或其他地方再发生战争,那时再取也不为晚。”从此,日本制订了1896—1905年十年扩军计划,寻求机会,再夺取辽东半岛。
在日、俄两国激烈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时,英、美、法、德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本国在远东的利益,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场争夺。当时英、俄在远东的矛盾很尖锐。英国对俄国有两点担心:一是怕俄国占领中国东北以后,会南下与它争夺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二是怕俄国胜利后会影响它经苏伊士运河与远东各国进行的海上贸易。出于上述考虑,英国积极唆使日本向俄国开战。为了支持日本,1902年1月30日,英国同日本签订了同盟条约。条约承认双方在中国的“特殊权益”和日本在“朝鲜政治上、商业上及工业上的利益”。如果上述利益受到第三国家侵犯时,两国将采取必要措施。英国政府向日本做出保证,一旦日、俄两国交战,英国将向日本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
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当它向远东进行侵略扩张的时候,其他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已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为了排挤别国,独占中国市场,它只有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在竞争中战胜对手。于是,美国在1899年9月以“保护中国领土完整和独立”为借口,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要求英、德、俄、法、日、意等国保证,各国在中国已经取得和将要取得的“势力范围”和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或投资事业,彼此不得加以干涉;在关税税则、商务和铁路运费等方面对各列强要一视同仁,即各列强不得限制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后,美国要求俄国保证美国在东北的工商业利益和门户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俄国对此置之不理。1902年2月,美国政府向中、俄两国提出备忘录,抗议俄国对中东铁路的专利垄断。美国把俄国看作是它在中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障碍,所以也积极煽动日本向俄国开战,以便通过战争削弱日、俄双方的力量。1903年,美国向日本表示,一旦日、俄交战,美国的政策将有利于日本。1904年1月,美国再次表示,它坚决支持日本对俄作战。
法国作为俄国的盟友,支持俄国的远东政策。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针对英日同盟联合发表声明:“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还宣布俄、法同盟的有效范围也包括远东。但法国对俄国的支持是有限的,因为法国国内政局不稳,自顾不暇。而且,俄国把主要兵力调到远东,削弱俄国在欧洲的力量,降低了1893年俄、法军事同盟的意义。这是法国所不乐意的。同时它也不愿意过分得罪英国。
德国认为,日、俄之争,无论谁胜,对它都有利,都能加强它的外交地位。所以德国希望日俄之间爆发战争。一则俄国兵力东调,必然减轻俄法军事同盟对德国的压力,二则它可以做军火生意,借日俄战争发财。为此德国采用圆滑的政策,一面在财政上援助俄国,一面向日本提供军火和军事技术。在1904年1月13日,当日本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时,德国向日本保证,一旦战争爆发,德国将保持中立,力促战争爆发。
当时俄国在国际上处境很孤立,国内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1900—1903年世界经济危机蔓延到俄国,使俄国大批工厂倒闭,生产急剧下降,工人失业。农民的处境也很糟,沉重的赋税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二十世纪初,工人运动高涨,各工厂纷纷罢工,工人由经济要求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们提出了“打倒沙皇专制制度”的口号。在工人运动影响下,广大农民也掀起暴动。1903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全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为缓和国内矛盾,转移视线,摆脱困境,沙皇统治者决定对日作战。“三国干涉还辽”后,俄国加快了对中国侵略的步伐。俄国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代表人物维特曾说:“我们将依循历史的道路走向南方”,“全中国及其全部财源大半在南方”。
