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提供各个学科的历史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世界历史

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与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

作者:主编 时间:2022年12月01日 阅读:214 评论:0

30年代,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日益接近。它们较之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力量,更加明目张胆地反共反苏,既以武力挑战西方战后的国际秩序,又对苏联的国家安全形成威胁。于是,苏联提出“新的战争显然迫近了”,指出德国和日本是主要的战争策源地,并把英法等国与法西斯国家相区别,要争取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主张维持和平的国家”,要依靠和支援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和反对侵略的斗争。为此,苏联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

首先是广泛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苏联早在确定建立集体安全政策之前,就同一些周边国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31—1932年)和关于侵略的定义的公约(1933年)。苏联还加强了与法国的关系,并且在1933—1936年先后与美国等一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苏联最重要的努力是提出了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集体安全的政策。1933年12月,苏联政府根据联共(布)中央关于建立国际集体安全体系的设想,拟订出一个具体计划。计划要点是: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苏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共同防御协定;苏联同意比利时、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或其中的若干国家参加反对德国侵略的地区性防御协定,但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这一时期苏联与各国广泛建立外交关系,为苏联争取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参加国际联盟是苏联的一项重大举措。苏联长期认为国联是帝国主义的“强盗联盟”,是反苏的工具,斯大林曾声明决不加入国联。但30年代,鉴于新的国际环境,德国和日本相继退出国联,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分化的新形势,苏联开始感到国联有可能成为倡导集体安全,遏制法西斯侵略的讲坛。于是,苏联改变了对国联的态度,接受了1934年9月国联在法国推动下发出的邀请书,加入了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国。

同时,苏联致力于在欧洲建立区域集体安全体系。其时,法国正希望建立一个“东方洛加诺”,以补充1925年的洛加诺条约,加强法国的安全。1934年6月,法国外长巴图向苏联提出了被称为“东方公约”的一揽子计划,它包括一个苏联、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参加的边界保障条约,一个以苏联参加洛加诺公约、法国参加东方公约为基础的双方互助条约以及其他文件。这个计划与苏联的集体安全设想有共同之处,因而苏联予以积极响应。但这一计划遭到德国拒绝。波兰则寄希望于1934年签订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以德国参加东方公约为本国加入的先决条件。10月,巴图在南斯拉夫访问时遇刺身亡,“东方公约”计划流产。苏联便同一些国家达成双边协定。1935年5月,苏联与法国签订了《苏法互助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遭到第三方欧洲国家无端侵略时,缔约另一方应立即给予援助。同月,《苏捷互助条约》订立,内容与《苏法互助条约》相似。不过,苏法、苏捷条约的实际意义都被打了折扣,因为此时执掌法国外交的赖伐尔已不再重视法苏合作,而是把重心转向争取意大利,并与德国达成某种和解。在签订法苏条约之后,他对波兰外长说,法苏条约与其说是要与苏联互助,不如说是为了防止德苏接近。而苏捷条约则根据捷方的要求,规定其生效以苏法条约生效为前提。这反映了捷方对苏联缺乏信任的心理。

30年代,苏联还关注日本的侵略对苏联的威胁,但其重心在欧洲方面,所以也很注意避免与日本冲突。九一八事变后,苏联表示同情中国,指责日本实行的是“露骨的帝国主义”。但苏联又声明采取“严格的不干涉政策”,要求日本尊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商业利益,后来又向日本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5年3月,苏联把中东路以低价卖给了伪“满洲国”。这不仅有损于中国主权,也不利于遏制日本的侵略。

苏联也采取措施来防范和制约日本。一是改善对华关系。中苏自20年代末中苏中东路冲突以来,处于断交状态。1932年12月,中苏达成了恢复邦交的协议。3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推动中国国共合作,以利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是倡议在亚洲建立某种集体安全体系。1933年11月,苏联提出签订美、中、苏、日等国参加的太平洋区域公约的建议;1937年春,又提出缔结以中、苏为核心的有美、日等国参加的太平洋地区公约,但都没有成功。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展开。苏联援华立场趋于积极。8月21日,苏联与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为期5年。此后,苏联向中国运送军事物资,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和专家来华工作,还派出空军志愿队来华协助作战。1937—1941年,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物资援助,远较同期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援助为多。当德国在1938年停止对华提供军火,撤走顾问之际,苏联的这种援助更具有重要意义。

与苏联的对外政策转变相联系的是共产国际策略路线的转变。法西斯的猖獗、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暴露出共产国际六大以来路线的错误。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已在实践中改变这条路线。这条路线也不能适应苏联新的对外政策。所以,共产国际的一些领导人提出转变策略的主张,得到苏联的同意。1935年7月—8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主义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争取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行动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决议,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在此基础上团结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统一战线。大会还决定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上的事宜”,以适应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

共产国际新的策略路线对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和反侵略斗争起了积极作用。法国人民阵线运动在共产国际七大后进入高潮,持续到1938年。人民阵线政府实行一系列改革,维护民主制度,遏制法西斯势力。西班牙的人民阵线在西班牙共和国捍卫民主成果、反对法西斯干涉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意大利、希腊、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的共产党在建立工人统一战线,推动群众性的反法西斯斗争和反战运动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新的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取得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地址: https://www.yishiweijian.com/shijie/2022123969.html

文章来源:主编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 版权声明 | 浙ICP备18038933号-5 | 网站地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