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危地马拉和阿根廷的改革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229 评论:0

拉丁美洲国家大多独立较早,战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和政治民主化。拉丁美洲没有直接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民族经济得到较多的发展空间。到二战结束时,拉丁美洲国家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但是,大庄园制、考迪罗主义等依然存在。政治民主化进程滞后。美国资本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渗透,反对激进的民族和民主运动,扶持亲美独裁政权。由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冲击,以及苏联模式的启发,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走向激进的民族主义,实行依靠国内的市场和资源的发展战略,所进行的改革常常包括反对外国控制,特别是反对美国控制的意义。

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的改革是拉丁美洲战后的激进社会改革之一。危地马拉盛行大庄园制,白人庄园主甚至对未经允许进入庄园者“格杀勿论”。在政治上,乌维科实行军人独裁,用权势操纵选举。1944年10月,一批青年军官发动起义,推翻了乌维科的统治,选举阿雷瓦洛为总统。阿雷瓦洛任期内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进步法令。1950年,拉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当选为总统,在危地马拉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从多方面推进改革:(1)通过土地改革法令,征收外国公司地产,分配给全国5万多无地农户,其中包括以支付补偿金的方式,征收美资联合果品公司的未开垦土地;(2)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3)鼓励全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4)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发展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阿本斯政府的改革具有反对美国资本统治和现代化民主改革的意义,但是美国认为改革侵犯了美国的利益,特别是阿本斯政府的激进倾向使美国不能容忍。于是,美国以危地马拉从捷克斯洛伐克购进军火为由,通过中央情报局策划,武装颠覆了阿本斯政府,扶持亲美的阿马斯政府。

阿根廷在30年代大危机期间出现军人和法西斯势力主导政坛的局面。40年代,胡安·多明戈·庇隆领导的正义主义运动发展起来,主张削弱军人对政府的影响,使广大民众参与政治。这种主张称为“平民主义”(亦称“民粹主义”),是拉美政治强人通过集权式统治来稳定社会,用国家权力解决劳资冲突和其他社会问题,提高下层民众地位的政治主张。1946年,庇隆当选总统。在长达10年的连续执政中,他以正义主义为施政纲领,从经济独立、政治主权和社会正义三方面推进变革。在经济方面,他主张抛弃自由经济,代之以“社会经济”,实行外资国有化。他执政期间,外资在阿根廷的总投资比重由30年代占30%下降到1949年的5%,民族资本扩大了市场份额。在社会政策方面,他提出以社会正义为基础,主张建立“统一的民族社会”,实行社会和谐,反对劳资斗争,既加强对工会的控制,又强迫雇主增加工资,改善工人待遇。在对外关系方面,他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在美苏之间执行等距离外交,以维护主权。庇隆的一系列主张和政策被称为“庇隆主义”。

50年代中期,庇隆政府被右翼政变推翻,但“庇隆主义”却在阿根廷和拉美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980.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