在法国的支持下,俄国早在1895年建立了华俄道胜银行,并在上海、天津、汉口、烟台、哈尔滨、乌鲁木齐、福州、广州等地设立了分行或代理处,从经济上对中国实行控制;1896年,它从中国清政府手中取得了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 1898年强行租借了中国的优良港口旅顺港和大连,以及沿海许多岛屿,还获得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的特权; 1899年擅自将旅顺和大连租借地变成了俄属“关东州”。1900年在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时,俄国又出兵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
沙皇统治集团预料到,俄国迟早会同日本发生武装冲突。因此,从十九世纪末叶起就开始了战争准备工作。从1892年到日俄战争前夕,俄国军费开支连年增加,其中海军开支从1892年的4,800万金卢布增加到1902年的9,800万,约有40%的海军军费用于制造军舰。俄国海军除原有的波罗的海舰队和里海舰队外,还新组建了以旅顺港为基地的太平洋舰队。1903年,赶修完了中东铁路及其支线。
日本并没因为三国干涉还辽而放弃称霸亚洲的野心,它为推行其大日本政策,也在加紧扩军备战。日本把在甲午战争中向中国勒索的赔款的75%用于发展军事工业。日本每年财政预算中有40—50%用于军费开支。1896—1902年间,日本的军事拨款多达77,300万元。到1903年时,日本陆军已由7个师团扩大到13个师团,还增加了骑兵、炮兵各两个旅团;用三一式速射炮和山炮装备了整个野战军炮兵,用三○式村田连发枪统一装备起整个步兵、骑兵;机枪等武器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大大加强了;新建的大小舰艇达106艘。日本参谋本部在1900年就制订了对俄作战计划,后来又反复作了修改。
在日、俄两国之间剑拔驽张的紧张时刻,为了迷惑对方,争取时间,双方都在制造“缓和”的烟幕,展开了外交活动。1903年6月,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以“到远东视察旅行”为名到达日本,其目的是探听日本的虚实。双方在战争前夕还进行了所谓“和平谈判”。在中国东北和朝鲜问题上讨价还价。日本要沙俄放弃已占领的地盘,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沙俄则坚决要把日本排斥在中国东北和沿海地带之外。由于双方各持己见,不肯让步,谈判遂告失败。
在和谈的幌子下,日俄双方都在加速备战工作。1903年12月,日本参谋本部同海军司令部召开联席会议,设军事参议院,加强陆海军联系。参谋本部制订了具体的作战计划,任命海军中将东乡平八郎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
俄国在1903年8月在旅顺设立总督府,由海军大将阿列克谢耶夫任总督,总揽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外交和行政大权。俄国还加速修筑旅顺港的炮台等军事设施。
经过长期准备,到交战前夕,双方的实力为:
日本陆军总兵力约37万5千人(战时可动员200万后备兵员),机枪200挺,炮1,140门,其中60%为山炮。海军拥有约百艘战舰,多是从英国购置的性能良好的新舰。
俄国的陆军常备军总兵力有105万人左右,受过训练的后备军人达375万人,但兵力的90%配置在俄国西部边界。在远东只有正规陆军9万7千人,炮220门,机枪8挺,海军拥有200多艘战舰,其中太平洋舰队只有70多艘,约19万2千吨。
1904年初,日、俄双方已作好了战争准备。主张先发制人的日本政府,2月4日获悉俄国主力舰开出旅顺港的情报,认为机不可失,命令军事当局准备采取战斗行动。5日,它又根据前一天御前会议的决议,宣布与俄国停止谈判,断绝外交关系。战争迫在眉睫。

战争的爆发与进程


1904年2月6日晨,东乡平八郎在佐世保海军基地的“三笠号”旗舰上召集各舰队司令的紧急会议,命令“所有的舰船都要到黄海去攻击敌人停在旅顺和仁川的舰只”。当天上午9时,东乡率领联合舰队由佐世保起航。4名少将司令官出羽重远、三须宗太郎、黎羽时起、瓜生外吉,分别率领第三、第二、第一和第四舰队,相继向中国黄海北部进发。7日晨,舰队行至朝鲜西南岬时,捕获一艘俄国商船“露西亚号”,得知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泊于旅顺口外,另有两艘军舰在仁川。遂派瓜生率第四舰队驶向仁川,其余三个舰队继续朝旅顺方向前进。
2月8日,是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斯达尔克夫人的命名日。斯达尔克下令所有军舰停泊在旅顺外港,撤掉防雷网,让战舰都挂上节日的舷灯,夜晚打开探照灯,把内港的出入口照得通明。他还通知舰队“没有特别命令,不准采取军事行动”。军官们都上岸参加舞会去了,舰上只有少数士兵值勤。
黄昏时分,伪装成俄国舰艇的日本军舰已逼近旅顺港。在港口探照灯照射下,日军向俄舰连续发射1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目标。俄国当时最好的战斗舰“列特维赞号”、“策萨列维奇号”和巡洋舰“帕拉达号”遭到重创。
