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336 评论:0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际环境的改善,苏俄把重心转向经济建设。1920年12月召开的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把工作重心转向国民经济工作的方针,通过了“全俄电气化计划”,列宁称之为“第二个党纲”。它是一个实现俄国现代化的计划。

然而,苏俄建设道路上困难重重。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俄国大地满目疮痍,多数工厂停工,成片耕地抛荒,交通陷于瘫痪,人民困苦不堪。1920年,国民收入仅40亿卢布,比1917年减少70亿卢布。1920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同年,工业产值为14亿卢布,只及1913年的13.8%。停工和饥荒使许多工人改行从事手工业,做小买卖,或流向农村。城市人口和产业工人数量严重下降。大工业中1913年有250万工人,至1921年只剩下140万工人。工业化本来落后的俄国,现在更成了一个农业国。

苏维埃政权的政策也是导致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曾经有助于战场上的胜利,可是俄共(布)将该政策中的极端平均主义、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的内涵当作共产主义特征,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加以推广。在内战行将结束之际,反而将这些措施扩大和加强。1920年11月,政府宣布将所有中小企业收归国有,余粮征集的比重也从1918—1919年的约20%上升到1920年的70%。还开始取消货币,使经济实物化达到空前的程度。

严重的后果随着战争结束而显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占人口80%的农民的不满。为了保护分得的土地,农民曾接受了余粮征集制。但随着战争结束,他们不能忍受现行政策,要求回到正常的经营和贸易自由。1921年,坦波夫、萨拉托夫等省和乌克兰、顿河流域、西伯利亚地区爆发骚乱。农民出身的士兵也受到影响。3月,曾被誉为红色堡垒的波罗的海舰队发生兵变,提出“拥护没有共产党员参加的苏维埃”。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中悲观和不满的工人也举行了罢工和示威游行。

苏维埃政府面临严重的危机。俄共(布)党内发生分歧。不少人仍然主张沿老路走下去,主张改变政策的人被指责为社会革命党的思想。但列宁是实事求是的。他多次接见农民代表团,了解到农民并非受人煽动进行反党活动。他意识到苏维埃政权的基础——工农联盟出了问题。解决危机的办法除了坚决镇压叛乱,还必须改弦更张,特别是改变对农民的政策,才能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苏维埃政权。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列宁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报告。据此,大会决议废止余粮征集制,实行粮食税。这成为新经济政策的起点。此后几年间,苏维埃政府出台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的一系列措施。

农业方面,1921年《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法令具有关键意义,它规定农民交税后的粮食等农产品可自由处理,税额比余粮征集制下缴纳的数额减少约一半。1923年,农民缴纳的各种税改为统一农业税,一半以货币交纳。1924年又全部改为货币税。其次,在农村中开始允许土地出租和雇工。1922年5月颁布了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的法令,租期开始一般为3年,后来延长为6年至12年。到1925年,全国出租土地达700万俄亩。1926年,农村雇工约277万人。在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方面,把重点转向合作制。到1927年,参加供销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2%。农业生产合作社也有大量增加。

工业方面,在继续保持部分国有大企业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租借制、租让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1921年7月颁布《租借制法令》,把中小企业出租给私人、合作社和股份公司经营。1923年租借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9%。租让制则主要旨在吸收外资开发矿藏、森林等耗资较多的项目。第一个租让制法令早在1920年11月就颁布了。1921—1929年共签订了170多个租让合同。租让企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左右,但采矿业中曾达30%左右。政府先后将一批小企业归还原主,准许私人开设雇工在20人以下的小企业和成立公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对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1921年8月,政府颁布法令,在国营企业普遍实行经济核算。国家对多数企业停止供应原材料,其原料采购和产品推销由企业通过市场解决。企业内部实行按劳取酬,将实物工资逐步改为货币工资。国家撤销了行政性的总管理局,按专业化原则将大中型国营企业组建为近500个工业托拉斯。一些托拉斯自行联合为商业辛迪加,以加强同市场的联系。

商业方面,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1921年3月颁布法令,规定农民纳税后的剩余农产品可在地方上相互交换,或通过合作社同国家直接交换工业品。不久又允许现金交易,开放全国性自由贸易,允许私商经营。1923年生效的民法典宣布私人贸易为合法。1922—1923年度,私商贸易总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4%,在全国零售贸易额中更占75%。政府用国家资本主义手段调节商业,让国营企业进入市场,合作社改组为商品购销机构,在市场上与私人商业进行竞争。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不断总结,逐步形成对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认识。新经济政策之初,人们以为是在向资本主义倒退。许多人渲染苏俄已“内部蜕化”。为此,列宁在多种场合论述了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意义、性质和前途。他指出,由于俄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实行商品交换并因之产生一些资本主义成分是不可避免的,要引导它走上国家资本主义轨道,进而“变成”社会主义。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全部基础和实质”,就在于通过商业和交换来建立工农业之间的联系。实行新经济政策决不是要倒退到资本主义,而是要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直接过渡”的思想根本不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要飞跃。列宁对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思考,体现在他晚年的《论合作制》等著作中。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993.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