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随之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苏联工业化建设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国家的力量加以推动,并由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领导和管理。
从1927年起,苏联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在拟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高指标和最低指标两个方案中,1929年,联共(布)中央和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先后批准了最高方案。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在5年内把苏联从农业国建设成为工业国,成为不依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独立的强国。
为实现“一五”计划(1928—1933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工业建设。1931年,斯大林提出“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为此,苏联大力培养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和熟练工人,引进先进技术。在经济体制上,加强了计划管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和林业三个人民委员部,部门管理开始形成。还进行了工业税改革,推行计件工资制。到1933年1月,政府宣布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苏联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28年的51.5%提高到1932年的70.7%,同期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39.5%上升到53.4%。1500家大型企业投产,苏联首次自己生产出汽车、飞机、拖拉机、电力机车以及冶金、电力和化工设备,发电量也超过了计划指标。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工业中已达99.5 %,在零售商品流转额中达100%,城市个体手工业也基本合作化。农业实现了集体化。
“二五”计划(1933—1938年)被称做消灭阶级、建成社会主义的计划,其经济目标为“完成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为一切国民经济部门建立最新的技术基础”。1935年,针对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斯大林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新口号,政府大力培养技术干部,掀起了一场以各行业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斯达汉诺夫运动”[1]。同时实行累进计件工资制,拉开工资差距。1937年3月,“二五”计划宣布提前完成。“二五”期间,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7.1%,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77.4%。有4500家新企业建成投产。是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德、法,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农业集体化也在深入。1937年,集体农庄占农户总数的93%,耕地面积的99%。农业机械化程度大为提高,机械动力已占农业总动力的66%以上。
1938年开始执行的“三五”计划,提出10—15年内在人均工业产量方面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临近的形势下,国防工业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4以上,还决定在伏尔加河以东新建和扩建一大批工业基地和巨型厂矿,作为备战的“第二套企业”。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三五”计划被迫中断。这时,工业化建设已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实力,为打赢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联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与当时西方的经济危机相比,分外令世人瞩目。但苏联的工业化也存在严重问题。首先,国家计划管理无所不包,否认市场作用,不讲经济规律。高速增长主要是外延型扩大。这必然使经济缺乏效率,缺乏自我调节和应变能力,也缺乏活力。
其次,以牺牲轻工业和农业来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比例失调。鉴于俄国落后,又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之中,斯大林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强调工业化的高速度。主张平衡发展的意见遭到了批判。计划的重工业指标定得很高,执行中又一再突破,轻工业和农业却往往完不成原定指标。“一五”期间,重工业年均增长率达28.5%,大大超过原定指标;轻工业年均增长11.7%,未达指标;农业则为负增长。“二五”期间工业投资695亿卢布,重工业即占534亿卢布,实际完成计划的121.3%;轻工业投资只完成85.4%;农业投资没有全部到位,生产仅达指标的76.9%。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975.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2-11-29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1-18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2-15主编
2023-01-04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2-12-02主编
2023-01-03主编
2023-01-24主编
2023-01-24主编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