在偷袭旅顺口的同一天,日本舰队还袭击了停泊在朝鲜仁川港的俄国军舰“瓦利亚格号”和“格列茨号”。
2月9日,俄国政府对日宣战。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宣战敕令,号召“凡我臣民,当奋起赴命”。日本天皇则在2月10日发布对俄宣战大诏。经过长期准备的日俄战争正式开始了。
日军作战的指导思想是积极进攻,速战速决。海军的主要任务是以突然袭击的战术消灭俄国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权,以便于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作战,占领旅顺。然后集结地面部队主力,赶在俄国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歼灭俄军于辽、沈地区。2月16日,按照预定的计划,日本陆军第十二师团在仁川登陆,经汉城向平壤挺进,攻克定州、宣州后,直逼鸭绿江,准备渡江作战。3月11日,由朝鲜镇南浦登陆的日军第二师团、近卫师团同第十二师团约6万人合编为第一军,由黑木维桢大将率领,在100多门大炮的掩护下,于4月28日渡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境内。
俄军指挥部原计划在战争开始的半年内先打防御战,待增援部队到达以后再转入反攻,把日军赶出中国东北。俄军主力部署在辽阳一海城一带,注意力主要放在旅顺的防御上,对日军从鸭绿江方面的突然大举进攻,缺乏必要的准备。当时在鸭绿江对岸防守的是查斯里奇中将指挥的俄军约2万人,炮62门,部队配置分散,一部分在安东县九连城附近,另一部分分布在鸭绿江口、大孤山到貔子窝的较长地带担任警戒任务,没有坚固的工事。俄国满洲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从总的作战设想出发,企图把日军引诱到哈尔滨地区,等俄国大批援军到达以后再进行战略决战。俄军对迎击渡江日军缺乏具体战斗布置,只得匆忙应战,在九连城被日军打败。5月初,日军占领九连城,取得了陆战的第一次胜利。
由日本陆军大将奥保巩率领的第二军,包括3个师团和1个旅团,已在4月21日由宇品和大坂两地分头出发,于5月5日在辽东半岛的貔子窝登陆,直逼“旅顺的门户”金州地峡,企图从北面攻占旅顺。金州地峡是辽东半岛的咽喉要道,形势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俄军在这里设有炮台和坚固的防御工事。5月中旬,日军分3路攻打金州,连战两天未能攻克。5月26日,日军趁雷雨之夜,以3个师,9倍于俄方守军的兵力,配备200多门大炮,在军舰炮火的掩护下,再次猛攻金州。日军经过14个小时的激烈战斗,虽然伤亡4千多人,但攻下了金州和南山地区,截断了旅顺俄军的后援之路。5月底,日军又占领大连湾,获得了新的补给基地。
占领金州和大连之后,日第二军向旅顺挺进。由乃木希典大将指挥的日本第三军,6月6日从辽东半岛的盐大澳附近登陆,配合第二军攻打旅顺。俄国驻旅顺口要塞陆防司令康特拉琴柯指挥俄军顽强抵抗,加上俄军占据的有利地形,日军攻占旅顺受阻。
日本军事当局决定第三军继续围困旅顺俄军,第二军北上攻打辽阳。为加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军的统一指挥,日本于6月20日成立了“满州军总司令部”,任命大山元帅为总司令,儿玉源太郎大将为总参谋长。6月30日,日军又组成第四军,由野津道贯大将司令官率领,执行在第一、二军中间策应作战的任务。日本调动了12万5千人的兵力,配备大炮484门,准备攻占辽阳,把俄军赶到东北北部,为日军攻打旅顺消除后顾之忧。
俄军为阻止日军北上,在辽阳集结了16万人的兵力,592门大炮,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布置了三道防线。虽然俄军在兵力和武器的数量方面均占优势,但由于指挥官库罗帕特金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只把一半左右的兵力投入战斗,其余的作为预备队。而日方将全部兵力都投入战斗,造成了对俄军的相对优势。
8月下旬,日、俄两军在辽阳展开会战。日军决定对俄军实行围歼。第四军从南面进攻,牵制俄军主力;第一、二军分别从东、西两面迂回到俄军左右两翼,以西侧为主攻方向。8月24日,辽阳会战开始。第一军从东侧进攻,目的是把俄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俄军把预备队调到这边,为第二、四军进攻俄军的右翼(西侧)创造有利条件。
俄军左翼的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当日军第一军出现在俄军左翼时,库罗帕特金急忙把预备队调来。马尔丁诺夫上校指挥的预备团在调动途中,改变运动方向,秘密来到右翼,与这里的日军展开白刃战,打退了日军。于是,出现了有利于俄军的形势。但俄军东部集团军指挥部没有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扩大战果,失去一次很好的战机。8月26日,日军第四、二军分别向俄军发起进攻。30日,总攻开始。日军第一、二、四3个军,总兵力13万4千人,分3路同时对俄军发动猛攻。日军在南面遇到俄军的顽强抵抗。黑木指挥第一军从东面攻打俄军。在这里俄军本来拥有3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可是库罗帕特金没有及时组织反击,使黑木于9月2日夜攻占了馒头山。接着,黑木的第一军在进攻俄军主阵地时受到巨大伤亡,给养和弹药严重不足,处于俄军优势兵力的威胁之下,准备于9月3日晨撤回太子河左岸。由于库罗帕特金担心被日军切断与后方的联系,在已出现了对俄军有利的形势下,竟在3日凌晨下令俄军放弃阵地,从辽阳撤到沈阳。9月4日,日军进驻辽阳。在这次会战中,日军死伤2万3千5百人,俄军死伤1万7千人。
辽阳失守后,沙皇政府为扭转战局,命令库罗帕特金抓紧时机组织反攻。10月初,在前线的俄军已增加到21万人,而日军只有17万人。然而由于库罗帕特金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和战前动员,缺少战地地图、山炮和运输装备,军事行动缓慢,他虽然对日军组织过几次进攻,却未获胜,只以伤亡3千人的代价占领了沙河阵地。日军当时也无力再对俄军组织攻势。在辽、沈地区,日、俄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1905年1月沈阳会战开始。这时日本军事当局决定把全部后备力量投入旅顺战场,希望尽快攻下旅顺。
旅顺口是沙俄精心经营多年的海军要塞,俄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这里有坚固的工事,防守严密,俄国约有守军3万5千人。旅顺口战略地位重要,日本只有占领旅顺,才能完全掌握制海权,并抽出第三军北上增援。因此,日军决定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攻占旅顺。
旅顺口战役是日俄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一场攻坚战。日军第三军在乃木将军指挥下,在6—7月间已占领了辽东半岛的许多据点。8月初,日军占领了旅顺外围地区,加强了第三军的力量,配置了11英寸口径的攻城炮,在旅顺外围构筑了炮兵阵地和工事,把俄军围困在港内。
在这种危险情况下,俄国远东总督阿列克谢耶夫命令太平洋舰队司令维特格甫梯撤到海参崴。但他没有突围逃生的信心,迟迟未动。8月10日,维特格甫梯在接到撤向威海卫的强行命令后,俄国舰队进行过突围的尝试,但失败了,又只得返回旅顺港。
8月19日黎明,日军向旅顺港发起第一次进攻。乃木组织敢死队进行强攻,俄军拚死抵抗。5天中日军伤亡1万5千人。日军的第一次进攻失败了。但是,日军在辽阳的胜利,给第三军进攻旅顺造成了有利条件。9月19日,日军发起第二次攻势,主攻目标是二○三高地。经过4天激战,日军损失6千人,只占领了长山和一些工事,没有攻下二○三高地。日本统帅部为迅速拿下旅顺,给第三军增加7个师的兵力。11月26日,日军对旅顺组织第三次进攻,战斗异常激烈。乃木倾全军之力鏖战7昼夜,以伤亡1万6千人的代价,于12月5日终于占领了二○三高地,彻底切断了旅顺港俄军与陆上俄军的联系。二○三高地的失守,基本上决定了旅顺俄军的命运。此后日军不断从高地用榴弹炮俯击旅顺内港和市区,除铁甲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和7艘小型舰以外,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几乎全部丧失了战斗力。12月15日,旅顺陆防司令康特拉琴科将军阵亡。旅顺俄军由施特塞尔指挥。
12月29和31日,日军先后攻占了旅顺东北的二龙山和松树林等炮台。当时港内俄军尚有1万5千人和161门大炮,2万多发炮弹。但是,陷入困境中的施特塞尔决定向日本投降,他不顾其他俄军将领的反对,在1905年1月1日派军使去日军请降。消息传来,激起俄军官兵的强烈愤慨。他们愤怒地毁坏工事和弹药,爆炸声和大火继续了一整夜。 1月2日,旅顺俄军与日方正式签订了投降书,日军占领了旅顺。旅顺战役进行了5个月之久,日军参战人数约有13万,死伤近一半。俄军损失5万2千人,其中有2万多人当了俘虏。
旅顺口的失陷,使日军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日俄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施特塞尔的行动给俄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俄国军事法庭判处施特塞尔死刑,后改判10年有期徒刑。

俄国的失败与和约的签订


旅顺口战役结束后,日军决定乘胜攻占沈阳。日军统帅部抽调部分兵力担任辽南的防守任务,把第三军调往沈阳战场。新编的第五军也开往沈阳。沈阳会战前夕,日军有27万人,炮1,062门,机枪200挺。库罗帕特金指挥下的俄军总兵力达33万人,炮1,329门,机枪56挺。俄军在兵力和炮火方面占优势。
1905年1月19日,库罗帕特金命令俄军向太子河左岸的日军进攻。 1月25日,俄军10万人攻打位于沈阳西南40公里的黑沟台战略点,战斗持续3昼夜,俄军未能夺取这个战略点。黑沟台战斗结束后,日、俄双方在沈阳展开了会战。
2月20日,日军开始进攻沈阳,以俄军右翼为主攻方向。新组成的日本鸭绿江军占领清河城,从左侧对俄军造成威胁。接着,日军第一、四、二军同时向俄军左侧并进,目的是诱使库罗帕特金把预备队从右翼调到左翼。库罗帕特金急忙调预备队迎战,这正中了日军的圈套。日第三军迂回到俄军右翼。第一、四继续留在俄军左侧,配合鸭绿江军牵制俄军左翼。 2月27日,第二军从左侧撤出,和第三军从右翼进行突击。库罗帕特金又被迫把预备队从左翼调到右翼,使俄军陷于疲于奔命的混乱状态。从3月1日起,日军加强了对俄军左翼的进攻。 3月4日,日军第三军已抵达沈阳以北的铁路线。 3月9日,俄军对日军第三军进行反击,但没有奏效。此时,日军突破了俄军左侧防线,向沈阳靠近。俄军已身陷重围。3月9日夜间,库罗帕特金下令北撤。3月10日,日军占领沈阳。会战告终。沈阳会战是日俄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战。这次会战日军伤亡7万人,俄军伤亡约12万人。库罗帕特金因屡吃败仗,被沙皇降为“满洲”第一集团军司令,由利涅维奇接任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早在旅顺被围之际,沙皇政府就从波罗的海舰队中抽调主力舰38艘、辅助舰船20多艘,组成了第二太平洋分舰队,任命罗日斯特文斯基中将为司令。1904年10月15日,舰队起航去增援旅顺。1905年1月初,舰队抵达非洲东岸的马达加斯加岛时,获悉旅顺失守,罗日斯特文斯基请求返航,但沙皇命令他继续东行。1905年2月,俄国又派涅波加多夫少将率领第三太平洋分舰队,前往加强第二太平洋分舰队。1905年5月中旬,两舰队在越南西贡湾会合后,驶向海参崴。
日本及时掌握了俄国海军的行动情报,调遣联合舰队主力潜伏在对马海峡,截击俄国第二、第三太平洋分舰队。当时日、俄各有主力装甲舰20艘,日、俄巡洋舰之比为16比8,鱼雷艇之比为60比9,日舰总吨位为20万2千吨,俄舰总吨位约15万6千吨。显然,俄国舰队处于劣势,加之俄国舰队经过1万8千浬的远航,已疲惫不堪。
5月27日,俄国舰队驶入狭窄的对马海峡,遇到日舰的突然袭击。战斗一开始,俄舰“奥斯里亚比亚号”中弹沉没,旗舰“苏沃洛夫号”遇到重创,罗日斯特文斯基负伤被俘。俄舰“乌沙科夫号”、“亚历山大三世号”等相继被击沉,有几艘被俄军凿沉,其余的逃往海参崴。 5月28日,俄舰行至郁陵岛附近被日舰发现。东乡亲自率领主力舰队包围俄舰。接替罗日斯特文斯基的舰队司令涅波加多夫自知逃脱无望,便向东乡投降。对马海峡之战,俄军死伤约5千人,近6千人被俘,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日军只损失了3艘舰艇,伤亡700人左右。
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日俄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据俄国官方估计,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死去12万人,物资损失价值26亿多卢布。
从双方的人力和兵力对比看,俄国比日本占有明显的优势。1904年时,俄国人口达1亿4千万,日本只有4千6百万;俄国的武装力量平时为110万人,战时为375万人,日本分别为15万和36万;俄国海军拥有23个炮舰队,日本仅有6个。但俄国为什么在战争中遭到失败呢?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腐朽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造成的,除此还有其他因素。
首先是俄国方面的轻敌。战争爆发前,俄国驻日陆军武官万诺甫斯基称日本军队为“乳儿军”,说“日本陆军要达到与欧洲最弱的军队相当的那种士气,大约要经过一个世纪”。库罗帕特金也曾说,“可以在13天内把40万军队集中于日本的国境,这是足以打败我们的敌人所需要的兵力的3倍”。尼古拉二世认为“日本不敢进攻俄国”,坚信在1904年不会发生战争。因此,俄国的战争准备比日本差得多,以至战争开始时,俄军统帅部对战争尚未仔细研究和具体布署,甚至没有一幅完整的、详细的作战地图。
其次是俄军配置的失误和军队的战斗力不强。为了稳住后方,沙皇政府把绝大部分兵力留在国内,仅把大约10%的兵力投入日俄战争,其中有许多是超龄的后备兵,早已不习惯军队生活,不会使用新式枪炮,这样的军队战斗素质极差。加之,俄军装备、技术比较落后,后方补给线过长。当战争爆发时,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俄国的兵员和物资运输困难。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俄军的失败。
日本所以能取胜,因为它在明治维新后,努力学习西方,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且,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为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就兵力的数量来说,日本不如俄国,但日军的战斗力比俄军强。在国际上,日本又得到了英、美等国的大力支持。
俄国的失败使沙皇政府想借战争阻止国内革命运动的企图落空。相反,战争进一步加强了人民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抗。战争一开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组织示威游行,号召人民反对战争,提出了“打倒专制制度”、“打倒战争”的口号。旅顺口失守后,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1905年1月,全国罢工的人数达44万之多,“革命万岁”的口号响彻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迫使沙皇政府不得不停止战争。
日本虽然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因人员伤亡惨重,物力消耗也很大,使日本人民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引起日本统治集团的不安。因此,日本政府也希望及早停止战争,签订和约。
国际上,英、美、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都从本国利益出发,积极支持日、俄两国停战议和。俄国1905年1月的革命风暴,不仅吓坏了俄国统治阶级,也使欧洲资产阶级惊恐不已,因为“俄国革命将是欧洲革命的序幕”①。所以资本主义列强希望沙皇政府尽快结束战争,腾出手来对付国内革命。美国担心日本强大会威胁它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因而希望日、俄两国在远东能保持势均力敌的局面,便于美国在满洲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受了日本的请求,充当日、俄和谈的调停人。
1905年8月,日、俄两国代表在美国的朴次茅斯开始和平谈判。1905年9月5日,双方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俄国全权代表维特和日本全权代表小村寿太郎分别代表本国在和约上签字。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俄国“承认日本于韩国(朝鲜)之政事、军事、经济上均有特别之利益”,俄国不得阻碍干涉日本“对于韩国行指导保护及监理之必要处置”。和约还规定,俄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移交给日本政府,包括租界地内一切公共建筑及财产;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铁路和一切支路,及其附属的一切权利财产,包括煤矿等等都移交给日本,还要把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包括附近一切岛屿及其公共建筑和财产)的主权永远交给日本。总之,战败的俄国不仅把中国的领土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者,而且事实上使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
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强盗进行的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它野蛮地践踏了中国和朝鲜的神圣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日俄战争使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据清史资料记载,仅辽阳一役,当地居民死于炮火者不下数千人,丧失财产和流离失所的人不计其数,日俄军队所及之地,纵横千里,几同赤地。仅盖平、海城一带遭到破坏的村庄就有300个,遭难者8,400家,约有男女5万多名。当年日本侵略者办的《盛京时报》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下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妻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对马海战之后,日俄两国在“五月花”舰上举行和平会谈。这次会谈是由美国总统西·罗斯福(中立者)主持的。俄特派大使维特和罗杰(左一、二),日本大使小村(右一)、高平(右二)。


日俄战争暴露了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腐朽,严重地削弱了俄国的实力,加速了俄国革命的发展。列宁在论述日俄战争时写道:“不是俄国人民,而是专制制度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俄国人民从专制制度的失败当中得到了好处”。①日俄战争也改变了远东地区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的争夺更加激烈。

① 《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6页。
① 《列宁全集》第8卷,第35页。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4751.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